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項目: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文化傳遞與賽珍珠筆下的女性形象研究”,課題號:2019SJA2077。
摘? 要:賽珍珠出生在美國,并在中國生活過較長時間。因此,中國和西方的文化都對其產生了比較深刻的影響。而在其創(chuàng)作生涯中,部分作品中出現了一些中國女性形象。正是由于獨特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經歷,導致其文學創(chuàng)作中東西方文化交融的痕跡非常明顯。而通過對賽珍珠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進行剖析可以發(fā)現,在所有近現代外國作家中,賽珍珠無疑是對中國文化和中國人比較了解的,但是由于其對東方文化的理解存在誤區(qū)等原因,導致其作品中對中國女性的形象存在誤讀。而在本文中,將重點研究的問題就是賽珍珠文學作品中對中國女性形象的誤讀及其成因。
關鍵詞:賽珍珠;文學作品;中國女性形象
作者簡介:周琳(1982.10-),女,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英美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1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21)-02--02
引言:
賽珍珠在中國和美國都生活了很長時間。而在中國生活期間,賽珍珠逐漸喜歡上了中國文化,并在文學作品中通過構建不同的中國人形象進行中國文化傳播。而通過對賽珍珠的文學作品進行品讀可以發(fā)現,自身經歷形成的中西文化交融的創(chuàng)作特點,一方面賦予了其文學作品獨特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也導致其文學作品中呈現的中國文化和中國人形象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真正意義上的中華文化。而在這一背景下,賽珍珠在文學作品中構建的中國女性形象就存在一些對中國女性形象的錯誤解讀。在欣賞賽珍珠的文學作品時,一方面需要了解和品讀其作品中蘊含的獨特文化魅力,另一方面需要了解賽珍珠對中國女性角色的誤讀,并在這一基礎上正確看待和欣賞其文學作品。而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針對賽珍珠文學作品中對中國女性形象的誤讀進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
一、賽珍珠簡介
賽珍珠1892年生于美國弗吉尼亞州。在出生不久之后,隨父親母遷居到中國。并輾轉于江蘇、安徽等地生活和工作、賽珍珠在中國生活了接近四十年,其中有接近50%的時間居住于江蘇鎮(zhèn)江。因此,賽珍珠見中國作為自己的第二故鄉(xiāng)。在1900年,為躲避中國境內的戰(zhàn)亂,賽珍珠第一次回到美國。但是在兩年之后重新返回中國鎮(zhèn)江。而在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之后,賽珍珠的文作品同時受到了中西文化的影響,因而使其作品具備了獨特的文化魅力[1]。在1973年3月6日,賽珍珠逝世于佛蒙特州丹比城,享年81歲。
二、賽珍珠作品中的女性形象
(一)賽珍珠文學作品中女性描寫特點的成因
賽珍珠的生活經歷很性別決定了其在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對中國的女性人物有比較高的關注度。而長時間在中國生活的經歷,使其對中國女性的境遇和性格特點有比較深刻的了解??梢哉f,賽珍珠是近現代外國作家中對中國文化和中國女性了解最深入的。而由于自己美國人的身份,因而西方的文化已經銘刻在其內心中。在這一基礎上,賽珍珠在文學作品中創(chuàng)作的中國女性形象就融合了中西方的文化,因而產生了比較獨特的文化魅力。而通過對其作品中中國女性形象的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導致其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形成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賽珍珠的獨特生活經歷。這一生活經歷一方面導致賽珍珠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具備了比較獨特的文化魅力,另一方面,由于賽珍珠并非土生土長的中國人,其生活在中國期間的主要交際圈也是在華的外國人,因而其對中國女性形象的理解難免存在偏差,這也就導致其在作品中對中國女性的形象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誤讀。
(二)賽珍珠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類
通過對賽珍珠的文學作品進行剖析,可以發(fā)現其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主要包括兩種類型,即商城社會中的中國女性和底層社會中的中國女性。而兩種類型的中國女性形象在個人境遇、性格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異。具體來說,其作品中的上層中國女性大多數具有比較優(yōu)越的物質生活條件,屬于其他人眼中的高貴女性[2]。但是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受到封建的思想和社會風氣所影響,這些上層女性往往依附于家庭中的男性(父親或丈夫)而生存,屬于男性的附屬品。因此,其精神生活往往比較匱乏或苦悶。此外,在其文學作品中,部分中國上層女性在經歷了一系列變故或磨難之后,依靠自己的學識取得了經濟上的獨立地位,并逐漸轉變?yōu)檫m應時代發(fā)展的新女性。而通過對賽珍珠作品中的底層女性形象進行剖析可以發(fā)現,其作品中的中國底層女性形象通常具有勤勞和聰慧的特點。但是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較差。而在性格方面,這些底層中國女性往往具有性格溫柔和逆來順受的特點,但是在艱苦的底層生活中也逐漸具備了一定反抗意識。此外,賽珍珠文學作品中的底層中國女性雖然精力很多的苦難,但并未喪失對生活的希望。而通過將賽珍珠的文學作品與同時代中國作家的文學作品進行對比可以發(fā)現,兩者的中國女性形象存在比較大的差異[3]。
三、賽珍珠對中國女性形象的誤讀
通過將賽珍珠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與同時期中國作家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進行對比可以安心,賽珍珠對中國女性形象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偏差,因而導致了其對中國女性形象的誤讀。具體來說,首先,與賽珍珠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相比,魯迅等與賽珍珠同時代的我國著名作家筆下的中國女性形象更加客觀和寫實,而賽珍珠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主要變現賽珍珠對中國女性的同情和對中國女性未來出路的探索[4]。因此,其對中國女性形象的描寫比較理想化,部分細節(jié)與中國女性的實際情況并不相符。同時需要看到,在賽珍珠的文學作品中,中國女性人物處理各類事件的態(tài)度與方法與中國傳統的女性形象也存在一定的差異。例如,在賽珍珠筆下的吳夫人,一方面與大部分受到封建思想影響的傳統女性一樣,對航服納妾的行為采取支持態(tài)度,另一方面則皈依基督教尋求精神生活的滿足感。事實上,大部分受到封建思想深刻影響的中國傳統女性,幾遍需要尋求精神寄托,大部分人也會選擇皈依佛門,而的是選擇基督教。而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則是由于賽珍珠受到了西方基督教文化的深刻影響[4]。
在賽珍珠的心目中,雖然當時的中國女性受到了頑固的封建思想的鉗制和壓迫,但是賽珍珠認為,中國女性從來沒有因為封建禮教的壓迫而自怨自艾,而是勇敢地爭取自己認為有價值的生活。從這一角度上看,雖然對中國女性形象的理解和闡釋存在一定偏差,但賽珍珠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從總體上看是積極向上的。而在閱讀和賞析賽珍珠文學作品的過程中,部分人通過對賽珍珠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進行片面分析得出賽珍珠利用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宣揚“女性無知論”[5],這是對似珍珠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產生的嚴重誤讀。
20世紀初正是中國社會新舊交替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中國女性一方面受到傳統封建禮教的束縛和壓迫,自身的思想和行為也受到封建思想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有部分女性逐漸認識到了新社會和新生活的先進性,并努力爭取改變陳舊的生活方式。而在針對賽珍珠的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和評價的過程中,部分人嗯認為其作品中主要描寫的是女性的形象,因而男性形象在作品中處于次要地位,這也是對賽珍珠文學作品中女性形象的誤讀。事實上,在賽珍珠的文學作品中,男性形象在作品的清潔發(fā)展中也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以其作品中“桂蘭”這一形象為例,在描寫“桂蘭”這一中國女性形象的過程中,“桂蘭”的丈夫在桂蘭追求新生活的過程中為其提供了非常大的支持,是促成桂蘭這一女性形象在情節(jié)發(fā)展過程中逐步發(fā)生轉變的關鍵人物[6]。
四、對賽珍珠文學作品中中國女性產生誤讀的原因
通過分析可以發(fā)現,賽珍珠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之所以容易被誤讀,原因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由于自身獨特的生活經歷,賽珍珠在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同時受到了中國和西方文化的影響。因此,其文學作品中創(chuàng)作的中國女性角色與中國作家創(chuàng)作的中國女性角色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在針對賽珍珠文學作品進行品讀的過程中,以中國文化的思維模式解讀其中的女性角色,就會與賽珍珠本人所要表達的思想與情感產生一定的差異[7]。這也是導致賽珍珠文學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被誤讀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次,在品讀賽珍珠的文學作品時,可以發(fā)現賽珍珠文學作品對中國女性的描寫方式與中國作家也存在一定的差異[8]。由于自身的獨特生活經歷和性別,賽珍珠對中國女性的心理活動描寫更加細膩,同時描寫手法也受到了西方文學的影響,這也是導致其作品中的中國女性形象被誤讀的重要原因之一。
結論:
綜上所述,賽珍珠是在中國知名度最高的美國女作家之一,其獨特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經歷賦予其文學作品獨特的藝術與文化魅力。而在針對賽珍珠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進行賞析的過程中,部分人會由于某些主觀或客觀因素的影響,對賽珍珠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產生誤讀。而通過對誤讀產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之所以存在這一問題,一方面是由于賽珍珠具有獨特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經歷,并將自身于獨特經歷中形成的思想與創(chuàng)作風格融入作品中,增加了他人理解和品讀其文學作品的難度,另一方面則是由于他人在品讀賽珍珠作品的過程中并未對其創(chuàng)作思想進行深入了解。而想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品讀賽珍珠的文學作品,就必須對其進行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在這一基礎上對其文學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進行賞析。
參考文獻:
[1]謝思.自由與責任的兩難抉擇——李安電影中的中國女性形象探究[J].視聽,2020,11(09):99-101.
[2]王洋.動蕩與變革中的中國女性形象——論芥川龍之介《湖南的扇子》[J].牡丹江大學學報,2020,29(06):19-22.
[3]代昌廷.譚恩美對中國女性形象的重塑——以《喜福會》為例[J].牡丹,2020,18(12):166-167.
[4]韓杰桐.中美主流媒體對中國女性形象構建與呈現的對比研究[D].吉林大學,2020.
[5]欒荷莎.新時期以來中西方女性主義交流的路徑與困境[J].河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8(02):19-23.
[6]李立新.《華盛頓郵報》中國女性形象報道的批評話語分析[J].語文學刊,2019,39(06):109-116.
[7]黃惠錚.《聊齋志異》陳季同譯本中的中國女性形象[J].牡丹,2018,15(35):68-70.
[8]周小英,李秀梅,夏明滇,頡敬東.論賽珍珠《龍子》中的中國人形象[J].鎮(zhèn)江高專學報,2018,31(04):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