奇叔
1931年4月22日,審判正式開始。
正如國際象棋比賽中,兩軍對壘時常見的見招拆招,針對本案的每一種假設都可能被另一種完全相反的假設推翻;每一項證據,似乎都能同時支持兩種相互排斥的推斷。
庭審中,一張國際象棋比賽對弈表,成為控辯雙方爭論的關鍵物證。
原來,早在幾個月前的11月6號,比蒂就把這次錦標賽的對弈表貼在了俱樂部門口的布告欄上,上面詳細列出了參賽會員的配對情況和每輪比賽的具體日期。
也就是說,任何人都能從上面得知華萊士的比賽安排。
華萊士的辯護律師羅蘭德·奧利弗(Roland Oliver)在辯護中拿出了一張布告欄的照片,上面就清晰地顯示出,華萊士將于1月19號來此參加他的第四輪比賽。
檢方“只有華萊士自己知道他是否會去那個俱樂部”的論斷不攻自破。
但檢方并不示弱,他從這張對弈表上捕捉到了另一個細節(jié):按照比賽日程安排,華萊士應該在11月24號和12月5號這兩天參賽,但是他并未出現。
對弈表上面的記錄顯示,華萊士參加了11月10號與蘭皮爾的比賽,并獲得了勝利。他的序號“6”后面標記了代表勝利(Win)的“W”,而11月24號和12月5號的序號“6”后面卻沒有標記。
也就是說,自打首輪比賽過后,華萊士就再也沒有露過面。
因此,即使幕后殺手夸爾特羅真的存在,并且通過對弈表了解到華萊士的行蹤,他還是無法保證,后者會在兩次缺席預訂賽程之后,又于1月19號突然回歸,順利收到他的“口訊”。
此外,辯方又在庭審中指出,從犯罪現場的勘測情況來看,襲擊茱莉亞的兇手全身將不可避免地沾滿鮮血。但經過警方檢測,華萊士在謀殺發(fā)生當晚穿的衣服并未沾染上任何血跡。
然而,警方根據現場發(fā)現的一件橡膠雨衣,又提出了新的假設:如果華萊士就是真兇,他很可能在作案時就裸身穿著雨衣,以防衣物沾上血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