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靜香
雇傭比你聰明的人是企業(yè)的福音。這不足為怪。聰明、技能熟練的員工無需太多管理,還可以教給你新的技能,甚至可以彌補你的缺點。雖然這條多次被人提及的小建議背后的道理很簡單,但是做起來卻很困難。
問題在于人們都有自尊心和不安全感,和比自己聰明的人呆在一起感覺會很糟糕。當然了,很少有人公開承認,但這就是為什么人們都沒有采用這個明顯的小建議。即便是我們身邊最有自信的人,當他們和一群天才在一起時,他們的自信心也會大受打擊的。
那么當你成為超級能干團隊的一員時,有沒有可能調(diào)整自己從而使自己既得到益處又不會自信心受打擊?答案是肯定的,最近Q&A網(wǎng)站Quora上一群回答者給出了這樣的回答。一些在人才濟濟公司中工作的老員工分享了他們在團隊中感覺自己愚笨的經(jīng)驗,并對飽受自我懷疑困擾的人員提供了建議。下面是其中的一些小貼士。
認識你自己的優(yōu)點
如果你找到工作了(或打算創(chuàng)業(yè)),你必須能為團隊提供服務。關注你擁有的優(yōu)點,而不是你缺乏的技能或知識。
Facebook早期的員工Andy Johns為這個建議做了個很好的比喻:“如果一名橄欖球踢球手去新球隊里練習,心里想‘糟了,這些人塊頭都比我大,都比我健壯!’然后試著勝過接球手和跑鋒,那整個球隊會悲慘地以失敗告終。但是他們沒有。他們專注于技能和經(jīng)驗的交集,他們專注于成為球隊中最好的踢球手。在更具體的角色中,他們的目標在于行動。
成為問問題之王
當周圍全是聰明人時,你的本能沖動可能是掩蓋自己的無知,但是這種方式是錯誤的,谷歌的第一位市場營銷和品牌管理主任 Doug Edwards 這樣認為。
他是1999年加入谷歌的。如果你不問問題,那你就無法學會。交流是關鍵。 “不知道比不懂裝懂要好,不懂裝懂會再次讓你困擾的。我習慣讓工程師用孩子的語言向我解釋事情,這樣我能聽懂。”他提到。工程師B. Nguyen用時髦的方式表示贊同:“這里的信條真是這樣,‘唯一愚蠢的問題是沒人問的問題’。所以要經(jīng)常問問題?!?/p>
慢慢來
很多回答者提醒大家,不可能一下子就能習慣呆在能手團隊里。認識并從真正聰明的合作者那里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所以不要期望一周后你醒來就能感覺非常舒服。“要想成為頂尖的人才需要幾年的時間,”Quora的員工Jay Wacker談及他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時讀研究生的經(jīng)歷時說道。
想象另一種選擇
Leo Polovets以前在LinkedIn工作,現(xiàn)在是谷歌的員工,他簡歷上的工作環(huán)境中到處都是天才。他提出了一個簡單但是很有用的建議,能讓你保持對事物的洞察力。
“我該如何調(diào)整?”他問道,“我考慮到不和比我聰明的人一起工作的情形,發(fā)現(xiàn)那種選擇更沒有吸引力。以我的經(jīng)驗來看,和與比你聰明或有經(jīng)驗的人一起工作相比,與沒你聰明或沒你有經(jīng)驗的人一起工作會缺少學習的機會、缺少回報、更讓人沮喪。與比你優(yōu)秀的人一起工作會讓你更加優(yōu)秀?!?/p>
記住你能掌控的內(nèi)容
你的智力是由基因決定的(盡管聰明人可能更有可塑性),但是仍有一個很大的因素百分之百是由你自己控制的。就像 Gwynne Shotwell 最近在婦女 2.0大會上提醒觀眾的那樣:“你無法控制自己是不是房間中最聰明的人,但是你卻可以控制自己是不是里面準備最充分的人。”
“你無法變得更加聰明。但是你總能比其他人更加 努 力 ,”XtremeLabs 的 副 總 裁 Farhan Thawar 在Quora上寫道,“所以調(diào)整方式就是努力工作直到你感覺自己融入了進去?!薄哆B線》的作家 Christina Bon nington也持同一意見:“血統(tǒng)并不意味著什么。職業(yè)道德就是一切?!?/p>
多讀并自學
這一條可能很簡單,但它也是最常見的建議。例 如,Charles Martin回想起“幾年前,我有一個機會在一家非常大、非常成功的對沖基金公司工作,還是和幾個以前是MIT教授的人員工作。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讀總經(jīng)理的論文,這樣我就可以知道他是怎么思考的。這樣把他作為同事一起工作就容易多了?!盡arkSimchock把它濃縮為“多讀”。
此外,以多元性為目標。你可能不打算超越專家,但是你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處理知識?!拔以囍瘴夷艿玫降乃行畔ⅲ@樣偶爾我就能從不同的角度去看問題,不會什么都不知道,”Edwards寫道。
不要和人競爭
你參與的競爭越多,你學到的和完成的內(nèi)容就越少?!安灰_始競爭??傆幸惶?,你會接受總有更聰明的人這個事實。等到那一天來臨,你學習起來就簡單多了,”Rajay Chamria 建議到。“不要競爭,要沉思,”Saraswati Chandra贊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