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的人,但人格是獨立的。一個人最有用、最重要的能力,是悅己。處于人群中,我們要有能力享受那份熱鬧;獨處時,更要有本事讓自己樂享其中。
最近的熱播劇《流金歲月》,女主的爸爸媽媽,一輩子沒上過班,全家都靠奶奶的家底生活。尤其是爸爸,一把年紀(jì)還是媽寶男,平生就做了三件事:
一是利用甜言蜜語和兒子的身份,從奶奶手里騙錢。二是把騙來的錢拿去炒股,天天做著一夜暴富的美夢。三是富養(yǎng)女兒,讓女兒享受最好的經(jīng)濟條件,致力于把女兒培養(yǎng)成真正的淑女,以便能嫁給有錢人。
最后,奶奶的所有財產(chǎn),包括房子、金子、票子,全部賠光,還欠下巨債。作為家里唯一的男人,自己欠下的債,至少要自己承擔(dān)PB?但他一輩子沒賺過一分錢,根本不知道怎么擔(dān),干脆一了百了。
媽媽呢,對于不幸福的婚姻,沒做過任何努力,因為她也從來沒自立過。生于貧窮之家,嫁入富貴之門,對丈夫非常不滿,卻無力改變他的想法。面對挑剔刻薄的婆婆,因為生存依賴,也無力反駁。于是,干脆地和丈夫一起破罐子破摔,除了跳舞就是打麻將。但這些行為并不會讓她感到高興,只是逃避現(xiàn)實生活的手段罷了。她唯一的樂趣,就是想法子給女兒攢點私房錢。
而奶奶看起來是這個家的經(jīng)濟基礎(chǔ),其實又何嘗有過獨立的經(jīng)濟能力?毫無疑問,她曾經(jīng)是大家閨秀,父母或者丈夫給她留下巨額財產(chǎn),足夠她供養(yǎng)全家的錦衣玉食。住著三層洋房,請著全能保姆,每頓飯都像別人家在請客。鉆石在她們家是上不了臺面的,要珍貴的寶石才行。
她一輩子什么都不用干,就能活得像個大小姐,十指不沾陽春水,舉手投足都是老式貴婦的氣派。她強烈地重男輕女,只要能每天看到兒子待在身邊,聽他講著甜言蜜語,人生就很美好,至于其他的,都不重要。就算被兒子敗光家產(chǎn),也不甚動容。
后來家里連住的地方都沒了,吃飯都成問題了,兒子表示大不了出去找份工打,她竟然還說,打工太辛苦了。她把一輩子都拴在兒子身上,也把兒子的一輩子都拴在了自己身上,兒子落得那樣的下場,何嘗沒有她的原因。
不管是奶奶、爸爸還是媽媽,他們沒有一個人能經(jīng)濟獨立地生活,所以就算彼此再不爽,還是聚在一個屋檐下,湊合了二十幾年。
不說人生有幾個二十年,湊合的人生,又會有多少樂趣?
這個世界有多美好,取決我們有多愛自己。很多人不懂得這個道理,把精力大部分放在別人身上,無論這個別人是父母還是子女。最后你都會發(fā)現(xiàn),這種愛會讓你備感委屈,從而失去愛的意義。
認識一個男人,姓孟,是家里五兄弟中唯一有出息的——考上了大學(xué)。在當(dāng)時,這件事非常轟動,因為整個村子幾年也考不出去一個大學(xué)生,這讓他成為全家的驕傲,以及全家的期待,這讓他覺得自己絕對不能辜負家人。
畢業(yè)后,他回到縣里的中學(xué)當(dāng)老師,每月都有薪水拿。他一分錢都不會花,全部用來給幾個弟弟娶親,以及贍養(yǎng)父母。單位發(fā)的福利,能賣他一定會賣掉,沒人買就帶回家,自己是絕對不會用的。
他這種情況,女人也不會中意的,十里八鄉(xiāng)了解他家的鄉(xiāng)親也不會把女兒嫁過去。所以他這樣有“鐵飯碗”的人,最后在很遠的地方才娶到一位姑娘,長得一般,非常老實,在家里沒有任何發(fā)言權(quán)。
再后來,這位孟先生有兩個兒子。按說以他的工資水平,倆孩子的生活水平不會差,但孟先生對待孩子如同自己,非??量?。普通人家的孩子褲子上都沒有補丁,他一個主任,兒子的褲子卻補丁摞補丁。放假了,還要跟他一起去清學(xué)校的廁所賺錢。
可以說,孟先生婚前婚后,在經(jīng)濟上沒什么兩樣,大部分貼給父母兄弟。妻子稍有異議,就會被罵甚至被打,反正她也不會離開——為了孩子,并且她是家庭婦女,沒有經(jīng)濟能力。
再后來,孩子們大了,都很有出息,他們鼓勵媽媽不要再忍受無情的父親,去開始新的生活。孟先生萬萬沒想到,這個窩囊了一輩子的女人,竟然真的敢說走,而且走了就再也沒回來。
兩個兒子對父親的感情也很淡漠,對他們來說,從小到大,父愛是很稀有的東西。當(dāng)他們像父親一樣穿著破褲子被同學(xué)嘲笑的時候,當(dāng)他們看著家里所有的好東西源源不斷地流到奶奶家和叔叔家的時候,父親帶給他們的,除了失望和傷害就沒別的了。
五十多歲的孟先生變成了孤家寡人。那種強烈的孤獨感和失落感,令他無所適從。尤其逢年過節(jié),家家團聚,人人喜悅,只有他,形單影只,特別凄涼。他開始怨恨,怨恨父親和兄弟,過年時甚至大鬧過幾次。但是,沒人覺得有愧于他,大家都覺得,對他們好是他自愿的,而他的家是他自己搞砸的。
是啊,父母兄弟是他該珍惜的,但妻子和兒子才是他最親近的、最該珍惜的人,愛他們就是愛自己。
但孟先生不愛自己,并且心安理得地認為,與他最親近的人,應(yīng)該像他一樣“無私”,他們不該愛自己,也不配得到他的愛。
最后呢,所有的愛都離他而去了,包括他付出了一切的父母兄弟。
程女士的女兒出國留學(xué)了,她感覺自己的生活突然一片虛無。一直以來,她的人生都是圍著女兒轉(zhuǎn):給女兒做飯,送女兒上學(xué),陪女兒去補習(xí)班,監(jiān)督女兒寫作業(yè),甚至跟女兒發(fā)生沖突……并不全是愉快的回憶,但非常充實。
高考后,女兒堅持去留學(xué),并且說得很明白:就想離家遠遠的。
面對女兒的堅持以及丈夫的支持,程女士最后無可奈何地同意了。但從女兒上飛機的那一刻,她的心就沒放下來過,怕她走丟、怕她被騙、怕她有危險、怕她不適應(yīng)……事實證明,人家很適應(yīng)。不適應(yīng)的,只有她一個。
程女士常??兆l(fā)呆,為了時差每天等到半夜給女兒打語音電話。開始人家還接,后來就常常直接掛斷,然后發(fā)來一個字——忙。
程女士很生氣,但將在外她也沒法,總不能把手從手機屏幕伸過去,把人抓過來跟她聊。這種女兒失去控制的感覺令她寢食難安,脾氣變得越來越暴躁,整得丈夫老躲她,下了班都不樂意回家。
而且被嫌棄的滋味不好受,程女士想,她也算是個體面人,丈夫的工作令人羨慕,在外人面前她都不曾矮一點,怎么在女兒面前就活得這么卑微?
一氣之下,她給女兒發(fā)了一條長語音,傾訴這些年自己對她的付出:為了專心養(yǎng)女兒,她甚至放棄了一份不錯的工作。
她收到了女兒回復(fù)的長語音。女兒說,媽媽,如果你是為我放棄了工作,那不是我想要的,我特別希望你有工作,這樣你就不會眼睛不眨地盯著我,我也不會這么累。人最該經(jīng)營的是自己,不是孩子。而且你知道嗎,同學(xué)一聊爸媽做什么的,我就想躲開,別人的媽媽都有班上,只有我的媽媽沒有工作……
女兒的話令程女士非常意外又痛苦。痛定思痛,她決定做出行動:不就是工作嗎,我也是堂堂大學(xué)畢業(yè)生,別人能干的,我怎么就不行?
她決定出去找工作,可一找才發(fā)現(xiàn),像她這樣二十年沒工作過的人,沒人會用。尤其是現(xiàn)在,大學(xué)應(yīng)屆畢業(yè)生就業(yè)都不容易,她這樣的老阿姨就更難了。
但程女士不愧是想在女兒面前揚眉吐氣的人,她沒有輕易放棄,四處尋找機會。偶然間得知了一個新行業(yè)一一菜鳥驛站。研究了幾天,又咨詢了幾位朋友后,她認為這一行很有前途,果斷決定加盟。
程女士很快在小區(qū)里租了車庫,擺上貨架開始營業(yè)了。生意出奇地火爆,每天來取件的客戶絡(luò)繹不絕,來寄件的客戶自然也飛速增長。雖然只是小生意,但收入還不錯。
最主要的,程女士太忙了,忙得一整天腳不沾地,晚上回家,頭一挨枕頭就能睡著,也顧不上聯(lián)系女兒了。然后,就換成女兒主動聯(lián)系媽媽了,從來不干家務(wù)的丈夫也會煮面了,一家三口的關(guān)系前所未有地融洽了……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所以人的核心必須是自己。人群中的熱鬧是暫時的,家人的陪伴也并非永恒。真正有質(zhì)量的人生,是哪怕獨自一人,也豐盈充實、自在歡喜。
幸福的關(guān)鍵因素是“朋友”還是“家人”?答案可能會讓你大吃一驚。最近南衛(wèi)理公會大學(xué)的一項研究表明:實際上,和朋友們在一起時,你可能會更快樂。
當(dāng)人們和戀人在一起時,常進行的活動包括社交、放松和吃飯;與朋友在一起時的活動也很相似,只是占比不同,社交占比65%(戀人僅為28%)。并且人們會與朋友做更多有意思的事,但家務(wù)活卻少了很多。
參與者表示,在朋友的陪伴下,體驗幸福感最高,其次是浪漫伴侶,然后是孩子。
研究者認為,這是一個教訓(xùn),因為“體驗幸福感”和“整體幸福感”通常是可分離的結(jié)構(gòu)。在家庭關(guān)系中,你如果除了家務(wù)和養(yǎng)育孩子之外什么都不做,可能就不會給家庭帶來多少幸福。“我們需要創(chuàng)造機會,與戀人或孩子進行積極的互動體驗,同時在精神上真正地享受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