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孫詠紅 中共云南省昆明市晉寧區(qū)委黨校
村干部承擔著具體落實農村各項政策的任務,長期工作在農村第一線,是黨在農村的晴雨表、溫度計。因此,建設一支素質高、作風正、能力強、勇挑重擔的村干部隊伍非常重要。村干部務必與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瞄準改革方向,努力提高工作能力,真正把黨的工作落到實處,更好地開展群眾工作。
深入群眾,村干部和群眾密切結合,切實提高工作能力。一是提高心系基層、深入群眾的能力。堅持“三個一律”:部門和鄉(xiāng)鎮(zhèn)街道一律開門辦公,市級領導公開接訪;行政審批事項一律限時辦結;財政切塊資金和項目專項資金使用情況一律公示。遵循“一線工作法”:干部在一線鍛煉、領導在一線指揮、問題在一線解決、能力在一線提升、績效在一線考核。二是提高宣傳發(fā)動、組織群眾的能力。組織群眾是做好群眾工作的基礎。能否有效地組織群眾,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決策的落實和工作的成效。黨員干部不僅要通過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感染群眾,更要以優(yōu)秀的品德修養(yǎng)、過硬的工作作風、良好的公仆形象影響和帶動廣大群眾。三是提高暢通渠道、溝通群眾的能力。溝通群眾是做好群眾工作的橋梁。黨員干部必須具有與群眾平等互動、有效溝通的能力,多說群眾能懂的話、多辦群眾認可的事,把黨和政府的政策落實到實際中。同時,要暢通民意表達渠道,拓寬群眾參與公共事務的領域,通過建立各種有效途徑,保證群眾依法有序地反映意愿、表達訴求。四是提高說服、引導、教育群眾的能力。樹立正確的輿論導向,堅持以正面宣傳為主,完善突發(fā)事件快速反應機制,牢牢掌握關鍵時刻、重大問題上的話語權,積極正確地引導公眾情緒。從“團結—教育—團結”的愿望出發(fā),綜合運用多種方法,采取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注重用先進思想、先進文化教育引導群眾前進。五是提高求真務實、服務群眾的能力。牢固樹立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從解決群眾最急迫的問題入手,積極為群眾辦好事、做實事、解難事,維護群眾切實利益。
樹立六種意識,提升村干部駕馭農村工作的能力。一是樹立組織意識。要懂得黨的組織原則,要有組織觀念,要有服從意識,下級服從上級,全黨服從中央,無條件地服從上級決策和工作部署,絕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二是樹立大局意識。個人利益、全村利益都要服從于全縣、全省、全國大局利益,要跟上全縣、全省、全國發(fā)展的步伐。三是樹立團結意識。班子成員要各司其職、互相配合,發(fā)揮每個人工作的積極性。四是樹立廉潔意識。做到公私分明,增加透明度;利用好村干部公共資源,多為老百姓謀福利;會計把好關,發(fā)揮好會計的監(jiān)督作用;建章立制,進一步完善農村財務管理和“村財鎮(zhèn)代管村用”制度,把村級財務活動全部納入視野,規(guī)范大額資金使用,從源頭整治,搞好監(jiān)督。五是樹立民主意識。落實大事議政制度,實行“三議一行一監(jiān)督”工作機制。村務公開,定期定時,讓老百姓充分享有知情權。關注網絡輿情,做好輿情分析,了解社情民意,在及時回應群眾訴求的同時做好網絡輿論的引導工作。六是樹立宗旨意識。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就是要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辦群眾之所需,解決群眾辦不了的急、難、盼、愿問題,做到勤政為民,多干對老百姓有利的事。
大力提升村干部隊伍的素質。提高新一屆“兩委”在新形勢下駕馭農村工作的能力。一是提升組織協(xié)調能力。對上要和黨委、政府職能部門搞好溝通協(xié)調;對下要和老百姓處好關系,獲得群眾支持;村與村之間、班子成員之間,均要做好協(xié)調工作。二是提升致富帶富能力。“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作為村干部必須提高致富帶富的能力。村干部觀念要新,思路頭腦要活,把合格村干部致富帶富能力體現在增加集體積累、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村民的福利上。三是提升維護穩(wěn)定的能力。正視矛盾,不回避矛盾,不推脫責任,要把握解決矛盾的最佳機遇,做到新矛盾隨時化解,老的矛盾逐步化解。對待老百姓的合理訴求要盡快辦,馬上辦;對不合理的要做好工作解釋;對一時解決不了的要穩(wěn)控好。四是提升駕馭農村工作的能力。提高對政策和法律的解讀水平,提高做好群眾工作的能力,做到出現問題有辦法、有能力解決,特別是要提高對突發(fā)事件處理的能力,提高攻堅克難的能力,關鍵時候要提高影響力、號召力和凝聚力。
認清發(fā)展形勢,狠抓五項建設。一是黨的建設。抓好班子建設,選用新型“四有”村干部。抓好陣地建設,建設辦公、議事的場所和學習的場所,使之成為凝聚民心的場所。抓好制度建設,推進“三議一行一監(jiān)督”為主的村級議事工作機制,以調動村干部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積極性為主的農村班子管理辦法,以約束村干部行為為主的農村財務管理辦法,促使村干部做事要依法守法。抓好素質建設,推廣干部學分制經驗,提高法律、政策、法規(guī)水平,特別是黨在農村的各項政策的學習落實,加強對農村干部的農村財務管理、廉潔從政、新民居建設、調解矛盾等方面的培訓,提高村干部為民辦事、服務群眾的能力。抓好典型建設,在村干部、致富能手、企業(yè)家等群體中選樹典型,充分發(fā)揮帶動作用。抓好精神文明建設,通過組建多種文娛組織,開展健康積極向上的活動,破除迷信,促進鄰里團結,家庭和睦。二是城市建設。城鎮(zhèn)是城市建設的主戰(zhàn)場,因此服務城市建設是工作的重點,重中之重。新區(qū)建設要立足緩解交通壓力、提高城市承載能力、提高市民生活質量、提高城市品位。三是經濟建設。本著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戶制宜,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商則商,引導扶持優(yōu)勢特色產業(yè)。搞好勞務經濟、勞務輸出,促進農民增收,增加集體積累,走可持續(xù)發(fā)展之路。增加群眾福利,搞好土地經營權流轉,走農場式、專業(yè)化發(fā)展道路,推動現代農業(yè)園區(qū)建設。四是鄉(xiāng)村振興建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群眾居住環(huán)境。加快現代農業(yè)園區(qū)建設,搞好規(guī)劃,把商住區(qū)、工業(yè)區(qū)、現代農業(yè)園區(qū)一并考慮。五是民生建設。加大研究國家在農村的扶持政策,把國家的各項惠農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實好,讓老百姓享受到改革發(fā)展帶來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