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鳥鳴長久(上)

      2021-03-03 05:06張慶國
      滇池 2021年3期
      關(guān)鍵詞:盈江縣小豆觀鳥

      張慶國 昆明人,作家。發(fā)表小說500多萬字,出版著作20部,小說作品《如風》入選2011年中國中篇小說排行榜(10佳),小說《如鬼》被《2011年中國小說年鑒》高度評價和重點推介,小說《馬廄之夜》被中國著名理論雜志《南方文壇》專題討論,中國陜西《小說評論》雜志開設(shè)“張慶國輯”,全面介紹張慶國的創(chuàng)作成就與文學(xué)思考。

      2012年,大學(xué)畢業(yè)的江西青年小曾,捧著像鳥一樣飛翔的夢想,坐上前往北京的火車,想去那座偉大的城市謀職位,這是每個中國青年都有過的美夢,區(qū)別在于有人坐上了火車,乘風出發(fā),有人只在腦中放飛一閃而逝的念頭。但江西青年小曾果斷出行了,鐵軌伸向遠方,火車哐啷哐啷震動,跨越黃河。車窗外那些在秋風中搖動的莊稼,讓小曾眼前晃過少年時代翻滾嘶喊的頑皮歲月,田野上方成群盤旋的小鳥,像纏繞身體的往事,讓小曾興奮,盯著窗外自言自語地嘀咕,又讓他有些手腳發(fā)緊,心事重重。他不知道此趟出行會不會永遠告別故鄉(xiāng),再也抽不回伸出去的腳?會不會使自己也成為村中那些在傳說中永遠消失的人物?

      他是單純明亮的青年,有些迷茫,卻不憂心忡忡,心事像一只孤單的小鳥,在心中盤旋一小圈,很快飛走,就無影無蹤了。他漸漸在座位上平靜地睡著,任奔馳的火車載著自己的身體前進。他1990年出生,這個年代的鄉(xiāng)村孩子已遠離父輩的饑餓生活,也是家中的寶貝,從小吃飽喝足,享受著深情關(guān)懷,很任性。大學(xué)畢業(yè)后做出遠走高飛的決定,父母也無可奈何。

      江西是中國的南來北往之地,孩子長大出走,消失在遠方,祖祖輩輩如此,父母不會阻擋,只會目光追蹤孩子的背影,默默送去祝愿。那天小曾父母的目光追上了火車,穿過車廂的鋼鐵之身,落到睡著了的兒子身上,輕輕撫摸小曾的臉,讓他睡得更香,心中那只鳥,奮力拍扇,飛得更歡。

      火車駛進北京城,從車廂里出來,走出高大寬敞得有些空曠的火車站,小曾拖著行李箱出車站,在路邊站一陣,西斜的陽光在他身邊投下一個短促的黑影,小曾忽然思念故鄉(xiāng),有孑影相依的孤單。

      小曾是穩(wěn)重的青年,并不是貿(mào)然來北京摸索人生,他的未來生活已有模糊光亮,從故鄉(xiāng)江西出發(fā)之前,他根據(jù)網(wǎng)上信息投出的求職資料,已被接受,來北京是為了接受一家雜志社的聘用面試。

      北京這家雜志社的工作性質(zhì),讓小曾興奮和好奇,但他的大學(xué)學(xué)習(xí)經(jīng)歷,跟雜志編輯和出版無關(guān),他沒有想過大學(xué)畢業(yè)后會來北京找一份雜志社的工作。只是上網(wǎng)查信息時,對北京這家雜志的名稱和雜志社的招聘要求很感興趣,產(chǎn)生了開闊的生活想象。

      他將在北京接受面試的這家雜志社,名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這家雜志的工作混雜了科學(xué)、人文及戶外活動等內(nèi)容,雜志社招聘的人員,并非文學(xué)寫作人才,而是熱愛戶外活動并熟悉網(wǎng)絡(luò)操作的現(xiàn)代健康青年。小曾一代大學(xué)生,人人喜歡戶外活動,個個熟悉網(wǎng)絡(luò),他迅速投出資料,竟然接到了應(yīng)試通知。

      更激動人心的是,面試之后,他真的被《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社錄用了,于是,小曾開始了自己的北京生活。

      也就是這一年,在小曾出發(fā)前往北京面試后兩個月,一個名叫小豆的女孩也從西安城里出發(fā),前往北京,她是個像鮮花一樣漂亮,又像小草一樣飄逸輕盈的姑娘,身材苗條,目光稍顯迷茫,神色平靜,穿米色的棉麻短上衣,一條淺紫色的長裙子隨著她的緩慢走動輕輕搖擺,半長的頭發(fā)散開,靜靜地披在肩頭,打扮得像一個文藝青年。

      小豆也剛大學(xué)畢業(yè),她學(xué)的專業(yè)跟文藝有些聯(lián)系,跟她輕盈苗條的身材相比,卻不太協(xié)調(diào)。她學(xué)的是建筑,體積龐大,重量巨大的高樓,是她和學(xué)友們最熟悉的事物,也是她的同學(xué)最鐘愛的生活目標。她此行去北京,是為建筑師的工作而去,她接到北京一所大學(xué)的建筑專家邀請,去這位老師的工作室做實習(xí)助手,這讓她很高興。盡管不算一個正式職位,但跨出第一步,就有可能走進后面的廣闊人生。

      很巧,她是湖南人,她的故鄉(xiāng)緊挨著小曾的故鄉(xiāng)江西,湖南人吃辣椒,更加雄心萬丈和熱愛遠走高飛,中國歷史上,湖南出過很多朝廷高官,成批的大文人和眾多軍事專家,男人勇猛果敢,女性也很潑辣。

      但小豆并非要去北京干大事,她從西安前往北京,只是離故鄉(xiāng)更近,不算遠走高飛。假如在北京做建筑師助手的工作不滿意,辭職回湖南,找一份安穩(wěn)職業(yè),也未嘗不可?她是在這樣的簡單心情中坐上火車的。她跟小曾不同,火車行駛的全程中,她從沒有睡著過,一直靜靜地注視窗外,尋找大地上那些一晃而逝的花草,那是她心中站立的生命小建筑,自然界最美麗的風景,她看見花草就欣喜。

      她的進京經(jīng)歷很順利,找到那位老師,認清了辦公樓街道,再找到一處出租房住下,生活和工作就開始了。都是熟悉的名詞,都是熟悉的圖片,老師有各種談判,各種外出巡查,她每天守在辦公室,坐在電腦前處理資料。

      她跟那位并未見過面的小曾完全不同,小曾坐進北京的雜志社辦公室,做網(wǎng)絡(luò)編輯工作,開始很不適應(yīng),他面對的不是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是編輯。小曾大學(xué)學(xué)的是公共事業(yè)管理,這是最虛幻的一個專業(yè),學(xué)過之后可能樣樣會干,也可能什么也不懂,這讓他慌張,每天手忙腳亂。

      他們在下班和假日的時間里,都在北京城里閑逛,這是相同之處,他們都對這座寬大的名城充滿好奇。天安門廣場去過了,故宮去過了,長城也爬過,王府井的步行街去過,吃過街上的羊雜湯,甚至都去過動物園。他們是否有過擦肩而過的經(jīng)歷?別人不知道,他們自己也不知道。

      他們的生活和工作體驗很快出現(xiàn)了差別,小曾越來越喜歡地理雜志社的工作,內(nèi)心平靜,忙而不亂了。小豆卻對北京的建筑工作室助手工作感到失望,心里越來越空洞。她在桌上養(yǎng)了兩盆小花,看見小花在微風中搖晃,自己就有站不穩(wěn)和坐不安的孤單。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原名為《地理知識》,是一家老牌雜志,名聲遠揚,早在中國大陸擁有一批固定讀者,很多喜歡山川河流等自然知識的讀者,長期跟蹤訂閱和購買這本雜志,借此洞見大地的廣闊和復(fù)雜,滿足心中埋藏的戶外踏訪尋奇想象。在《地理知識》雜志廣泛被閱讀的年代,中國讀者只能在心中想象大地的廣闊,真要行動,離家出走,做真實的戶外考察踏訪,完全不可能。因為沒錢,當時的中國人,最高月收入幾十元。當時的中國,交通方式很少,公路里程短,鐵路線不足,旅館酒店的服務(wù)缺乏,出門找個餐館,也不容易,戶外運動裝備,運動員才有,普通人買不到,也買不起。熱愛地理的朋友,永遠只能閱讀紙上的山河,無法用腳去踩踏和丈量大地,更無法在野外聆聽花草真實的吟唱。

      1994年,一部名為《廊橋遺夢》的美國暢銷小說翻譯后引進中國,短短一個在中國被稱為中篇小說的作品,篇幅小,薄薄的一冊書,裝幀平常,卻在未做推廣的平靜中一炮而紅,帶動了中國暢銷書市場的形成,在中國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出版史上,給出版界同仁留下了深刻記憶。

      很多人追捧那部書,是因為書中講了一個已婚男女的愛情故事,當時的中國生活正在發(fā)酵,越來越生動,衍生出許多新事物、新事件、新的生活感受和新的人生困境。誰都有“廊橋遺夢”,誰都不知道怎么處理好“廊橋遺夢”??蓵械哪菍γ绹?,卻把歷時4天的波瀾壯闊婚外情處理得悄然無聲,讓一場閃電般出現(xiàn)并消逝的偷情事件,安然埋藏了幾十年。中國讀者為此好奇,也為此慨嘆和羨慕。

      男讀者們記住了一個名詞,就是國家地理。那部小說中浪跡四方的男主角,是一個《國家地理》雜志聘用的攝影家,他游歷四方,看見過廣闊大地,拍下了雄奇山河,欣賞過朝陽的歡欣和落日的悲愴,也見識了很多意亂情迷的美麗女人。

      此后,地理名詞開始有了情感色彩,成為生命形態(tài)之一種,在一部分中國的文藝青年口中流傳。若干年后,北京的《地理知識》雜志改名為《中國國家地理》,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在中國出現(xiàn),那就是戶外運動。戶外運動中國人并不陌生,但從前這個說法,多出自醫(yī)生之口,多做戶外運動,多曬太陽,可以殺菌和補鈣?,F(xiàn)在,多做戶外運動,成為了一種生活方式,一種地理生活,一份情感活動和一項體育運動。

      標準的戶外運動,完全依托于自然,依托于對自然景觀中的山川河流、草木花草以及飛鳥猛獸的熱愛。

      《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就以對自然的熱愛為辦刊理念,雜志內(nèi)容囊括了中國地理,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及其背景奧秘,高涉天文,遠及生物,還能抵達歷史和考古深處。熱愛地理活動的讀者,大多熱愛戶外運動,愛看飛鳥的盤旋和動物的奔跑。北京是文化最豐富,最先進,與世界文化關(guān)系最緊密的城市,京城的時髦玩法之人最多,戶外運動和飛鳥觀察愛好者,也非常之多。

      小曾馬上受到影響,對一種叫做觀鷹的京城青年玩法產(chǎn)生了興趣,由此埋下了人生轉(zhuǎn)折的重大伏筆。他走進北京的觀鷹愛好者之中,獲知創(chuàng)建者們在每年的春秋兩季,必聚集于京郊的百望山,心潮起伏地觀看老鷹遷徙的壯觀場面。那里的山谷里,有一條猛禽遷徙過境的最佳觀測路線。

      小曾從前在鄉(xiāng)下成長,老鷹見過很多,不以為然?,F(xiàn)在,忽然發(fā)現(xiàn)北京有一批城市青年以觀察老鷹的遷徙為樂,為此好奇并有些激動。老鷹也會遷徙?老鷹也值得去守望?他的心砰砰跳,跟著新結(jié)識的朋友出發(fā),去北京城的郊外守望老鷹了。

      他查閱資料,獲知北京的戶外運動愛好者最喜歡“香八拉”這條線路,即從香山前往八大處的戶外活動線,這條線靠近市區(qū),交通方便,風景優(yōu)美,古跡多,沿這條路線前進,經(jīng)過好漢坡,可以到達一個叫打鷹洼的地方。

      好漢坡地名雄壯,打鷹洼更有殺氣。打鷹洼這個地名,是人類早期捕鳥馴鷹史的見證,記錄下了草原游牧民族長期獵鷹馴鷹的喜好。北京曾是古代契丹和女真族的都城,遼國和金朝之都,這兩個游牧民族都愛馴鷹,獵人與鷹的感情很真誠,捕鷹事件,卻是鷹的不幸遭遇。

      早年獵鷹量大,草原的獵人前往北京郊外的百望山洼,在老鷹遷徙的線路上等待,當老鷹利用山洼的上升氣流滑翔,成群結(jié)隊飛過時,就動手捕獵?,F(xiàn)在,獵鷹被禁止,人們只能在春秋兩季,去北京的百望山公園遙望,向蒼茫天空送去崇敬的目光,遠望群鷹連接成線,從山谷的云霧中雄偉飛過。

      若干年后回憶起最早觀鳥的事件,小曾還滿臉泛光。從前他知道鳥會遷徙,但老鷹的遷徙,是去了北京才聽說,并親眼見識。這份知識讓他興奮,意識到世界的廣闊和自然界的神秘。當時,看到老鷹張開寬大的翅膀,成群結(jié)隊飛過北京郊區(qū)的山谷,他心潮起伏,也心生疑惑,十天半月中,小曾一直在思索:老鷹飛往了何處?

      后來,小曾再研究,知道大部分猛禽都是候鳥,它們在冬天離開飛雪彌漫的棲息地,遷往溫暖的南方,又在夏天離開南方,返回北方的故土繁殖。這些肉食大鳥喜歡北方,是因為北方的冰雪之地人跡罕至,安全而食物充足。但北方的冬天冰凍三尺,萬物蕭條,食物被覆蓋,大地為單一的白色,捕獵容易暴露,鷹就遷徙南方,獲取食物和溫暖。

      北京那些觀鷹的朋友,并非只是觀鷹,他們的真正愛好是戶外運動,遠足旅行,徒步爬山,拍攝拍照。他們喜愛的是自然風景,山川河流,這個愛好猛然激活了小曾的鄉(xiāng)村生活記憶,盡管鄉(xiāng)下人讀書都是為了進城,但進城之后的小曾,尤其是住進北京城里的小曾,也無數(shù)次在夢中返回過故鄉(xiāng)自由的田野,跟著直線滑翔而下的飛鳥奔跑。

      世界的戶外運動之一種,是觀鳥活動。相關(guān)資料表明,國際觀鳥活動發(fā)源于英國,傳至北歐,再傳至西歐和美國。這大概與科學(xué)發(fā)展有關(guān),也跟工業(yè)革命后火車最早出現(xiàn)于英國有關(guān)。大約兩百年前,越來越多的英國人熱愛上了觀鳥,觀鳥活動發(fā)跡于英國之初,只是貴族喜好,早期的觀鳥愛好,具有鮮明的學(xué)術(shù)性和書卷氣。英國紳士靠一支筆和一個本子,記錄看到的鳥,也有善于繪畫者,畫出了鳥的形體和棲息地特征。

      英國人達爾文在愛丁堡大學(xué)學(xué)醫(yī)學(xué),劍橋大學(xué)學(xué)神學(xué),可他喜歡的是生物和博物學(xué)。1831年底,經(jīng)知名博物學(xué)家推薦,達爾文登上了英國海軍的“小獵犬號”軍艦,隨艦出海,做了一次環(huán)世界的科學(xué)考察。歸來后,達爾文收獲巨大,帶回大量動植物標本。他從加拉帕戈斯帶回來的鳥類標本,經(jīng)英國鳥類學(xué)家約翰·古爾德鑒定,讓達爾文怦然心動,獲得理論啟發(fā),產(chǎn)生了偉大的自然演化思想。那批動物標本中的三種鶇鳥,后來作為重要例證,出現(xiàn)在了達爾文的《物種起源》一書中。達爾文提出的進化論,被認為是十九世紀人類三大自然科學(xué)發(fā)現(xiàn)之一,其他兩項一個是細胞學(xué)說,一個是量守恒轉(zhuǎn)化定律,這些都是人類文明史的重要思想資源。也許,達爾文的事跡和思想,對發(fā)源于英國的觀鳥愛好,也有所推動。

      十九世紀中期的工業(yè)革命發(fā)生于英國,之后,生產(chǎn)資料的開采與運輸能力提高,鋼鐵和煤炭業(yè)的發(fā)展,揭開了資本主義大工業(yè)化的序幕,殖民主義冒險登場。那些在擴張文化中走向荒野、走向異國、冒險搜奇、探索自然奧秘的后繼者,很多人喜歡觀鳥。但真正推動現(xiàn)代世界觀鳥活動普及的人,是美國人奧都班。

      100年前,觀鳥活動有所發(fā)展,仍然只限于歐美的專家和上層豪門,未能真正普及到民間。美國人奧都班,著名的鳥類藝術(shù)家,在美國的鳥類雜志上發(fā)表了一些手繪鳥圖,普及了一定的鳥類知識。

      1935年,后繼者跟上,美國人皮特·威爾森畫了一本鳥類圖譜,把每種鳥選一個姿勢畫出來,附上說明文字,此書的出版,有力推動了世界觀鳥史的普及與發(fā)展。人們帶著書外出,去郊外對照看鳥,能大有所收獲,那本書叫《鳥類野外手冊》,它的問世大大降臨了觀鳥門檻。此后,經(jīng)過幾十年培育,并經(jīng)文化與經(jīng)濟繁榮的推動,觀鳥活動終成美國的三大戶外活動之一,這三大戶外活動是:徒步野營、園藝和觀鳥。

      現(xiàn)在,英國每30個成年人中,就有1個人長期觀察鳥類,英國的觀鳥人數(shù)約為300萬,其中的英國皇家鳥類保護協(xié)會會員,超過100萬。但美國人把觀鳥視為戶外運動,這項活動更興盛,也更大眾化,參與觀鳥活動的美國人多達4800萬,占全國總?cè)丝诘?6%。

      自然界的野生動物很多,為什么人類更喜歡觀鳥?原因很復(fù)雜。但野生鳥類危險性最低,鳥類與人類生活接觸最多距離也最近,與鳥相伴的天高地闊接近人的夢想,鳥的飛行極為神秘等,都是理由。與此同時,專業(yè)研究表明,相比其他物種,鳥類更適于野外觀察,近60%的鳥類無法人工繁殖,只有野外飛行的鳥才能展示自由而真實的生命形態(tài)。

      當然有其他社會原因,英國最早進入工業(yè)化,最早出現(xiàn)大批中產(chǎn)階級,這些人擁有財富和時間,卻面對著越來越污染的空氣與河流,于是離開城市,長途跋涉,去鄉(xiāng)村觀鳥并追尋純凈的自然。毫無疑問,火車的發(fā)明助推了英國觀鳥熱的興起,乘車遠行的交通成本大大降低?;疖嚨陌l(fā)明出現(xiàn)在英國,英國人遠行,就有了極大便利。

      英國人熱愛觀鳥,本土的鳥種數(shù)量卻不多,18世紀中期,英國記錄到鳥類215種,1815年增至240種,時至今日,有記錄的英國鳥類僅500種,美國東部記錄到的鳥類也只有600種。據(jù)2004年出版的《中國云南野生鳥類》一書介紹,已經(jīng)記錄到的云南鳥類種數(shù)為848種,遠超英國和美國。歐美人最想進入地域廣闊的中國觀鳥,對鳥資源豐富的云南高山深谷,更加情有獨鐘。

      19世紀末至1949年期間,歐美、日本等國的博物學(xué)者,多次來華做鳥類考察與采集,獲得了大批資料。1868年,英國駐印度加爾各答博物館的約翰安德森,從緬甸八莫進入,前往云南西部的盈江縣和梁河縣做博物學(xué)考察,采集過一些鳥類標本。

      此后數(shù)十年間,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先后有法國人享利親王、英國人溫差特、喬治福雷思特,拉圖史,美國人約瑟夫洛克等人,率領(lǐng)數(shù)十支考察隊進入云南,從事過植物、動物、昆蟲包括鳥類標本采集的博物學(xué)活動。當時云南山區(qū)沒有路,歐美人進入,要雇請中國村民幫助,那些村民身兼馬夫、轎夫、獵人和向?qū)?shù)職。

      十九世紀之后,國際紛爭,動蕩不寧,中國大地不斷燃起戰(zhàn)火,最終導(dǎo)致世界的東西方對立,互不往來。整個冷戰(zhàn)時期,中國與世界隔絕,漫長國境線圈住的中國遼闊大地上,鳥資源極其豐富,千鳥爭翔,鳴聲繚繞,歐美觀鳥愛好者可望而不可及。

      北京的《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編輯出版物之外,更重要工作內(nèi)容是組織戶外運動,包括組織各種自然觀察活動。小曾在這家動作感很強的雜志社做編輯,獲得大量世界和中國的觀鳥知識,身體里滋長出對戶外運動的濃烈興趣,于是萌生出要獨自出行,游走中國大地的愿望。

      可是他無法出行,工作緊張,日程繁忙。《中國國家地理》雜志的編輯人員并不多,活動卻極豐富,編輯很辛苦。正是在辦公室伏案工作并無法走開的現(xiàn)實,讓小曾產(chǎn)生越來越強烈的出走愿望。像小鳥,或者像鷹,拍翅遠走高飛,讓他無比向往,他本來就是鄉(xiāng)村田野上空的一只飛鳥,對戶外的自由天地有一種本能的迷戀。

      2014年,小曾決定出行,做一次中國的邊境觀鳥自然環(huán)游,其中的重要目的地是云南。他向單位請假,準備暫時離開《中國國家地理》雜志。出發(fā)之前,小曾上網(wǎng)查信息,獲得了云南盈江縣一個名叫小班的人的聯(lián)系信息,這個人在網(wǎng)上打廣告,表示可以做鳥導(dǎo),帶人進山觀鳥,小曾趕緊聯(lián)系,果然找到真人。電話里的小班聲音親切,說話滔滔不絕,像一個失散的老友,普通話相當標準,讓小曾吃驚。更讓小曾吃驚的是,遠在云南西部中緬邊境的小班,比他更懂觀鳥。

      盈江縣,是云南境內(nèi)距離省會城市昆明最遠的縣城,這個縣城在三個方向與緬甸接壤,山大林深,鳥類眾多。縣域內(nèi)的大盈江閃閃發(fā)亮,雨季的江面寬闊近千米,河兩岸蘆葦搖動,群鳥齊飛。

      相關(guān)資料表明,云南鳥種為中國之最,盈江的鳥類品種,又在云南最多。生在盈江并熱愛動物和鳥類的小班,太有福氣。他的父親在縣林業(yè)局工作,小班從小進山,熟悉森林中的很多小動物和鳥。他大學(xué)考取西南林業(yè)大學(xué),來昆明報到,進校發(fā)現(xiàn)有學(xué)生的觀鳥協(xié)會,趕緊報名,幾年后成為觀鳥協(xié)會會長,對中國和世界觀鳥活動,有很多了解。

      遍布全世界的觀鳥活動衍生出一個職業(yè),叫鳥導(dǎo)。遠游觀鳥,地理情況不熟,找不到鳥,還可能遭遇自然危險。另外,文化風俗有異,交流不便,交通困難,難以出行,住宿用餐,也有麻煩,諸如此類問題,有了鳥導(dǎo),都能解決。

      小班提供的鳥導(dǎo)服務(wù),正合小曾的要求,有了小班,遙遠陌生的云南,就變成了可以觸摸的土地,小曾趕緊出發(fā),幾經(jīng)輾轉(zhuǎn)來到云南盈江縣,找到小班,一見如故,相談甚歡。

      小曾并不知道,此時,北京城里的一位姑娘,也在朝思暮想,計劃著離開北京城的日子,想放棄讓人羨慕的建筑師助手工作。可她一時不知道往哪里去,雖暫時留在北京,心已飄向了莫名的遠方。

      小曾結(jié)識了跟自己年齡相仿的小班,去大盈江邊見識了水邊的美麗風景,也去過盈江縣的山區(qū)森林,后來他匆匆告別,獨自游走云南的其他地區(qū)。一年后,小班再與小曾聯(lián)系,告訴他有一個攝制組到來,要在盈江縣拍攝自然生態(tài)內(nèi)容的紀錄片,正招募攝制組的志愿者,小曾很高興,立即出發(fā),再次進入云南。

      紀錄片攝制組在網(wǎng)上發(fā)布的招募志愿者信息,也吸引了北京城那位建筑師助手姑娘的目光,曾在西安學(xué)建筑的小豆姑娘,終于找到出走的理由和方向,毅然放棄了北京城里的建筑師助手工作,朝云南的盈江縣前進了。小豆姑娘沒有與小曾在火車上相遇,即使相遇,他們也不相識,但他們都進入了盈江縣,在一個生態(tài)紀錄片的攝制組中結(jié)識,成為了朋友。

      小曾被姑娘飄逸的風度迷住,每天圍著姑娘獻殷勤,姑娘只朝他微笑,并不說話。紀錄片拍完,小曾問小豆姑娘要去哪里?姑娘說不知道,小曾說,我想留在盈江縣,你也留下?姑娘搖頭不語。

      次日,小曾去酒店房間找小豆姑娘,發(fā)現(xiàn)房門緊鎖,敲門無回應(yīng)。小豆姑娘已經(jīng)離開,不知去向。

      可小曾決定不走了,要留在云南盈江縣生活。他在盈江縣驚喜地發(fā)現(xiàn),世上竟然有一種叫做鳥導(dǎo)的職業(yè),這個職業(yè)最適合自己。每天進入深山,鉆進森林,觀鳥并拍拍鳥,自由自在,收入不錯,無比幸福。世上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好的工作嗎?他認為沒有了,世上還有什么工作既好玩又能賺錢養(yǎng)活自己?他認為除了鳥導(dǎo),確實沒有更好的工作了。

      惟一的遺憾是,小豆姑娘走了,小曾無比空虛。

      小曾不糊涂,鄉(xiāng)下長大的孩子,有現(xiàn)實主義的謀算,他決定留在盈江縣,是因為這個位處中緬邊境的遙遠縣城,正在大張旗鼓地推廣觀鳥旅游,已經(jīng)有越來越多中國和外國的觀鳥愛好者進入盈江縣的深山,大把花錢,只等著優(yōu)秀的鳥導(dǎo)提供各種專業(yè)服務(wù)。

      小班就是優(yōu)秀鳥導(dǎo),他原是盈江縣電視臺的編導(dǎo),現(xiàn)在專門做觀鳥推廣,并為各種游人提供鳥導(dǎo)的專業(yè)服務(wù)。他邀請小曾留下,是正計劃成立盈江縣的觀鳥協(xié)會,約小曾一起做這個事。

      小曾認為自己也可以做成一個專業(yè)鳥導(dǎo),這項工作早就在等著他,他欣然留在盈江縣,馬上在城里租房住下了。

      正在中國外省流傳的時髦觀鳥活動,被云南盈江縣大力推廣,并非當?shù)厝说囊粫r沖動,這項產(chǎn)業(yè)早就在云南生長,并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同處云南西部的保山市,有一個世界知名的自然資源地區(qū),名高黎貢山地區(qū),那片地區(qū)在十九世紀之初,就有英國人從緬甸進入,做自然資源考察,撰寫過游記并在西方的雜志上刊登,也出版成書廣泛流傳。中國大陸改革開放后,立即有歐洲人聞訊進入云南,一路尋找到高黎貢山下的村子,找村民做向?qū)?,登山觀鳥。

      一個叫老侯的村民,首次帶一位來訪的英國人登山,進高黎貢山的樹林里觀鳥。英國人的這個觀鳥愛好,老侯不理解,看來是難以理解的。觀鳥而不打鳥,也不捉鳥。艱苦爬山,四處尋找,舉著望遠鏡看看,掏個小本子記下些什么,付錢給老侯,就默默離開,很可笑。

      更可笑的是,此后,觀鳥人接二連三在村里出現(xiàn),都來找老侯,都要上山進樹林觀鳥。老侯漸漸成為職業(yè)鳥導(dǎo),收入大增。后來,老侯應(yīng)觀鳥游人的要求,在家里接待客人吃住,再蓋起一個客棧,專門安置客人的床位,收入之高,幾輩人也不敢想。

      老侯收入多,是因為中國的觀鳥游客出現(xiàn)了,中國人太多,玩得瘋狂。很快,村里的其他村民也學(xué)著做鳥導(dǎo),學(xué)著蓋客棧接待游客,不可思議的事件一點點發(fā)酵,一點點膨脹。最近幾年,來玩的人越來越多,一年之中,進入這個村子的消費資金,多達幾千萬元,整個村子變得富裕,個個村民變成了鳥類專家。

      這個村子,就是網(wǎng)上走紅的云南百花嶺村。

      早幾年,盈江縣的年輕人小班還在讀大學(xué),就已經(jīng)知道著名的百花嶺村了。小班作為西南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生觀鳥協(xié)會的會長,曾帶人去過百花嶺村觀鳥,做過幾次業(yè)余鳥導(dǎo),賺了些外快。

      盈江縣距離保山市的百花嶺村只有兩百公里,同處一片自然資源區(qū)域。所以,百花嶺村的觀鳥產(chǎn)業(yè)發(fā)展傳開,盈江縣聞訊趕來,學(xué)習(xí)百花嶺村,大張旗鼓推廣觀鳥旅游。小班被縣里高度重視,急需助手,小曾是最好的人選。

      小曾接受小班的邀請,在盈江縣住下,立即進入非常專注的觀鳥學(xué)習(xí)生活,他買來大量自然知識書籍,上網(wǎng)遍查動植物和鳥類資料,很快知道盈江縣城外田野邊大樹上的老鷹,有一些就從遙遠的北方遷徙而來。也許,某些鷹就曾穿越北京百望山的山谷,在小曾的注視中遠去,飛往了云南。這些遷徙來到云南盈江縣的鷹,已在新環(huán)境中形成獨特的捕食習(xí)性,它們站在盈江縣山谷中田野旁的大樹上,密切注視農(nóng)民耕地,待犁頭翻起了土,土里竄出老鼠,鷹就從樹上拍翅飛下,把老鼠成功捉走,場面極其精彩。

      住在盈江縣的小曾,某日從微信上獲得小豆姑娘的消息,驚喜地發(fā)現(xiàn)她也沒有走遠,同樣留在了云南。原來小豆姑娘離開盈江縣,漫游到了云南西北部高原的香格里拉,找了個高山植物園的工作。她給小曾發(fā)來消息,似有傾訴之意,小曾很興奮。他不再是北京的雜志社編輯,已擁有自由之身,想走就走,于是他馬上出發(fā),趕去被神秘小說描繪得更神秘的云南香格里拉,找到了小豆姑娘。

      香格里拉彌漫著濃重的藏文化氣息,風景空曠和絕美,讓小曾震驚,也令小豆姑娘迷戀??墒牵《构媚镉行└咴磻?yīng),經(jīng)常半夜呼吸急促地醒來,在那些心跳驟快的夜晚,她深感孤單。

      小曾渾身散發(fā)熱氣地出現(xiàn),令小豆感動。

      他們在城外的草甸上游玩,小豆姑娘教小曾識別各種野花,包括狼毒花。她告訴小曾,自己最著迷花草,尤其迷戀風中搖晃的野花。

      小曾說,你應(yīng)該學(xué)觀鳥。

      小豆說,我只喜歡賞花。

      小曾說,你去盈江縣吧,那里也有很多花,你見過大榕樹開的花嗎?

      小豆問,大榕樹怎么開花?

      小曾說,大榕樹開花結(jié)出了果子,犀鳥會來吃,你見過犀鳥嗎?非常漂亮的鳥,體型很大。

      小豆說,沒見過。

      小曾說,犀鳥是愛情鳥。

      小豆輕飄飄地看了小曾一眼,他呵呵笑著,并不回避小豆的目光。

      晚上,小曾帶小豆去餐館吃飯,試探地對小豆說,你去不去盈江?跟我去?

      小豆不看他,喝一口菜湯,輕輕搖頭。

      小曾不敢緊追,第二天告別,獨自回盈江縣。后來的日子里,他經(jīng)常半夜醒來,傾聽窗外的聲響,希望出現(xiàn)小豆的腳步聲。他的預(yù)感沒有錯,兩個月后,小豆姑娘發(fā)來微信,在手機里說:我來到盈江了,怎么找到你呀?

      那聲輕輕的問候,讓小曾的世界被震得翻倒。

      兩個在中國大地上漂泊的青年,一對像鳥一樣輕盈自由的男女,就這樣不期而遇,在云南盈江縣的街上相視而笑。

      生命的遭遇,永遠無法解釋。

      這一年,盈江縣的首屆中國觀鳥節(jié)開幕,來自中國各省和一些外國地區(qū)的觀鳥愛好者聚集盈江,盈江的觀鳥名聲開始擴散。

      小豆姑娘在盈江縣城里住下了,小曾每天出行,朝山里跑,帶游客鉆森林觀鳥。盈江縣的銅壁關(guān)自然保護區(qū),有非常豐盛的自然資源,鳥種奇多,花草奇多,罕見的樹種和其他植物品種也很多。

      小曾做鳥導(dǎo),村民也做鳥導(dǎo),他跟村民鳥導(dǎo)的不同是專業(yè)性很強,他能跟游客介紹自然地理、動植物知識、鳥種和鳥類知識,甚至介紹當?shù)鬲氂械睦ハx種類。

      觀鳥有季節(jié)。每年10月,雨季剛過,天氣漸涼,鳥就格外活躍,鳴聲響亮。村民已經(jīng)學(xué)會在林中固定地點投食,引誘群鳥固定出現(xiàn),再搭觀鳥棚,讓游客安穩(wěn)觀鳥。觀鳥季延續(xù)到次年5月,夏天將盡,天氣熱起來,林中昆蟲增多,鳥食也多,鳥就少來觀鳥棚吃食,觀鳥就不容易了。另外,盈江縣地處熱帶,雨季長達半年,道路難行,游客就大大減少。

      但小曾在觀鳥季之后,反而更興奮,他不再帶游客,不再賺錢,身心放松,更加活躍地獨自進山。

      他是自己去觀鳥,自己去研究。

      犀鳥是大鳥,體長近1米,最重約40公斤,飛翔時會發(fā)出呼呼的巨響,讓人產(chǎn)生驚恐,以為要出事。在云南西部中緬邊境的深山,犀鳥曾經(jīng)隨處可見。不知何時起,犀鳥忽然消失,連鳥類學(xué)家也找不到,流傳于村民中的犀鳥故事都出自父輩之口,著名的愛情之鳥成為了傳說。

      犀鳥的愛情名聲,源自其特殊的生活習(xí)性。這種身軀龐大的巨鳥,有著纖細的柔情,每個產(chǎn)卵季到來,雌鳥就住進樹洞,雄鳥雌鳥合力,用泥土把洞封嚴,只留一個小孔,可伸出雌鳥的長嘴。此后的幾個月中,雄鳥每天獨自忙碌,四處覓食,啄來喂洞中產(chǎn)卵孵蛋的雌鳥,直到雌鳥出巢,小鳥留在洞中慢慢成長,也基本上是雄鳥覓食,待小鳥翅膀長成出洞,一家三口就整齊飛走,消失不見。

      神奇的是那個樹洞并不是犀鳥固定的居住之巢,只是產(chǎn)房。產(chǎn)卵孵蛋的季節(jié),犀鳥就雙雙出現(xiàn),進洞生蛋育兒。小犀鳥長大,公母犀鳥就帶著成長后的小鳥飛走。看上去犀鳥是雙雙獨居的鳥類,其實它們是群居,在不產(chǎn)卵的季節(jié),大群犀鳥聚集,在森林中成群飛翔,集體覓食,它們只在產(chǎn)卵季節(jié)各自分開,進同一個樹洞悄悄育兒。

      村民老人說,一只犀鳥死了,另一只犀鳥會悲傷地鳴叫,孤獨死去,不能傷害犀鳥。但犀鳥還是受到了人類的傷害,人類活動的進入,森林的砍伐等,使犀鳥的棲息地減小,東南亞一些地區(qū)對犀鳥大量捕殺,取犀鳥頭骨做飾品,更使犀鳥數(shù)量銳減。于是犀鳥逃遠,最終不見。

      但是,在云南盈江縣的山中,村民再次發(fā)現(xiàn)了犀鳥。

      知名的觀鳥專家告訴村民,發(fā)現(xiàn)犀鳥,保護好犀鳥,觀鳥旅游會有大發(fā)展。

      果然,眾多游客從中國各地以及國外慕名趕來,悄悄躲在森林中,屏聲息氣,不敢打擾,睜大眼睛觀看傳說中久已消失的犀鳥。

      有一種小鳥與犀鳥有一比。

      這種鳥只有麻雀大,專家知道,村民卻未聽說,它們也是云南盈江縣鳥類中的一個寶貝,叫紅腿小隼。

      隼是猛禽。這種鳥確實是猛禽,卻是最小的猛禽,小到無人看見。小班早知道有這種奇鳥,一直在森林里找,三年前,一位觀鳥愛好者進入,意外拍到紅腿小隼,驚呼自己運氣好,怎么會與亞洲罕見的鳥種相遇?

      紅腿小隼外形很像麻雀,卻會捕食其他小鳥,更會捕食昆蟲。它長了粗壯的鷹嘴,很小很鋒利,嘴尖略彎,這種鳥村民幾乎不知道,一是因為個子太小,二是因為紅腿小隼與其他鳥的選擇不同,其他鳥躲在樹的密葉中,紅腿小隼卻選光禿禿的枯死樹干樹巢,它的鳥羽與深褐色的樹干相混,難以辨認,站在離枯死的光禿禿樹干兩米外,也難以發(fā)現(xiàn)樹上有小鳥眨眼睛。

      相機捕捉到了凝固畫面,紅腿小隼才暴露在屏幕上。

      紅腿小隼的發(fā)現(xiàn),也是云南盈江縣吸引大量觀鳥游客的重大原因。

      現(xiàn)在,小曾已是盈江縣的鳥類專家。

      小曾進入盈江縣的幾年來,拼命學(xué)習(xí)動物和地理知識,仿佛重修了一個專業(yè),作為知名鳥導(dǎo),他不僅能帶人進入盈江縣的深山觀鳥,還能帶人前往云南的怒江州,包括藏區(qū)的香格里拉進行自然觀察旅游,他帶的團隊成員,基本上是自然觀察專家,或是發(fā)燒級的自然觀察愛好者,大家相處甚歡,彼此很信任。

      小曾已在盈江縣的觀鳥協(xié)會做秘書長,小班做會長,在連續(xù)舉辦幾屆國際觀鳥節(jié)之后,盈江觀鳥的國際和國內(nèi)名聲越傳越廣,每年下半年10月之后,觀鳥旺季到來,盈江縣的深山就涌入大量國內(nèi)外的觀鳥愛好者,這些人滿臉興奮,住滿了小鎮(zhèn)的旅館和村民家的客棧。做鳥導(dǎo)的村民已越來越多,很多村民也變成鳥類專家,都準確能說出幾十種鳥的專業(yè)名稱,有人最多能說出近兩百種鳥難辨的名字,有的村民已對觀察昆蟲產(chǎn)生了興趣。

      保護鳥,保護動植物和自然生態(tài),現(xiàn)在成為村民新的生活習(xí)慣。

      小曾為了拍貓頭鷹,深夜上山,摸黑進入森林,也為了拍攝樹蛙和螞蟻,在深山居留多日?,F(xiàn)在,他是村民鳥導(dǎo)的好友,也是村民的老師,很多鳥類知識,包括自然觀察知識,都是他進村義務(wù)上課,教給村民的。小曾與小豆結(jié)婚時,村民鳥導(dǎo)都趕來參加婚禮,他成為了盈江縣的新移民。

      2020年,小曾帶著妻子和剛出生的兒子,從盈江縣城里搬走,住進深山的石梯村了。那個村子遠在高山之上,是景頗族和傈僳族世居的村子,小曾不是偶然去住了玩,是要在村里建蓋自己的家。他跟一戶村民簽了三十年租期,正在村里大興土木裝修,準備做一個永久的新村民。

      他說,我反正都是往山里和村里跑,住進村里,工作和生活都更方便。

      這是又一次重大變化。

      起因是這樣的,小曾獲知石梯村一戶景頗族村民不住村里,長期外出做生意,想把村里的房子出租,一直租不出去。誰會跑去高山上的村子里租房子住呢?只有小曾,這個消息讓他怦然心動。

      他跟妻子小豆商量。小豆也眼睛發(fā)亮。

      小曾夫妻二人,從未想過要在高山上的少數(shù)民族村子安家,小曾做鳥導(dǎo)東跑西跑,干完活回盈江縣城的家,很方便??蓛鹤映鍪啦㈤L到1歲,小兩口在縣城里租住的房子,有些擁擠了,想到可能會住進于村子,兩人心亂如麻,空闊的山谷和滿山的鳥鳴,讓他們想入非非,接連幾天難以入眠,眼前老有山村的大房子在晃動,天空中總是飛過巨大的犀鳥。人很奇怪,一個念頭冒出,眼前的事物就會變。比如愛情,忽然不愛,馬上覺得對方走路難看,不順眼,一旦愛上,馬上想唱歌。

      小倆口商議一下,上山找村民商談,再找村領(lǐng)導(dǎo),幾天之后就把事情辦完,并簽了一個長租協(xié)議。小曾和他的妻子小豆,把下半生全部托付給天空中飛翔的鳥和地上奔跑的小蟲了。

      小曾租的農(nóng)家住宅在村子盡頭,從村口進去,要走一公里。他前兩年買了一輛二手皮卡,現(xiàn)在用處大了,每天開車進村和出村,拉裝修材料上山。皮卡太適合他,翻山越嶺,過河涉水,拉貨拉器材,輕松方便。車子輪胎很大,車身很高,鋼件厚實,車廂的后座和后備倉里丟滿了東西,各種工具,各種材料,在車里散亂搖晃,像一群鳥在車廂里拍翅鳴叫。車的后座上丟了一個相機包,里面是相機,旁邊的圓形長包里,裝的是相機長焦鏡頭。

      小班的車里長期擺放的重要物件,也是相機、長焦鏡頭和腳架。這是一個中國觀鳥愛好者的日常生活標配。拍鳥動作要快,鏡頭要長,尤其是野拍,鳥拍翅起飛,眨眼消失。

      那個遠在高山之上的石梯村,從前是老村子,非常破舊,村民住簡陋的杈杈房,那種房子用木頭匆匆搭成,漏風漏雨。現(xiàn)在,村子已由政府改造成新村,村外公路修通,村民從村里駕車,可以暢達縣城。村民做鳥導(dǎo)收入大增,家家摩托,買車的人多起來。

      小曾的妻子小豆,大學(xué)建筑專業(yè)畢業(yè),現(xiàn)在有了用場。小曾請教妻子,做出設(shè)計,在村里的新家院場,建了間寬大廚房,廚房安裝了時尚的吊軌移動門。正在裝修的廚房丟滿雜物,圍成一圈的廚柜灶臺和洗菜池,顯示出與鄉(xiāng)村不同的現(xiàn)代城市風格,散發(fā)出優(yōu)雅的民宿氣息。

      有村民看了小曾正在建蓋的小客棧,大開眼界,說非常漂亮,決定學(xué)著做。小曾為村民帶來了新的美學(xué)觀念,村民看懂了,令人驚訝!新的文明在深山的寂靜村子里發(fā)芽了。

      小曾的計劃是,房子搞好,種菜養(yǎng)雞,把媽媽從湖南的村里請來,或者請爸爸來,父母來一個,留一個在湖南守家。

      小豆的計劃是,在村里陪孩子長大。

      她的兒子只有1歲呢。這個計劃相當遙遠。

      待兒子長大,能駕車從盈江縣石梯村的山中駛出,世界是另一番模樣。

      那時鳥更多,鳥鳴也更長久。

      猜你喜歡
      盈江縣小豆觀鳥
      Additions to Goniothalamus (Annonaceae) in the flora of China
      濕地觀鳥
      小豆丁的探險之旅
      和孩子一同做情緒的主人
      春季觀鳥style
      對盈江縣森林資源保護與開發(fā)的思考
      為什么不買臺相機
      云南省盈江縣水系分形特征研究
      觀鳥總動員
      極品小豆丁
      洛川县| 华容县| 仙桃市| 连云港市| 措美县| 柘荣县| 嘉黎县| 额敏县| 都匀市| 密云县| 宁海县| 德庆县| 香港 | 吉木萨尔县| 望谟县| 翁牛特旗| 龙山县| 茌平县| 福泉市| 来宾市| 宣化县| 磐安县| 永安市| 新昌县| 玉山县| 海阳市| 进贤县| 文成县| 滨海县| 和硕县| 金塔县| 通海县| 石狮市| 汶上县| 南汇区| 靖宇县| 科技| 金阳县| 济南市| 普格县| 千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