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桂花是我國傳統(tǒng)十大名花之一。桂花四季常青,花香四溢,具有綠化、美化的作用,廣泛應用于園林、庭院、公路和小區(qū)的綠化、美化。桂花在安徽省多地廣泛栽培,并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生態(tài)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優(yōu)良健壯苗木是做好桂花栽培管理的重要基礎(chǔ),為促進桂花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主要從播種育苗技術(shù)、扦插育苗技術(shù)、嫁接育苗技術(shù)及壓條育苗技術(shù)4個方面介紹桂花苗木的培育技術(shù)。
關(guān)鍵詞 桂花;苗木;培育技術(shù);安徽省
中圖分類號:S791.34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36.010
近年來,安徽省多地大力發(fā)展桂花產(chǎn)業(yè),鮮桂花、桂花食品、桂花苗木、桂花風景園及醫(yī)藥產(chǎn)業(yè)等,創(chuàng)造了豐富的經(jīng)濟效益,并在部分地區(qū)形成了桂花產(chǎn)業(yè)開發(fā)帶,桂花樹成為廣大林農(nóng)的“搖錢樹”。桂花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離不開優(yōu)質(zhì)苗木,因此,做好桂花苗木培育技術(shù)的推廣應用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1 播種育苗技術(shù)
播種育苗是較為傳統(tǒng)的育苗技術(shù),因為播種育苗生產(chǎn)的后代性狀存在一定的不穩(wěn)定性,苗木大小差異也較大,所以主要用于造林育苗,以便集中生產(chǎn)大量桂花苗木。
1.1 采種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花色純正、15年以上樹齡的母樹采種。桂花種子成熟期在5月,當母樹上的桂花果實皮色由綠變紫藍色時,可采收。掉落在地面的果實,只要在7 d內(nèi)沒有失水,也可收集起來采種。
1.2 種子處理
采收的桂花果實在室內(nèi)覆蓋濕稻草5 d,果皮即可軟化。搓掉果皮、果肉并用清水沖洗后即可得到種子。通過水選撇去癟粒后,將剩下的種子濾水陰干。雖然桂花種子可隨采隨播,但冬季氣候不利于苗木管理,所以播種育苗以春播為主。為保證種子活性,通常采用混沙的方式貯藏種子。把陰干的種子攤放至種皮略收縮,按種子與細河沙體積比為1∶3充分混合,置于避開陽光直射的室內(nèi)。細河沙的含水率為10%左右,即手握成團、松手即散。在貯藏期間,要定期檢查種子情況,如細沙干燥,要用細孔噴壺噴水保濕。如有霉變種子,要立即撿出并處理附近的種子和細沙。
1.3 選地整地
桂花播種育苗應選擇土層深厚、土壤疏松、肥力中等以上、腐殖質(zhì)含量高且排灌方便的地塊,背風的陽坡或半陰坡為最好。春季播種前整地,深翻細耙,使土壤細碎、平整。結(jié)合翻地每667 m2施入腐熟有機肥2 000 kg。播前15 d進行第2次耙地,每667 m2均勻撒施有機肥50 kg作底肥,并撒施2 kg硫酸亞鐵進行土壤消毒,以殺滅病菌,預防土傳病害。作床,苗床寬2 m,高25 cm,長度視地勢而定。
1.4 播種
播種最佳時間為3月上旬。播前10 d加大沙藏種子的噴水量,使細沙含水量保持在15%左右。當1/2以上的種子露白,即可播種。采用點播方式,在苗床上橫向開寬10 cm、深3 cm的播種溝,行距15 cm。在播種溝內(nèi)按10 cm間距點播1粒種子,要求種臍朝向一側(cè),覆蓋一層細土。覆土后加蓋遮陽網(wǎng)[1]。
1.5 播后管理
播后10~15 d種子即可發(fā)芽出土。由于桂花幼苗長勢相對較弱,對外界自然條件的變化抗力不足,易受到傷害,故出土后的幼苗要加強管理,促苗壯苗,根據(jù)幼苗的出土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強化管理。1/3幼苗出土后,結(jié)合天氣情況,合理進行遮陽,幼苗嫩弱,強光易灼傷,適時鋪設(shè)遮陽網(wǎng),根據(jù)光照強度調(diào)整遮陽網(wǎng)揭蓋,一般光照強度大、時間長時,早上蓋下、晚上揭去,防止幼苗受到傷害。苗齊后,要密切關(guān)注幼苗的生長情況,發(fā)現(xiàn)斷苗死苗,及時補種,同時做好水肥管理,科學施肥,合理灌水。遇干旱、少雨天氣,適時進行噴水,要在早晨或傍晚進行,同時在噴水前適時施用腐熟人糞尿,保證幼苗生長的營養(yǎng)供應。另外要注意防止病蟲鳥害,幼苗期植株嫩弱,極易受到傷害,要加強管理看護,待苗長到15 cm高時,就可移植到苗圃中進行大苗培育了。
2 扦插育苗技術(shù)
扦插育苗操作簡單、成活率高、育苗速度快且可進行工廠化生產(chǎn),是當前桂花苗木培育應用最廣泛的技術(shù)。
2.1 整地作床
扦插育苗的苗圃地選擇標準與播種育苗相同。選定地塊后,在扦插前1年冬季進行翻耕、凍垡、曬垡。春季扦插前耙平土壤,按寬1.0~1.5 m、高20 cm作床,并留好步道和排水溝。床面鋪一層3 cm厚的熟土和細沙混合物,熟土和細沙比例為3∶7。然后對苗床噴50%多菌靈1 000倍液或高錳酸鉀1 000倍液進行土壤消毒。消毒7 d后便可扦插。
2.2 插穗采集
應選擇品種優(yōu)良、生長健壯、無病蟲害且樹齡6~12年的母樹,采集當年生、樹冠外圍的半木質(zhì)化枝條作插穗。部分品種如金桂,可選擇15年樹齡的母樹,采集2年生枝條。采集工作應在晴天的早晨或陰雨天進行,做到隨采集、隨處理、隨扦插。插穗長度以8~10 cm為宜,以枝條頂端為最佳。插穗上端保留2片葉片,上端芽距上切口不能超過1 cm。使用鋒利剪刀采集插穗,保證上端平整,下端切成馬蹄形。
2.3 插穗處理
剪好的插穗每50根捆成1捆,用流動清潔水沖洗3次,降低插穗內(nèi)抑制物質(zhì)的含量。然后將插穗基部2 cm以下部分浸泡在100 mg·kg-1的ABT生根粉溶液中1~2 h,或含有20 mg·kg-1吲丁·萘乙酸助劑的生根粉溶液中30 min,或100 mg·kg-1的GGR6號生根粉溶液中1 h[2]。經(jīng)生根粉處理后,插穗生長速度會大幅提升,且可促進提前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
2.4 扦插
桂花扦插可在春季進行,也可在6—8月進行。為確保插穗生根及生長的水分需求,主要在3月初至4月中旬扦插。扦插時間應選擇在當天9:00前或17:00后,避免在強光照條件下進行。在苗床上按5 cm×8 cm的株行距進行扦插,把插穗基部插入苗床5~6 cm,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壞插穗表皮,插后立即澆1遍定根水,并搭0.5 m高的拱棚,覆蓋塑料薄膜和遮陽網(wǎng)。
2.5 苗木管理
扦插后30 d內(nèi),棚內(nèi)溫度要穩(wěn)定控制在18~25 ℃,最高不超過30 ℃,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85%左右,否則影響插穗生長。此期間,苗床土壤干旱,可適當噴水,見干見濕即可。結(jié)合噴水每隔10 d噴施1次50%多菌靈2 000倍液,防止棚內(nèi)滋生霉菌[3]。如苗木發(fā)生病害,要及時拔除病苗及附近苗木,對其余苗木噴施藥液,預防病害蔓延。
一般扦插30 d后插穗即可生出根瘤,60 d左右發(fā)出大量新根。此時可適當增加陽光照射,促進苗木生長。每隔15 d結(jié)合噴水施0.2%尿素+天豐素溶液,促進新梢生長。冬季做好防寒措施,防止苗木凍害。扦插第2年3月可去除所有防寒物、拱棚,煉苗15 d以增強苗木抗性。4月可起苗移栽到大田苗圃,繼續(xù)培育大苗。
3 嫁接育苗技術(shù)
嫁接育苗成苗快、品質(zhì)好、開花早且變異小,生產(chǎn)的桂花苗木主干通直,適用于園林、綠化栽植。但嫁接育苗操作復雜、費時,還要加強苗期管理,防止大風導致嫁接品斷裂。
3.1 砧木選擇
桂花嫁接育苗可選擇的砧木較多,除本砧嫁接如使用籽銀桂等品種外,還可使用小葉女貞、女貞、小葉白蠟和水蠟等。在育苗實踐中發(fā)現(xiàn),除桂花本砧外,小葉女貞作砧木嫁接桂花效果較好,因此,優(yōu)先選擇1年生、地徑0.5 cm以上的小葉女貞作砧木。嫁接前3 d對砧木培育地塊澆1遍透水,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3.2 接穗采集
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成年母樹,在樹冠外圍采集1~2年生、芽飽滿、生長健壯的發(fā)育枝作接穗,為避免接穗失水,要隨采隨接。
3.3 嫁接
3月上旬進行嫁接。桂花嫁接有切接法、舌接法、嵌芽接法和腹接法等。在育苗實踐中,以舌接法和切接法的成活率、生長量最高[4]。用小葉女貞作砧木,應降低嫁接部位的高度,以免成苗后,風吹導致嫁接口斷離。
3.3.1 切接法
在接穗下部斜切一刀,切面長2~3 cm,切面的另一面斜切出1 cm的斜面。然后剪取10~12 cm長的接穗,每條接穗上要有1~2對芽。在砧木地面以上5 cm處,選樹皮平滑處切斷,并切出與接穗切面長度、斜度一致的切口。把接穗與砧木長的一面,斜面對準并緊密融合,用比切面長2 cm的塑料綁帶捆扎緊實,使接合處形成密閉環(huán)境。
3.3.2 舌接法
選擇與砧木粗度基本一致的接穗,在接穗下部斜切出長4 cm的切面,再垂直削去切面尖端1 cm,形成舌狀。剪斷上部,留10~12 cm長的接穗,并保留1~2對芽。在砧木離地面5~7 cm處,斜切出4 cm長、斜度與接穗一致的切面,并垂直削去尖端1 cm。把接穗和砧木切口互相嵌入,對準形成層,用塑料綁帶把接口捆扎緊實。舌接法的接合面較大,有利于嫁接后成活。
3.4 接后管理
嫁接苗木通常20 d后即可成活。要及時檢查嫁接成活率,并對未成活的苗木重新嫁接。嫁接成活的苗木要去除多余新梢,培養(yǎng)健壯主梢。新梢長10 cm時,追施稀薄畜糞水以保證養(yǎng)分供應。新梢長15 cm時,對主干進行支架固定,防止風吹導致嫁接口劈裂。新梢長30 cm時,固定新梢防止折斷。去除綁帶后,要對嫁接口涂抹桐油,防止傷口腐爛[5]。
4 壓條育苗技術(shù)
壓條育苗出苗量較小,當前應用較少。壓條有低壓法和高壓法。低壓法即選擇叢生或分枝較低的母樹,在春季枝條萌芽前,將下部1~2年生枝條用刀環(huán)剝0.3 cm,深度要達到木質(zhì)部,然后把枝條放入5 cm深的溝內(nèi),用木條固定后覆土。桂花枝條韌性較差,要小心操作,以免枝條折斷。高壓法即在健壯母樹上選2~3年生枝條,在枝條上環(huán)剝0.3 cm后,涂抹100 mg·kg-1的吲丁·萘乙酸溶液或GGR6號生根粉溶液,用包有腐殖土、山泥、苔蘚等基質(zhì)的塑料薄膜包裹環(huán)剝部位,澆透水后包扎固定。壓條育苗一般當年秋季或第2年春季即可將生根枝條剪離母樹繼續(xù)培育。
5 桂花樹種植注意事項
5.1 土壤選擇
桂花樹對立地條件要求不是太高,多數(shù)土壤條件都能栽植,但以微酸性土壤為佳,所以育苗時要盡可能選擇土壤呈微酸性的地塊,以砂壤土為宜,排水良好,避免雨水過多時長期積水,導致苗木出現(xiàn)爛根的情況,同時也能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
5.2 適時澆水
水分的充足是保證植株正常生長的先決條件,苗木生長過程中,適時澆水十分必要,以“二少一多”為基本的澆水原則。當新梢發(fā)枝前,要少量澆水。陰雨天,水也要少澆。盛夏光照時間長或秋天雨少干燥時,濕度低,土壤易缺水,這時宜多澆。要保證苗木有適宜的水分供應,不能過量。
5.3 巧施追肥
桂花生長過程中,氮、磷、鉀是必需的3種元素,要及時補充,任何一種缺乏都會導致桂花生長受到影響。如施肥不足,則植株生長趨緩,長勢減弱,特別是磷肥不足時,分枝受阻、開花稀疏且嬌艷性差、香味不足。一般發(fā)芽后,1個月要補充3次腐熟的稀薄餅肥水,促使萌芽發(fā)枝,在盛夏后可用腐熟雞鴨糞水或魚雜水,調(diào)成稀釋液進行施用,也可在這些腐熟肥中加入0.5%過磷酸鈣,促進發(fā)芽分化。9月后要施用1次磷肥液肥,肥料充足可以促進桂花生長茂盛,開花多、味香,市場認可度高。
5.4 合理修剪
桂花是一種根系比較發(fā)達的樹種,萌發(fā)能力很強,為保持桂花樹生長過程中的生殖和營養(yǎng)間的平衡,達到花繁葉茂的生產(chǎn)目標,要根據(jù)植株的生長情況進行合理的修剪,使整個植株不同枝干保持合理的疏密關(guān)系。一般春秋兩季都要進行1次修剪。早春萌芽前進行1次,去除細弱枝、病蟲枝,保留強壯枝,增加透光通風性能,生長期要把萌枝剪除,通過剪枝達到促花的目的,剪后會使水肥集中供應花枝,使花芽更多、更飽滿,開花集中,繁茂妖艷。秋季開花后也要修剪1次,主要剪去夏秋的徒長枝,使每個側(cè)枝上均勻保留粗壯短枝,利于生花芽。
參考文獻:
[1] 馬龍.桂花播種培育壯苗技術(shù)及桂花炭疽病的綜合防治[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2008(15):120-122.
[2] 李三成,員軍現(xiàn).生根劑處理對桂花扦插繁殖育苗成活率的影響[J].河南林業(yè)科技,2016,36(3):16-44.
[3] 馮小兵,徐生貴,楊倩,等.桂花嫩枝扦插繁育技術(shù)[J].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科技,2012(7):209.
[4] 夏冰.小葉女貞和水蠟作砧不同嫁接法繁殖桂花的比較[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2,40(4):2095-2201.
[5] 金林.江淮丘陵地區(qū)桂花繁育及移栽養(yǎng)護技術(shù)[J].安徽農(nóng)學通報,2016,22(10):107-108.
收稿日期:2021-11-05
作者簡介:葛新華(1973—),女,安徽潛山人,大專,工程師,研究方向為營造林。E-mail:4647492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