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情感教育在小學音樂課堂的滲透路徑

      2021-02-18 20:40:31曾媛
      廣西教育·A版 2021年11期
      關(guān)鍵詞:紅星筆者情感

      曾媛

      【摘要】本文論述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落實情感教育的實踐,建議教師通過挖掘音樂背景、設(shè)計真實情境、引入人文常識、開展合作學習等途徑,實現(xiàn)愛國情感、自然情懷、文化理解、團隊意識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在教學中的有效滲透。

      【關(guān)鍵詞】情感教育小學教育音樂教學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41-0141-02

      音樂是一種情感藝術(shù),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無不具有打動人、感染人的魅力。義務(wù)教育階段音樂課程在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有特定的培養(yǎng)目標,包括培養(yǎng)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tài)度、陶冶高尚情操、增強集體主義精神、理解世界文化多樣性等,因此教師需要重視音樂作品的情感解讀,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幫助學生增強對音樂的理解、形成正確的審美觀、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逐步實現(xiàn)音樂課程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學習目標。本文主要就小學音樂教學如何有效地滲透情感教育問題進行探討,使音樂課程真正發(fā)揮德育作用。

      一、挖掘音樂背景,認識社會意義

      小學音樂教材的歌曲背景知識通常包含創(chuàng)作主題和作者人生經(jīng)歷等,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歌曲的樂理知識前,應先引導學生了解音樂背后的故事,挖掘音樂作品主題中的社會因素,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音樂,體會音樂作品包含的思想性和社會性,由此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尤其在教學年代較遠的音樂作品時,更要對其創(chuàng)作背景做明確的介紹,使學生理解作品反映的社會意義,體會作品蘊含的思想情感。

      例如,在教學桂教版音樂三年級下冊《紅星歌》一課時,筆者先演唱了一遍歌曲作為導入。這首歌曲節(jié)奏鏗鏘有力、旋律起伏明顯,學生聽得情緒激昂、精神抖擻。筆者觀察到大家的神態(tài),唱完歌曲之后便開始介紹作品背景。筆者先提出一個問題:“今天老師要給大家介紹一位新朋友,他和這首歌有很密切的關(guān)系,大家知道他是誰嗎?”一名學生回答:“是鄔大為嗎?”另一名學生說:“是魏寶貴吧?”筆者微笑著做出擺擺手的動作,然后用課件展示一個穿著軍裝的小男孩照片,學生滿臉疑惑,仿佛在問:“這是誰呀?”筆者說:“剛剛兩名同學說的是《紅星歌》的作詞人,但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新朋友不是他們,而是照片上這個小男孩,他叫潘冬子。潘冬子又是誰呢?看完下面這段電影大家就知道了?!本o接著,筆者播放了電影《閃閃的紅星》的片段。電影片段主要講述了在1930年至1939年這段艱難困苦的革命時期,潘冬子參加打土豪分田地、轉(zhuǎn)入深山老林堅持游擊斗爭、智除惡霸胡漢三等革命活動,在黨和前輩的教育幫助下,在殘酷的對敵斗爭中,他逐漸成熟起來,最終加入紅軍隊伍成為了一名真正的紅軍戰(zhàn)士。學生看完電影片段后深受感動,紛紛夸贊潘冬子勇敢又聰明。筆者相機告訴學生今天要學習的《紅星歌》正是這部《閃閃的紅星》電影的插曲,由于電影是軍事題材的影片,影片的主人公潘冬子是孩子,所以主題歌應該具備兒童歌曲的氣質(zhì),《紅星歌》的歌曲名由此而來。同時,為了配合軍事的主題,作曲家為《紅星歌》譜寫了雄壯有力的進行曲曲調(diào)。結(jié)合筆者的介紹,學生終于能夠理解為什么要用堅定有力的聲音來演唱《紅星歌》。接下來,筆者不失時機地播放我國開國大典、國慶閱兵式、重大科技進步等視頻內(nèi)容,將之與《紅星歌》所體現(xiàn)的時代相比較,使學生深刻地體會祖國日新月異的變化、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光明前景,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以及以先輩為榜樣、時刻準備為祖國做貢獻的主人翁責任感,實現(xiàn)了愛國主義情感的滲透,教學效果較為理想。

      可見,充分挖掘歌曲的背景故事,讓學生對歌曲“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能夠引導學生在演唱時將感情完全融入歌曲之中,實現(xiàn)正確的歌曲情感解讀,傳遞音樂歌曲蘊含的思想內(nèi)涵,使學生在情感共鳴中獲得思想的升華。

      二、設(shè)計真實情境,感受自然之美

      熱愛自然、熱愛生活是小學生應當具備的積極情感之一。在小學音樂教材中,很多歌曲是展示大自然的魅力、贊美壯麗河山的經(jīng)典之作。對于這些作品,教師應當盡可能地設(shè)計貼近歌曲內(nèi)容的真實情境,利用具象化的畫面來幫助學生理解歌曲表達的思想內(nèi)涵;將音樂的旋律和意境的表現(xiàn)結(jié)合起來,促進學生體會自然之美,理解歌曲的情感表達,進而將這種審美與情感發(fā)展為音樂素養(yǎng)。

      例如,在教學桂教版音樂三年級下冊中《可愛的貓頭鷹》一課時,筆者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shù)設(shè)計了大森林的場景,向?qū)W生展示森林中一種晚上瞪著大眼睛、白天卻在睡覺的動物——貓頭鷹,并播放它鳴叫、在空中飛翔、捕捉獵物以及在樹枝上休息的視頻,讓學生細致地觀察貓頭鷹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的生活狀態(tài),由此理解應當使用輕快、活潑的情緒來演唱《可愛的貓頭鷹》這首歌曲;同時在演唱這首曲調(diào)輕快、活潑的歌曲時,學生可深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筆者趁機滲透保護自然、保護動物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又如,在教學《春天的信使》《春之聲圓舞曲》《櫻花》等歌曲時,筆者用視頻的方式為學生依次展示春暖花開、草木萌發(fā)、櫻花飄落等諸多表現(xiàn)春天的場景,每個場景配上相應的歌曲,不但把學生帶入美麗動人、充滿生機的春天,還讓他們感受春天到來時人們的喜悅心情,由此滲透青少年學生應該像春天一樣充滿朝氣的觀念。

      通過設(shè)計適宜的場景表現(xiàn)歌曲的內(nèi)容,能夠幫助學生體會歌曲生動的意境、掌握動人的旋律,同時將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情感滲透在具體的情境中,更易于學生理解和表達,進而更好地實現(xiàn)情感教育的目的。

      三、引入人文常識,提高文化素養(yǎng)

      音樂教學不僅僅是讓學生學習樂理知識和欣賞優(yōu)秀歌曲,還要適當引入與作品有關(guān)的人文常識,以加深學生對音樂文化多樣性的理解,以及增強學生對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音樂文化特色的認識,最終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

      例如,桂教版音樂二年級下冊《跳呀跳》這一單元,選取了符合這一年齡段兒童特點的西南各族童謠,如壯族的《盤歌》《木屐聲聲》、納西族的《阿里里》、彝族的《彝家娃娃真幸福》、藏族的《多快樂呀,多幸?!返龋康脑谟谧寣W生充分感受西南各民族音樂的風格,感受民族音樂文化的多樣性以及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的天性,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和喜愛之情。在此基礎(chǔ)上,筆者根據(jù)歌曲引入與其相應民族的特色介紹。例如,在教學壯族童謠《盤歌》時,先向?qū)W生介紹壯族的服飾,展示圖案精美的壯布壯錦以及多姿多彩的五彩刺繡;然后向?qū)W生講解壯族盤歌就是“盤問的歌曲”,是以有問有答的形式進行對歌,幫助學生初步認識壯族的“對歌”;最后是聆聽歌曲范唱。又如,教學藏族童謠《多快樂呀,多幸?!窌r,由于藏族文化距離學生的日常生活較遠,筆者先播放了有關(guān)藏族風土人情的短片,再向?qū)W生介紹藏族服飾、藏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以及藏族的歷史等,讓學生初步了解藏族這一民族。當開始學唱歌曲時,學生便能夠更好地體會歌曲所表現(xiàn)的對當前幸福生活的贊美和珍惜。

      在音樂教學中引入歌曲相關(guān)的人文常識,一方面可以讓學生增長見識,另一方面可以將自主探究、主動思考的良好習慣潛移默化滲透到學生的學習中,使學生樹立學無止境、勤勉踏實的學習態(tài)度,可謂一舉數(shù)得。

      四、開展合作學習,培養(yǎng)團隊意識

      隨著音樂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凸顯課標中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教師逐漸將自主探究、小組合作作為小學音樂課堂主要的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中學生不只是形式上進行“一起學習”,而是作為小組成員互動互助、取長補短、集體探究、協(xié)同進步。因此,利用合作學習滲透團隊意識和協(xié)作精神,也是小學音樂課程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教學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

      例如,在教學桂教版音樂一年級下冊歌曲《板凳龍》時,筆者先對歌曲的背景與人文知識進行簡要介紹——板凳龍起源于江浙地區(qū)的傳統(tǒng)民俗活動,是由“舞龍祈雨”的宗教活動演變而來,通常用一條家用板凳以木刻或扎紙裝飾成彩龍的形式;然后要求學生分組收集材料、設(shè)計制作“簡化版”的板凳龍,并在課中進行合作表演。在這次合作學習活動中,學生體會到了音樂學習的快樂,同時也在合作和交流中學到了知識,此外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每一名學生都有機會在小組中表現(xiàn)自己,每個人的價值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綜合音樂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實現(xiàn)了團隊意識的成功滲透。

      總之,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通過挖掘音樂作品的背景、設(shè)計真實教學情境、引入作品相關(guān)的人文知識以及開展合作學習等路徑,有效地促進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落實情感教育在音樂課堂的滲透。

      【作者簡介】曾 媛(1981—),女,漢族,廣西玉林人,二級教師,大學本科學歷,現(xiàn)就職于南寧市云景路小學,研究方向為小學音樂教育。

      (責編黃健清)

      猜你喜歡
      紅星筆者情感
      郭紅星:扶危濟困終不悔
      華人時刊(2023年1期)2023-03-14 06:43:38
      紅星照耀下的湘鄂贛蘇區(qū)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閃閃的《紅星》
      傳媒評論(2017年4期)2017-07-10 09:22:56
      閃閃的紅星
      少年科學(2015年10期)2015-10-31 04:22:23
      兩個插件,讓Chrome變身iPhone
      Google Reader訂閱按需讀
      连城县| 五大连池市| 晋州市| 新蔡县| 邳州市| 阿巴嘎旗| 塔城市| 山阳县| 扎鲁特旗| 收藏| 张掖市| 漳浦县| 泸定县| 莱州市| 长武县| 当阳市| 饶平县| 湟中县| 盘山县| 福州市| 波密县| 临夏县| 镇赉县| 舒城县| 白城市| 肇东市| 涟水县| 高尔夫| 兰溪市| 梁山县| 武清区| 高尔夫| 秭归县| 景谷| 三明市| 招远市| 舟曲县| 平江县| 阜新市| 麻江县|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