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燕燕
摘要:近年來,腰封作為一種新穎的裝幀設計備受出版界青睞,但腰封亂象頻發(fā)使其遭受了部分讀者以及研究學者的質疑。本文通過對腰封淵源的梳理,認為腰封有其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作為圖書館,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將腰封作為文獻信息的一部分加以收藏和保存。
關鍵詞:腰封;價值;收藏與保存
一、腰封的應用現(xiàn)狀與困境
腰封自20世紀90年代被引入中國后,以《相約星期二》獲得極好的營銷效果為開端得以迅速發(fā)展,在圖書出版中廣為使用,這種新穎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讀者的注意力,一度提升了讀者的購買意愿。到了2010年左右,腰封的營銷熱度達到了峰值。然而,這種發(fā)展態(tài)勢隨著一些腰封不切實際的濫用而每況愈下,百度詞條的“恨腰封”、豆瓣上的“恨腰封”小組等都表明逢書必“封”的現(xiàn)象已經引起了一些讀者的強烈不滿,甚至在學術界,學者們對腰封的態(tài)度也出現(xiàn)了兩級分化的趨勢。
在圖書館,據(jù)近年來的文獻統(tǒng)計,中圖法分類中幾乎每一種類的圖書都有一定的腰封應用數(shù)量占比,最突出的是文學類、藝術類以及地理歷史類的文獻,尤其是文學類圖書數(shù)量占比最多,大概占1/5的量。從國家新聞出版署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來看,這三類文獻在新版品種、重印品種中的數(shù)量占比居高不下,并有逐年上漲的趨勢,再加上腰封在這三種類型的文獻中頗有偏重,所以從庫房文獻上看來,這三種類型的文獻成了腰封的主要集結地。而越來越多的腰封又為文獻的收藏與保存帶來了新的問題:損毀率高以及存放不便。據(jù)統(tǒng)計,在庫房文獻中,腰封的損毀率達到了1/3,有的是在入庫之時便已損毀,有的是在文獻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了損毀,那么像腰封這樣碎片化的文獻在其爭議不斷的當下究竟該何去何從呢?
二、腰封的發(fā)展始末與價值分析
腰封發(fā)源于日本。20世紀80年代,日本圖書出版業(yè)面臨泡沫化危機,向來注重圖書裝幀的日本書商,以和服腰帶為設計理念設計出了圖書腰封,一度拯救了日本低迷的圖書出版業(yè)危機。在日本,99%的圖書都是有腰封的,腰封的應用范圍相當廣。[1]在形制方面,日本的腰封已經逐漸統(tǒng)一,且形式單一,一般都采用大小為封面1/3的橫封;且設計程度較高,已經由最初的文字符號轉向了視覺符號,非常注重視覺語言的傳達性。值得注意的是,日本的腰封已經脫離了單純的商業(yè)價值的宣傳,更加注重對圖書價值的客觀評價,整個腰封褪去了浮夸的文字及設計,顯得沉穩(wěn)、具有文化氣息。[2]現(xiàn)如今,日本依然注重腰封,研究腰封,“書腰大獎”之類的活動也已經舉辦了多年。日本人認為腰封是圖書中很重要的部分,它不僅是能帶來視覺享受的工藝品,更是推介圖書的有效出口。
(一)現(xiàn)實意義
20世紀90年代腰封傳入中國后,在圖書出版界,腰封是一個同時具備藝術價值、文化價值和商業(yè)價值的常見的營銷要件,極受青睞。這是構成圖書購買力重要元素之一,具有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藝術價值
腰封的藝術設計是腰封設計者拓寬表達圖書內容的一種設計形式,主要通過形制、色彩、文字、圖形以及材質等方面展現(xiàn),為讀者在視覺感受上帶來第一沖擊力。無論腰封如何創(chuàng)新,最關鍵的是要始終和圖書保持整體聯(lián)系。一個好的、恰當?shù)难庠O計,能大大提高圖書的品質,是讀者進行文化價值體驗、進而實現(xiàn)商業(yè)價值的重要窗口。
圖書館作為文獻資源的收藏地,它收藏的不僅是文獻的具體內容,更包含了文獻的包裝和形式??v觀庫房,我們發(fā)現(xiàn)圖書的裝幀風格可謂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流變。70年代的激情,80年代的自由與浪漫,90年代圖書成為商品,裝幀設計的美成為與內容并駕齊驅的新內容。腰封作為裝幀流變當中的一個因素,在這一階段登上歷史舞臺,這種美的形式甚至代替內容成為了主體。進入21世紀之后,腰封不再是精裝書的配備,它廣泛應用于各種圖書當中,各種變幻的設計帶來了新的視覺審美。[3]審視整個流變過程,腰封和其他裝幀設計一樣,它們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依賴于特定的歷史情境,是美學、裝幀設計賦予時代的能指,是對裝幀設計內涵的延展,它們一道在圖書館的書架上匯成了裝幀設計的洪流,為我們敘述著一場關于裝幀的故事。
2.文化價值
腰封的文化價值最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文案,如何用精煉的語言概括圖書內容便成了關鍵。中國是極具民族特色和歷史厚度的文化大國,漢語言微言大義,恰好能在腰封有限的空間內對圖書內容提煉概括,為讀者提供能在瞬間掌握的信息。加之近年來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文化自信不斷被特別強調,傳統(tǒng)中國風開始回暖,中國元素的加入也使得腰封飽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這對于有效傳播圖書內容及更好地發(fā)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無疑有著積極的作用。
圖書館負有傳承文明的歷史使命,它是銜接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紐帶。在悠久的歷史長河中,先人們用文字和圖片敘述著過往,讓我們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如今,上下五千年的華夏文明在國人心中依然占有重要位置。時代在前進,文明在更新,新元素的引進如能結合特定的文化國情便能得以更好地立足,腰封將中國元素及富有底蘊的文字相結合便是極好的體現(xiàn),它將新元素與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再創(chuàng)造,簡單直接地展現(xiàn)圖書內容,瞬間能引起讀者的文化共情。這是腰封文化價值之所在。《百家講壇》系列圖書《王立群讀<史記>之項羽》一書的腰封文案僅有“百家講壇,壇壇都是好酒”10個字,其中就是利用了漢語言中頂真、雙關的修辭手法,來說明《百家講壇》欄目猶如好酒一般回味甘醇,值得品嘗,將中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與酒媲美,讓人未讀先醉。像這樣的圖書及腰封,不論閱讀還是收藏,均為上選。這是傳統(tǒng)文化在新形勢下的再創(chuàng)造,是我們中華文化在現(xiàn)階段的有力體現(xiàn),更將是我們寶貴的文化遺產。
3.商業(yè)價值
商業(yè)價值是腰封的初衷和目的。一個好的腰封,要同時實現(xiàn)藝術價值、文化價值以及商業(yè)價值三方面的協(xié)調和平衡。因為藝術價值的體現(xiàn)能豐富圖書的文化價值,文化價值能促進商業(yè)價值的實現(xiàn),只有商業(yè)價值得以實現(xiàn)才能最終實現(xiàn)圖書出版、銷售的核心價值——文化價值的傳播。從收藏的角度來講,腰封商業(yè)價值的表達除了是一種營銷策略,也是出版人責任感的體現(xiàn),是以讀者為本位、正視讀者需求,有效發(fā)揮導讀效應的有效行為,更是反映當下圖書市場的一個真實寫照,是比純粹的文字敘述更有說服力和吸引力的表達。
如今,腰封在我國圖書市場上的作用經歷了從接受到質疑的一個過程,如果說腰封在初入我國的20世紀90年代是以文化價值為傳播導向的,那么現(xiàn)在的腰封則是以商業(yè)價值為導向的。[4]這樣的腰封失去了天然的平衡,以至于現(xiàn)在我們看到的腰封充滿了假、大、空、玄的浮夸之風,且逢書必“封”,這種亂象引起了愛書之人對腰封的強烈譴責與反感,“恨腰封”成了廣大讀者對惡俗腰封深切批判的代名詞。[5]盡管腰封文化存在諸多爭議,但它在出版界成為一個主流的現(xiàn)象充分說明了其存在的價值。[6]
作為文獻管理者,我們更要理性看待腰封,要學會在歷史的重現(xiàn)中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研究事物價值之所在,方能對文獻實施更好的收藏與保存。
(二)長遠意義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它是我們國人的骨氣和底氣,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了文化自信。他指出:我們要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還有一個文化自信。因為:文化自信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以及一個政黨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和積極踐行,并對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堅定信心。這種文化自信,不僅來自于五千年文明的傳承為我們積累的深厚文化底蘊,更來源于當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蓬勃發(fā)展。因此,我們的圖書具有強烈的中國文化特點和意識形態(tài)。腰封的出現(xiàn)可以說是打開了促進圖書銷售進而實現(xiàn)文化及意識形態(tài)傳播的一扇窗。所以,腰封有很重要的發(fā)展意義,尤其是在當今強調文化自信的社會形態(tài)下,腰封的作用不容忽視。
圖書館是收集、收藏文獻資料以供讀者閱覽、參考的社會教育機構。文獻資料的多元性既能充實書庫,又能為讀者帶來豐富的知識體驗。就像法國瑟伊出版社編輯安妮·佛朗索瓦對腰封的一段描述:“多年之后,再看到那些書帶,很是驚奇。早已經不記得莫里斯·蓬斯曾經獲得過法蘭西學院大獎,也忘了讓·羅蘭的《組織》沒有和梅蒂西斯獎沾上邊,但他那本令人心醉的《約瑟芬》則萬千有理由為他贏得兩個費米拉獎。因為書帶,種種回憶涌上心頭?!?[7]同時,腰封作為一種伴隨文本,它高度概括、凝練了文獻內容,代提圖書簡介能讓讀者在瞬間掌握文獻信息,并做出最終的取舍。在我國,包括圖書館在內,收藏腰封的風氣并不盛行。而國外則比較注重腰封的收藏,比如倫敦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以及英國大不列顛博物館,個人收藏家就更多了。[8]腰封的重要性在我國應該得到更充分的認識,收藏、保護腰封對我們來講也勢在必行。
三、 保護腰封的方法
腰封的作用不可忽視,但現(xiàn)下腰封所處的狀況著實令人擔憂。作為圖書館,我們要擔負起收藏、保存腰封的使命,做出切實的行動和呼吁。鑒于腰封發(fā)生破損的原因主要是在文獻移動時腰封與圖書不能完全貼合從而產生了磨損,筆者根據(jù)自身的工作經驗總結出以下三個能對腰封起到保護作用的方法。
(一)注意文獻歸取方法
腰封不同于護封,它只占封面的1/3-3/4大小。文獻在歸取之時,很容易受到來自腰封的阻力進而損壞腰封,所以管理人員在歸取文獻的時候要對有腰封的文獻稍加注意,對于橫置腰封盡量以平行于書脊的方向進行歸取,豎置腰封則以平行于書頭或書腳的方向歸取,遇到阻力時切忌盲目用力,以此來減少破損。
(二)利用輔助工具加以固定
腰封一般貼合于圖書封面,分別纏繞在封一、封二、封三、封四和書脊部位,但有的腰封由于材質的原因比較松散,不能與封面形成較好的貼合,對于這樣的腰封,我們可以借助輔助工具——橡皮筋進行十字固定,使其能與圖書封面形成一個整體,以此來減少腰封在移動中產生的破損。
(三)充分利用脫酸袋
脫酸袋是保護文獻的有效工具,尤其是對于破損以及碎片化的文獻能起到很好的收藏與保存作用。對于腰封,我們也要學會“舊工具,新利用”,“好工具,多利用”,積極利用脫酸袋實施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磨損。
腰封的收藏與保存要有正確科學的方法,方法不得當也會適得其反,有以下兩點值得注意:第一,隨意彎折。附帶腰封的文獻管理不易,在翻閱及歸取過程中腰封極易脫落,還會出現(xiàn)將腰封隨意彎折當成書簽夾于書內的情況,這種方法從長遠來講是不可取的。我們知道腰封一般都采用較硬的材質制作,而且書脊部位也有文獻的相關信息,隨意彎折腰封容易使其出現(xiàn)裂痕,影響相關信息的獲取,這對文獻的長期保存非常不利,所以我們在進行文獻的收藏與保存時要盡量保持文獻的原始形態(tài)。第二,強行固定。用雙面膠、透明膠帶或訂書釘將腰封的兩端勒口及書脊與文獻的封二、封三以及書脊進行固定雖然能更好地管理文獻,但這種方法也是不能論長遠的。首先,將腰封固定在封面上會影響封面文字信息的獲取。其次,從文獻修復的層面來講,現(xiàn)在市場上的膠一旦用在文獻紙張上很難清除,即使清除之后也很難不留痕跡地保持文獻的原貌,容易對文獻造成二次傷害。而訂書釘與紙張柔韌性不匹配,與空氣長時間接觸會發(fā)生氧化反應進而生銹,這種銹質非常容易脫落,且體積會膨大,會給文獻帶來更大面積的破損。所以,固定腰封也要慎重。
四、結語
存在即合理。在出版、設計及廣告三界,腰封已經成為了一個重要因素,它不僅是“顏值擔當”,更是市場導向。圖書館作為人類文明的集結地,我們有義務和責任對文獻資源進行全方位的完整保留,腰封是如此,其他新穎的設計也當如此,這些都是人類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人類文明仍在不斷前進中,我們作為文獻資源的管理者,要持有發(fā)展的眼光看待文獻,對文獻的收藏與保存也要隨著時代的前進不斷更新、精進。在實際工作中,要以實際業(yè)務為對象開展研究,切實做好文獻的收藏與保存工作,充分發(fā)揮圖書館的職能和作用。
參考文獻:
[1][5]邵慧.論圖書腰封的發(fā)展現(xiàn)狀與困境——從梁文道“腰封小王子”的稱號和豆瓣“恨腰封”小組談起 [J].美與時代:創(chuàng)意(上),2011(2):87-88.
[2]張曼玲,湯林莉.中國內地、臺灣和日本圖書腰封比較和傳播效果分析[J].編輯之友,2011(1):98-101.
[3]石芳芳.現(xiàn)代感與書籍美學[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0.
[4]牛鈺,邱理.圖書腰封中的文化價值與商業(yè)價值探析[J].黃河水利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4):98-100.
[6]張欣,吳明紅.副文本:暢銷書腰封文字表意分析[J].中國出版,2019(10):36-40.
[7]范軍.腰封——一種重要的書載廣告[J].編輯學刊,2008(1):78-80.
[8]王錚.腰封的作用與存在的問題[J].編輯之友,2015(11):85-88.
(作者單位:國家圖書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