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再談中國呼麥藝術的起源與發(fā)展

      2021-03-03 11:55:42
      新疆藝術 2021年6期
      關鍵詞:呼麥蒙古族內蒙古

      □ 董 晶

      呼麥藝術

      一、呼麥的基本特征

      呼麥是我國以蒙古族為代表的北方草原民族創(chuàng)造的一種古老神奇的歌唱藝術,廣泛流布于中國新疆、內蒙古,蒙古國,俄羅斯圖瓦自治共和國、卡爾梅克、布里亞特地區(qū)及中亞國家和地區(qū)。

      呼麥,蒙古語稱為“浩林潮爾”,是一種跨界族群特有的喉音表演藝術,基本特征是一個人同時發(fā)出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聲音,形成多聲部的音樂結構,即一人利用嗓音的低音持續(xù)聲部產生的泛音與低音持續(xù)聲部形成兩個以上聲部的和聲。其發(fā)聲方法、聲音特色比較罕見,有高音、中音及低音之分,時而清亮高亢直穿蒼穹,時而渾厚雄壯沉入大地。其不同唱法的聲音頻率跨度低至50 赫茲,高至4200 赫茲,遠超出100 到400 赫茲的普通人聲音域。按照現(xiàn)代聲學理論,呼麥的雙聲主要是借助了泛音技巧,所以,西方又把這種歌唱方法稱為“泛音歌唱”。

      它是一種人與自然的對話。中國音樂理論界泰斗呂驥先生曾說:“蒙古族就有一種一個人同時唱兩個聲部的歌曲,外人是想象不出來的,我們應該認真學習研究?!?/p>

      二、呼麥的起源與產生

      關于呼麥的起源問題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民間有各種各樣的傳說。但一般認為起源于匈奴、東胡初期游獵時代的北方草原民族,發(fā)展于游牧時代,最晚也在蒙古族出現(xiàn)之前就存在了。

      學者烏蘭杰先生、范子燁先生認為呼麥的鼻祖是我國古代神話中的“西王母”。古代音樂史上,可以找到一些關于呼麥的記載?!渡胶=洝の魃浇洝芬粫杏涊d:“又西北三百五十里,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發(fā)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所謂“善嘯”,其實就是呼麥。學界認為西王母屬于上古時期的氐羌部落女酋長,后來被漢族所接納,變成西天王母娘娘。

      學者莫爾吉乎先生認為,呼麥是胡笳早期之前的人類音樂范疇,屬于古代“嘯”的遺存物,根據(jù)唐朝學者孫廣編著的《嘯旨》,將“嘯”和呼麥的藝術特征進行了詳盡比較,認為呼麥即是古代的“嘯”的產物。然而學者趙磊先生認為“嘯”不具備呼麥“持續(xù)低音的復音”特征,只是相近,可能是一種呼麥藝術的變異形式。

      達布和朝魯先生認為呼麥起源于阿爾泰山脈的額爾齊斯河流域。阿爾泰山區(qū)里有很多河谷,河流流經環(huán)狀的“森吉圖哈達”轉彎分叉時沖擊山谷、山崖,發(fā)出自然共鳴,產生巨大、特殊的回聲,類似多聲部聲音。于是人們模仿其發(fā)出的各種聲音,形成了呼麥的雛形。

      還有一些學者認為,呼麥產生于藏傳佛教的誦經儀式及元代之前衛(wèi)拉特蒙古的英雄史詩演唱,其實后來證實誦經和史詩演唱只是運用了呼麥的發(fā)聲原理。

      蒙古國有學者認為呼麥起源于蒙古國科布多省。在蒙古國科布多省的羌得曼蘇烏,當?shù)氐娜藗円恢抡J為呼麥起源于自己家鄉(xiāng),這里的男女老少都會演唱呼麥,認為這是上天賜予他們的藝術。巴特爾敖都蘇榮先生認為呼麥產生于捕獵生活,在游獵時代衛(wèi)拉特蒙古人為了生存在森林里守獵時,模仿各種動物的聲音以此來吸引獵物而達到捕獵的目的,逐漸形成了呼麥,游牧時代呼麥則用于母畜勸奶。

      俄羅斯圖瓦學者認為呼麥起源于俄羅斯圖瓦自治共和國。當?shù)貓D瓦人認為呼麥是獻給神靈的歌,他們演唱呼麥的時候會站在山下或河邊,這時神靈會聽到他們的歌聲,以此來祈求族人的幸福平安、消除災難,保佑部落吉祥。這種呼麥主要在各種重大儀式中演唱,是一種人和上天的溝通方式。

      呼麥藝術

      總之,呼麥是在特殊的地域條件和特定的生產、生活方式下形成的一種演唱技法,其起源與族群的生產生活、文化環(huán)境以及文化信仰有非常緊密的關系。有關呼麥的起源應該突破民族、地域的限制,從文化源頭、地理、制度等方面進行全面考察,追溯其原始形態(tài),然后根據(jù)歷史發(fā)展考察其形成、發(fā)展及衰落過程。

      雖然具體史料缺乏,但根據(jù)現(xiàn)有資料可以肯定,呼麥在我國史前已有其雛形,根據(jù)我國秦漢及唐、元、清的文獻記載,可以大致推斷呼麥藝術發(fā)軔于蒙古高原以內蒙古、新疆地區(qū)的呼麥發(fā)展最為典型。呼麥這一古老的嗓音藝術形式在我國北方游牧民族中廣泛流傳,歷經各個時代,一直延續(xù)下來從來沒有中斷過。

      呼麥在不同歷史時期由于各部落戰(zhàn)爭、人口遷徙和民族文化的分化、融合,分布地區(qū)也在不斷變化,也不同程度地滲透于中原各地,與各地文化結合形成了地方特色的文化藝術,在我國部分省份的民歌或者戲曲中可以找到其文化原型。

      三、呼麥的發(fā)展

      (一)中國古代的呼麥形態(tài)

      漢朝時期,呼麥已十分流行,并且已傳入中原。例如,晉人繁欽著《與魏文帝箋》中介紹了匈奴少年車子演唱呼麥的事跡。車子年僅十四歲,卻熟練地掌握了呼麥技藝,“喉囀引聲,與笳同音。……潛氣內轉,哀音外激,大不抗越,細不幽散,聲悲舊笳,曲美常均?!?/p>

      從遼國宮廷音樂中,也可以找到有關呼麥的記載。例如《遼史》卷二十四中講遼國散樂中的所謂“三音”,就是指呼麥而言?!吧?,以三音該三才之義,四聲調四時之氣,應十二管之數(shù)。截竹為四竅之笛,以葉音聲,而被之弦歌。三音:天音揚,地音抑,人音中,皆有聲無文?!彼^“有聲無文”,就是只有曲而無詞,其實就是我們現(xiàn)在的呼麥。竹笛的四孔應該是“上三下一”,豎吹。這樣的樂器形制,就是現(xiàn)在的胡笳,即蒙古族人所說的“冒頓·潮爾”。不但匈奴、鮮卑音樂中有呼麥、胡笳,契丹宮廷音樂中也有呼麥和胡笳,延至元朝時期,蒙古宮廷音樂中同樣有呼麥和胡笳。

      公元875 年唐代著作《嘯旨》是我國唯一的一部關于長嘯藝術的專著,是建立在道教文化之上的。其中記載道士長嘯“一聲能歌兩曲”,體現(xiàn)出長嘯與呼麥的兩個契合點,即道教的聲音法術與原始的薩滿巫術、中土道士的呼吸吐納與游牧民族的呼麥藝術之緊密結合?!秶[旨》中的長嘯與呼麥在音樂形態(tài)上的同一性,主要在音樂結構特征和發(fā)聲方法方面。

      呼麥藝術的流傳同樣是廣泛的,多流行于民間、喇嘛寺廟等地。根據(jù)《元史》中的記載來看,蒙古宮廷中的“巫?!保谥鞒旨漓雰x式時必須演唱呼麥。

      (二)中國呼麥的近代流布

      1696 年,清代文獻《律呂正義》中記載,在林丹汗宮廷里保存了一套完整的宮廷音樂,其中《笳吹樂章》與《番部合奏》是兩部重要的蒙古宮廷音樂文獻,包括67 首呼麥歌曲,如《游子吟》。這些歌曲沒有歌詞,只有類似嗚啊嗚啊一類的襯詞,旋律都是大調,從旋律構成特征來看,很符合現(xiàn)在呼麥的旋律、演唱風格等特點,是一種當時宮廷中普遍存在的禮樂。

      隨著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結束,近代由于戰(zhàn)爭等原因造成了不同地區(qū)文化程度、人口數(shù)量的發(fā)展失衡,原生態(tài)呼麥唱法在我國內蒙古地區(qū)幾乎失傳,在新疆等地區(qū)也“消亡”了大半個世紀,尤其在內蒙古幾乎是沒有任何記載,或者是任何形式的演唱。從上世紀20 年代以來,有著深厚呼麥藝術造詣的藝人相繼去世,傳承乏人,呼麥已處于嚴重瀕危狀態(tài),亟待搶救保護。

      我國錫林郭勒草原、阿布嘎地區(qū)現(xiàn)仍流傳一種蒙古的宮廷音樂——“潮爾道”,如《圣主成吉思汗》《狂野》等,這些歌曲里都有一種呼麥唱法——低音呼麥,但是由于文化環(huán)境和民俗語境已經消失,只能以一種“半活態(tài)”存在著,瀕臨失傳。

      新疆阿爾泰山蒙古族中流傳的“浩林潮爾”與內蒙古“潮爾道”中的“潮爾”,其實是同一種藝術形式,由于內蒙古的呼麥一直沒有從“潮爾道”中獨立出來,這樣就造成了相關研究的缺失,致使人們普遍認為呼麥在內蒙古地區(qū)已經失傳。

      (三)中國呼麥的當代發(fā)掘

      20 世紀初期,丹麥探險家享寧·哈斯倫德·赫里斯坦在中國西域考察時發(fā)現(xiàn)了一種特殊的歌唱形式。其著作《蒙古的人和神》中詳細記載了當時生活在森林里的獵人們演唱的這種特殊歌聲,呼麥由此才慢慢被西方社會所認識。

      內蒙古科左中旗著名的“抄兒”藝人色拉西,是科爾沁草原呼麥的最后一位傳人。色拉西掌握一種特殊的技藝——“伊斯格熱”,蒙古語意為“打口哨”,即我們所講的呼麥。

      科爾沁地區(qū)古老的“抄兒”琴,主要用來伴奏英雄史詩?!膀潘肌彼嚾苏f唱史詩時,奏出渾厚雄壯的“雙音”,由始至終襯托著人聲。其“正四度”定弦法,就是為了適應伴奏史詩的特殊需要,色拉西演奏的“抄兒”音樂便是最好的佐證。20世紀60 年代初,色拉西應邀到北京中國唱片總公司錄音。除了科爾沁長調之外,還特意錄了部分英雄史詩。

      1985 年蒙古族學者莫爾吉胡到新疆蒙古族地區(qū)考察時,在阿爾泰山區(qū)的罕達嘎圖蒙古自治鄉(xiāng)發(fā)現(xiàn)了呼麥這種神秘、特殊的聲音藝術,后來他把這種聲音介紹給了學界,引起了中國藝術界的高度關注。

      上世紀90 年代在錫林郭勒草原地區(qū)發(fā)現(xiàn)的“潮爾道”,引起了當時內蒙古藝術研究所所長喬玉光的注意,他帶領團隊深入民間考察并查閱了大量史料,對呼麥的概念以及與此相關的一些基本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最終確定在此流傳的“潮爾道”就是呼麥,更確切地講是一種低音呼麥?!俺睜柕馈敝饕愿桧灣杉己沟葍热轂橹?,流入民間以后保存了下來,目前留存完整的有十多首曲目。

      這種非常重要的古老禮樂,由于戰(zhàn)爭等原因流傳到民間,以另一種藝術形式在民間呈現(xiàn)出來。

      (四)中國呼麥的當代崛起

      內蒙古“潮爾道”和新疆地區(qū)呼麥的發(fā)現(xiàn)引起了極大反響,有關學者、學校和機構開始認識到呼麥的社會價值,立即展開了相應的保護和學習。

      應原中國竹笛專業(yè)委員會副會長李鎮(zhèn)、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內蒙古分會副主席烏力吉圖、著名導演巴音等人的多次邀請,蒙古國國寶級呼麥大師巴特爾敖都蘇榮于1993 年首次來到內蒙古民族歌舞團舉辦呼麥藝術培訓班,先后開辦了5 期共10 個多月,掀起了一陣“呼麥熱”。后來又多次邀請俄羅斯圖瓦自治共和國的阿鄧傳授圖瓦風格的呼麥。

      我國每年都會選拔一部分呼麥表演者去蒙古國、俄羅斯圖瓦自治共和國進行專業(yè)學習和培訓。經過多年的“走出去”和“請進來”,我國的呼麥人才隊伍漸漸建立起來,呼麥的發(fā)展步入正軌,逐漸專業(yè)化、普及化。

      巴特爾敖都蘇榮的得意弟子胡格吉勒圖1996 年開始學習呼麥,四年后成為內蒙古呼麥人才隊伍的“領頭雁”,2006 年任內蒙古呼麥協(xié)會會長并開始建立呼麥人才隊伍,多年來教授學生已達200 余人。

      另外在內蒙古藝術學院、內蒙古師范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高等院校也設立了呼麥藝術專業(yè),不僅有系統(tǒng)完整的教學體系,還有專業(yè)的師資力量,近幾年來也組織了非常多的實踐活動。內蒙古藝術學院在2018 年5 月申請了國家藝術基金——呼麥藝術人才培養(yǎng)項目,每年定期在全國范圍內招五十名優(yōu)秀呼麥愛好者集中培訓40 天,主要學習傳統(tǒng)呼麥唱法,了解蒙古國和俄羅斯圖瓦自治共和國的呼麥風格特點以及呼麥在歌曲中的編創(chuàng),通過理論和實踐的系統(tǒng)學習,為呼麥的傳承發(fā)揚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中央音樂學院還把“呼麥”藝術列為國家藝術學科重點課題。

      呼麥已經成為內蒙古地區(qū)各文藝團體中非常重要的演唱藝術,涌現(xiàn)出了一批優(yōu)秀的呼麥演唱團隊和個人。其中內蒙古民族歌舞劇院的蒙古族青年合唱團是一支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專業(yè)文藝團體,被認為是中國最擅長演唱無伴奏合唱的團體之一。他們挖掘整理了已經失傳多年的蒙古族所特有的呼麥唱法,受到國內外觀眾的一致好評。

      除此之外著名的演唱組合還有安達、杭蓋樂隊、耐熱、蔚藍和Alash 等,在國內外也是耳熟能詳。優(yōu)秀的個人呼麥手有胡格吉勒圖、麥拉蘇、阿拉達日圖、斯琴比力格、朝圖格日樂、蘇依拉賽汗、納塔拉、烏云塔娜等等。他們不僅是目前蒙古族音樂的代表,也成為中國音樂的一種代表。他們把原生態(tài)的呼麥很好的傳承發(fā)揚,把中國蒙古族呼麥藝術帶到了國際舞臺上。

      中國的呼麥隊伍不管是從教學到演員,還是從專業(yè)單位到民間團隊,基本上處于一種穩(wěn)定的上升狀態(tài),這種非常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表明了中國呼麥已經崛起。

      呼麥是草原音樂的一種,它的發(fā)展牽扯到蒙古族音樂的進程。呼麥傳承的首要態(tài)度是原生性保護,在尊重呼麥原生態(tài)文化原則下進行適當?shù)母镄潞桶l(fā)展。

      結語

      呼麥藝術以鮮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獨特的演唱形式體現(xiàn)了蒙古族對自然文化、人文習俗、道德哲學和藝術的感悟,是人類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摸清其起源與發(fā)展后對研究人類學、民族學、民俗學都有重要的價值。

      我們在認真做好對呼麥藝術的保護與繼承的同時,也要加強其基礎理論研究,深挖其豐富的藝術內涵,創(chuàng)編更加豐富的表演形式,借助現(xiàn)代媒體、網絡技術將其發(fā)揚光大。

      猜你喜歡
      呼麥蒙古族內蒙古
      黑龍江蒙古族古籍考錄
      在內蒙古,奶有一百種吃法
      蒙古族“男兒三藝”傳承研究
      武術研究(2020年2期)2020-04-21 10:33:46
      這是美麗的內蒙古
      草原歌聲(2019年2期)2020-01-06 03:11:12
      可愛的內蒙古
      草原歌聲(2018年2期)2018-12-03 08:14:06
      淺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草原呼麥
      草原歌聲(2017年2期)2017-04-28 08:16:01
      呼麥
      草原歌聲(2017年3期)2017-04-23 05:13:52
      愛在內蒙古
      草原歌聲(2017年3期)2017-04-23 05:13:44
      世間梵音
      ——呼麥
      双城市| 永年县| 阳新县| 磐安县| 津市市| 石楼县| 娱乐| 于田县| 涪陵区| 泽州县| 高阳县| 湘潭市| 泰州市| 肥乡县| 贵港市| 承德县| 博野县| 瓦房店市| 股票| 治多县| 银川市| 荔波县| 孟村| 聂拉木县| 翼城县| 定兴县| 沙洋县| 汉寿县| 库尔勒市| 修文县| 蒲江县| 濮阳县| 简阳市| 乌拉特中旗| 安多县| 容城县| 尖扎县| 鄂托克前旗| 双流县| 阳高县| 霍林郭勒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