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俗文化視閾下的先秦兩漢文學》是由昝鳳華編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以先秦兩漢文學為研究主體的書籍。該書主要從風俗文化視閾探討先秦兩漢文學的產生與發(fā)展,系統(tǒng)闡述了風俗文化對先秦兩漢文學的影響與關聯。該書共分為五個章節(jié),第一章節(jié)為風俗文化與先秦兩漢文學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活動,包括先秦兩漢文學作者對風俗文化的接觸和了解與風俗文化與先秦兩漢文學作者之創(chuàng)作活動兩個小節(jié);第二章節(jié)為風俗文化與先秦兩漢文學的發(fā)展流變和地域特色,包括風俗文化與先秦文學的發(fā)展流變、風俗文化與秦漢文學風貌及其發(fā)展流變、風俗文化與先秦兩漢文學的地域特色三個小節(jié);第三章節(jié)為風俗文化與先秦兩漢詩歌辭賦,包括綜論、《詩經》懷人思歸作品的風俗化抒情模式、《楚辭》中的服飾描述三個小節(jié);第四章為風俗文化與先秦兩漢敘事散文,包括綜論、《左傳》中的飲食敘述、《國語》中的觀人記述、時代風俗與《史記》中的父母形象、漢代風俗與《漢書》人物興身起家模式五個小節(jié);第五章為風俗文化與先秦兩漢說理散文,包括綜論、《孟子》與時代禮俗、《莊子》相術思想及其文學意義、《淮南子》“悲”“樂”論與風俗批判四個小節(jié)。
該書對風俗文化與先秦兩漢文學的融合發(fā)展上有獨具特色的闡述,主要表現為:
第一,神話在先秦兩漢文學的體現。上古神話是先秦兩漢文學的重要素材,比如《淮南子》中將“宇宙”描繪為“覆天載地,廓四方,拆八極,高不可際,深不可測”,這與《易經》中的“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一脈相承。《淮南子》所體現出的宇宙觀較之先秦時期進一步擴而大之,但依然有著緊密的內在關聯,更便于人們理解,進而得到普遍遵行。
第二,風俗抒情模式在先秦兩漢文學中的應用。抒發(fā)情感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動力之一,而要充分抒情并讓“觀者”深受熏染,重點在于營造抒情美感。風俗文化中所蘊含的具有美感的風俗因素,不僅有利于美感營造,而且可通過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從而讓“觀者”獲得更深理解與體會。
第三,風俗批判在先秦兩漢文學中重要意義。風俗文化中也是糟粕與精華并存,對于文學創(chuàng)作來說,既要融合精華營造情感意境及提升“親民性”,也要對其糟粕進行批判,起到教化民眾、引人向善的作用。正因為如此,風俗文化才能與先秦兩漢文學實現融合發(fā)展。
書名:風俗文化視閾下的先秦兩漢文學
作者:昝風華著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昝風華著的《風俗文化視閾下的先秦兩漢文學》將先秦兩漢文學置于風俗文化的視閾下加以觀照,對其面貌、特質和發(fā)展規(guī)律提出較多新見。先秦兩漢時期,文學的產生、存在和發(fā)展,固然受到過當時正統(tǒng)文化的重要影響,但也時時處處會受到風俗文化的影響。本書較為全面系統(tǒng)地論述了先秦兩漢文學作者及其創(chuàng)作活動與風俗文化之間的關聯,先秦兩漢文學的發(fā)展流變和地域特色與風俗文化之間的關系,并按文體分別論述了風俗文化對先秦兩漢時期的詩歌辭賦、敘事散文和說理散文,以及上述各體文學中的代表性作品的影響。本書通過對先秦兩漢文學中有著厚重歷史積淀和獨特審美價值的風俗文化因素的開挖,較多地展示了先秦兩漢文學的潛在之意味、醇深之滋味、會心合意之趣味,拉近了其與當今現實社會和大眾日常生活的距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