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玲,馮 帥,朱廣宇
“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資助情況綜述
孫 玲1*,馮 帥1,2,朱廣宇1,3
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北京 100085;2中央民族大學,北京 100081;3北京交通大學,北京 100091
為國內科技工作者了解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基礎研究隊伍、主要研究方向及項目立項資助等情況,對本年度F05申請代碼下的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qū)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項目類型進行了統計與分析,給出了自然科學基金各類項目申請中涉及面最廣的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資助的依托單位、申請代碼分布,介紹了本領域按科學問題屬性分類的評審試點和RCC評審機制試點工作,最后展望了領域若干發(fā)展動向。
自然科學基金;光電子器件;光學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信息科學部四處主要負責半導體科學與信息器件(申請代碼F04)、光學和光電子學(申請代碼F05)兩大領域的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管理工作。其中,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主要資助光學信息顯示與處理、光子器件與集成技術、紅外與太赫茲物理、非線性光學、激光、光譜信息學、應用光學及微納光子學等方面基礎研究[1]。
本文梳理分析了2021年度F05申請代碼下的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qū)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等項目類型的申請量、資助率、獲資助單位等信息,旨在為國內科技工作者了解“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基礎研究隊伍、主要研究方向及項目立項資助等情況提供借鑒。
為落實自然科學基金委“優(yōu)化申請代碼設置”的改革舉措,根據信息科學部申請代碼改革要求,信息科學部四處多次組織領域專家研討并廣泛征求意見,在原三級申請代碼的基礎上,進一步優(yōu)化二級申請代碼并不再設置三級申請代碼,于2020年開始按新二級申請代碼受理各類項目。目前,一級申請代碼(F05)設有十六個二級申請代碼,分別是:F0501,光學信息獲取、顯示與處理;F0502,光子與光電子器件;F0503,傳輸與交換光子器件;F0504,紅外與太赫茲物理及技術;F0505,非線性光學;F0506,激光;F0507,光譜信息學;F0508,應用光學;F0509,光學和光電子材料;F0510,空間、大氣、海洋與環(huán)境光學;F0511,生物、醫(yī)學光學與光子學;F0512,能源與照明光子學;F0513,微納光子學;F0514,光子集成技術與器件;F0515,量子光學;F0516,交叉學科中的光學問題。
2021年度F05申請代碼下的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地區(qū)科學基金項目申請總計3215項,其中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地區(qū)科學基金項目數分別為1512項、1579項和124項。科學處根據《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相關申請規(guī)定初審,有7項面上項目和4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因沒有正確提供相關證明材料或未準確填寫個人信息未能通過初審。近年來,在自然科學基金委不斷加強政策宣傳、簡化申請流程、優(yōu)化信息系統等多種舉措下,在依托單位管理部門和項目申請人的多方努力下,自然科學基金初審通過率極大提高。建議申請人認真研讀當年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中的“申請規(guī)定”,任何疑問及時向依托單位科技管理部門相關老師或者向自然科學基金委有關部門咨詢,確保申請的項目通過初審。
經函評和會議評審后,本年度最終獲資助的面上、青年和地區(qū)科學基金項目數分別為268項、381項和19項,資助率分別為17.72%、24.13%和15.32%,相關統計見表1。
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要支持科研人員針對已有較好基礎的研究方向或者學科生長點開展深入、系統的創(chuàng)新性研究。2021年度,信息科學部結合“十四五”發(fā)展戰(zhàn)略規(guī)劃和優(yōu)先資助領域,發(fā)布了8個重點項目群,涉及41個研究方向;根據2020年度征集的重點項目立項建議,經函評和會評遴選出72個重點項目立項領域。其中,F05代碼下有1個重點項目群(5個研究方向)和15個遴選出的重點項目立項領域。本年度,F05代碼下共收到重點項目申請57項,經通訊評議和會議評審后共資助15項,平均資助強度305.27萬元/項,表2給出了F05相關二級代碼下的重點項目立項領域數、項目總申請數及資助項目數??梢?,本年度立項領域涉及9個二級代碼,資助領域涉及6個二級代碼,說明了重點項目評審不僅有項目差額,還有領域差額,也可能出現同一個立項領域資助2項申請的情況。
表1 2021年度F05代碼下的面上、青年和地區(qū)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資助情況
表3給出了二級申請代碼調整后的重點項目資助情況。整體來看,立項和資助領域涵蓋了大多數二級代碼,其中,光子與光電子器件(F0502)、傳輸與交換光子器件(F0503)以及生物、醫(yī)學光學與光子學(F0511)是本領域近年來較為活躍的研究方向。值得說明的是,與面上項目等自由選題類項目不同,重點項目需要依據指南方向申請,不屬于項目指南資助范疇的將被初篩。例如,表3中微納光子學(F0513)立項領域數為0,申請項數為1,該項目未能通過年度項目初審。表4統計了近5年F05代碼下重點項目的申請與資助情況,與申請數相比,科學處每年資助該領域的重點項目數相對穩(wěn)定。
表2 2021年度F05代碼下的重點項目立項領域、申請與資助情況
表3 2020~2021年度F05各二級代碼下的重點項目立項領域、申請與資助情況
2021年度F05代碼下共收到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137項,資助14項,資助金額200萬元/項。表5統計了近五年該代碼下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和資助情況,共計704項,資助66項,平均資助率9.38%。從申請量來看,與前3年相比,2020年申請量明顯增加,2021年稍有回落,回落的部分原因可能是:
1) 自然科學基金委交叉科學部2021年開始受理該類型項目,部分具有交叉背景的申請人選擇了交叉學部的申請代碼(TXX);
2) 自然科學基金委繼續(xù)執(zhí)行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與國家其他科技人才計劃統籌銜接的政策,同層次國家科技人才計劃只能申請或承擔一項,且不能逆層次申請。從資助率來看,2019年度的資助率比前2年明顯提高,其原因是從2019年開始,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年度計劃資助數由400項增加到600項?!肮鈱W和光電子學”領域每年的平均資助數也由11項左右提高到15項左右。表6統計了近兩年F05各二級代碼下的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情況,其中獲資助項目數排名前3位的二級代碼分別為:F0503、F0506和F0511(并列第二),而空間、大氣、海洋與環(huán)境光學(F0510)和微納光子學(F0513)等個別二級代碼近兩年雖有函評情況較好且進入會評答辯的項目,但最終卻未能獲資助,申請人可能還需要從成果積累、科學問題凝練、申請書撰寫規(guī)范性等方面持續(xù)努力。
2021年度F05代碼下共收到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90項,資助5項,資助金額400萬元/項。表7統計了近5年來F05代碼下該項目類型的申請和資助情況,申請總量為454項,共資助30項。盡管從2019年開始,自然科學基金委將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年度計劃資助數由200項增加到300項,同時,該類型項目也執(zhí)行了與國家其他科技人才計劃統籌銜接的政策,但競爭依然激烈。
表4 2017~2021年度F05代碼下的重點項目申請與資助情況
表5 2017~2021年度F05代碼下的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資助情況
表6 2020~2021年度F05各二級代碼下的優(yōu)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資助情況
表7 2017~2021年度F05代碼下的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資助情況
在自然科學基金委各類項目中,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不僅涉及的依托單位多,而且申請量也大。2021年度“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申請這兩類項目的依托單位數分別為349和435,獲得面上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的依托單位數分別為106和160。表8統計了近5年來F05代碼下申請和獲資助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依托單位數量情況。從申請單位看,申請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依托單位數量逐年增加,近5年增長了約28%;申請面上項目的依托單位數量雖然在2020年出現了小幅下降,整體上也呈增加趨勢。從獲資助單位看,面上項目的獲資助依托單位數量基本保持穩(wěn)定,但資助占比逐年下降,表明本領域優(yōu)勢研究單位漸趨于集中;相比之下,獲資助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的依托單位數量近兩年增長較為明顯,資助占比小幅波動,表明本領域青年科研人才隊伍穩(wěn)中有升。
表8 2017~2021年度F05申請代碼下的面上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依托單位申請與資助情況
2021年度,F05代碼下申請面上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數排名前五的依托單位如表9所示,表10為面上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數排名前五的依托單位。從表中數據可見,深圳大學兩類項目申請量均排名第一,其面上項目申請數比排名第五的北京理工大學多13項,25%的資助率(本單位獲資助數/本單位總申請數)比本領域面上項目的平均資助率(17.72%)高出7.28%;其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數則是浙江大學申請數的2倍,資助率也高于本領域同類項目的平均資助率(24.13%)。面上項目資助數排名前五的單位中,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資助率是本領域平均資助率的2倍多;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數排名前五的單位中,北京理工大學資助率是本領域平均資助率的2倍多,華中科技大學資助率接近本領域平均資助率的2倍。
表9 2021年度F05申請代碼下的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數排名前五的依托單位
表10 2021年度F05申請代碼下的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數排名前五的依托單位
2021年度F05各二級代碼下的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資助情況如表11所示。從表11可以看出,光子與光電子器件(F0502)的面上和青年申請量均最大,資助率均略高于本領域同類型項目的平均資助率;交叉學科中的光學問題(F0516)的面上和青年申請數均較少,面上項目資助率為最低,表現出交叉性項目獲得大多數領域專家認同的難度更大;量子光學(F0515)的面上項目資助率最高,青年項目的資助率也高于平均值,表明量子光學作為近年來的研究熱點之一,獲得大多數領域專家的認同;能源與照明光子學(F0512)雖然申請數量不多,但面上項目的資助率顯著高于平均值,且青年項目的資助率最高(35.00%)。整體來看,大多數二級代碼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數大于面上項目,但紅外與太赫茲物理及技術(F0504)、非線性光學(F0505)和光學和光電子材料(F0509)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數卻比面上項目少,需要關注這些方向的青年人才隊伍情況。
按照新時代科學基金的資助導向,2021年度F05申請代碼下的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重點項目全面開展基于四類科學問題屬性的分類申請與評審。申請人撰寫項目申請書時根據要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和研究內容,選擇最符合、最側重、最能體現申請項目特點的一類科學問題屬性,并闡明選擇該科學問題屬性的理由。其中,科學問題屬性A“鼓勵探索,突出原創(chuàng)”是指科學問題源于科研人員的靈感和新思想,且具有鮮明的首創(chuàng)性特征,旨在通過自由探索產出從無到有的原創(chuàng)性成果;科學問題屬性B“聚焦前沿,獨辟蹊徑”是指科學問題源于世界科技前沿的熱點、難點和新興領域,且具有鮮明的引領性或開拓性特征,旨在通過獨辟蹊徑取得開拓性成果,引領或拓展科學前沿;科學問題屬性C“需求牽引,突破瓶頸”是指科學問題源于國家重大需求和經濟主戰(zhàn)場,且具有鮮明的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特征,旨在通過解決技術瓶頸背后的核心科學問題,促進基礎研究成果走向應用;科學問題屬性D“共性導向,交叉融通”是指科學問題源于多學科交叉的共性難題,具有鮮明的學科交叉特征,旨在通過交叉研究產出重大科學突破,促進分科知識融通發(fā)展為知識體系[2]。
表11 2021年度F05各二級代碼下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資助情況
表12列出了2021年度F05代碼下的面上、青年科學基金和重點項目科學問題屬性的分布情況,三類項目申請中B類和C類科學問題屬性的數量明顯多于A類和D類,受申請數量的影響,資助數在科學問題屬性上的分布特性與申請數一致。如何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資助架構下,加強“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的原創(chuàng)探索和與其他學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及投入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不斷提升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評審質量,在2020年自然科學基金委部分領域試點“負責任、講信譽、計貢獻”(RCC)評審機制的工作基礎上,2021年度信息科學部四處對F05申請代碼下的面上項目開展RCC評審機制試點[3]。鼓勵評審專家認真負責地評審申請書并做出公正科學的判斷;鼓勵評審專家在評審過程中,盡可能地對申請人的工作提出有價值的建議,特別是提出重要的學術思想;支持評審專家對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專家行為規(guī)范》相關規(guī)定主動提出回避申請;對評審專家的評審效果和公正性進行統計,包括評審的準確率、反饋意見的及時性和說服力等。
2021年度,信息科學部四處結合通訊評審情況開展了所受理項目的申請人代表作標注規(guī)范性核查工作。對申請人非第一作者標注成第一作者、非通訊作者標注成通訊作者、漏掉其他作者使申請人成為獨立作者或未列作者等情況進行嚴格把關,并建議不予資助。根據自然科學基金委不斷加強科學基金科研誠信建設的要求,后續(xù)工作中,科學處將持續(xù)開展代表作標注規(guī)范核查工作。在此也提醒廣大科研人員在科研工作中一定要恪守科研誠信和科研倫理,杜絕科研不端行為。
在項目評審過程中,信息科學部四處還核查了受理項目申請書的相似度情況,主要分為以下兩類情況:
1) 本年度受理的申請書和往年未資助的申請書相似度。若本年度受理的申請書整體相似度大于往年未資助申請書的40%,且申請人不同,科學處將與相關人員聯系并要求出具知情同意書,如果被聯系人表示不知情,則對已受理項目的申請人按照相關規(guī)定處理;
2) 本年度受理的申請書和往年獲資助的申請書相似度。若本年度受理的申請書整體相似度大于獲資助申請書的40%,科學處則將相關材料提交給會議評審專家,由會議評審專家綜合評價并投票表決。
根據國家“十四五”規(guī)劃的整體布局,信息科學部四處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框架下,積極配合信息學部組織領域專家充分研討,擬定“十四五”期間“光學和光電子學”優(yōu)先發(fā)展領域如下:
1) 應用光學技術:針對光學系統面臨的高分辨率、寬動態(tài)范圍、大信息容量等挑戰(zhàn),研究超分辨光學成像和表征,多維度光信息產生和操控,全光神經網絡,真三維光顯示與交互,先進光學設計、加工與檢測技術,新型光學材料與微納器件等,支撐光學儀器、信息顯示等產業(yè)發(fā)展。
表12 2021年度F05申請代碼下面上、青年和重點項目科學問題屬性分布
2) 光電子器件及集成技術:針對光電子器件面臨的高速率、低功耗、集成化與智能化等挑戰(zhàn),研究微波光子器件及集成,紅外及太赫茲光電子器件,智能光計算與存儲器件,光量子器件及芯片,異質異構光電子集成技術,片上多維光電信息調控技術等,支撐下一代信息技術發(fā)展。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本年度信息科學部四處圍繞學科優(yōu)先發(fā)展領域部署了“光電子集成技術”重點項目群。“十四五”期間,信息科學部四處希望科研人員針對“光學和光電子學”優(yōu)先發(fā)展領域提出重點、重大類項目立項建議意見,開展探索性、原創(chuàng)性基礎研究工作;鼓勵科研人員與物理、化學、材料、生命和醫(yī)學科學等其他領域科研人員開展合作研究,共同探索學科交叉領域中的新理論、新方法和新技術,促進光學技術和光電子器件在相關領域應用;鼓勵科研人員圍繞“四個面向”,解決技術背后的基礎性科學問題,提高“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的基礎研究水平。
[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2021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Project Guide[M]. Beijing:, 2021: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 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M].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21: 1.
[2] Liu Y H, Gao Z Y, Hao Y N,Analysis of scientific issue sattribute distribution and suggestions under the funding categories of NSFC in the new era[J]., 2019, 33(154): 508–514.
劉益宏, 高陣雨, 郝艷妮, 等. 新時代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導向下項目科學問題屬性分布現狀梳理及有關思考[J]. 中國科學基金, 2019, 33(154): 508–514.
[3] Wen J, Pan Q, Li J J,. Evalu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National Nature Science Fund of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s in 2020: An Overview[J]., 2021, 35(1): 48–52.
文珺, 潘慶, 李建軍, 等. 2020年度信息科學部基金評審工作綜述[J]. 中國科學基金, 2021, 35(1): 48–52.
Proposal application, peer review and funding of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 in 2021: an overview
Sun Ling1*, Feng Shuai1,2, Zhu Guangyu1,3
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85, China;2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3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 China
ProgramsApplicationAcceptedFundedFunding rate /% The general programs1512150526817.72 Young scientist funds1579157538124.13 Funds for less developed regions1241241915.32
Application and funding status of the general programs, young scientist funds, funds for less developed regions under the F05 grant code in 2021
Overview:The natural science projects and their funding on the research of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 which are under the grant code F05, are governed by the 4thDivision of the Depart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SF). Classified by general program, young scientist fund, fund for less developed regions, key program, excellent young scientist fund, and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the programs under the grant application code F05 have been thoroughly introduced by an overview covering the proposal applications, peer reviewing processes, and funding distribution of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 in 2021.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ers, the corresponding data were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for all programs under the grant code F05. Specifically, the general program and young scientist fund that cover the widest scopes among all programs are analyzed in depth regarding the proposal applications, funding rates, supporting organizations, sub-grant code distributions, the trends, and the reasons behind. Moreover, the re-categorization of projects by the properties of the scientific problem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hanges to the reviewing processes as well as the newly introduced RCC (Responsibility, Credit, and Contribution) reviewing mechanisms as a part of the major reformation measures of the funding criteria are closely discussed. Under the grant code F05, general program, young scientist fund, fund for less developed regions, key program, excellent young scientist fund, and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have received 1512, 1579, 124, 57, 137, and 90 applications, among which, 268, 381, 19, 15, 17, 5 applications have been granted with funds, respectively. The article has also brought up multiple concerns including the needed attentions to the young talented research groups in the fields of infrared and THz physics and technology, non-linear optics, optical and opto-electronic materials; and the needed enhancements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original research explorations and the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es and investments in the field of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 under the frame work of the NSF. The article has finally concluded with the general framework set up by the NSF that the research on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 will be more pronounced in the following direction: the applicable optical technology to help answering the challenge of high resolution, wide dynamic range, and large data storage in optical systems; the integrated optoelectronic device technology to help answering the challenge of high speed, low cost, highly integrated and intelligent optoelectronic devices.
Sun L, Feng S, Zhu G YProposal application, peer review and funding of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 in 2021:an overview[J]., 2021, 48(12): 210380; DOI:10.12086/oee.2021.210380
Proposal application, peer review and funding of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 in 2021: an overview
Sun Ling1*, Feng Shuai1,2, Zhu Guangyu1,3
1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Beijing 100085, China;2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081, China;3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091, China
Classified by general program, young scientist fund, fund for less developed regions, key program, excellent young scientist fund, and national science fund for distinguished young scholars, the programs under the grant application code F05 have been thoroughly introduced by an overview of the proposal applications, peer reviewing processes and fundings of optics and optoeletronics in 2021. In order to provide insights and perspectives for scientific researchers, the corresponding data were analyzed from different aspects and the major measures of reformation in this year were introduced. In the end, some development trends in the field of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 were prospected.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ptoelectronic device; optics
10.12086/oee.2021.210380
孫玲,馮帥,朱廣宇. “光學和光電子學”領域2021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申請與資助情況綜述[J]. 光電工程,2021,48(12): 210380
Sun L,Feng S,Zhu G YProposal application, peer review and funding of optics and optoelectronics in 2021: an overview[J]., 2021, 48(12): 210380
* E-mail: sunling@nsfc.gov.cn
O43
A
2021-11-16;
2021-12-06
孫玲(1976-),女,博士,教授,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信息科學部項目主任。E-mail: sunling@nsfc.gov.cn
馮帥(1975-),男,博士,教授,主要從事光學材料與器件方面的研究。E-mail: fengshuai@nsfc.gov.cn
朱廣宇(1972-),男,博士,教授,主要從事智能信息處理方面的研究。E-mail: zhugy@nsfc.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