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域遺聞》作者生平與成書背景考論

      2021-01-31 01:28:25柳森
      史志學刊 2021年3期
      關鍵詞:縣志西域乾隆

      柳森

      (國家圖書館,北京 100081)

      目前可見的《西域遺聞》存世版本僅兩種:一為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1]《西域遺聞》抄本藏于國家圖書館、西北大學圖書館,參見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臺主編.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中華書局,1985.850.另經(jīng)趙心愚先生調(diào)查得知,西北大學圖書館已無此書抄本.參見趙心愚.乾隆《西域遺聞》資料的三個主要來源.民族研究,2013(01).因此,國家圖書館藏清抄本應為目前所見該書的最早版本.、二為民國二十五年(1936)北平禹貢學會《邊疆叢書甲集》鉛印本[2]此版于次年重印,即民國二十六年(1937)北平禹貢學會《邊疆叢書甲集》鉛印本.。國家圖書館藏本卷首下鈐印“江安傅沅叔讀書記”,可知其為民國著名藏書家傅增湘舊藏。《邊疆叢書甲集》鉛印本牌記題“中華民國廿五年十月禹貢學會據(jù)江安傅氏藏舊鈔本印行”,而二者文字內(nèi)容及文中所含民國學者吳燕紹的眉批按語均完全一致,由此可知,前者為后者底本。該書卷首有張之浚序,正文包括事跡、疆域、佛氏、政教、風俗、物產(chǎn)、屬番、輿國、鄰番、里巴二塘、川邊職官等十一門。書中記事時間下限為乾隆十八年(1753)。該書對了解乾隆時期西藏歷史文化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鑒于已有學者對《西域遺聞》的史料來源、文獻價值、不足之處等加以討論[3]吳燕紹先生在此傅增湘藏本中即以按語闡明該書史料來源與文獻價值,參見吳燕紹《西域遺聞·跋》,民國二十五年(1936)禹貢學會鉛印本.趙心愚先生亦對此展開了深入討論,參見趙心愚.乾隆《西域遺聞》資料的三個主要來源.民族研究,2013(01);乾隆《西域遺聞》的編撰及其缺陷、價值.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11).以上兩文亦見趙心愚.清代西藏方志研究.商務印書館,2016.124-147、232-251.,筆者在此重點考證該書作者陳克繩生平,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論述該書的成書背景,以此求教方家。

      一、陳克繩生平考略

      陳克繩的生平資料十分罕少且分散于不同古籍文獻中,而目前所見的研究成果均對其生平一筆帶過或語焉不詳,這不利于理解作者的著書背景。因此,筆者在此對陳克繩生平做詳細考證。

      從《西域遺聞》卷端下署“歸安陳克繩衡北氏纂輯”可知,陳克繩籍貫為浙江歸安,而“衡北”應為其字或號。在其好友即時任南充知縣劉紹攽的詩集《于邁草》中,收錄有陳克繩詩《讀九畹于邁草書后》,其落款為“陳克繩,衡北?!盵1](清)劉紹攽.于邁草.清乾隆間(1736-1795)刻本.這一署名與《西域遺聞》所載作者署名一致,由此可知,陳克繩,字衡北。據(jù)雍正《浙江通志》載:“雍正七年己酉科:陳克繩,湖州人?!盵2](清)嵇曾筠.[雍正]浙江通志(卷 144).選舉二十二·國朝·舉人.清乾隆元年(1736)刻本.可見,陳克繩為雍正七年(1729)舉人。同時,光緒《歸安縣志》對陳克繩的科舉經(jīng)歷記載為:“陳克繩,府學拔貢,己酉舉人,丁巳(筆者注:乾隆二年,1737)進士?!盵3](清)陸心源等.[光緒]歸安縣志(卷 32).清光緒八年(1882)刻本.同治《湖州府志》中對陳克繩生平有如下記載:“陳克繩,字希范,號希庵,歸安人,乾隆二年進士。以知縣分發(fā)四川,安撫苗夷,馴如赤子。土司屢叛,克繩單騎深入,曉諭利害,皆懾服。時岳鐘琪征西藏,資運糧餉,以軍功升嘉定知府,告歸,卒。著有《西域遺聞》《詩經(jīng)管見》等書。”[4](清)宗源瀚等.[同治]湖州府志(卷 60).清同治十三年(1874)刻本.同時,據(jù)《兩浙輶軒續(xù)錄》載:“陳克繩,字衡北,歸安人,乾隆丁巳進士。官四川川東道,著《希庵詩稿》?!犊h志》(筆者注:即《歸安縣志》):‘克繩,東山林人,著有《西域遺聞》《詩經(jīng)管見》等書。’”[5](清)潘衍桐.兩浙輶軒續(xù)錄(卷6).清光緒十七年(1891)浙江書局刻本.另,陳克繩的齋名亦不見前人提及。其實,陳克繩纂修的《??h志》所載劉紹攽《雪堂記》言及:“雪堂,陳君衡北退息之所也?!盵6](清)劉紹攽.雪堂記.(清)陳克繩.[乾隆]保縣志(卷 7).藝文志.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 221 冊).海南出版社,2001.(P407)

      至于陳克繩在四川的為官經(jīng)歷,則可從乾隆《保縣志》、道光《茂州志》、同治《嘉定府志》等方志中得以還原。陳克繩任??h知縣期間親自收集史料,于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纂修了《保縣志》,其自序言及:“繩筮仕先得閩之大田令,奉簡命特調(diào)茲邑。閩于浙相近,稱樂土,而保乃極邊煙瘴,幞被行萬里乃克至,人或難之。而繩顧夙夜戰(zhàn)兢,謂天子念切籌邊,以繩膂力方剛可備任使,故遣之,寄托實重,乃敢以蠻疆厭薄乎?……乾隆丙寅孟冬朔日,賜進士出身知??h事歸安陳克繩衡北氏書于雪堂東偏?!盵7](清)陳克繩.[乾隆]??h志敘.(清)陳克繩.[乾隆]??h志.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221冊).海南出版社,2001.(P303)由此可知,陳克繩言明其在調(diào)任??h知縣之前所獲員缺應為福建大田知縣,這與《清實錄》所載相符。乾隆二年(1737)六月乙丑,“內(nèi)閣、翰林院帶領新進士引見,得旨。于敏中、林枝春、任端書,已經(jīng)授職。……陳克繩,……著以知縣即用?!盵8]清高宗實錄(卷44).清乾隆二年(1737)六月乙丑.同時,據(jù)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藏清代官員履歷折載:“謹奏,乾隆三年九月初一日,臣陳克繩,系浙江湖州府歸安縣人,年三十四歲,乾隆二年丁巳科進士,引見奉旨以知縣即用,欽此。今掣得福建省永春州大田縣知縣缺,恭繕履歷進呈御覽?!盵9]秦國經(jīng).清代官員履歷檔案全編(第15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P676)但查民國《大田縣志》所載“清知縣”中并無陳克繩,而是“陳浩,通海人,舉人,乾隆三年任?!盵10]陳朝宗.[民國]大田縣志(卷4).職官志.民國二十年(1931)鉛印本.可見,陳克繩所言“繩筮仕先得閩之大田令”中的“得”字十分準確,即陳克繩因進士功名而掣簽得缺福建大田縣知縣一職,但未赴任,而是改任四川??h知縣。

      同時,乾隆《??h志》卷首載乾隆十三年(1748)時任??h教諭施義爵序曰:“戊午歲,歸安陳公以名進士來守是邦?!蚬敶家?,蒞邑九載,以治行異等特簡本州牧?!盵11](清)施義爵.[乾隆]??h志序.(清)陳克繩.[乾隆]保縣志.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 221 冊).海南出版社,2001.(P304)其中,“戊午歲”指乾隆三年(1738),而陳克繩任??h知縣九年后升任茂州知州。據(jù)該志中“官師志·職官”載:“陳克繩,浙江進士,乾隆三年任,升茂州知州(入名宦)。曹鑑,河南舉人,乾隆十一年任。”[1](清)陳克繩.[乾隆]??h志(卷3).官師志·職官.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221冊)[M].海南出版社,2001.(P344)可見,陳克繩任??h知縣的時間應為乾隆三年至十一年(1738-1746)。

      結(jié)合之前陳克繩序所題時間“乾隆丙寅孟冬朔日”(筆者注:乾隆十一年十月初一日)可知,陳克繩于乾隆十一年(1746)十月后、十二月底前離任??h,而升任茂州知州。同時,在成書于乾隆五十九年(1794)的《茂州志》中,僅在“知州”部分記載:“陳克繩,浙江進士;黃廷銑,滿洲監(jiān)生;九格,正藍旗,乾隆十八年任。”[2](清)丁映奎.[乾隆]茂州志(卷3).職官志·知州.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221冊)[M].海南出版社,2001.(P153)由此可知,陳克繩于乾隆十八年(1753)之前任茂州知州,但未言明具體時間。另據(jù)道光《茂州志》載:“陳克繩,浙江舉人(筆者注:原文誤,應為進士),十二年任。黃廷銑,漢軍鑲紅旗,監(jiān)生,十五年任?!盵3](清)楊迦懌等.[道光]茂州志(卷 3).文秩·知州·乾隆.清道光十一年(1831)刻本.而乾隆《茂州志》中錄有繼任者李光塽的《明貞烈(羅太夫人叚氏殉節(jié)石矼碑銘)》一文,其中言及:“乾隆十四年,予從軍大金川凱旋。十一月,會茂州牧陳公克繩,擢雅州司馬將入覲,委予署州事?!盵2](清)丁映奎.[乾隆]茂州志(卷3).職官志·知州.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221冊)[M].海南出版社,2001.(P247)可見,陳克繩任茂州知州的時間為乾隆十二年(1747)至十四年(1749)十一月。

      此后,陳克繩出任打箭爐同知。據(jù)嘉慶《四川通志》載:“陳克繩,浙江歸安進士,乾隆十四年任?!盵4](清)常明等.[嘉慶]四川通志(卷105).職官·題名·雅州府六·打箭爐同知.清嘉慶二十一年(1816)刻本.此外,據(jù)同治《嘉定府志》載:“陳克繩,歸安縣人,丁巳進士,十八年署。周璘,江西新城縣人,舉人,十九年任?!盵5](清)文良等.[同治]嘉定府志(卷 23).職官志·文秩三·嘉定府·知府.清同治三年(1864)刻本.由此可知,陳克繩于乾隆十四年(1749)十一月至十八年(1753)任打箭爐同知,而其署理嘉定府知府時間為乾隆十八年(1753)且不足一年。陳克繩署理嘉定知府后,據(jù)《西域遺聞》卷首張之浚序曰:“嗣后出守嘉定,分巡川東,榷稅夔關。”[6](清)張之浚.西域遺聞序.(清)陳克繩.西域遺聞.清(1644-1911)抄本.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所見陳克繩的生平資料,均在乾隆十八年(1753)其署理嘉定府知府處戛然而止,然而,筆者通過檢索“清內(nèi)閣大庫檔案”得知,陳克繩于嘉定府知府任內(nèi)因“在??h任內(nèi)虧空民欠谷石一案”而被以“監(jiān)守自盜”罪名革職。乾隆二十年(1755)九月十四日,署理刑部、戶部尚書阿里袞關于陳克繩案處理結(jié)果的奏折載:

      該臣等議得,參革嘉定府知府陳克繩在保縣任內(nèi)虧空民欠谷石一案。據(jù)調(diào)任川督黃廷桂疏稱,參革嘉定府知府陳克繩前在??h任內(nèi),將民欠谷一千三百九十九石一斗七升囑令接任知縣曹鑑作實貯交代,輾轉(zhuǎn)交與仲尚锜代賠買補。經(jīng)仲尚锜虧空不職案內(nèi)題參審明,將陳克繩及依樣捏報之接任參員曹鑑、周際昌,俱照虛出通關朱鈔律計所虛出之數(shù)以‘監(jiān)守自盜’論依雜犯斬,準徒五年。接準部覆行令,照律發(fā)配。查明,陳克繩名下應追仲尚锜代賠谷一千三百九十九石一斗七升,折銀九百三十八兩六錢六分零,已于未準部覆之先限內(nèi)全完解司兌收,請將陳克繩及連累致罪之曹鑑、周際昌援例免罪等因具題前來。查陳克繩系擬徒罪,其名下應追銀兩,該督既稱已于一年限內(nèi)全完,與免罪之例相符,應如該督所題,陳克繩應照侵盜挪移之贓一年限內(nèi)全完軍流徒犯免罪例,應免其發(fā)配。再查,曹鑑、周際昌均系聽從陳克繩囑令民欠谷石作實貯交代,擬徒系因人連累,陳克繩已于一年限內(nèi)完贓,例應免罪,曹鑑、周際昌亦應照例一體寬免。其周際昌一犯系侵扣腳價銀兩擬斬、完贓減等擬徒發(fā)配之犯,應令該督遵照恩詔辦理,臣等未敢擅便,謹題請旨[1](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清內(nèi)閣大庫檔案》.登錄號073947-001.參見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mctkm2c/archive/archivekm?000466CF000F020200000000000300A000000001000000000^。

      由此可見,乾隆二十年(1755)九月之前,陳克繩即已因罪被革但免于發(fā)配。不過,關于陳克繩何時還鄉(xiāng),現(xiàn)無史料可考。在另一份“清內(nèi)閣大庫檔案”中亦提及陳克繩官銜。乾隆二十一年(1756)閏九月二十五日,巡視兩淮鹽政內(nèi)務府總管六庫事務郎中普福在一份“題報交印起程陛見日期”的奏折中寫道:“今日謹將兩淮鹽政印信壹顆、圣訓上諭并未用火牌貳張、一應流傳書籍以及書吏文卷等項,于乾隆貳拾壹年閏玖月貳拾伍日,差委候補運判陳克繩赍交鹽運使盧見曾暫行護理。外臣即于是日自揚州府起程,所有微臣交印起程日期理合恭疏題報伏乞皇上睿鑒施行,為此謹具題聞。批紅:該部知道?!盵2](臺灣)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藏《清內(nèi)閣大庫檔案》.登錄號050655-001.參見http://archive.ihp.sinica.edu.tw/mctkm2c/archive/archivekm?000187620001010100000000000400A000000001000000000^10可見,乾隆二十一年(1756)九月之際,陳克繩身在揚州而且其具體官銜為兩淮候補運判。

      此后,《清實錄》亦載有陳克繩受賞一事。乾隆二十二年(1757)七月甲辰,“諭:‘今春南巡接駕廢員內(nèi),酌量情罪較輕者加恩分別賞給職銜,用廣行慶施惠之典。……朱叔權、陳克繩、王熉……等五十五員,俱著照伊原銜降一級賞給頂帶”[3]清高宗實錄(卷542).清乾隆十四年(1749)十二月辛卯.??梢?,乾隆二十二年(1757)正月至四月間,乾隆帝第二次南巡途中經(jīng)停江浙地區(qū),陳克繩因此受到照原職銜降一級賞給頂帶的封賞。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從此《清實錄》所載可知,陳克繩屬于“廢員”,即因罪或因過而被革職的官員,這與筆者前文所引檔案所載其因“在??h任內(nèi)虧空民欠谷石一案”而被以“監(jiān)守自盜”罪名革職的記載相符,由此,前文所引同治《湖州府志》所載陳克繩“告歸”則誤,應為掩飾之詞。

      綜上,可將陳克繩生平概括如下:陳克繩(1705-1784),字衡北、希范,號希庵,父陳維埴,浙江歸安東山林(今浙江省湖州市吳興區(qū)東林鎮(zhèn))人。府學拔貢,雍正七年(1729)舉人,乾隆二年(1737)進士,初選福建大田縣知縣未赴,三年(1738)調(diào)任四川??h知縣,乾隆十一年(1746)底、十二年(1747)初,升任茂州知州,其間,參與金川之役,辦理餉運,軍功顯著,十四年(1749)補打箭爐同知,十八年(1753)署理嘉定知府,分巡川東夔關。后因在??h任內(nèi)虧空民欠谷石一案革職,由此離川。二十一年(1756)官兩淮候補運判,二十二年(1757)因乾隆帝南巡受賞。齋名“雪堂”。著有《西域遺聞》《詩經(jīng)管見》《希庵詩稿》等,另有乾隆《??h志》傳世。

      二、《西域遺聞》的成書背景

      一方面,在乾隆十八年(1753)之前,《藏紀概》《西域全書》、雍正《四川通志·西域》、乾隆《雅州府志·西域》《西藏志》《西藏志考》、乾隆《西寧府新志·武備志·西藏》等清代西藏方志均已開始在一定范圍內(nèi)流傳,而因地緣因素這些方志已在與西藏相鄰的四川境內(nèi)尤其是川邊藏區(qū)傳播開來,這為陳克繩纂輯《西域遺聞》提供了堅實的史料基礎。同時,陳克繩大量參考并引用了乾隆四年(1739)成書的《明史》中“西域”部分內(nèi)容,實際上,《西域遺聞》中“輿國”“鄰番”等篇目內(nèi)容基本采自《明史》。此外,該書在“風俗”門中還提及“馬氏通考載”“通考載”,這表明其還直接參引了馬端臨《文獻通考》等書。另一方面,陳克繩因職務之便曾親身探查過藏區(qū)相關情況。例如,書中言及“彼地民有到爐中貿(mào)易者……余親問其風土,云然,蓋其天竺國也”“余渡金沙屢矣”等,這表明陳克繩在打箭爐同知任上對川邊藏區(qū)情況進行了實地踏查。在此基礎上,《西域遺聞》的成書背景與陳克繩參與第一次金川之役、其個人文學素養(yǎng)、其個人致力于籌邊事業(yè)等主觀因素息息相關。

      第一,陳克繩在四川為官期間與西藏和藏民交集頗多,這是其纂輯《西域遺聞》的現(xiàn)實背景。一方面,陳克繩任職的保縣、茂州、打箭爐廳、嘉定府等地均屬川邊藏區(qū)。以其任職時間最長的??h為例,即是通往西藏的咽喉要道之一,正如其師吳莘孫曰:“夫保,土官雜處,為松潘之沖,西藏番漢之所往來經(jīng)由。”[1](清)吳莘孫.送陳子衡北之官序.(清)陳克繩.[乾隆]??h志(卷 7).藝文志.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 221冊)[M].海南出版社,2001.(P403)同時,《西域遺聞》記事時間下限為乾隆十八年(1753),所以該書的資料收集也延展至陳克繩任打箭爐同知及署理嘉定府知府期間,而打箭爐、嘉定均屬通藏要道及多民族雜居地區(qū),這也為其纂輯有關西藏地情的方志作品帶來了內(nèi)在動力與環(huán)境刺激。

      另一方面,陳克繩直接參與了乾隆十二年至十四年(1747-1749)的第一次金川之役,切身體會到藏族文化的獨特性以及西藏對于清中央政府治下中國疆域的重要性,這為其纂輯《西域遺聞》提供了實踐基礎。第一次金川之役之初,陳克繩任茂州知州,因其在辦理糧餉運輸中表現(xiàn)優(yōu)異,受到督辦軍餉的內(nèi)大臣博爾濟吉特·班第褒獎,并為其奏功請賞,陳克繩因此題補打箭爐同知。乾隆十三年(1748)九月己未,“是日,班第奏言:‘臣于八月十三日前抵卡撒軍營,沿途查勘糧運事宜,尚能源源輸挽。……再查西南兩路各糧員中,……茂州知州陳克繩,經(jīng)理夫役,額外加運,調(diào)劑得宜,近又于松潘采買羊只,搭配軍食,可稱竭力辦公?!敿匆茣?,酌與記功,以示鼓勵。今,臣奉命赴省沿途,應行查催之事,即行查催,奏入’”[2](清)阿桂等.平定金川方略(卷 12).清(1644-1911)刻本.。以上有關陳克繩因功升遷的記載與其同年好友張之浚所言一致,張之浚在《西域遺聞序》中說道:“時,金川蠢動,軍事旁午,全蜀騷然。然,川陜總督班公督師閫外,知君有干濟才,由茂州牧題補打箭爐同知,留軍營任事。陳君膺挽飛重任,出入于羊腸鳥道、叢林密箐中,閑關千余里,以達軍前,不爽時刻,士飽馬騰,王師奏凱,最為西川第一。嗣后,出守嘉定,分巡川東榷稅夔關,所至皆以能稱,益信圣天子之知人善任也?!盵3](清)張之浚.西域遺聞序.(清)陳克繩.西域遺聞.清(1644-1911)抄本.由此亦可知,陳克繩任打箭爐同知后留在岳鐘琪麾下任事。對此,陳克繩《讀九畹于邁草書后》云:“健兒快馬氣如云,鼓角轅門動夕曛。誰識牙旗千帳里,秀才今日也從軍?!盵4](清)劉紹攽.于邁草.清乾隆間(1736-1795)刻本.這正是其此段從軍經(jīng)歷的真實寫照,同時這段經(jīng)歷也成為其《西域遺聞》的重要史料來源之一。

      第二,進士出身的陳克繩具有較高的文學素養(yǎng),身處川邊藏區(qū)而對藏族文化懷有強烈的文化新鮮感,并已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認知,這是其纂輯《西域遺聞》的認知背景。首先,陳克繩文學水平較高,不僅著有《詩經(jīng)管見》《希庵詩稿》等,而且在乾隆《保縣志》、乾隆《茂州志》的“藝文志”部分也大量收錄了陳克繩的詩賦等邊塞文學作品,例如,僅乾隆《??h志》便收錄了其《宿雜谷》《色蘭達》《加波又道中》等十九篇詩作。其次,陳克繩對西藏與藏族文化有一定認知并已有相關涉藏文學作品問世。陳克繩曾作《西藏竹枝詞》曰:“千僧黃帽出王城,最是呼圖克有名。世界由來如露電,何須辛苦記前生(番僧高行者,名呼圖克,華言轉(zhuǎn)生不昧也,在察木多者云已轉(zhuǎn)十三世)。貝多羅樹葉長鮮,采入沈檀百和研。一氣氤氳流萬里,瓣香祗合拜班禪(藏香以班禪院中制者為上,取諸香屑雜以異樹之皮)。繡衣花帶拜縱橫,唐帽高高朱履輕。別有紫金腰下袋,拉弓一盌價連城(藏番朝賀盛飾,腰懸木盌,盛以錦袋,盌以拉弓為最貴)。鬊云未挽舞婆娑,斜著楮巴似絳羅。最是層波愁渺渺,美人未醉亦顏酡(番女衣赤罽之服,曰楮巴,皆赪其面)。碧流千里海茫茫,飛閣凌空夜有香。齊向女呼圖克拜,拔魔宮外月如霜(藏西有羊卓白地,海廣千里,上建大寺,名拔魔宮,女呼圖克居之)。故園回首數(shù)聲鐘,小詔東開門幾重。帝女不須還遠望,洛陽宮闕久為烽(小詔,乃唐公主所建以望鄉(xiāng)者,門皆東向)。積石城邊野草春,三危嶺上露華新。沉沉黑水南流海,滾滾黃河東抱秦(積石城在黃河沿三危,即今康詔地)。小西天又大西天,佛曰慈云一色連。莫道西來行路遠,乘槎曾憶到張騫(藏西數(shù)十里有小西天,再西有大西天,即天竺國)?!盵1](清)潘衍桐.兩浙輶軒續(xù)錄(卷6).清光緒十七年(1891)浙江書局刻本.不過,這里關于大、小西天的路程記載卻與其《西域遺聞》所載不一致?!段饔蜻z聞》中“輿國”門記載“小西天在后藏之西,程一月。大西天又在小西天之西,程兩月”。由此可見,詩中認為小西天距離西藏僅數(shù)十里,而書中載為“程一月”,同時,關于大西天在小西天西邊的記載則相同,由此亦可推定:此《西藏竹枝詞》應作于《西域遺聞》之前,但也為陳克繩纂輯《西域遺聞》提供了認知基礎和資料準備。

      第三,作為邊吏的陳克繩十分重視籌邊事業(yè),其個人籌邊思想為其纂修邊疆方志提供了思想基礎,這是其纂輯《西域遺聞》的理念背景。陳克繩雖任職邊地卻關心籌邊之事,意在為清中央政府治邊事業(yè)出謀劃策,同時,纂修方志正是其致力于當?shù)亍拔幕亟ā倍_展的籌邊舉措之一,這也是其纂輯西藏方志《西域遺聞》的重要原因。陳克繩在其纂輯的乾隆《??h志》自序中寫道:“夫邑之必志,猶國之有史,大指要于備經(jīng)濟、示法戒為上?!谝牟吭次灸覝式?,三致意焉。要以保還保寓,吾惻惻于邊之人之斯已矣。嗟乎!藩籬朽而門庭破,口唇亡而齒牙寒。物之成敗,未有不自邊始。余不敏,雖無籌邊善策可補昔賢未備,而合渙固圉之意,竊申申于此編。”[2](清)陳克繩.[乾隆]??h志敘.(清)陳克繩.[乾隆]保縣志.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 221 冊)[M].海南出版社,2001.(P303)由此可知,陳克繩修志目的在于籌邊,即為清中央政府邊疆治理貢獻良策。同時,陳克繩認為方志如國史一樣重要,因此其樹立了個人修志的使命感與緊迫感。實際上,陳克繩通過纂輯乾隆《??h志》,在修志思想、纂修方法、史料收集等方面為隨后纂輯《西域遺聞》打下了堅實基礎,而且其創(chuàng)新性地記述了當?shù)夭刈逋了練v史與軍事情形,這表明其十分關注藏族概況,同時在方志纂修過程中非常注重突出民族特色。

      三、結(jié)語

      進士出身的陳克繩身處川邊藏區(qū),遠離清中央政府核心區(qū)域的中原地區(qū)與儒家文化鼎盛的故鄉(xiāng)江浙地區(qū),其內(nèi)心失落之情溢于言表,其自嘆曰:“余在保暇,輒與其士子講求藝文,士之有志者亦樂從。余游學為科舉,然求一騰驤者未能得,豈其尚有待耶?抑教而育之者未善耶?‘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嗌w深為恨云?!盵1](清)陳克繩.[乾隆]??h志(卷4).學校.故宮博物院.故宮珍本叢刊(第221冊)[M].海南出版社,2001.(P366)但作為深受中國傳統(tǒng)儒家文化熏陶的知識分子,邊吏陳克繩并未沉浸在悠悠鄉(xiāng)愁與“冷官情結(jié)”中而自怨自艾,而是因地制宜地立志于籌邊事業(yè),積極為清中央政府邊疆治理出謀劃策,這也正是致力于經(jīng)世致用的儒家傳統(tǒng)文化中事功精神和淑世情懷的重要體現(xiàn)。由此,陳克繩以自身在川邊藏區(qū)的為官經(jīng)歷為實踐基礎,擯棄華夷之辨與夷夏之防,熱愛邊疆文化,悉心搜求探查,運用自身文學素養(yǎng)在籌邊思想指導下,纂輯了乾隆間著名西藏方志《西域遺聞》。盡管《西域遺聞》在文獻價值方面較《西藏志》《衛(wèi)藏通志》等稍遜一籌,但仍為后世了解西藏與藏族歷史文化提供了重要史料,同時,邊吏陳克繩身處邊疆而關注少數(shù)民族歷史文化之舉同樣值得肯定。

      猜你喜歡
      縣志西域乾隆
      《八月西域行印記》
      縣志里的鄉(xiāng)賢
      飛天(2020年8期)2020-08-14 10:07:31
      乾隆眼中的木魚石
      華人時刊(2019年15期)2019-11-26 00:55:54
      乾?。簛磙卧妴?/a>
      班超出使西域
      西域散章
      散文詩(2017年15期)2018-01-19 03:07:52
      《西域圖志》纂修略論
      西夏研究(2017年1期)2017-07-10 08:16:55
      縣志
      方圓(2015年15期)2015-09-10 07:22:44
      2013年山西省市縣志編纂工作成績喜人
      史志學刊(2014年3期)2014-03-27 05:25:32
      談編纂《縣志·軍事篇·民兵》的幾個問題
      軍事歷史(1993年3期)1993-08-21 06:16:10
      五家渠市| 海林市| 沙河市| 鹿泉市| 通海县| 四会市| 安多县| 遵义市| 集安市| 巴彦淖尔市| 宜章县| 班玛县| 迭部县| 高雄县| 乌拉特前旗| 张家口市| 航空| 镇平县| 瑞昌市| 两当县| 西乌珠穆沁旗| 永寿县| 舟曲县| 大足县| 甘泉县| 奈曼旗| 疏勒县| 河曲县| 邹城市| 怀安县| 高阳县| 湖南省| 永兴县| 犍为县| 渭南市| 绥江县| 景宁| 府谷县| 吴旗县| 旅游| 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