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娟 王麗艷
邏輯思維是指人的理性認識階段,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類型反映事物本質(zhì)與規(guī)律的認識過程。因此,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掌握數(shù)學理論,教師要注重培育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使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本文從“重視基礎知識教學,參與邏輯思維活動,探索邏輯思維基本規(guī)律”三個方面入手,闡述了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共同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能力以及數(shù)學素養(yǎng)。
一、重視基礎知識教學
數(shù)學知識體系中開展判斷、推理、分析等思維活動的起點便是學生對數(shù)學概念以及定理的學習。若學生無法掌握概念和定理等這些基礎知識,形成正確的邏輯思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就無從談起了。因此,教師在對初中數(shù)學展開教學時,應該把重點放在概念、定理的教學上,使學生能夠深入理解數(shù)學概念。通過小組合作等形式讓學生進一步了解數(shù)學原理的內(nèi)涵,以促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更好的發(fā)展。
例如:教師在對“認識一元一次方程”開展授課時,在課堂當中可以采用的教學方法有很多。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學生在擁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展開小組探討,最后由教師進行講述,學生通過一系列觀察、概括、歸納等邏輯思維活動,便可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以及方程解的相關概念。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中提出若干問題,讓學生針對這些問題展開思考,使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逐步加深對這一部分知識的理解。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培養(yǎng),學生才能從真正意義上掌握到更多知識。
二、參與邏輯思維活動
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對問題展開探索,只有學生自己對問題展開分析,自己動手操作,才能夠把抽象的數(shù)學公式與法則概括出來,因此學生在課堂中應該積極主動地參與邏輯思維的活動。學生要想獲取更多的知識,必須使自己的思維處于運轉的狀態(tài),逐步提升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探索邏輯思維基本規(guī)律
教師采用正確的方法可以使得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因此,教師在對初中數(shù)學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采用歸納法、綜合法、反證法、分析法等方法展開教學,進一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快速提升。
例如:教師在對“勾股定理”展開授課時,教師可以采用歸納法展開教學,以此來使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到提升。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展示四個不同邊長的直角三角形,接下來教師讓學生對其展開仔細觀察,對各三角形邊長的平方進行計算,這為學生對勾股定理結論的歸納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之后教師提出若干問題:“直角三角形各邊長的平方之間存在著什么樣的關系?”“從這一關系中可以得出什么樣的結論?”接下來教師給予學生足夠的時間,讓學生對勾股定理的結論與公式進行自主歸納。因此,在課堂中融入歸納法,可以使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逐步提升,掌握邏輯思維的基本規(guī)律,促使學生全面提升邏輯思維能力。
教師在對初中數(shù)學科目進行教學時,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采用多種方法展開教學,使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能力以及數(shù)學素養(yǎng)全面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