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年第7-8期的《學與玩》雜志中,我們認識了一些“客串”醫(yī)生的動物。不過,那些動物都是為人類服務的。如果動物們自己生病了,該怎么辦呢?都說“醫(yī)者不自醫(yī)”,但動物們似乎是個例外......
外敷:遍地是藥材
自然界的動物,尤其是弱小的動物,大多生活在天敵環(huán)伺之中,受傷是在所難免的。人類有止疼藥、止血藥等,那動物們受傷了該怎么辦呢?別急,它們也有自己的“特效藥”。野兔受傷并血流不止時,會設法找到蜘蛛網(wǎng),并將蜘蛛網(wǎng)纏繞在自己的傷口上。這樣,血就會慢慢止住,疼痛也會消失。
原來,蜘蛛網(wǎng)具有止血鎮(zhèn)痛、消炎生肌的作用。不過,蜘蛛織網(wǎng)不容易,有沒有別的方法呢?馬達加斯加的狐猴受傷后,會立刻找到并嚼碎一種名為“滿地爬”的植物莖葉,然后,將嚼碎的莖葉敷在患處。這一幕是不是似曾相識?很多古裝電視劇中都有類似的情節(jié)。不過,大家不要隨意模仿哦!
內服:驅蟲有良方
我們從小就被要求講衛(wèi)生,這樣可以避免生病,尤其是降低寄生蟲的危害。可是,動物們的生活就沒有這么講究了:它們的食物都是生吃的,喝的也是生水。我們知道,生肉、生水中含有大量寄生蟲。那么,動物們要怎么應付這些寄生蟲呢?
烏干達有一種紅疣猴,感染了鞭蟲后,它們會吃下普通食量兩倍的樹皮??茖W研究發(fā)現(xiàn),樹皮這種“高纖食物”可以幫紅疣猴把包括鞭蟲在內的一些寄生蟲“掃出”胃腸道。不僅如此,感染寄生蟲的紅疣猴偏好的9種樹皮和灌木中,有7種被發(fā)現(xiàn)具有藥理特性──消毒和止痛。
無獨有偶,非洲黑猴和巴西雨林中的獼猴,為了緩解食欲不振、大便不暢等癥狀,會找當?shù)叵蛉湛哪廴~來吃,因為這種向日葵的葉子里含有一種油狀物質,能殺死腸道中的寄生蟲和真菌。黑猩猩則會尋找一種叫Aspilia的植物,用以驅除腸道內的寄生蟲。
傷筋動骨一百天
自然界的動物生活在“磕磕絆絆”中,骨折也就難以避免了。骨折怎么辦呢?雉雞是個中高手。雉雞的腿骨不小心折斷時,它們會忍痛飛到河邊,像人們治療骨折一樣,用河邊的泥土和草莖固定斷肢。過不了多久,折斷的腿骨就會愈合,完全沒有后遺癥。
骨折可以用這種簡單的物理方式治療,那么關節(jié)炎呢?歐洲椋鳥患上關節(jié)炎以后,會鉆到螞蟻堆中,頻頻振動羽翼,吸引螞蟻到它身上來。螞蟻面對“自投羅網(wǎng)”的美食,自然喜出望外,紛紛去歐洲椋鳥身上叮咬。在這個過程中,螞蟻會釋放蟻酸,而蟻酸就是關節(jié)炎的“克星”??梢哉f,歐洲椋鳥是用自己的血肉付了“醫(yī)藥費”來治??!
打鐵還需自身硬
以上都是生病以后去看醫(yī)生的動物。要想不生病,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是根本。動物們又會怎么做呢?
中午時分,母鹿總會帶著自己的幼崽去樹林中,咀嚼某種菌類。菌類自然不能亂吃,但這種菌類有健胃功能,可以幫助野鹿消化。一只鹿的平均壽命是18~25歲,不過,公鹿衰老得相對較快,母鹿通常也比公鹿更健康。除了雌雄本身的不同,大概和母鹿平日里深諳“養(yǎng)生之道”也有關系。
此外,野生鹿群還會吃一種含有沸石的泥土,達到清除體內有害物質、促進自身發(fā)育的目的。有的小讀者可能想到了,雞也會吃一些沙子,幫助體內食物的消化。可見,動物的“養(yǎng)生”意識還是很強的。
動物界擅長自救的“醫(yī)生”還有很多。比如,熱帶雨林中的猴子得了瘧疾,會千方百計尋找金雞納樹并啃食其樹皮,因為其樹皮中的奎寧是治療瘧疾的“特效良藥”。北美的一種文鳥,在幼鳥出世后,會將野薄荷放在巢中,這樣可以殺死對幼鳥有害的微生物??梢妱游镌诜啦 ⒅尾》矫娑加凶约旱慕^招。
我們也可以向它們“取取經(jīng)”,這樣就可以更好地造福人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