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玉平
陳青(后排左一)在朝鮮金城與中朝戰(zhàn)友合影
編者按:1950年,華東人民革命大學附設(shè)上海外文專修學校(今上海外國語大學)招收第二期學員。除俄文專業(yè)外,還錄取了一批有一定英語基礎(chǔ)的英文班學生??姑涝瘧?zhàn)爭志愿軍部隊急需英語人才,當時英文班的同學們響應國家號召,積極報名參軍。經(jīng)過選拔,由44名同學組成了“赴朝語文工作隊”,跨過鴨綠江,赴朝參戰(zhàn)。
本文作者采訪了陳青(華東革大附設(shè)上海外文專修學校英文班學員,“赴朝語文工作隊”隊員),聽他講述了當年參加“赴朝語文工作隊”抗美援朝的往事。
上外“赴朝語文工作隊”隊員陳青在自己當年的歷史回憶中寫道:
“我們從中找到自己的名字,好似在失物認領(lǐng)處找回屬于自己的東西?!?h3>告別妻兒去參軍
夏日的一個下午,我在上海陳府訪問了抗美援朝老戰(zhàn)士陳青。
1950年10月,美軍不顧中國政府一再警告,悍然越過三八線,把戰(zhàn)火燒到中朝邊境。侵朝美軍飛機多次轟炸我國東北邊境地區(qū),給人民生命造成嚴重損失,我國安全面臨嚴重威脅。為保家衛(wèi)國,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參戰(zhàn),以正義之師行正義之舉。當時陳青在蘇州華東革大結(jié)業(yè)后,考入了華東革大附設(shè)上海外文專修學校英文班??姑涝<倚l(wèi)國。在上外征兵動員大會上,領(lǐng)導動員學員報名參加“赴朝語文工作隊”。大家熱血沸騰,場面非常熱烈。
陳青很想投筆從戎,報名參軍。但是考慮到女兒才一歲多,兒子剛出生幾個月,不知道妻子繆潔君會是怎樣的態(tài)度?回到家中,他把想法一說,沒想到得到的回答是:“你放心去吧,我會帶好兩個孩子的。你眼睛近視,要照顧好自己。”陳青馬上報名了,英文班有40多名學員被批準。從1950年年底動員報名,到1951年2月10日啟程去北京集中,只有短短1個多月。“離開上海的那天,妻子抱著兒子來為我送行,火車開遠了,還看見她站在那里揮手”
陳青他們到北京華北軍區(qū)報到后,在軍區(qū)禮堂受到楊成武司令員接見?!拔覄倧拿飨抢飦恚覀冋诤痛蟊亲哟蛘蹋墒钦Z言不通,你們來參軍,好極了!休整幾天,趕快分到各個部隊去?!?/p>
由于陳青眼睛是1200度近視,部隊特地派了一位敵工科干事到東長安大街,為他加配一副眼鏡,以備不時之需。
陳青被分配到20兵團67軍。入朝之前,部隊駐扎在河北唐山一帶。他們到119師駐地教戰(zhàn)士們戰(zhàn)場英語喊話,學習優(yōu)俘政策。
1951年6月部隊到達安東(今丹東),略事休整后,輕裝徒步跨過鴨綠江。過江時,陳青心里牽掛著妻兒,但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在前線發(fā)揮所長,作出貢獻。為避免空襲,連續(xù)十多天都是夜間行軍,時逢雨季,山路崎嶇,腳掌磨出了水泡,對于他這個在上海長大的小青年是個嚴峻的考驗。
到達前線后,部隊駐防在離三八線約幾十公里的金城一帶。
陳青的工作是按照敵工部指示,給從各部隊抽調(diào)來的具有一定文化知識的戰(zhàn)士上課。在硝煙彌漫的前沿陣地,他認真?zhèn)湔n,上好每一節(jié)課,受到戰(zhàn)士們的好評。所使用的教材,是志愿軍40軍英譯工作隊編的兩本教材。
翻開這兩本教材,一本是《外俘管理用語》供俘管人員用,內(nèi)容從俘虜接收到押送移交,以及其他注意的紀律。另外一本是發(fā)至連隊的中英文對照《戰(zhàn)地訊問俘虜簡明問答》,內(nèi)容有敵軍的番號、兵力、武器名稱、工事構(gòu)筑等。
他又拿出一本“投降安全證”,告訴我說:“這是為瓦解敵軍而散發(fā)的?!鄙厦嬗兄袊嗣裰驹杠婈P(guān)防的大紅戳印,背面印有:“命令,凡持證投降之敵方官兵,不論國籍,應本我軍寬待政策,妥為接待,護送至最近之司令部或俘虜管理處,并切實遵守四大保證:一、保證生命安全。二、不沒收私人財物。三、不虐待,不侮辱人格。四、受傷者給予治療。此令?!?h3>審訊美軍“活舌頭”
到了1953年,志愿軍在三八線附近發(fā)起反擊,戰(zhàn)役白熱化。
1953年7月朝鮮停戰(zhàn)前的一個夜晚,陳青在師部敵工科值班,值勤戰(zhàn)士報告說有情況。
陳青走出掩體,在坑道口,看見幾名戰(zhàn)士用擔架抬來一名受傷的美國兵,這是志愿軍偵察小分隊從前沿陣地抓到的“活舌頭”。估計他個頭有一米九幾高,因為兩只腳都伸到了擔架外。
美國兵名叫葛林,戰(zhàn)士們把他從擔架上扶下地的時候,他喃喃地說:“EASYEASY”意思是,“輕一點輕一點”。他受傷的部位已經(jīng)被包扎好。
戰(zhàn)地審俘,事不宜遲,陳青他們當即用英文進行審訊。
作戰(zhàn)參謀用泥土擺好了沙盤,美俘對前沿陣地的兵力分布和火力,一一做了回答。陳青一句句地翻譯。
初審后,他們迅速上報,將美俘向后方轉(zhuǎn)移,從師部轉(zhuǎn)送軍部。
桌上放著陳老珍藏的一些實物。有朝鮮的銅勺、多枚紀念章,《慶祝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兩周年紀念冊》、歷年來的報紙報道、照片等等。陳老講起它們的由來。
一塊淡黃色絲綢手絹,上面寫著“中國人民赴朝慰問團敬贈”。
一個紅白藍三色小布袋,繡有五角星,紫色絲線繡著:“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八個字;反面繡著:“皖北鳳臺小繆郢村繆洪.繡,1951年?!?/p>
兩枚紀念章有些斑駁。一枚是朝鮮軍功章,正面鐫刻著一名持槍戰(zhàn)士,背景為朝鮮國旗,朝鮮軍功章證書的編號為476801,時間是1953年10月25日。另一枚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全國委員會1951年發(fā)的抗美援朝紀念章。
陳老動情地說:“當把紀念章掛在胸前時,我流淚了,她是祖國和人民的嘉獎和期望,也是用志愿軍的生命和鮮血鑄成的。烈士本應戴上紀念章,卻長眠在朝鮮土地上,讓我們永遠記住他們吧。”
責任編輯:丁莉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