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凱
每年9月1日,是酷愛海味的青島人的“狂歡節(jié)”,為什么這么激動?——因為這一天的到來標志著休漁期結束,正式開海啦!這意味著豐盛新鮮的海鮮將被端上家家戶戶的餐桌,歇業(yè)了一段時間的漁民們可以“恢復營業(yè)”,盡情地收獲海捕帶來的豐厚收益。
時隔三年,記者再次登上孫維洲的漁船,單純、憨厚的他,不多言語,輕輕淺淺的一笑,便開始了一天的工作。凌晨3點,漁船從小港碼頭緩緩駛出,這次海捕行程是膠州灣近海海域。由于近年船員缺少,孫維洲只有一位助手隨他出?!?6歲的孫開亮。駕駛漁船的同時,孫維洲與船員一起整理漁網、打掃漁船、分揀海鮮等等,熟練地完成所有甲板工作。
破曉時分,漁幫駕駛漁船在寬闊的海面上飛馳,奔向目的地海域,臉上洋溢著喜悅。見到漁船紛紛招手致意,詢問收成。拖網被一網一網地拋下,海鮮一網一網地通過鐸機拉上甲板,解開漁網綁繩的一刻猶如開盲盒般欣喜,心中充滿激動與期待。這是漁幫最簡單的執(zhí)著,也是維持生計的唯一期盼。
時至午間,漁船紛紛返回碼頭,魚販和市民早早地等在碼頭上,等待開海帶來的新貨。漁幫在甲板上忙碌著,分揀當日鮮貨,將海產分門別類,整整齊齊地擺放在甲板上,等待魚販登船,期望賣個好價錢。經過多番討價還價,鮮貨被一筐一筐地搬上碼頭,進入市場。
直到這時,漁幫才開始吃第一頓飯——蒸海鮮,一邊享受著海產的新鮮滋味,一邊喝點小酒解除出海的疲累。品相好、個頭大的海鮮漁幫都舍不得自己吃,悉數(shù)賣給魚販,用于生計。自己吃的都是剩余的海產,零零散散的小海鮮,沒被魚販選中的。漁幫從不浪費,即便一時吃不了也會曬干后留存起來。
靠海吃海是漁幫唯一的選擇,海即是漁幫的衣食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