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秉輝?
目前,我國人口結構已進入老齡化。能夠長壽且健康,是眾多國民希望的。
那么,什么是“健康的長壽”呢?世界衛(wèi)生組織對“健康”的定義為:“身體上的、精神上的以及社會適應上的良好狀態(tài),而非無病或虛弱。”事實上,老年人也很難“百病不沾”,一些生理功能退化引起的“退行性疾病”,如老年性骨關節(jié)炎骨質疏松、腰椎頸椎病、肌少癥、前列腺肥大、老年性白內障、重聽等是難免的。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認為,健康長壽的老年人至少應具備五個基本特征,即高齡、自理、自主、自尊、自強,健康長壽的核心標志是:高壽+ 自理能力。高壽即長壽,自不必說,自理能力是指自理生活、自主決定的能力,專家們認為,能否自理生活是衡量老年人健康狀態(tài)的重要標志。
高壽且有自理生活、自主決定自己行為的能力,確實是對健康長壽的一個很好的注釋。同時,健康長壽的老人還應該自強、自尊。我以為“自強”不是不切實際的爭強好勝,自強應該是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我國有些老年人常常覺得自己老了,對生活得過且過、馬馬虎虎,比如不再有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動力,不再注意儀容、儀表,不再關注鍛煉身體,甚至如應裝的義齒、應手術的白內障、應配置的助聽器之類的事也不積極考慮了。其實,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將會給老人帶來更好的生活質量,也會促進長壽。同樣, “自尊”不是妄自尊大,而應該是一種律己的表現(xiàn),老年人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都有過貢獻,這是應該尊老的理由。不過,就老人自身而言,不能為老不尊。一個慈祥、謙遜的老人必定受人尊敬。所以自強、自尊,便是老年人與社會的融洽,也就是世界衛(wèi)生組織在關于健康定義中所述的“社會適應良好”的狀態(tài)。老年學會的專家將“自強、自尊與高壽、自理、自主”并列為健康長壽老人應具備五個基本特征是有道理的。
健康長壽自古以來就是人們追求的目標,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人們正逐步向這一目標靠近,將健康長壽表述得更準確些,將有利于人們認定目標,努力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