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遠
“一大半買的是‘盲,一小半買的才是‘盒?!辟I盲盒最大的樂趣就在于拆開盒子、窺探其中是否是自己想要的那款的瞬間。當下,說到能讓年輕人心甘情愿買單的事物,盲盒當居榜首。而將盲盒玩法引入中國,并在消費者群體中引發(fā)“盲盒熱”的是一家名叫“泡泡瑪特”的公司。2020年12月11日,泡泡瑪特成功上市,坐穩(wěn)“盲盒第一股”的位置,其創(chuàng)始人王寧也成為了潮玩市場最大的贏家。
“世界在變,但核心的東西不會發(fā)生改變。年輕人愛玩,喜歡新事物,渴望保護內心的純真,這些是亙久不變的?!弊詣?chuàng)業(yè)之初,王寧就秉承著這樣的理念。
照理說,能在瞬息萬變的時代浪潮中開疆辟土,應當是個急性子,恨不得翻云覆雨頻出奇招。王寧卻是個慢性子,說話慢條斯理,做事平心靜氣,并且自始至終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這一做就是十年。
“我從小到大就喜歡兩件事情,一個是藝術,一個是商業(yè)。因此,我一直以來做的事就是把這二者相結合。”王寧大學讀的是廣告學專業(yè),2009年,他從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畢業(yè),進入新浪工作。
2010年,王寧去香港看望女友,偶然被一家時尚超市吸引。那家超市售賣的都是年輕人喜歡的小玩意兒,樣式新穎稀奇古怪,且價格都不便宜,年輕人卻趨之若鶩。受此啟發(fā),王寧決定辭職創(chuàng)業(yè),開一家面向年輕人的新潮小店。
回到北京后,王寧在中關村一家購物中心的小角落,開了第一家泡泡瑪特門店,主營化妝品、玩具、文具、新潮日用品等。在此之前,他選址了大半年,無一例外慘遭商場、超市的拒絕,因為泡泡瑪特沒有知名度,沒人愿意把地方租給他。
由于請不起設計師,王寧只好自己動手,刷墻、鋪地、擺貨架,樣樣親力親為。為了設計讓人走著舒服的通道,他用粉筆畫出了貨架,反復走了許多遍,才最終確定了通道的尺寸。
小店開業(yè)后,王寧開始為采購貨品奔忙。他常年混跡于北京的批發(fā)市場,還經常去義烏和廣州淘貨,同時還要兼顧小店的管理。那時泡泡瑪特經常招不到店員,好不容易招到幾個人,店長又帶著全體店員“跑路”了。王寧不得不既當老板又當員工。最困難的時候,他差點把店賣掉。
跌入谷底時,王寧遇見了天使投資人麥剛,經過五天的長談,麥剛決定投資200萬元支持王寧。當時王寧告訴麥剛,自己要做潮玩,做類似于“香港LOG-ON的買手店”。麥剛雖然覺得大方向不錯,但并未被打動。不過,他覺得王寧身上有一種當下少見的從容氣質——“淡定、干凈、不忽悠”,所以愿意投資支持他創(chuàng)業(yè)。
雖然拿到了融資,泡泡瑪特的處境仍然不樂觀,因為公司擴張需要不斷投入資金,但選品定位的不精準導致店鋪經營困難,因此王寧需要不斷地見投資人、找資金,讓公司得以生存下去。
那段日子,王寧幾乎見遍了國內所有的投資人和融資顧問。每次他都帶著長長的PPT,不疾不徐地講述著自己的夢想,卻一次次吃閉門羹。當時有投資人這樣描述王寧:學歷一般,沒有500強工作經歷,團隊里沒有精英,個人也沒什么氣場和感染力,一點大佬的氣質都沒有。還有投資人在王寧描述完自己的想法后給他難堪:“我就不信了,如果真有這么千載難逢的商機,會輪到你們身上?”
泡泡瑪特的轉機是從代理造型玩偶Sonny Angel開始的。這是一款“丑萌”的掛件,以“盲抽”形式進行銷售,很受年輕人喜愛。有一次,王寧對貨品進行年終盤點,意外發(fā)現這款玩具成為了當年的銷售冠軍,其收益占總營收的30%。
嗅到商機之后,王寧迅速拿下了該玩偶的中國代理權,而后開始留意更多玩偶的經營模式。為了了解消費者的喜好,王寧在微博上發(fā)起了一個話題:“大家除了喜歡收集Sonny Angel,還喜歡收集其他什么玩偶呢?”
很快,王寧收到了幾百條回復,一個呼聲最高的答案引發(fā)了他的興趣——Molly娃娃。
Molly的設計者是中國香港藝術家王信明。收到答案后的第四天,王寧前往香港,見到王信明后的第一句話便是:“你需要更大的舞臺?!迸c同王信明深度溝通后,他發(fā)現對方在意的并非授權費,而是能不能把他的作品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對待。這樣的想法跟王寧不謀而合,因為他的本意就是把Molly打造成一款安撫心靈的玩具。就這樣,兩人達成了合作協議,泡泡瑪特成為Molly大陸地區(qū)獨家授權經銷商和生產方。
這次合作促成了泡泡瑪特的崛起。此后,王寧將工作重心轉移到玩具開發(fā)上,先后代理了國內外93款知名玩偶,掌控了上游設計端,中游銷售渠道、生產供應鏈,以及下游潮玩文化社區(qū),建立了全產業(yè)鏈“潮玩”閉環(huán)平臺,打造了引爆大眾市場的“盲盒王國”。而此時,業(yè)內投資人對王寧的評價也轉變?yōu)椋盒愿癯练€(wěn),喜怒不形于色,很多“消費型創(chuàng)業(yè)者”身上的品質他都有。
據一位工作伙伴透露,王寧當初那條征集意見的微博“可能價值一個億”。
從2015年到2020年,泡泡瑪特先后在國內開了136家門店、擁有400個家機器人(自動售貨機),并開始向國外輻射。僅Molly,2018年就賣掉了500萬個,銷售額超過3億元。
王寧一直致力于讓盲盒變得更好玩,泡泡瑪特和娃哈哈合作,開發(fā)了首款“盲水”,首批上架的1000箱5分鐘就被搶購一空。泡泡瑪特還在各地舉辦潮玩博覽會,專門開發(fā)了潮流玩具社交電商App“葩趣”。王寧說:“盲盒是生活里的‘小確幸,在玩具領域里,還要繼續(xù)深挖,未來我的方向可能是做mini樂團等。”
王寧早年在北京開店時,自從推出了Sonny盲盒,每天下午店里都會來一位中年人,有時會購買一兩個盲盒,有時則什么都不買,但是有顧客光顧時,他會擔任義務講解員,細致地解說細節(jié)和盲盒玩法。王寧覺得很奇怪,聊天后才知道對方只是單純把這種消遣當作樂趣。
前段時間,阿根廷駐華大使邀請王寧去大使館做客,原來他是Molly的超級粉絲。這位大使已經60多歲了,還是喜歡各種各樣的玩偶,王寧便問他:“為什么您喜歡Molly的玩具?”
對方告訴王寧:“小時候我喜歡玩偶,可家長、老師總是說‘你怎么長不大呢?總是喜歡這么幼稚的東西,不能玩物喪志啊。那時候我覺得不好意思,可是長大了,我還是想回到簡單的童年時代,去玩那些有趣的玩具,也許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孩子?!?/p>
那一刻,王寧深刻地理解對方,也理解了那些喜愛玩偶的成年人。他深深意識到:人會莫名其妙地孤獨,也會莫名奇妙地瘋狂喜歡一樣東西,本質上,每個人都是一個追逐快樂的孩子,在簡單的快樂里回到原點,回歸兒時的純真狀態(tài)。那么玩盲盒,就是在追逐他們的童心與夢想吧。
從零售小店到玩具巨頭,王寧走了十年時間。在他看來,創(chuàng)業(yè)者必須敬畏時間,不能一味求快。同時他也堅信,不管走得有多遠,將藝術與商業(yè)完美融合的初心不會改變。
編輯 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