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培源,高 銳,王艷娜,王俊敏
(1.海軍航空大學,山東煙臺264001;2.32182部隊,北京100000;3.91001部隊,北京100089)
空艦導彈具有射程遠、命中精度高、毀傷效果好等特點,是打擊水面艦艇目標的重要手段,對海上作戰(zhàn)的勝負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1-5]。在島礁環(huán)境中,空艦導彈的攻擊效果受到了島礁的嚴重影響[6-7]。選擇合適的搜索航向,提高空艦導彈對島礁區(qū)艦船目標的搜捕概率[8-9],這是克服島礁影響的重要方面之一。
目前,針對空艦導彈作戰(zhàn)的研究成果較為豐富,空艦導彈航路規(guī)劃[10]、攻擊參數(shù)[11-13]優(yōu)化、搜捕能力[14]等方面有深入研究。關于島礁環(huán)境下的作戰(zhàn)問題,重點研究了打擊方法[15]、制導技術[16]、搜索參數(shù)[17]、背景抑制方法[18]等問題,相關成果為本文研究提供了借鑒和基礎。
空艦導彈發(fā)射后,通常沿著預先規(guī)劃的航路飛行,最終將轉向目標[19-20]。當滿足開機距離后,開啟彈載末制導雷達,按照設定的搜索圖對海區(qū)實施搜索。此時,導彈飛行航向定義為搜索航向,如圖1所示。
圖1 空艦導彈搜索航向示意圖Fig.1 Search course schematic diagram of air-to-ship missile
導彈目標兩者連線,與搜索航向之間的夾角,定義為導彈攻擊角。
空艦導彈從A 點發(fā)射,打擊位于島礁外側T 點的水面艦艇目標。圖1 給出了2 條可能的飛行航路,Q1Q2與P3P4為搜索航向。顯然,搜索航向影響末制導雷達開機時的搜索范圍。如果設置不合理,打擊目標、島礁可能同時落入其搜索范圍。
假設島礁最小外切圓半徑為R島,水面艦艇目標與島礁外切圓的最小距離為d目島;空艦導彈末制導開機時的搜索航向為ψ彈,如圖2所示。
圖2 打擊島礁區(qū)水面艦艇目標時導彈搜索航向劃分Fig.2 The division of missile search course for attacking surface ship targets in the island area
通過航路規(guī)劃,理論上可使ψ彈的取值為0°~360°。如果將ψ彈的起點平移至目標點,則可將ψ彈的取值區(qū)間劃分為如圖2所示的4個區(qū)間。目標與島礁外切圓的2條切線,將區(qū)域劃分為4部分。
1)若ψ彈取值位于1 區(qū)或3 區(qū)(圖2 中所示的ψ彈值位于1區(qū)),即水面艦艇目標位于島礁的側方(1區(qū)即目標位于島礁右側、3 區(qū)則為左側),選擇合適的捕獲方式(如果位于1區(qū),則捕獲方式設置為“選右”,位于3區(qū)則設置為“選左”)等,可以實現(xiàn)較高的概率截獲預定目標;
2)若ψ彈取值位于2 區(qū),則導彈、島礁、水面艦艇目標位于一條線上,即目標位于島礁后方,當導彈末制導開機時,水面艦艇目標“躲在”島礁的雷達波“陰影”內難以被發(fā)現(xiàn),導彈將搜捕到島礁。因此,必須力圖避免使得ψ彈值落入此區(qū)間;
3)若ψ彈取值位于4 區(qū),則導彈、水面艦艇目標、島礁位于一條線上,即目標位于島礁的前方,如果目標與島礁距離d目島過小,將導致水面艦艇目標的雷達回波湮沒于島礁的回波,因而難以識別出水面艦艇目標;但如果d目島較大時,可以選擇合適的捕獲方式(設置為“選近”)等,也能以較高的概率截獲預定目標。
因此,當導彈搜索航向位于1區(qū)或3區(qū)時,應根據(jù)導彈末制導雷達開機位置,合理選擇搜索航向,降低島礁的影響。
水面艦艇目標位于島礁左側或右側,其分析方法類似。因此,以右側為例進行分析,此時空艦導彈末制導搜索航向位于1區(qū)。
如果水面艦艇目標與島礁距離較近,一旦末制導雷達開機,島礁和目標都將進入導引頭的探測范圍。此時,只要雷達導引頭能分辨出島礁、水面艦艇,且滿足方向上的間隔角度要求,通過“選右”模式,即可捕捉到預定的目標。
所謂間隔角度,是指導彈與島礁外切圓的切線、導彈與目標連線,兩者的夾角。
但是,如果間隔角度φ 不滿足雷達導引頭方向上的最小間隔角度φmin的要求,就極易出現(xiàn)將島礁視為目標進行攻擊,如圖3所示。
當雷達導引頭開始搜索時,必須滿足
因此,有
式(2)中,dDM表示導引頭開機搜索時刻空艦導彈與水面艦艇目標的距離。
圖3 水面艦艇目標位于島礁右側時雷達導引頭開機搜索扇面Fig.3 Radar searching sector when the target of surface ship is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eef
綜上分析,當水面艦艇目標位于島礁右側時,只要滿足式(2),則依據(jù)“選右”模式即可避開島礁的影響視線,正確捕捉水面艦艇目標。
空艦導彈末制導水平波束角,決定了最小間隔角度φmin的大小。水面艦艇目標恰好位于導引頭搜索扇面的近界Rnear、遠界Rfar這2個臨界值時,可得到此時的最小d目島隨著最小間隔角度φmin而變化的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最小間隔角變化時的最小d目島Tab.1 Minimum d目島with the change of the minimum spacing angle
由表1可知,若目標與島礁的距離小于350 m(角度分辨力為1°的雷達導引頭,搜索扇面遠界最小值20 km 時所能分辨的距離)或1.74 km(角度分辨力為5°的雷達導引頭,搜索扇面遠界最小值20 km 時所能分辨的距離),則難以正確捕捉預定的水面艦艇目標。
設水面艦艇目標位置固定、其與島礁的最近點為E 點,當空艦導彈開機距離R開機一定時,B 點與島礁外切圓相切于E 點,則只有當空艦導彈從圖4所示的B 點進入,才可以使得φ 取到最大值,有
圖4 開機距離一定時導引頭方向上的最大間隔角度Fig.4 Maximum spacing angle in the seeker direction when the boot distance is fixed
1)設雷達導引頭搜索扇面為左右各ψ扇面,若φmax>ψ扇面時,空艦導彈的搜索航向按照下式計算:
式中,ψ目島表示目標指向島礁中心的方位角,可根據(jù)目標和島礁的坐標解算得出。
此時,島礁將不會落入導彈雷達導引頭的搜索扇面范圍內,因而有很高概率搜捕到預定的水面艦艇目標。
2)若φmax<ψ扇面時,空艦導彈的搜索航向可按照下式計算:
此時,島礁將落入空艦導彈雷達導引頭的搜索扇面內,可以通過設置“選右”模式,將島礁排除,從而以較高的概率搜捕預定的水面艦艇目標。
假定水面艦艇位于島礁附近西南側,距島礁海岸線的距離為1 km。島礁近似為圓形,直徑為500 m。目標與島礁中心連線的方位ψ目島為15°??张瀸椝阉魃让鏋樽笥腋?0°,即ψ扇面=10°。
為了打擊目標,必須選擇合適的搜索航向、空艦導彈開機點等諸元,從而提高正確搜捕水面艦艇目標的概率。
1)最大間隔角的變化。當空艦導彈開機距離R開機為15 km 時,隨著d目島取值的變化,可得φmax的變化如表2所示。
表2 開機距離15 km 時不同d目島的最大間隔角φmaxTab.2 Maximum spacing angle φmax with different d目島when the startup distance is 15 km
由表2 可知,若d目島的值不到0.26 km,則最大間隔角將不超過1.0°,要求雷達導引頭的角度分辨率不大于1°時,才可能捕捉到預定目標;若雷達導引頭角度分辨率為5°,則d目島的值須不小于1.3 km。
當開機距離從20 km 逐步減少到5 km 時,可得結果如圖5所示。
圖5 最大間隔角隨目島距離的變化趨勢Fig.5 Variation trend of the maximum spacing angle with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island
由圖5可知,隨著開機距離的逐漸減小,最大間隔角φmax在逐步增加。也就是說,通過減小開機距離,可以增大最大間隔角,從而降低捕捉島礁的概率,提高正確搜捕水面艦艇目標的概率。以1°、5°為界,可得如表3所示的計算結果。
由表3可知,對于分辨率不超過1°的雷達導引頭角度,即使水面艦艇目標與島礁的距離有349 m,只要開機距離小于20 km,即有較高搜捕概率;而對于分辨率5°的導引頭,在目島距離不到436 m 時,若開機距離5 km 以上,便難以準確搜捕預定目標。
表3 最大間隔角1°和5°時的目島距離Tab.3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target and the reef at the maximum spacing angle of 1° and 5°
2)搜索航向計算。首先,分辨出水面艦艇目標與島礁的要求;然后,仿真計算得出不同開機距離下的最大間隔角度,見圖6??梢?,若雷達導引頭角度分辨率為5°,則當前情況下開機距離不能大于11.47 km。
圖6 開機距離影響下的最大間隔角Tab.6 Maximum spacing angle under the influence of boot distance
若導彈開機距離5 km,則最大間隔角為11.4°,大于ψ扇面,故搜索航向為ψ彈=ψ目島+90+ψ扇面=115°?!?/p>
若設置導彈開機距離為10 km ,則最大間隔角φmax為5.7°,小于ψ扇面。因此,搜索航向為:
為提高搜捕概率,此時須要將導彈的捕獲方式設置為“選右”模式,以排除島礁的干擾。
空艦導彈是打擊水面艦艇目標的利器,但島礁的存在給打擊作戰(zhàn)帶來了挑戰(zhàn)。為提高打擊島礁區(qū)水面艦艇目標的能力,本文在定性分析空艦導彈搜索航向影響的基礎上,建立搜索航向計算模型,為空艦導彈作戰(zhàn)使用中,搜索航向的優(yōu)化提供依據(jù),為降低島礁影響、提高正確搜捕水面艦艇目標的能力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