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旭,吳東舒,華昕彤,李 榮,呂 偉,姜 晨
(1.大連海洋大學,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北方海水增養(yǎng)殖重點實驗室,遼寧 大連 116023; 2.大連富谷食品有限公司, 遼寧 大連 116400 )
紅鰭東方鲀(Takifugurubripes)屬硬骨魚綱、鲀形目、鲀科、東方鲀屬,生活在近海,為食肉性魚類,大多數(shù)都生活在太平洋北部的國家,如日本、朝鮮和中國等[1],是河鲀中經(jīng)濟價值較高的,可以進行人工養(yǎng)殖的優(yōu)良品種之一[2-3]。在日、韓等國,河鲀消費量巨大,尤其是紅鰭東方鲀的消費量最大。但由于養(yǎng)殖水域中存在的大量細菌、病毒,紅鰭東方鲀養(yǎng)殖時常被病害困擾,弧菌病和寄生蟲病最為常見[4]。其中哈維氏弧菌(Vibrioharveyi)是海洋微生物區(qū)系中的一員,同時也是海洋動物的致病菌之一[5-6]。魚類在感染弧菌患病后,多數(shù)外在表現(xiàn)為體表潰爛,鱗片脫落,內(nèi)在表現(xiàn)為腸道、肝臟充血、出現(xiàn)血斑等現(xiàn)象,嚴重時會出現(xiàn)大規(guī)模死亡。王斌等[7]曾報道,大連地區(qū)紅鰭東方鲀皮膚潰爛病的病原菌為哈維氏弧菌;張超等[8]也有相同的發(fā)現(xiàn)。
哺乳動物機體的免疫系統(tǒng)被病原菌侵犯時,會引發(fā)防御機制從而去除異物[9]。魚類免疫與哺乳動物相同,分為特異性和非特異性免疫,但其非特異性免疫發(fā)揮主要作用。非特異性免疫對病原體的識別是通過模式識別受體(PRR)與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MP)的相互結合實現(xiàn),這與哺乳動物相似。但為適應水生生活,魚類非特異性免疫對病原相關分子模式的識別范圍更廣,免疫應答的啟動條件更低[10]。非特異性免疫的效應細胞主要是單核巨噬細胞、嗜中性粒細胞和自然殺傷細胞等,具有吞噬和殺傷功能,還可分泌多種免疫相關的細胞因子,介導發(fā)生炎癥反應。而在魚類先天性免疫系統(tǒng)中,白介素、干擾素、溶菌酶等免疫因子具有重要的功能[11-12]。白細胞介素(IL)是一個與魚類炎癥反應密切相關的功能性蛋白家族,目前已發(fā)現(xiàn)40多種[13],其中主要分為白介素-1(IL-1)家族、白介素-2(IL-2)家族(YC家族)、趨化因子家族、白介素-10(IL-10)家族等。Peng等[14]對紅鰭東方鲀感染哈維氏弧菌后的轉錄組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紅鰭東方鲀3個白介素基因IL-1b、IL-8和IL-10均呈差異表達,但并未進行試驗驗證,其序列特征也沒有分析。IL-1b是由IL-1衍生而來的細胞因子[15-16],多數(shù)由巨噬細胞分泌[17]。IL-1b參與免疫應答過程,能夠刺激和促進一些免疫細胞如B細胞、T細胞的合成、分化,增強參與免疫反應細胞的殺傷力,介導炎癥反應[18-21]。IL-8是趨化因子家族的一種細胞因子,主要由單核巨噬細胞產(chǎn)生[22]。在免疫過程中,IL-8通過趨化免疫細胞來影響免疫細胞對抗原的識別[23],而在抗炎過程中,IL-8則通過對中性粒細胞的趨化從而對病原起到殺傷作用[24-25]。IL-10是一種抗炎細胞因子,主要由淋巴細胞、巨噬細胞和T細胞產(chǎn)生[26-28]。IL-10能夠調(diào)節(jié)固有免疫細胞的生長和分化[29],并抑制T細胞的活化和功能,從而促使機體免疫應答趨于平穩(wěn)[30],起到對免疫反應負調(diào)控的作用。除此之外,IL-10還可以直接抑制黏附因子的表達[31-32]。
筆者對紅鰭東方鲀3個白介素IL-1b、IL-8和IL-10基因的序列特征進行了分析,對其mRNA在不同組織中的表達情況進行了檢測,并測定了哈維氏弧菌感染紅鰭東方鲀后3個基因在肝臟及脾臟的表達情況,為深入探究紅鰭東方鲀白介素基因的免疫作用提供理論支持。
自美國國立生物技術信息中心得到IL-1b、IL-8和IL-10基因序列的全長(NM_001280090.1、NM_001032587.1、XM_003973694.3),通過簡單的模塊化結構研究工具SMART和Clustal Omega進行了多序列比對分析和保守結構域、基序和信號肽的鑒定。
試驗所用紅鰭東方鲀均采購于大連富谷食品有限公司,體長為(15.19±0.32) cm,平均體質量為(190.34±2.13) g,試驗前暫養(yǎng)7 d。以15尾紅鰭東方鲀?yōu)樵囼瀸ο螅?尾為一組,設3個平行組,進行組織采樣。采集6個組織,包括腦、鰓、心臟、肌肉、肝臟和脾臟,液氮冷凍后于-80 ℃冰箱保存?zhèn)溆谩?/p>
試驗共選取60尾紅鰭東方鲀,設置3個平行組。參考前期試驗結果[7],經(jīng)過預試驗確定向試驗組每尾紅鰭東方鲀注射密度1×107cfu/mL的哈維氏弧菌0.1 mL,分別在感染0、12、24、48 h時自3個平行組中各隨機挑選5尾魚,進行紅鰭東方鲀肝臟和脾臟組織采樣,液氮冷凍后于冰箱-80 ℃保存,用于提取樣品總RNA。
取試驗樣品20 mg使用TIANGEN動物總RNA提取試劑盒進行RNA的提取,采用NanoDrop 2000c UV核酸定量儀進行RNA濃度檢測。使用TIANGEN FastKing一步法除基因組cDNA第一鏈合成預混試劑盒進行反轉錄。
采用Primer Premier 5.0設計IL-1b、IL-8和IL-10基因引物和內(nèi)參基因β-actin的引物(表1),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引物,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法檢測紅鰭東方鲀中IL-1b、IL-8和IL-10基因的表達情況。
混合樣品試劑,使用實時熒光定量PCR分析儀(Applied Biosystems, USA)檢測,設置3次重復試驗。反應結束后,對相對表達量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將所得結果用 2-ΔΔCt法計算分析比較,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用SPSS 22.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以P<0.05表示差異顯著,分析各組織的相對表達水平。
表1 紅鰭東方鲀白介素基因實時熒光定量PCR表達分析 的引物序列
使用SMART軟件分析3個基因的保守結構域(圖1a),預測發(fā)現(xiàn)紅鰭東方鲀IL-1b序列存在一個保守的功能域IL-1,IL-8基因包含一個SCY結構域,IL-10序列存在信號肽和一個保守的功能域IL-10。在紅鰭東方鲀和其他魚類的序列比對中,發(fā)現(xiàn)IL-8基因具有特殊的結合位點(圖1b),IL-10 mRNA 3′端存在特殊的TATTTATT片段。
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法對紅鰭東方鲀健康組織中IL-1b、IL-8和IL-10基因的表達模式進行分析。IL-1b、IL-8和IL-10基因在所有檢測組織中均有表達,IL-1b基因在脾臟中表達量最高,達到腦的41倍,另外,在肝臟和鰓中表達量也顯著高于腦組織,心臟和肌肉中表達量較低。IL-8基因在脾臟、肝臟中表達量顯著高于腦組織,達到腦的37倍和10倍。IL-10基因在脾臟中的表達水平最高,肝臟、肌肉中表達次之,而在鰓、心臟、腦中表達量較低(圖2)。
圖1 紅鰭東方鲀IL-1b、IL-8和IL-10基因序列分析Fig.1 Sequence analysis of IL-1b, IL-8 and IL-10 genes in tiger puffer T. rubripes a.紅鰭東方鲀IL-1b、IL-8和IL-10基因結構域; b.不同物種IL-8基因氨基酸序列比對(紅框表示ELR基序). a.domain structures of IL-1b, IL-8 and IL-10 genes in tiger puffer T. rubripes; b.amino acid sequence alignment of IL-8 gene in different species (red frame shows the ELR motif).
圖2 紅鰭東方鲀健康組織樣品中IL-1b、IL-8和IL-10基因的相對表達量Fig.2 Relative expression levels of IL-1b, IL-8 and IL-10 genes in tissues of healthy tiger puffer T. rubripes *表示與腦組織的表達量相比有顯著性差異. *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to brain tissue.
采用實時熒光定量PCR法分析哈維氏弧菌感染后紅鰭東方鲀肝臟和脾臟組織中的IL-1b、IL-8和IL-10基因表達情況(圖3~圖5),結果表明,感染哈維氏弧菌后肝臟和脾臟中的IL-1b基因表達量均顯著升高,在染菌后12 h的表達量顯著高于0 h,肝臟組織在24、48 h表現(xiàn)出持續(xù)下降,48 h的表達量與0 h相比沒有顯著變化,而脾臟在24、48 h仍處于一個較高的表達量。感染哈維氏弧菌后肝臟和脾臟的IL-8基因表達量均顯著升高,在染菌后12 h的表達量顯著高于0 h,并于24 h之后表達下降但依舊有差異,在48 h的表達量與0 h相比無顯著變化。感染哈維氏弧菌后肝臟和脾臟中的IL-10基因表達量均顯著升高,肝臟中12 h表達量升高但無顯著差異,24 h顯著高于0 h的表達量,48 h開始下降但是仍差異顯著。脾臟中12 h表達量顯著高于0 h,于24 h有一定的下降,48 h表達量又顯著增加達到峰值。
圖3 紅鰭東方鲀脾臟和肝臟中IL-1b基因 在哈維氏弧菌感染后的時空表達Fig.3 Expression profiles of IL-1b gene in the spleen and liver of tiger puffer T. rubripes challenged with V. harveyi *表示與0 h相比有顯著性差異,下同. * indicat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mpared with the tiger puffer in the control group, et sequentia.
圖4 紅鰭東方鲀脾臟和肝臟中IL-8基因 在哈維氏弧菌感染后的時空表達Fig.4 Expression profiles of IL-8 gene in the spleen and liver of tiger puffer T. rubripes challenged with V. harveyi
圖5 紅鰭東方鲀脾臟和肝臟中IL-10基因 在哈維氏弧菌感染后的時空表達Fig.5 Expression profiles of IL-10 gene in the spleen and liver of tiger puffer T. rubripes challenged with V. harveyi
通過基因結構分析發(fā)現(xiàn),IL-1b的預測蛋白序列僅包含一個功能結構域,稱為IL-1結構域,在斑馬魚(Daniorerio)、羅非魚(Oreochromsmossambcus)、雙斑東方鲀(T.bimoculatus)中高度保守[33]。在哺乳動物中,IL-1b轉化酶(ICE)通過切割IL-1b前體,進而釋放具有活性的IL-1b蛋白[34]。同時已有研究表明,在硬骨魚中,IL-1b同樣需要切割,才會具有活性。但通過序列分析并未找到IL-1b轉化酶切割位點,切割機理尚不清楚[35-36]。
紅鰭東方鲀IL-8蛋白在34~94位氨基酸殘基間的趨化因子(CXC)結構域里存在SCY保守區(qū)域。其多肽序列中存在4個保守的半胱氨酸,在每2個半胱氨酸之間存在著1個精氨酸,這與大多數(shù)魚CXC趨化結構一致。此外,IL-8基因在哺乳動物和鳥類等高等動物中普遍存在受體結合位點Glu-leu-Arg(ELR)基序,有研究表明,ELR基序在哺乳動物中具有誘導中性粒細胞的作用[37]。通過分析已知的魚類IL-8氨基酸序列可知(圖1b),大頭鱈(G.macrocephaus)[38]和大西洋鱈[38]中的基序為ELR,而褐牙鲆中為SLH[39],黑線銀鮫中為SLQ[40],虹鱒中為DLR[41],七鰓鰻(Lampetrafluviatilis)中為GGR[42],在已發(fā)表其他魚類中還含有9種相類似的基序:AER、LLR、SLR、DPR、EQH、AMH、EMH、ELH和QLS[43],紅鰭東方鲀中IL-8基因中的基序是EQH。研究表明,盡管目前僅有鱈魚科魚類發(fā)現(xiàn)ELR基序,其他包含類似基序的魚類即使缺乏ELR基序也能吸引中性粒細胞[44-45],但是趨化能力明顯弱于ELR基序[46]。
紅鰭東方鲀的IL-10預測蛋白中含有IL-10功能域和一個疏水前導序列。此外,在紅鰭東方鲀IL-10 mRNA的3′UTR中(772 bp到779 bp),存在一個不穩(wěn)定基序TATTTATT,該基序被認為是降解因子的最佳結合位點[27]。
為進一步研究3個基因在哈維氏弧菌感染后的表達模式,筆者通過實時熒光定量PCR對其48 h內(nèi)的表達進行了分析。試驗結果表明,感染初期紅鰭東方鲀的肝臟中,IL-1b基因在刺激后的12 h出現(xiàn)明顯上調(diào)并達到峰值,隨后逐漸下降;脾臟中也是在初期快速表達,48 h仍處于一個較高的表達量。IL-1b可作用于肝細胞使其攝取氨基酸能力變強,進而合成和分泌大量急性期蛋白,所以IL-1b基因在短時間內(nèi)大量生成。同樣的現(xiàn)象在其他魚類也有發(fā)現(xiàn),如在虹鱒[54]中,IL-1b基因在脂多糖刺激4 h后在頭腎白細胞和巨噬細胞中大量表達。小斑點貓鯊(Scyliorhinuscanicula)在注射脂多糖后,肝臟和精巢中IL-1b基因表達量在5 h明顯增加[55]。虹鱒和小斑點貓鯊IL-1b基因皆是在刺激后短時間內(nèi),表達量顯著增加,可見IL-1b基因在受到刺激時迅速反應且高表達。其次,IL-8基因在肝臟和脾臟都是在12 h達到最大表達量,在24 h仍處于一個高表達的狀態(tài)。該表達模式與Sun等[56]的結果相符,半滑舌鰨在鰻利斯頓氏菌(Listonellaanguillarum)的感染下,IL-8基因增長顯著并于12 h達到最大值。IL-8是一種多功能的細胞因子,對中性粒細胞、T淋巴細胞及嗜堿性粒細胞具有趨化作用,可以促進炎性反應進展調(diào)節(jié)宿主免疫,因此當宿主被侵染時會在肝臟和脾臟中快速且大量分泌。相比于IL-1b和IL-8基因短時間內(nèi)的大量表達,IL-10基因呈現(xiàn)出一種不同的表達模式。紅鰭東方鲀IL-10基因在感染初期并無顯著應答,肝臟中表達量較低,于24 h被激活顯著增長達到峰值;在脾臟中12 h先出現(xiàn)顯著上調(diào),在24 h下降后于48 h再次上調(diào)達到最高表達量(9.2倍)。這種延遲表達模式在草魚(Ctenopharyngodonidella)中也有體現(xiàn)[57],草魚IL-10基因在TGF-β1誘導后于72 h才開始顯著上調(diào)。這也印證了IL-10基因的免疫抑制作用,IL-10基因通過抑制一氧化氮的產(chǎn)生而干擾IFN-r對巨噬細胞的活化。Zhang等[58]對小鼠的脾臟進行ADSC輸液研究時發(fā)現(xiàn),IL-10基因的表達可抑制促炎細胞因子IL-6、IL-1b和TNF-α的表達。本試驗IL-1b和IL-10基因的表達模式與小鼠脾臟的表達模式相符,在哈維氏弧菌感染早期紅鰭東方鲀IL-1b基因快速升高,隨著12 h后IL-10基因的顯著上調(diào)IL-1b基因的表達逐漸降低,說明紅鰭東方鲀IL-10基因可能也會通過降低IL-1b等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從而達到抑制炎癥作用,該機制是一種重要的機體避免炎癥反應過度的自我保護。
紅鰭東方鲀IL-1b、IL-8和IL-10基因序列全長分別為771、822、844 bp,在進化關系上與雙斑東方鲀親緣關系最近,在紅鰭東方鲀的組織中普遍表達,而且在免疫相關組織中表達顯著。感染哈維氏弧菌后,脾臟和肝臟組織中IL-1b、IL-8和IL-10基因的表達均發(fā)生顯著變化,表明其在免疫過程中起調(diào)節(jié)作用,為進一步探究紅鰭東方鲀白介素基因的免疫功能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