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發(fā)展不是要所有的幼兒以同樣的速率在同樣的領域達到同樣的水平,也不是要讓每一個幼兒在不同的發(fā)展領域達到同樣的水平。和諧容納差異,差異顯現(xiàn)和諧。每一個幼兒在發(fā)展過程中有自己特殊的節(jié)奏和路線圖,科學的幼兒教育就是要關注、了解和理解每一個幼兒的發(fā)展狀況,有針對性地進行引導和幫助,使每一個幼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獲得新的發(fā)展。
——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虞永平,《幼兒的發(fā)展是一個整體,不能片面定向》
簽訂責任狀是教師管理的一個重要抓手,對壓實教師責任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責任狀”不是教師管理的“靈丹妙藥”。體罰、有償補課、師德失范、校園安全等問題時常見諸報端,圍繞這些問題,教師都簽訂過責任狀,但問題并沒有因簽訂責任狀而減少。其原因在于管理者“用責任狀落實責任”,沒有對體罰、有償補課、師德失范、校園安全等問題嚴厲查處,沒有將這些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tài)。動輒要求教師簽訂責任狀,并不意味著管理者可以躺在“責任狀”上睡覺。如果沒有“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監(jiān)督和落實,“責任狀”只不過是一紙空文罷了。
——蒲公英評論獨立評論員余民強,《“責任狀”不是教師管理的靈丹妙藥》
現(xiàn)在不少家庭出現(xiàn)親子矛盾,最主要的原因是孩子成長了,知識增加了,情感豐富了,而家長的教育方法卻沒有隨著孩子的成長而發(fā)生變化,一直用管理兒童的方法管理青少年,這必然會導致親子間出現(xiàn)矛盾。因此,作為父母不能只找孩子不服管教的原因,更多的要考慮自身的教育管理方法是否恰當。家長只有不斷地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提高教育管理方法,與孩子的成長同進步,才能與孩子保持順暢溝通。
——重慶市云陽教師進修學院副院長黃文輝,《孩子要求“試錯”,家長不必恐慌》
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
——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1891-1946)
熱議話題
近日,教育部門正在研制《上海市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指南(試行)》,期待社會各界群策群力,打造一批具有引領性的應用場景,共同實現(xiàn)信息化時代的“幼有善育”。上海市將從幼兒發(fā)展、科學保教、管理變革三方面著手,大力推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呵護幼兒健康成長。
@老碗:信息化加快了知識的獲取速度,同時帶來了供過于求的海量垃圾。但不能因為信息化的負面影響而拒絕進入信息化時代。信息化無處不在,無孔不入,它不僅影響著每個孩子的成長,也影響著每個成人的生活方式。上海市緊跟時代發(fā)展,推進學前教育信息化建設與應用是具有前瞻性的舉措。
@二寶媽咪:信息化賦能幼兒教育是否意味著電子產(chǎn)品將成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如今小小年紀就抱著手機、平板電腦的孩子已然不少,在教育領域推進信息化建設是否會加劇這種現(xiàn)象?面對教育信息化飛速發(fā)展,家長其實既興奮又糾結(jié),興奮于科技將帶領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糾結(jié)于電子產(chǎn)品對孩子成長產(chǎn)生的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