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
《鴻門宴》選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講述了項羽、劉邦二人在推翻秦王朝之后,為爭當天下之主而展開的一場波瀾壯闊的政治斗爭之序幕。作者用扎實的語言功底以及精湛的藝術手法塑造了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鴻門宴不單純是一場宴會,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主要圍繞“殺不殺劉邦”展開。接下來,筆者就帶領大家比較和分析《鴻門宴》中的兩組人物形象。
第一組:剛愎自用的項羽與知人善任的劉邦
項羽和劉邦這兩大風云人物進行了長達四年之久的楚漢之爭,最終劉邦勝利,贏得了天下,建立了漢王朝;項羽兵敗,自刎于烏江。
同樣都是主帥,項羽在戰(zhàn)場上英勇無敵、雷厲風行,但自矜伐功、剛愎自用;劉邦雖然不及項羽勇武,但他知人善任、能屈能伸。
在鴻門宴開始之前,劉邦手下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告訴項羽:“沛公欲王關中,使子嬰為相,珍寶盡有之?!钡玫较⒑?,項羽勃然大怒,馬上下令要攻打沛公軍。這暴露出項羽意氣用事、獨斷專行、缺乏謀略、沒有遠見的弱點。作為一名主帥,對于如此重要的情報,他不與自己的謀臣細細商量謀劃,反而逞匹夫之勇。再看劉邦,當他從張良的口中得知項羽欲攻打自己時,也是十分的驚慌。但是在張良據(jù)實告訴他與項伯的交情之后,劉邦馬上捕捉到了對自己十分有利的信息,也敏銳地感受到了項伯此人的重要性,于是他禮賢下士,對項伯百般恭維、討好和拉攏,“奉卮酒為壽,約為婚姻”,借此成功得到了項伯的許諾,提前為其在項羽面前辯解??梢姡瑒钚乃技毮?,懂得隨機應變,為了達到目的,他能屈能伸,善于識人、用人。
在鴻門宴上,劉邦一見到項羽,就將姿態(tài)放得很低,又是道歉,又是誠懇地訴說事情的始末,“臣與將軍戮力而攻秦,將軍戰(zhàn)河北,臣戰(zhàn)河南”,欲以二人共同伐秦的交情來打動項羽。不得不說劉邦真是能言善辯,處事圓滑。項羽在聽了劉邦這一番謝罪的話之后感到非常滿意,再加上項伯之前也勸過他,這時他心中的怒氣和疑慮已消減了一大半,竟然主動說出告密者是“沛公左司馬曹無傷”??梢姡椨鸬某歉h不及劉邦,防范意識薄弱,處事也是全憑自己一時的心情。后來,范增“數(shù)目項王,舉鎖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項羽都默然不應;而劉邦則是聽取各方的意見,知人善任,一步步化解危機,離開了鴻門宴席。
第二組:急躁易怒的范增與臨危不亂的張良
范增和張良分屬兩個不同的陣營,都是各自主帥的謀臣。在鴻門宴這場激烈的政治博弈中,他們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范增深謀遠慮,為項羽細細謀劃,可謂盡職盡責。但是他的性格過于剛烈,且急躁易怒,導致刺殺劉邦的計劃失敗。張良有勇有謀,又善于察言觀色,深得劉邦的信任。
范增被項羽尊稱為“亞父”,跟隨項羽征戰(zhàn)多年,卻并不了解他,未曾預料到項羽會因為項伯的勸說和劉邦的恭維而改變心意,一再錯過刺殺劉邦的良機。這說明項羽對范增并沒有那么信任。而張良足夠了解劉邦,知道他一貫是用人不疑,因此將這一絕密消息告知了他,從容地幫他分析目前的局勢,還將重要的人物項伯引薦給了他。
范增看透了劉邦的野心,自然也明白此次宴會的重要性,但是他對刺殺工作沒有作充分的準備,對人員的安排也不恰當。他多次舉起玉玨暗示項羽,項羽都沒有理會,此時他便急切地召來了項莊,讓其趁舞劍的機會刺殺劉邦。項莊此人有勇無謀,不會隨機應變,最終沒有完成這一任務。而張良則作了足夠的準備,他帶去的都是精兵強將,并提前作了周密的安排。在項莊舞劍想要刺殺劉邦時,他當機立斷喚來了參乘樊噲,快速扭轉了局勢,而后又力勸劉邦先行逃脫,自己則留下來善后??梢姡瑥埩际且粋€既有膽識又有謀略的人。
總而言之,《鴻門宴》中的各個人物都非常的生動,讓人印象深刻。作者善于通過記述重要的歷史事件、在矛盾沖突中塑造人物形象,這一點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