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麗莎
隨著城市化發(fā)展的快速推進,我國城市形象傳播理論日益成熟,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各類城市展開了相應的研究。新媒體環(huán)境下,閉塞的信息得以快速流通,向外界傳遞一座城市的特色風格,對一座城市有了新的認知,為城市形象的傳播起到了推動作用。成都是中國十大古都之一,以濃厚的文化底蘊為基石,以獨特的地理位置為優(yōu)勢,以令人垂涎的美食為誘點,以珍貴的當?shù)匚锂a為特色,促進了成都城市形象的傳播。在信息化時代下,用特色的風土人情帶動城市形象發(fā)展,使成都城市形象的傳播更加廣泛,影響也更為深遠。
1.娛樂色彩濃厚,緊跟互聯(lián)網步伐。在這個生活節(jié)奏飛快的社會,工作成為人們的生活重心,許多人沒有時間停下腳步去真正感受一座城市的魅力。成都的生活環(huán)境讓年輕人有了不一樣的工作體驗,他們熱愛生活,有著自己獨特的生活節(jié)奏,個性張揚而不拘泥于傳統(tǒng),因此其生活富有濃厚的娛樂化色彩。2012年,成都市政府開始扶持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移動互聯(lián)網行業(yè),此舉為國內高新園區(qū)打開先河。成都濃厚的娛樂氛圍,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為其互聯(lián)網行業(yè)帶來了機遇,孵化出一批批網游,風靡全國的第一網游王者榮耀也在此誕生,由此可見其物聯(lián)網特質極其濃重。
2.本地特色眾多,城市活潑、年輕化。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怡然自得的生活態(tài)度,為成都這座城市打上了愜意的標簽。獨特的成都美食讓人垂涎三尺,吸引著全國各地的游客;成都人熱情開朗,擁有極強的包容性,不斷涌入的人流為成都注入了新鮮的血液,讓這座城市更加充滿活力。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這種現(xiàn)代與傳統(tǒng)并存、潮流與歷史共生的狀態(tài),為這座文化底蘊深厚的城市增添了不一樣的色彩。
1.形象定位過于多元化,無法突出特色。城市形象定位多樣化有利有弊,一方面彰顯了這座城市的各類特色,為城市設立賣點;另一方面,過度的形象定位會讓人們無法抓住城市形象的重點,容易忽視城市特色。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成都城市形象定位運作出現(xiàn)偏差,就會給城市整體的形象帶來非議,對城市形象的傳播產生消極影響。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更新城市形象的“新名號”,時間較短,人們還沒有徹底對一個城市名號產生印象,新的城市名號就接踵而來,讓人們無法抓住重點。
2.網紅氣息過于濃厚,低俗化較為明顯。成都作為新興的網紅城市,吸引著眾多年輕人的到來。在新媒體時代的背景下,這里是抖音、短視頻的天堂,“草根力量”得以彰顯。傳播渠道不再只是單一的傳統(tǒng)媒體傳播,微博、微信等新媒體APP則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人人都可以成為信息的傳播者。成都景點眾多,各地網絡紅人前來打卡,為成都的形象宣傳起到了推動作用。但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這也容易產生低趣味信息,例如一些不雅段子、視頻等在網上廣為流傳,不僅無法傳播正能量,還會讓人們對成都城市形象產生誤解。
北京國際城市發(fā)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曾說:“最好的城市是能夠把握成長關鍵期的城市,最好的形象是與眾不同的個性化城市?!币鞔_城市形象定位,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為城市發(fā)展推波助瀾。可根據(jù)成都本地特色,找到令人印象深刻的成都形象傳播要素,選取認可度最高的定位形象,打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形象定位。以往成都有著各種各樣的城市形象定位,將這些名號歸納整理,選擇一個真正適合成都發(fā)展、匹配成都風格的名號,為這座城市貼上一個屬于自己的“標簽”。
通過認識成都自身發(fā)展現(xiàn)狀,發(fā)掘成都城市優(yōu)勢,制定合理的城市形象定位和規(guī)劃,打造適合成都發(fā)展的現(xiàn)代化城市形象。例如成都的名號之一“熊貓故鄉(xiāng)”,盡管其他城市的很多方面與成都可能是相同的,但是成都可以抓住這一點進行大力宣傳、著重規(guī)劃,找出兩者間的相同點和差別。通過放大差別點,打造成都“熊貓故鄉(xiāng)”的形象。
城市宣傳片是塑造城市形象的重要載體。制作一部優(yōu)秀的城市宣傳片,一定程度上能防止被動性和他塑性,凝練出這座城市的獨特性,使城市形象定位更為精準明確。將傳統(tǒng)媒體和新媒體有效結合,通過電視、廣播等傳統(tǒng)媒體宣傳推廣,再由微博、公眾號等新媒體大力發(fā)展宣傳,讓更多人了解成都,加大傳播力度,使媒介資源達到最大化利用。
積極推廣成都宣傳片,創(chuàng)作具有針對性的城市宣傳片,在此前提下對宣傳片進行細分,讓宣傳內容更為直觀明了。在推廣宣傳片的過程中,首先要選好城市形象傳播的主陣地,例如電視臺這類傳統(tǒng)媒體擁有較高的權威性,因此將其作為主陣地是最佳選擇。其次可以通過廣播、書籍這類媒介形式來助力城市形象傳播,讓人們從視覺和聽覺上感受成都的美。人們通過書籍欣賞成都當?shù)靥厣?,通過廣播簡短、精確的話語,了解成都老百姓的生活形態(tài)及成都的歷史文化。
新媒體的運用為信息的流通賦予了更多可能性。無論是視頻信息還是音頻信息,通過新媒體都可以實現(xiàn)快速便捷的傳遞。受眾擁有選擇權,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自己喜歡的信息,并實現(xiàn)信息傳播。應利用新媒體,將成都城市形象推廣到全國各地,吸引各地游客,讓人們對成都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產生好奇心,讓成都城市形象宣傳占據(jù)主導地位,拉近傳播者和接受者之間的距離,讓更多網民參與到成都城市形象的宣傳中。
一座城市的形象傳播僅僅依靠媒體是不夠的,只有官民共同努力,才能切實推廣城市形象。現(xiàn)如今,在城市形象傳播過程中,存在政府、媒體以及民眾溝通力度較小的現(xiàn)象,信息互通性較弱,這對城市形象傳播百弊而無一利。
城市居民的生活狀態(tài)體現(xiàn)了一座城市的形象,成功的城市形象一部分來源于居民的日常行為活動以及言談舉止。外界一方面通過媒體宣傳,另一方面通過接觸本地居民來判斷城市形象的優(yōu)劣。成都居民應當自覺遵守社會公共秩序,肩負起傳播城市形象的責任,以身作則,為成都城市形象傳播傳遞正能量。與此同時,當?shù)鼐用窨梢岳米悦襟w平臺向外界宣傳成都良好的城市形象,提升網民對成都城市形象的認同感。
政府宣傳具有極高的權威性,因此政府自身形象對城市形象傳播起到關鍵作用。良好的政府形象有助于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有助于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shù)。但政府的有關報道大多數(shù)都和貪污受賄有關,過多的負面報道不利于城市形象的傳播。因此政府應當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和方案,通過新媒體平臺傳播成都的正面信息,不僅讓公眾對成都有一個理性的認識,還能夠扭轉負面報道帶來的劣勢局面。
城市形象傳播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zhàn)。一方面,提供了便捷的城市形象傳播渠道;另一方面,如果城市形象傳播方式不當,容易形成大量的負面報道,造成違法犯罪行為,對城市的發(fā)展起到阻礙作用。因此塑造成都城市形象是一項大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政府、民眾的共同維護、共同努力,為成都城市形象傳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