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濤,趙雁方
(滑縣動物衛(wèi)生監(jiān)督所,河南 滑縣 456400)
母豬在懷孕時期,不能通過胎盤將母源抗體傳遞給胎兒,因此,胎兒不能先天獲取母源抗體,需要出生后,母豬通過哺乳將母源抗體傳遞給仔豬,母豬的乳汁可分為兩種,一種是初乳,主要是母豬分娩3d內(nèi)的乳汁,質(zhì)量最好的是產(chǎn)后12h內(nèi)的乳汁,其抗體較為豐富,包括了IgG、IgA、IgM,而IgG占比較大,達到了Ig總量的70%~90%;另一種是常乳,IgG逐漸減少,IgA含量較多。
剛出生不足1月的仔豬,免疫器官還未發(fā)育完全,所以需要從母乳中獲取被動免疫,其中的母源抗體會增強仔豬的免疫力,使其具備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初乳中的IgG抗體,對敗血性疾病有很好的抵抗效果,而常乳中的IgA,對腸道病菌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可降低仔豬感染腸道疾病的概率。母源抗體中的任何成分,都需要仔豬得到充分的吸收,如果吸收過少或沒有吸收,都會增加仔豬染病的幾率。因此,在仔豬出生后,需立即幫助仔豬吃到初乳,以獲取充足的母源抗體。仔豬在出生48h內(nèi),吸取初乳的多少,將會影響到仔豬1個月內(nèi)的生長和健康情況。
母源抗體可提高仔豬的免疫能力,但是在疫苗接種時,母源抗體對疫苗有一定的干擾作用,妨礙仔豬接種疫苗后主動免疫抗體的生成,母源抗體對接種的疫苗毒有中和作用。另外,高價母源抗體對T細胞,或B細胞都有一定的干擾,可限制兩種細胞的主動抑制作用,并且會制約免疫系統(tǒng)的生長發(fā)育。因此,在母源抗體含量較高時給仔豬接種疫苗,母源抗體中和疫苗毒會使接種劑量不足影響免疫抗體的生成,進而不能形成保護能力,導(dǎo)致仔豬感染病菌,病原快速繁殖,引起仔豬發(fā)病。
仔豬通過吸收初乳,獲取了被動免疫抗體,在自身淋巴細胞還未發(fā)育完全的情況下,可形成對病原微生物的抵抗作用。比如,在母豬產(chǎn)前30d,采取交巢穴注射方式,給母豬注射豬流行性腹瀉、傳染性胃腸炎、傳染性胃腸炎三聯(lián)滅活疫苗,在仔豬出生后,通過吸收初乳中的母源抗體,可提高仔豬抵抗病原微生物的能力,如豬瘟、呼吸道綜合征、藍耳病、大腸桿菌病等,都可通過給母豬注射疫苗,進而提高仔豬免疫力。
當仔豬體內(nèi)母源抗體數(shù)量下降至不能形成保護時,若未及時進行主動免疫,則會提高仔豬的幾率;若在母源抗體數(shù)量較多的保護階段接種疫苗,疫苗毒會中和母源抗體削弱保護力,同時疫苗毒數(shù)量下降,達不到激發(fā)堅強完疫力的效果,甚至?xí)o效依然會使仔豬染病幾率升高,因此,需要使用合理的疫苗接種方案,避免以上問題的出現(xiàn)。
2.2.1 豬肺疫疫苗 經(jīng)試驗發(fā)現(xiàn),在母豬產(chǎn)前21d,為母豬注射豬肺疫疫苗,促進母豬生成抗體,并在哺乳階段,傳遞給仔豬。仔豬在26日齡時,體內(nèi)的抗體開始下降,并且仔豬首次接種疫苗的日齡越大,生成的抗體效價也就越高,主要是因為在26日齡,仔豬的免疫系統(tǒng)逐步發(fā)育成熟。所以,豬肺疫適當延遲免疫時間,可取得良好的疫苗接種效果。
2.2.2 口蹄疫疫苗 研究人員為母豬接種口蹄疫O型滅活疫苗,使仔豬吸取母乳獲取母源抗體,在21日齡時,抗體效價最高,保護率超過了75%,然后逐漸下降,到45日齡時,為65%,到60日齡時,保護率已經(jīng)低于正常水平。因此,在45~50日齡,為首次疫苗接種時間。
母源抗體可中和疫苗毒,降低疫苗接種的效果。除了選擇合適的接種時間外,還可采用兩種措施降低母源抗體的影響,(1)加大接種劑量。為了保證疫苗接種效果,首次免疫時,可增加接種疫苗的劑量,在母源抗體妨礙一部分疫苗的同時,加大部分的疫苗毒可用于中和母源抗體,進而保證疫苗的接種效果,但一定要注意劑量的控制,不可過多,避免出現(xiàn)免疫麻痹問題;(2)乳前免疫,在仔豬未吃初乳之前,接種弱毒疫苗,使疫苗有一定的增殖時間,生成足夠的免疫抗體。
母源抗體是仔豬不可或缺的重要抗體,其在一定的時間內(nèi),可預(yù)防仔豬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攻擊。正確利用母源抗體,可提高仔豬的存活率,降低仔豬感染疾病的可能性。由于母源抗體對后期的疫苗接種質(zhì)量有不良的影響,需要養(yǎng)殖人員制定合理的疫苗接種方案,以保證仔豬疾病防控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