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東軟學院 廣東 佛山 528225)
體育訓練是我國高校體育事業(yè)發(fā)展當中的重要內容,通過開展科學的體育訓練,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增強體質,增強學生的抵抗力,而且還能幫助學生舒展身心、減輕學習壓力,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基礎。但是就目前的高校體育訓練情況來看,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缺乏有效性的體育訓練方式,新時期高校體育訓練亟需要進行轉變,要積極優(yōu)化體育訓練的方式,以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興趣,提升高校體育訓練的效果。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很多高校對體育課程不夠重視,以至于高校對與體育相關的投資也嚴重不足,導致高校體育器材難以滿足高校開展體育訓練需求,從而嚴重影響高校體育訓練的開展。雖然,目前我國大多數高校的體育設施配置無論是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已基本符合體育教育的要求,但是因為缺乏對于體育教育的重視,高校的體育設施沒有及時保養(yǎng)和維護,以至于部分體育設施無法投入使用,甚至一些體育設施存在著巨大的安全隱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高校體育訓練的開展。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忽視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情況,不注重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與體育興趣,將過多的精力放到學生訓練結果上,這樣直接導致學生學習過程中處于被動地位。因此大多數學生感覺體育課堂枯燥乏味,對課堂活動缺乏興趣。還有的學生認為體育課對自己專業(yè)技能的提升意義不大,因此這部分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表現(xiàn)并不積極,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教師能力不足,不能很好的引導學生,沒有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作為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另一方面,教師往往將訓練重點放在體育技能培養(yǎng)上,忽視對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提升,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應試為主,在期末考試時考試重點也是放在對學生體育技能的考核上,而忽視了對學生體質健康的考核。以至于學生雖然掌握了相關技能,但是體質健康水平還是較差。
在高校體育訓練過程中,有的體育項目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良好體能,對于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來說學習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比如,跳高、跳遠項目對于身體偏胖的學生來說難度較大。而實心球等項目對于身材瘦小的學生來說由于力量不夠很難完成訓練目標。在訓練當中教師一般也很少有考慮到學生的身體狀況,都是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去要求學生,這樣一來也就打擊了學生的自信心,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讓學生對參與體育訓練產生了抵觸心理。
體育訓練主要是通過在塑造學生“群體性智慧、運動意識、運動形態(tài)、運動個性、運動修養(yǎng)、運動體能、運動技能及能力”等基本素養(yǎng)的基礎上,打造學生強健的共性體能與特長性的項目個性體能的統(tǒng)一,對于具體體育項目的發(fā)展與學生本人的成績,都具有決定性、發(fā)展性與驅動性的積極作用。
力量訓練是各項運動的根本性體能之一。從各項運動項目的共性而言包括:身體整體體力與專項運動項目需要的肢體體力,以人身體整體或特定肢體所能承受的能被計數的負荷為準,來評價與衡量力量的成長與力量的潛力;個人耐力,是按照國際賽事標準完成賽事全程所需要的基本體能之一,以持續(xù)、快速且勻速的運動為表現(xiàn),如足球運動員的賽事全程奔跑等;個人爆發(fā)力,是保障運動員在競技的關鍵階段或特殊情形下,能超常發(fā)揮出保持競技優(yōu)勢或轉變競技劣勢的潛能力量,如在長跑或馬拉松最后階段的沖刺等。
速度訓練在同類項目競技運動中,擁有超越其他運動員的速度,是取得優(yōu)異成績的根本保障之一。從運動員的自身發(fā)展和其從事的運動項目發(fā)展的角度,如,奔跑速度、拳擊速度、彈跳速度、投籃速度、輪滑速度與游泳速度等,速度體能都是決定性的要素之一。常規(guī)訓練中包括:體育項目共性的速度訓練與運動項目專項的速度訓練。前者如奔跑速度,短跑、中長跑與中短跑的障礙跑等速度;后者如游泳運動員的游泳速度等;前者的訓練對后者具有直接的奠基和推動作用,后者是前者基礎上的專業(yè)化。
身體整體的柔韌性與各肢體之間的協(xié)調性,是運動員在各項運動中能靈活支配肢體,并在競技中能不斷突破自我與突破競技對手的體能要件之一。尤其能在競技中被對方“重重包圍”的情況下,身體柔韌性結合巧妙地肢體協(xié)調,可以幫助運動員技術與戰(zhàn)術突破并轉化競技形勢的重要依靠。柔韌性包括身體整體與各相關肢體的肌肉、韌帶與骨骼之間柔韌性;協(xié)調性包括雙臂與雙腿、雙臂、雙腿、腰與腿、雙臂與腰,以及雙臂、腰、腿之間等配合的密切度、舒適度與相互支撐度等。
訓練設備是開展訓練活動的基礎,所以高校應該加大投入力度,為訓練活動的開展提供保障。具體來說,高??梢詮囊韵聝蓚€方面入手,一方面,高??梢猿闪⒂柧氃O備管理資金,在維持高校正常運營的基礎上增加資金投入,保證訓練設施安全、全面,從而為訓練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條件;另一方面,高校應該建立并完善資金使用制度,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高校要結合體育訓練的實際情況,針對訓練設施管理和其他需要資金的地方完善資金管理制度,保證資金落實到實處,而且在設施維護工作和資金管理工作中要實行責任制,使每個人員承擔相應的責任,以此來提高管理和訓練的有效性,避免體育訓練工作具有盲目性和隨意性,從而為高校開展體育訓練奠定基礎。
教師作為體育訓練內容和訓練目標的制定者,在整個訓練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要想提高體育訓練質量,就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工作。首先,高校應該針對教師實際情況完善考評制度,將教學目標作為考核教師工作的重要依據,使教師可以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而針對性的優(yōu)化體育訓練;其次,在體能訓練中要提高教師的意識,保證教師在訓練中落實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根據學生體能的差異科學的設置學習任務,使學生可以通過訓練提高身體素質,保證訓練的有效性。此外,高??梢酝ㄟ^講座、專業(yè)培訓、外出交流學習等方式幫助教師積累經驗,給教師提供學習先進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的機會,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養(yǎng)和教學水平。
學生在高校都有充足的課余時間,所以在體育訓練中教師可以在課下組織學生開展訓練活動,旨在幫助學生鞏固課堂知識,優(yōu)化訓練效果。一方面,高??梢越M建調查小組,通過訪問、問卷等方式統(tǒng)計學生對課余訓練的態(tài)度和想法,然后結合學生的建議和想法制定科學的、具有可行性的訓練計劃。同時高校要大力宣傳課余訓練的重要性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訓練氛圍,而且高校還要從教師入手,提高教師的意識,使教師端正態(tài)度,采用具有生動性和趣味性的教學方法來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此外,高??梢葬槍Y合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辦對學生有吸引力的訓練活動,如體育訓練成果驗收日、訓練大比拼、體育訓練校園杯等,通過利用學生課下時間來完善體育訓練教學。這不僅可以彌補課堂教學的不足,還能提高訓練質量,檢驗學生的訓練成果,便于教師及時調整訓練目標。
由于每個學生的家庭背景和成長環(huán)境不同,所以就會導致不同學生的身體技能和學習能力有不同的差別。因此教師在體育訓練教學中,應該結合學生的差異制定不同層次訓練目標和訓練內容,要保證每個學生都可以在體育訓練中有所收獲,從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需求,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訓練方法,這種差異化教學也是落實素質教育要求的體現(xiàn)。要堅持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教師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身體素質、基礎技能、興趣愛好和學習需求,然后結合學生的差異制定訓練目標,如可以將學生分成三個等級,對于身體素質好的學生可以適當的增加訓練強度,在日常訓練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一些負重訓練項目,對于身體素質等各項指標較差的學生可以適當增加訓練前熱身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同時要做好動態(tài)管理機制,一些體能差的學生通過訓練達到一般體能要求時可以將他們調整到中層訓練組中,這種動態(tài)管理可以滿足不同水平的學生學習需求。同時還能調動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科學有效的評價制度,可以提高體育訓練的有效性,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訓練的熱情。教師在制定評價制度時可以采用分層評價法,針對性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同時教師要避免以學生成績作為評價依據,要提高評價的綜合性,如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狀況、課堂學習態(tài)度、團結協(xié)作能力、技能等繼續(xù)擰評價。而且教師還要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本的評價理念,選擇學生自評、學生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評價制度,讓學生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訓練興趣。此外,教師還要將評價結果及進反饋給學生,便于學生針對性的改進、提升自己。
新時期下,我們高等教育在不斷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體育訓練效果與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體育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息息相關,因此在體育訓練當中高校應該更新教育理念,要重視高校體育訓練的方式與方法,對于高校開展體育訓練要加大資金投入,同時還要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這樣才能提高高校體育訓練的有效性,幫助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體育訓練,讓學生塑造健康的體質,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