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華
上一期講了《夜拍囧事(上)》,這里繼續(xù)講述夜探的有趣故事,并在最后簡單說一說如何夜探自然。
薄暮密林“鬼打墻”
最后再講一件嚴格意義上來說并不是發(fā)生在夜探過程中的囧事,但那次確實超級囧,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囧。
時間大概是2015年深秋的一個周末,我獨自去寧波鄞江鎮(zhèn)賣柴岙水庫所在的山上拍野菊花。那座山處于鄞江鎮(zhèn)與奉化蕭王廟街道的分界線上,翻過山頭即屬于奉化境內(nèi)。那天我出發(fā)進山比較晚,從賣柴岙水庫旁的茶園上山,穿過一片密林。這片樹林并不大,縱深估計不過兩百米左右,但樹木極為茂密,哪怕在陽光燦爛的中午進去,里面也非常陰暗。曾有驢友在茶園與樹林交界處的某棵樹上系了彩帶作為標記,意思是那里是林中小徑的入口。同樣,在密林中及穿過密林后,一路都有彩帶。不過,在走出密林時,由于有兩個分叉的小路出口,因此在那兩個地方都系有彩帶。
那天,我走到奉化境內(nèi)才找到了野菊。然后匆忙返回,一路上的山路都比較寬而平坦,甚至在半山腰的某段路旁還有一幢爛尾別墅。深秋的白晝特別短,等我走到密林附近時,天色已經(jīng)有點黑了。我看到一條彩帶,就拐彎踏入了林中。誰知,剛進去不過20米左右,就感覺四周一片漆黑,根本分不清東西南北,也根本不可能看清腳下的小徑,前后左右都是樹木、灌木、藤蔓、野草。我急了,想趕緊退回到進入密林之前的那條寬闊的山路上,再作打算。誰知,我明明知道這條山路近在咫尺,可就是怎么走也走不到那里,相反,一路磕磕碰碰,都不知道走向哪里了。
頓時,一種不祥之感涌了上來,我感到非??謶帧N蚁?,再這樣盲目地走,萬一前面有懸崖或深坑可就太危險了!我當時想到了打110求救,但又覺得十分羞恥。畢竟,自己是報社的資深記者與編輯,已經(jīng)多次見過本地驢友在山中因迷路而被困,最終靠搜救隊救出的新聞,心想這次要是自己也報警求救,可就糗大了。
于是,我告訴自己,一定要冷靜,冷靜!不管怎么說,先退出密林,回到平坦山路上再作打算,大不了回到附近的爛尾別墅去歇一夜。我立定腳步,想到了一個主意:反正自己離山路只不過20米左右的距離,那就以自己目前的站立點為原點,做好標記,然后往四周各走一分多鐘,如果越走林子越密,說明那是錯誤的,應(yīng)立即折回到原點,再往另外一個方向試探,總有一個方向會是正確的。這一招果然靈,我很快安然退回到了林子外的山路上。其實,林子外還不是很昏黑。那時,我心情已經(jīng)大為平靜,頭腦也更清醒了,忽然想到自己的攝影包里有一支迷你手電。趕緊拿出來,嘿,還真管用,我馬上看到前面的樹上也系著彩帶。過去一瞧,小徑的路口就在眼前。于是我再次進入密林,誰知沒走多久,手電的電池就耗盡了。萬幸的是,我還有一節(jié)備用電池!
就這樣,依靠手電與沿線彩帶,我順利走出了密林。眼前,是如波浪般起伏的廣闊茶園;頭頂,是星光點點;而遠處,是萬家燈火。那一瞬間,我又開心又激動又后怕,眼淚都差點下來了。
到這里,關(guān)于《夜遇記》一書內(nèi)容的連載就全部結(jié)束了,最后給大家介紹一下,夜探自然是如何進行的,有哪些注意事項。
●夜拍怎么玩?
近年來,夜拍作為生態(tài)攝影的一種,逐漸在國內(nèi)流行開來。拍攝的對象,主要是野外那些喜歡夜間活動的動物,跟白天的攝影有很大不同。下面就結(jié)合我自己的一點經(jīng)驗,跟大家聊一聊相關(guān)事項。
●夜拍需要哪些器材?
夜拍對器材及其附件很講究。我的夜拍器材包括:數(shù)碼單反相機、微距鏡頭、水下相機、閃光燈、高亮手電、潛水手電、頭燈、章魚三腳架等。當然,并不是說大家都得有這么多器材才能去夜拍。簡單來說,一支高亮手電加上具備微距功能的小相機,也能拍一些東西。
●去哪里夜拍?
對于新手,建議從住所附近開始。比如,生態(tài)環(huán)境較好的城市公園與住宅小區(qū),都是不錯的選擇。一般來說,在植被較好,類似于小型濕地環(huán)境的地方,都可能找到蛙類。在江南一帶的城市,常見的蛙類有澤陸蛙、中華蟾蜍、金線側(cè)褶蛙、黑斑側(cè)褶蛙等。
除了賞蛙,在夏季,昆蟲也是不錯的夜拍選擇。晚上,很多昆蟲會趁著夜色的保護開始羽化,蛻變?yōu)槌上x,比如時??梢钥吹降南s的脫殼羽化過程,非常有趣。
在積累了一定經(jīng)驗之后,可以到郊外或山區(qū)夜拍。特別是在山中溪流里,晚上可以看到好多種蛙和蛇。春夏雨后,也是不少蛙類出來繁殖的高峰時期。
●夜拍怎么拍?
簡單來說,一支高亮手電加一臺小數(shù)碼相機即可。最好將手電裝在一個支架上,這樣的話,可以在拍攝的時候?qū)⑹蛛姺乓贿?,并隨時調(diào)節(jié)光線角度,然后就可以手持相機,利用其微距功能進行拍攝了。會熟練操控數(shù)碼單反相機的,則可以使用微距鏡頭配合閃光燈,進行拍攝。最簡單的,就是在機頂使用一支外置閃光燈。相機曝光建議使用M檔,由于專業(yè)微距鏡頭的景深很淺,所以一般需要利用小光圈進行拍攝。另外,在拍攝小動物時,務(wù)必記得要把焦點對在其眼睛上。
夜拍需要熟練的布光、用光技巧。稍微復(fù)雜一點的,可以使用雙燈進行拍攝:一支為主燈,裝在單反相機的頂上;另一支為副燈,裝在靈活小巧的章魚三腳架上。這樣可以在拍攝時,通過主燈無線引閃副燈的方式,為拍攝對象“布光”,營造比較立體的光線,如各種逆光、側(cè)逆光的效果。另外,也可利用雙頭微距閃光燈進行拍攝。
●夜走野外,“慢”了才安全。
夜拍跟白天攝影完全不一樣,最好先在白天勘察好地形,以免夜晚貿(mào)然進入陌生的地方發(fā)生意外。另外,夜探大自然,最好幾個人一起去,互相之間也好有個照應(yīng)。如果沒有老手帶著,新手不要隨意嘗試獨自到野外夜拍。
同時,夜拍者自身也得“全副武裝”,不管天氣多熱,最好穿高幫雨靴、長袖衣服,把袖口扎緊,以嚴防螞蟥、蚊蟲以及毒蛇。夜間在野外行走,最重要的是要記住一個字:慢。千萬不要急,只有慢了才安全,未經(jīng)確認,腳不要隨便踩,手更不能隨便搭上物體。因為,黑夜里藏著什么,你完全不知道。
最后,盡管連載文章中已多次提到跟蛇打交道的注意事項,但在這里我還是要不厭其煩地再重復(fù)一遍。
春夏的夜晚,到野外拍照很可能會遇到蛇。對于夜探的老手來說,蛇是讓人興奮的拍攝對象,但對于新手來說,難免心中害怕。不過,可以讓大家放心的是,只要不打擾、侵犯它,蛇是不會主動攻擊人的。
我們所要高度注意的是,很多毒蛇具有極好的保護色,當它靜靜地盤在某個角落的時候,不仔細看是很難發(fā)現(xiàn)的。如果夜探者沒有穿高幫雨靴,然后一不小心踩上它,后果不堪設(shè)想。
還得告訴大家的是,千萬不要光憑頭部形狀是否為三角形,來判斷是否是毒蛇。這根本不靠譜。像竹葉青蛇、尖吻蝮、短尾蝮、原矛頭蝮等毒蛇,其頭部確實是三角形的;但是,銀環(huán)蛇、中華珊瑚蛇、舟山眼鏡蛇等毒蛇的頭部都是接近橢圓形的。而且,有的蛇具有擬態(tài)行為,比如無毒的黑背白環(huán)蛇,就長得非常像劇毒的銀環(huán)蛇,對于沒有專業(yè)經(jīng)驗的人,這兩種蛇在野外很難區(qū)分。
所以,在野外行走,首先要小心,避免無意中觸碰到蛇;其次,一旦遇到蛇,不用想著去區(qū)分是毒蛇還是無毒蛇,最好的方法就是一律“敬而遠之”,不去招惹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