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記者的總是在詆毀和攻擊他人”——當地時間23日,英國首相約翰遜在訪問倫敦一家中學追憶自己的新聞從業(yè)生涯時,因出言不慎引發(fā)整個新聞行業(yè)不滿和政界諷刺。
據英國《衛(wèi)報》23日報道,約翰遜于當日訪問倫敦塞奇希爾中學,并在與學生互動過程中談及自己的早期職業(yè)生涯。他表示,自己當年“棄筆從政”多少是出于某種“內疚”心理。他說:“我做過很長一段時間記者……這是個很棒的職業(yè),但麻煩在于,從業(yè)之時你總得詆毀或攻擊他人?!奔s翰遜解釋稱,此處的“詆毀”倒也不是單指“惡語相向”,而是指那種“批判性”的態(tài)度。他還說,自己“內疚”的心理來自只顧著批評,卻從未真正考慮到被批對象的處境。
約翰遜沒想到這番“自省”之言招來大麻煩,英國天空新聞網將這番話直接解讀為“約翰遜聲稱記者總是在詆毀他人”。工黨影子數字化、文化、媒體和體育大臣馬西森諷刺道,首相這番話其實說的是他自己當記者時的劣跡,與行業(yè)無關。他敦促約翰遜收回這番話并道歉。天空新聞網首席政治記者克雷格更是諷刺稱,約翰遜進行“行業(yè)黑”無非是不滿英國媒體對他的私生活曝光太多。他“呼吁”媒體同行:“別再盯著約翰遜的未婚妻和狗不放了!”對此,約翰遜的新聞秘書斯特拉頓緊急出面“滅火”,稱首相的言論只是在強調新聞媒體的政府問責職能。
英國廣播公司曾報道稱,約翰遜1987年開始擔任《泰晤士報》記者,后因編造了一句引語被解雇。該報當時的主編是他的教父,但還是決定炒他魷魚。后來,《每日電訊報》看中他,委以重任。他在雜志上發(fā)表尖酸刻薄的文章,特別是挖苦利物浦人的評論,得罪了議會中的同僚。當時的保守黨主席雖然頂住了讓他辭去議員身份的壓力,卻不得不讓黨的文化事務發(fā)言人向利物浦全體居民道歉。2006年約翰遜又因關于巴布亞新幾內亞“食人”的言論而向其整個國家道歉?!缎l(wèi)報》稱,約翰遜的文字以犀利、“毒舌”著稱,甚至還帶有強烈的歧視色彩。比如,他曾將穿罩袍的女性比作“移動信箱”和“銀行搶匪”,將非裔人士稱作“小黑崽子”,將同性戀人士稱作“穿坎肩的基佬”。約翰遜為《每日電訊報》做專欄作者期間,年收入約為27.5萬英鎊。按照他當時的文字產出量計算,寫一個字值4.8英鎊?!?/p>
(劉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