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瀅
白藜蘆醇出現在公眾視野中的時間并不算長,但其每次出現,其都會被冠以“神奇”兩字,尤其是在微商的廣告中,宣稱“神奇”的白藜蘆醇具有美容、養(yǎng)顏、助睡眠,尤其是抗衰老的功效。那么,白藜蘆醇真的有那么神奇嗎?
白藜蘆醇又稱芪三酚,是一種普遍存在于葡萄皮、花生、紅酒和其他多種植物中的天然多酚類物質。
1940年,白藜蘆醇作為一種天然植物抗毒素,由日本學者在毛葉藜蘆中首次發(fā)現。20世紀70年代,人們發(fā)現葡萄中也含有白藜蘆醇。
20世紀80年代,美國某個電視節(jié)目報道的“法國悖論”改寫了白藜蘆醇的命運:調查發(fā)現,法國人酷愛高脂食物,但其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卻明顯低于其他西方國家,該理論認為這可能與法國人經常飲用含有白藜蘆醇的葡萄酒有關。白藜蘆醇就此開始進入了公眾的視野。
許多含有白藜蘆醇的植物本身就是常見藥用植物,如決明、藜蘆和虎杖等,部分則為常見食物,如花生、葡萄和桑葚等。
醫(yī)學界也發(fā)現,白藜蘆醇確實具備諸多藥理學作用,其中包括:①神經保護,包括腦缺血再灌注損傷保護、改善中樞神經退行性病變、脊髓損傷保護和抗癲癇作用等;②心腦血管保護,其中包括抗血小板聚集、抗動脈粥樣硬化、舒張及保護血管、調節(jié)血脂等;③抗抑郁;④抗腫瘤,白藜蘆醇對乳腺癌、胃癌、結腸癌、前列腺癌、白血病、卵巢癌和皮膚癌等多種腫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⑤抗氧化、抗自由基;⑥抗炎、抗菌。
但是醫(yī)學界對于白藜蘆醇進行的研究,均以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為主,迄今為止,尚未開展大規(guī)模人體試驗。
白藜蘆醇的藥理學作用,加上商家炒作,使其迅速成為諸多領域,尤其是延年益壽等養(yǎng)生領域的研究熱點。近三四十年來,關于白藜蘆醇的研究論文多達上萬篇。但在2012年,其中一位最具影響力的美國教授卻被證實學術造假,而白藜蘆醇的功效剛好是其研究重點,其研究成果曾被大量用作相關產品的營銷宣傳。在此期間,曾試圖研究人類抗衰老藥物的美國知名藥企葛蘭素史克也被迫終止了白藜蘆醇的研究項目,因為該企業(yè)在實驗中發(fā)現了白藜蘆醇具有多種毒副作用和其他藥物問題。
綜上所述,雖然在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中發(fā)現白藜蘆醇可能具有諸多藥理學作用,但由于不同物種間存在明顯差異,白藜蘆醇在細胞和動物層面表現出的藥理學作用,并不意味著其可以同樣顯現于人體中。且在動物實驗中,可開展大劑量白藜蘆醇的作用、安全性和副作用等方面研究,但要證實大劑量、長時間用藥對人體安全及無副作用,卻不是輕易就能實現的,因此人們應用白藜蘆醇必須慎之又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