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崑,于 洋,王晶晶,尚 鋒
(錦州醫(yī)科大學,遼寧 錦州 121001)
案例教學起源于美國哈佛大學情境案例教學課[1]。它是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需要,通過設置具體的教學案例,引導學生分析、討論、表達等,讓學生在具體的問題情境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以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等綜合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2-3]。案例教學的實施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資源保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為落實教育部疫情期間“停課不停學”總體要求,各大院校采用網(wǎng)絡教學平臺,如雨課堂、釘釘、智慧樹等進行線上教學,對于案例教學的實施將面臨很大挑戰(zhàn)。雨課堂是清華大學與學堂在線聯(lián)合推出的智慧教學工具,從課前預習、簽到、發(fā)布復習資料,課上發(fā)送彈幕、投票、答題、投稿等,課后發(fā)布作業(yè)、測試、回放,使課前、課上、課后有機結合,極大提高了學生參與積極性,也便于教師對教學效果數(shù)據(jù)進行采集和分析。但雨課堂學生端不能語音或視頻實時對話,不利于案例教學中師生、學生之間互動討論[4]。騰訊會議提供便捷易用、高清流暢、安全可靠的云視頻會議服務,具有強大的網(wǎng)絡運行硬件平臺與音視頻軟件技術的支持,能在互聯(lián)網(wǎng)近滿載的情況下保持流暢的視頻直播、語音交互和桌面共享等功能。利用雨課堂和騰訊會議的優(yōu)勢,將二者有機結合,可以較充分地滿足在線教學的需求,使互動效果更接近線下授課效果。疫情期間許多課程采用雨課堂和騰訊會議相結合方式[5-10],為提高教學效果,本研究嘗試采用“雨課堂+騰訊會議”模式在功能性食品課程開展案例教學。
功能性食品是錦州醫(yī)科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yè)的選修課。為使學生更好地掌握這門課程,達到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不斷對功能性食品教學方法進行改進,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結合課程教學內容選取“有助于改善缺鐵性貧血”“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有助于降血脂”“有助于降血糖”4個案例,從課前案例選擇、布置,課中案例討論、反饋,課后鞏固及問卷調查等方面來設計,初步探索線上案例教學的實施。
案例設計前,課程組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和要求,深入研究教學大綱,對學生現(xiàn)有知識水平和能力進行充分了解和分析。在設計過程中,選取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比較感興趣的“有助于降血脂”“有助于增加骨密度”“有助于降血糖”“有助于改善缺鐵性貧血”4個案例,且每個案例設計4~5個討論問題,設計的問題能體現(xiàn)所需掌握的重要知識點。以“有助于降血脂”為例,設置“案例中患者的血液為什么是渾濁的”“通常所說高脂血癥就是甘油三酯高嗎?依據(jù)是什么”“高脂血癥除了出現(xiàn)案例中的脂肪肝外,還會有哪些危害”“日常飲食大魚大肉是引發(fā)高脂血癥的主要原因嗎”“從飲食角度如何干預”“如何開發(fā)輔助降血脂功能性食品”等。通過閱讀案例,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學生就會查閱相關資料,多角度分析問題,從理論到應用,從而達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化已學知識、融會貫通,進而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預期目的。
開課班級為2019級食品科學與工程60班30人,理論學時32學時,案例討論學時8學時,每個案例2學時。開課前教師創(chuàng)建微信群,學生入群后輸入真實姓名和學號,以便教學中及時與學生溝通和交流。微信群建完后,在群里組織學生下載并學習雨課堂及騰訊會議的使用方法,保障課程順利完成。
教師提前1周通過雨課堂將案例、預習習題及與案例相關的學習資料等同案例一起發(fā)送給學生,在微信群里布置案例討論問題,指導學生組建討論小組,小組成員自由組合,5~6人一組,選出1名組長。要求組長通過騰訊會議或微信群組建案例討論小組,邀請教師和本組成員加入,以便學生在查閱資料、分析案例遇到問題及時溝通。組長合理分配討論問題,盡可能讓每一位同學都積極參與相關資料的查閱,但注意這不是簡單的查閱,需要每名成員對查閱的資料進行簡單分析形成自己的獨立觀點,每個成員的觀點匯報給組長,組長匯總制作PPT,課前傳給教師,以便課堂討論。
上課前,教師打開PPT,登錄雨課堂,在班級微信群中發(fā)布開課通知。學生可通過“邀請碼”或“課堂暗號”進入課程進行簽到。授課教師開啟雨課堂的語音直播功能,同時教師登錄騰訊會議,將會議邀請碼發(fā)送微信群,學生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設備加入遠程會議。在使用“雨課堂+騰訊會議”模式上課時,在騰訊會議里點擊屏幕共享,為保障網(wǎng)絡直播授課順利進行,采用語音直播功能,主講教師或主持人(小組組長)可在成員管理中對本小組成員進行靜音解除設置,以便隨時與學生語音溝通進行互動、討論。
正式上課前5分鐘,教師將小組匯總的PPT通過雨課堂打開,開啟雨課堂彈幕、投稿等功能,同時開啟騰訊會議共享,將本小組成員的靜音全部解除,方便小組語音討論。上課時小組開始討論,直到觀點一致達成共識。其他組成員通過彈幕、投稿也可以參與討論,小組成員針對其他組成員提出的觀點,可以贊同認可、不贊同加以反駁,直到觀點一致。討論后,組員協(xié)同組長完成最終的PPT上交給教師。在討論過程中,教師既要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要控制課堂節(jié)奏,對學生存在的疑惑進行引導,激發(fā)學生主動思考,討論時適時提出關鍵性問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使討論圍繞教學目的展開。討論過程中教師隨時監(jiān)測網(wǎng)絡,遇到卡頓、斷網(wǎng)情況,將討論及時調整到騰訊會議或微信群,以便討論順利進行。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對課堂討論情況、案例進行總結和點評,歸納優(yōu)點,指出不足,對積極參與討論、表現(xiàn)優(yōu)良的學生或小組提出表揚,同時理順整個案例分析的脈絡,揭示案例中的關鍵知識點,并對知識點進行強化,加深學生對案例的理解和知識點的記憶。
討論課結束后,結合案例知識點教師布置相應作業(yè)檢查學生知識點掌握程度。同時,學生對案例中還存疑惑的地方可以通過微信群或雨課堂討論區(qū)進一步交流。4個案例教學結束,為進一步掌握線上教學效果,通過雨課堂發(fā)布問卷,調查顯示:70%的學生喜歡“雨課堂+騰訊會議”案例教學,14%的學生可以接受這種授課方式,6%更喜歡傳統(tǒng)授課方式;在參與度和能力提高方面,70%的學生認為這種方式可以提高學習主動性,96%的學生認為自己能夠積極參與案例討論,70%認為對知識掌握更牢固,87%認為可以提高語言溝通和表達能力,83%認為可以增強團隊協(xié)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