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小雨
幼兒園建構活動指教師在一定的活動區(qū)域內給予幼兒充足的建構材料,讓幼兒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與材料積極互動,以提升幼兒的思維、手眼協(xié)調等能力。建構活動是幼兒園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構活動的開展能激發(fā)幼兒的潛能,鍛煉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本文以幼兒大班積木建構活動為例,分析幼兒園建構活動的現(xiàn)狀及探討優(yōu)化措施。
在大班積木建構活動中,教師通過示范、引導、干預、總結對整個建構活動進行把控,以保證建構活動的順利開展。以“我愛我的家”建構活動為例,大班幼兒在小班、中班的建構活動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能較好地理解積木活動的基本玩法,可以通過自己的想象,熟練完成“小區(qū)”建筑的搭建,如樓房、滑梯、家具等。但大班幼兒的建構活動不同于小班幼兒或中班幼兒的建構活動,大班的建構活動模式已逐步從單人自主轉向多人合作。因此,教師放大了“家”的概念,從“我家”到“國家”,向幼兒講述了一些有名的建筑,讓幼兒來完成更具挑戰(zhàn)性的任務,如“長城”的搭建。教師讓幼兒以多人合作的形式,運用堆砌、壘高、架空的方式,共同搭建,逐步完成“長城”的構建。
在整個活動過程中,首先,教師進行講解示范,和幼兒商量并確定這次活動的主題,讓幼兒來探索舊材料的新玩法;其次,教師引導幼兒將不同功能的積木進行組合,并引導幼兒將注意力集中在活動本身,與幼兒展開互動,進行提問,促使幼兒不斷嘗試解決問題,完成搭建;再次,教師進行干預,對于小組合作中出現(xiàn)的沖突,教師要及時制止,或在幼兒遇到困難無法完成時,給予幼兒幫助;最后,教師總結活動,通過自評、互評以及教師評價三種方式,對本次活動進行總結和評價。
建構活動中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可分為材料投放、活動時間、教師主觀性三個方面。
(一)材料投放問題
積木形狀各異,自主發(fā)揮空間大,不易損壞、易于清洗和保存。因此,積木建構活動是幼兒園最常見的活動之一。但是在開展比較大的建構活動時,如上文中所提到的“長城”建構活動,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積木模具數(shù)量有限,一套模具內的積木是固定的,因此,幼兒的拼接作品大同小異;二是幼兒對材料過于熟悉,這限制了幼兒的想象力,導致幼兒在活動中參與積極性不高;三是缺乏一定的輔助材料,如“我愛我的家”建構活動,由于材料有限,且缺乏輔助材料,幼兒搭建興趣不高。
(二)活動時間問題
筆者在上文中提到,大班幼兒建構活動的時間一般會控制在一個小時左右,建構活動時間是固定的。但是在實際活動開展過程中,卻存在著不固定的各類因素,影響活動時間的把控,這主要是教師對“示范、引導、干預、總結”這四個步驟的劃分不合理導致的。如在講解示范過程中,教師占用了過多的時間,極為細致地講解了活動過程,幼兒在實際的活動時間內很快完成了活動內容,這影響了幼兒想象力的發(fā)揮,影響了建構活動的效果。如“長城”的搭建,很多幼兒并沒有見過真正的長城,因此,教師會先進行詳細的講解,向幼兒展示長城等,這縮短了幼兒的自主建構時間。
(三)教師主觀問題
教師主觀問題具體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師在活動中,要干預幼兒的建構活動。如在“長城”的搭建過程中,大多數(shù)幼兒嘗試用長方形的積木來搭建,也有個別幼兒會用長板或圓形積木來搭建。由于圓形積木的特性,幼兒在搭建過程中很難使其保持穩(wěn)定,因此,失敗的情況比較多。個別教師在遇到這一情況時,會跟幼兒說:“要注意‘長城’的牢固性,要選擇穩(wěn)定性強的材料?!笨赡苡變褐皇窍胪ㄟ^這一方式,嘗試創(chuàng)造他心中的“長城”。二是教師在評價方面,有個人主觀色彩,個別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來評判幼兒的作品,忽視了對幼兒想法的尊重,影響了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針對上述問題,筆者從提升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優(yōu)化管理機制兩個方面提出了改進措施。
(一)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
游戲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對游戲本身的理解和游戲環(huán)境的把控更加靈活。教師作為建構活動的引導者,應積極與幼兒的思維產生連接。一方面,教師要不斷學習,閱讀和建構與活動相關的書籍,以提升自己對建構活動的認知和理解,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強化建構活動教學的質量。另一方面,教師要轉變觀念,明確自身的定位。作為建構活動引導者,教師要把控全局。作為建構活動的支持者,教師要從幼兒的角度出發(fā)來理解和解讀幼兒的作品和行為,強化幼兒的主體地位,以真正發(fā)揮建構活動對幼兒的教育價值。
(二)優(yōu)化管理機制
教師、幼兒、材料共同構成了建構活動。因此,教師除了從自身的角度來進行優(yōu)化外,同樣需要對材料進行優(yōu)化升級。結合上文中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探討與分析,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來優(yōu)化管理機制,以取得更好的建構活動效果。
一是讓教師參與材料采購。教師對學情的把控和幼兒的理解更加到位,也更明白教學活動中需要什么。因此,幼兒園讓教師參與材料采購,能為幼兒提供合適的材料,為建構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是增加園內建構材料的多樣性。幼兒在建構活動中可以選擇多樣的建構材料,進行組合游戲。幼兒園可以嘗試購入不同材質的積木,讓幼兒搭配使用,這可以起到輔助材料的效果,讓幼兒感受建構活動的樂趣。
三是高效利用身邊的資源做輔助材料。如教師可以利用美術活動中的作品裝飾物品,還可以將幼兒帶來的牛奶罐、盒子等制作成輔助材料。教師高效利用身邊的資源可以讓建構活動更有趣,能讓幼兒在建構活動中“玩”起來,體驗建構活動的樂趣。
本文對大班幼兒建構活動現(xiàn)狀、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三個方面展開了探討。為了大班更好地開展積木建構活動,教師應轉變自己的觀念,了解幼兒的想法,以幼兒為主體,充分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升幼兒的手腦協(xié)調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幼兒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建構活動,以鍛煉幼兒的合作意識,培養(yǎng)幼兒的社交能力,實現(xiàn)建構活動在幼兒教育中的價值。
(作者單位:昆山高新區(qū)陽澄湖科技園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