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市人民醫(yī)院(458030)康丹丹 張素琴 張敏 原建華
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是治療冠心病患者的重要方案,有助于緩解臨床癥狀,改善心功能,且術后恢復較快[1]。但由于PCI是有創(chuàng)治療方式,而部分老年冠心病患者多伴有其他基礎疾病,實際情況復雜,手術難度高,術后易出現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威脅患者生命安全,影響生活質量。本研究選取我院老年冠心病患者分組對比,旨在分析PCI術后MACE風險的影響因素,為臨床干預提供參考意見。詳情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年4月~2020年1月老年冠心病患者162例,其中男91例,女71例;年齡61~83歲,平均(72.08±5.13)歲;病程16~53個月,平均(34.52±8.33)個月;美國紐約心臟病協(xié)會(New York Heart Association,NYHA)分級:Ⅰ級53例,Ⅱ級81例,Ⅲ級19例,Ⅳ級9例;發(fā)生MACE患者55例為A組,未發(fā)生MACE患者107例為B組。
1.2 選取標準 ①納入標準:經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冠狀動脈CT檢查確診為冠心病;年齡≥60歲;符合PCI手術指征且實施PCI治療;臨床資料完善。②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丟失;合并腦血管疾??;認知功能異常,無法配合完成本研究;合并急性心肌梗死。
1.3 方法 ①統(tǒng)計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院內MACE發(fā)生情況,并設計調查問卷分析MACE風險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內容包括年齡(≥75歲/<75歲)、性別(男/女)、NYHA分級(<3級/≥3級)、植入支架數(<3枚/≥3枚)、病變血管數(單支/多支)、是否存在C型病變(是/否)、左主干病變(是/否)、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有/無)。②根據PCI術后院內MACE風險因素進行分析,制定臨床干預措施預防MACE出現。
附表1 單因素分析[n(%)]
附表2 多因素分析
1.4 觀察指標 ①統(tǒng)計MACE發(fā)生情況,包括心肌梗死復發(fā)、血運重建、心力衰竭。②通過單因素分析統(tǒng)計PCI術后MACE的影響因素。③以Logistic多元回歸方程行多因素分析,統(tǒng)計PCI術后MACE的獨立危險因素。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通過SPSS22.0處理數據,計量資 料以(±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χ2檢驗,以Logistic多元回歸方程行多因素分析,檢驗標準α=0.05。
2.1 MACE發(fā)生情況162例老年冠心病患者PCI術后院內有55例發(fā)生MACE,其中急性心肌梗死復發(fā)12例,血運重建23例,心力衰竭20例。
2.2 單因素分析 A組植入支架數(≥3)、存在C型病變、左主干病變、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所占比例高于B組(P<0.05)。見附表1。
2.3 多因素分析 Logistic多因素分析顯示,植入支架數(≥3)、存在C型病變、左主干病變、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是PCI術后MACE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附表2。
由于社會老齡化進程加快,老年冠心病患者人數有上升趨勢,是威脅老年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與普通成年冠心病患者相比,老年患者多合并其他基礎疾病,機體及器官功能存在一定退化,且冠脈病情復雜易出現迂曲、鈣化情況,可誘發(fā)多支血管病變、左主干病變、彌漫性病變等,降低PCI耐受程度,增加術后MACE風險[2]。
植入支架可預防血管壁回縮或重塑,但對于植入支架過多患者仍有支架內血栓風險,提高支架內在狹窄幾率。冠狀動脈病變包含A、B、C三種類型病變,其中C型病變復雜,患者PCI屬耐受程度較差,導致手術成功率低、術后風險較高。老年冠心病患者左主干病變相對較少,但由于病程長,可誘發(fā)心律失常、心功能衰退,提高心絞痛發(fā)生率,且藥物控制難度較高,提高MACE發(fā)生率。急性心肌梗死是常見危重癥,致死率高,既往有急性心肌梗死病史患者MACE發(fā)生風險較高。
根據多因素分析結果,臨床應對PCI術后老年冠心病患者應實施積極的護理干預,盡量規(guī)避危險因素,對危險因素難以消除的患者加強健康宣教,提高臨床關注程度,在存在MACE發(fā)生征兆時及時干預,預防MACE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