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娟
人人皆知教育要有愛,關于“愛”有太多太多名言,“教育植根于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熱愛孩子是教師生活中最主要的東西”“愛是教育的靈魂”……
有愛是做教育的第一要素,教師職業(yè)之所以光榮、高尚也正在于此。教師用廣博的胸懷去接納每一個孩子,用愛心去灌溉每棵幼苗。如何讓每一位尤其是職業(yè)生涯初期的教師具有愛,讓愛不再是對他們的強制要求,不再是“無根之草”,而是自然地、真正地、從每一位教師心底里生長出來。我相信這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持久的、能夠做好教育的那種愛。
如何生長出“愛”呢?如何讓年輕教師學會“愛”呢?智慧的辦法是“尊重”與“信任”。
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尊重是放在首位的。兒童在成人面前是天然的弱勢群體,教師首先要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年齡特點,尊重幼兒人格,尊重個體差異,尊重幼兒權益?!队變簣@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尊重幼兒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保教并重,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的發(fā)展?!眻@所的管理者,應該注重加強教師隊伍的專業(yè)學習,在專業(yè)理論中,在案例分享中,形成科學的兒童觀,不斷促進教師對幼兒的尊重。唯有在尊重的基礎上,幼兒園教師才能真正理解幼兒的學習與發(fā)展規(guī)律是不以成人意志為轉移的,幼兒的許多行為表現(xiàn)正是由他們的特點決定的。唯有在尊重的基礎上,教師才能懷著敬畏之心去遵循這些規(guī)律,讓幼兒在游戲中、生活中學習,發(fā)展,健康成長。
尊重之外,還要有信任。幼兒教師應當建立這樣的教育信念:每一個幼兒都有獲得全面發(fā)展的潛力,每一個幼兒都可以成長為有用之才,我們要給予信任,鼓勵他們成長。
只有基于這樣的信念,才可能把“幼兒為本”落到實處。當我們對孩子的信任滿滿盈盈時,它會自然地溢出來,會不自覺地從你的眼神中表現(xiàn)出期許,從你的微笑中透露出鼓舞,從你的動作中傳達出促人奮進的力量,所有這些都是孩子能感受得到的。他們會從中汲取養(yǎng)分,變得更加勇敢,有信心,進而更加努力地去做。而且,只有當教師足夠相信幼兒時,才會等待,才會共情,才會不斷嘗試促進幼兒發(fā)展進步的方法,因為你知道,他可以!慢慢地,孩子也一定會帶來正向的回饋:“老師,我做到了!”
我相信人與人建立感情是有一個過程的,不管是教師對孩子、教師對家長,還是孩子對教師,都需要一個過程。尊重兒童,相信兒童,共同探究,共同游戲,共同生活,在陪伴中觀察、研究,慢慢愛上孩子,愛上這個職業(yè),這樣的愛是真實的、自然的,且更有持續(xù)性。所以師德是需要涵養(yǎng)和積淀的,而不是刻意強加給教師的。在尊重和信任的土壤里,愛一定能生根發(fā)芽,破土而出,茁壯、長久地生長下去。相信那時,便會真正靠近陶行知先生“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境界。
(作者單位:北京市大興區(qū)第十一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