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芳蘭 陳倩茹 周花平
英語繪本是通過繪畫和文字兩種媒介,在不同程度上交織互動來表達特定主題和情感的讀本。英語繪本的教學途徑主要有圖片環(huán)游、拼圖閱讀、故事地圖、閱讀圈、持續(xù)默讀等。目前關于拼圖閱讀運用于英語繪本教學中的研究較少,還有較大的研究空間。
拼圖式教學是一種基于研究的合作式學習,由Elliot Aronson教授和他的學生于20世紀70年代早期發(fā)明。針對當時美國社會種族制度所引發(fā)的學生間互不信任的不和諧現象,Elliot Aronson試圖通過Jigsaw(拼圖)教學來創(chuàng)設學生之間的互相依賴、互相學習的新風尚。此后拼圖式教學經歷了不同學者的改良,最終形成了較為完善的Jigsaw IV。拼圖式教學側重小組內和小組間的合作,自1971年以來取得了較大的成功。在高度結構化的拼圖式課堂教學中,學生之間的相互依賴和相互學習成為了課堂教學的主動力。
拼圖閱讀是把拼圖式教學的理念與閱讀教學結合起來,將一個閱讀篇目拆分成幾個相對獨立的片段,分派給一個小組內的不同成員,每個成員學完被指派的片段后,再通過探究式的合作學習,將這些片段拼接還原為初始的閱讀篇目。本文以《領先閱讀·X計劃》(第6級)的故事類繪本In the Bin的教學設計為例,說明拼圖閱讀的方法在英語繪本教學中的運用。
1.教材分析
In the Bin講 述 的 是Cat和Tiger兩位小朋友在家發(fā)生的趣事。Cat和Tiger想分享一塊蘋果派,可是蘋果派太小,不夠兩人食用。他們便摁下手中的魔法手表讓自己變小。變小后的Cat和Tiger又無法吃完這塊蘋果派了。這時媽媽突然來到廚房,他們便迅速躲到蘋果派后面。媽媽沒有留意,把吃剩的蘋果派連同Cat和Tiger全都倒入了垃圾桶。他們在垃圾桶內看到很多食物被浪費了,感覺實在可惜。最后,設法逃出了垃圾桶。
2.教學目標
能夠理解故事內容;能夠提取故事的細節(jié)信息;能夠在關鍵詞和故事圖片的提示下復述故事;懂得珍惜食物的道理。
3.教學步驟
第一步:全班共同學習本故事第24頁生詞表中的單詞,掃清單詞的障礙。
第二步:全班共同閱讀故事的封面、第2頁的人物介紹、第3-5頁的故事開端、第22-23頁的故事導圖,對故事內容進行想象與預測。
第三步: “拼圖組”的組建與分工。
(1)將全班同學分成5個小組,每組5位同學,稱之為“拼圖組”。
(2)每組領取故事的第6至21頁,注意遮住故事頁碼。每個“拼圖組”內的每位同學負責閱讀整本繪本中的3頁。即:同學①讀第6至8頁,同學②讀第9至12頁,同學③讀第13至15頁,同學④讀第16至18頁,同學⑤讀第19至21頁(第11頁是圖片,沒有文字)。
(3) “拼圖組”成員分別閱讀自己所負責的故事頁面,力求熟悉內容。
第四步:組建臨時的“專家組”。
暫時解散“拼圖組”,每個“拼圖組”中負責第6至8頁的同學組建第一個“專家組”,負責第9至12頁的同學組建第二個“專家組”,依此類推,共組建5個“專家組”。
第五步: “專家組”內的討論與演練。
(1) “專家組”成員充分討論,深入理解本組所負責的故事頁面。
(2)每個“專家組”完成相應的任務單,檢測“專家組”的學習效果。
(3)教師提供任務單的參考答案并適當講解,同學們修正錯誤,加深理解。
(4) “專家組”成員演練如何清晰地講解本組所學習討論的故事頁面。
第六步:解散“專家組”,同學們重新回到“拼圖組”。
(1)“拼圖組”內的每位同學輪流講解自己所負責的故事頁面。鼓勵同學們邊聽邊提問、質疑、討論。
(2)每個“拼圖組”完成相應的任務單,檢測“拼圖組”的學習效果。
(3)教師提供任務單的參考答案并適當講解,同學們修正錯誤,加深理解。
第七步: “拼圖組”成員將被遮住頁碼的故事進行排序,不要求順序必須與原故事相同,鼓勵同學們大膽想象。
第八步:教師帶領大家閱讀In the Bin的全文,并通過提問、討論、復述等方式進一步鞏固語言、加深理解。
第九步: “拼圖組”成員課后合作,共同尋找類似主題的繪本,拓展閱讀。
4.活動設計意圖
(1)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培養(yǎng)學生與他人合作、從他人處學習的能力。
(3)培養(yǎng)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表達的能力。
第一,提高學生參與度,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傳統(tǒng)的英語繪本課堂教學,往往是教師提問,幾名學生作答,絕大多數同學被動地聽著。在拼圖閱讀的課堂教學中,所有同學都需要完成一定的學習任務,并有相應的考核指標。教學任務被拆分成相對獨立的片段,學生們分頭學習,大大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特別是當繪本故事的情節(jié)復雜、內容較多時,更能凸顯拼圖閱讀“各個擊破”的效力。
第二,提高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在“專家組”,同學們就同一片段展開討論,同學們各抒己見,達到對學習內容的深入理解,由此成為某個學習片段的“專家”?!皩<摇眰兓貧w到“拼圖組”,并向其他同學表達他們對自己所負責片段的理解。此后,這些“專家”們又傾聽其他“專家”講解他們所負責的片段。在不同身份角色的切換中,學生能夠切身體會到人際溝通的方法與技巧。
第三,提高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和思辨能力。拼圖閱讀教學以小組內和小組間的合作為基礎,同學們通過多層次的小組活動,不斷提高合作學習能力。此外,由于小組討論中沒有了教師的標準答案和教師的權威解讀,同學們可以不受拘束,大膽質疑,勇敢表達。討論、詢問、質疑等各種小組活動能夠有效開啟學生思辨的火花。
第四,將課堂競爭變?yōu)楹献鳎嫼椭C的課堂氛圍。傳統(tǒng)教學中,少數優(yōu)等生在課堂中占據主導地位;然而,在拼圖閱讀教學中,教師所測評的是小組成績,每位組員必須為自己的小組共同努力。因而,合作學習、共同努力就成了課堂的新風尚。
第一,確保學生參與度的均衡;第二,建立有效的監(jiān)督機制;第三,建立全面客觀的評價機制;第四,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