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夏
(青島市即墨區(qū)博物館,山東青島 266200)
在文化自信建設的視域下,全面提升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建設是必要的,而該項工作的開展,包含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保護兩個層面,為提升我國國民的文化自信力,文物管理工作人員應當從這兩個層面入手,全面提升文化自信建設的水平。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作為傳統(tǒng)文化傳承和發(fā)展工作中的重要組成成分,對我國文化自信的建設具有不可忽視的影響,為此,博物館工作人員應當將文物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優(yōu)化重視起來,借助文物管理工作的改革和優(yōu)化,促進文物保護措施的革新,讓博物館工作在文化自信建設的視域下體現(xiàn)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
伴隨著國家經(jīng)濟和文化的發(fā)展,人民群眾的文化意識逐漸提升,國家也相應的提升了對國家文化建設的重視,加大了在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中的投入,不僅通過相應的政策,將更多先進的技術方法等引入到博物館日常工作中,更是為博物館工作培養(yǎng)了更多的優(yōu)質人才,讓我國博物館的整體建設水平有所提升[1]。但就文物保護工作本身而言,其中尚存很多有待完善和優(yōu)化的工作內容,這些問題的存在制約了博物館建設水平的提升。具體分析這些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層面。
隨著博物館建設水平的逐漸提升,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所涉及的內容逐漸呈現(xiàn)出豐富化、多樣化、多元化的特點。傳統(tǒng)的博物館工作管理制度雖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本身的管理內容已經(jīng)與博物館的實際建設情況有所出入,無法有效地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和價值[2]。比如,在博物館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博物館的管理制度只能引導工作人員按時地進入到工作崗位,并按時開展相應的工作。未能對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以及工作行為、方式等進行規(guī)定,這樣既導致部分文物管理工作開展的不科學、不規(guī)范,還有部分工作人員產(chǎn)生了懈怠的工作心理,進一步影響了博物館的建設和發(fā)展,無法充分地體現(xiàn)出管理制度在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中的作用與價值,要想切實有效地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工作質量,還存在著較大的困難。
工作人員是文物保護工作的主體,只有先提升工作人員的工作素養(yǎng),才能從根本上改善文物保護的現(xiàn)狀。但是就目前部分博物館人才招聘的現(xiàn)狀分析,部分博物館依然堅持“唯學歷論”,將各種人才的學歷作為人才選聘的主要參考指標[3]。在這種人才建設措施的影響下,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基本工作素養(yǎng)等有待商榷。同時因為部分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開展中缺乏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導致其本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逐漸下降,難以滿足實際工作的需求[4]。如在當前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中,信息化建設依然是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必然趨勢,但因為部分工作人員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并未將信息素養(yǎng)的建設重視起來,導致各種先進信息技術在博物館工作中的運用存在引入難、引用難以及創(chuàng)新難等問題,要想切實有效的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還需要博物館工作人員將自身工作素養(yǎng)的建設重視起來。
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助力下,各種先進的科學技術已然融入文物保護工作中,能夠給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中的文物保護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從而讓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得到質的提升。就傳統(tǒng)的文物保護工作而言,其不僅需要防止文物被破壞,還要對已破壞的文物進行修復,使得文物能夠以更加完整的形式展現(xiàn)在人們的眼前,從而體現(xiàn)出網(wǎng)絡保護工作的作用與價值[5]。但受限于傳統(tǒng)的文物保護工作,其選取的工作方法和修復材料等存在一定的滯后性,雖然可以起到文物修復的作用,但整個工作的周期較長,工作效率較低,無法滿足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需求。就當前文物保護工作相關的科學技術而言,3D 打印技術在文物保護工作中具有較為明顯的工作優(yōu)勢,但因為缺乏相關的研究,導致3D 打印技術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應用有限,難以充分有效地發(fā)揮出3D 打印技術的價值,更是無法從根本上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質量。
無論是現(xiàn)代科學技術還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其都能夠為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帶來新的發(fā)展,但要想讓現(xiàn)在科學技術和現(xiàn)代信息技術在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中體現(xiàn)出價值的前提是,博物館工作人員必須對文物保護工作的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為各種先進技術的引入創(chuàng)造空間[6]。但就當前部分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建設現(xiàn)狀分析,其文物管理依然運用傳統(tǒng)的工作模式,僅負責在博物館開館時對各種文物進行展示,而文物的保護和修復工作則一直處于兩極化的狀態(tài),要么邀請專業(yè)工作人員進行專項修復,使之呈現(xiàn)出更加完美的狀態(tài),要么是制造出仿制品,使文物的保護工作處于長期的擱置中,削弱工作人員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作用與價值。
就目前文物保護工作的現(xiàn)狀分析,導致文物保護措施始終落實不到位或作用效果不明顯的原因,不僅僅在于博物館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更依賴于群眾自身的服務保護意識,只有先讓群眾能夠在博物館文物欣賞的過程中,主動的約束自身的行為,避免直接去觸碰或者破壞文物,才能給文物提供高質量的保護。雖然目前我國人民群眾的文化意識依然得到顯著提升,但仍有部分群眾未能充分地理解文物本身所代表的意義和蘊含的價值。在博物館文物的欣賞中,主要以自身的感覺為主導,伸手觸碰及肆意破壞成為文物保護工作中的重要障礙。尤其是當部分群眾帶著孩子進行文物欣賞時,孩子行為的不確定性更是提升了文物保護工作的難度。因此要想實現(xiàn)文物保護工作水平的提升,加強群眾教育,提升群眾的文物保護意識是必要的。
管理制度是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礎保障,一方面,工作人員需要借助管理制度,實現(xiàn)文物保護工作的規(guī)范化建設,降低人為因素對文物保護工作造成的影響。另一方面,工作人員也需要借助管理制度,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建設水平,利用自身的工作行為去引導社會群眾,盡可能地降低文物破壞的可能。為此,在管理制度建設中,工作人員可以從以下兩個層面進行思考。第一,加強對工作人員行為規(guī)范制度的建設,要清楚明確的規(guī)定工作人員的工作內容、工作標準以及工作的流程,必要時還要針對特殊的文物進行特殊性的規(guī)定,盡可能地讓文物保護工作變得更具專業(yè)性[7]。第二,加強對監(jiān)督評價管理制度的建設,要引導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日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加強對各項工作的審視,要求工作人員定期的開展博物館管理工作的自評和互評工作。在自評和互評的工作中,找到博物館管理工作中有待提升的內容,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如針對部分工作人員工作態(tài)度消極的情況,博物館領導層可以通過監(jiān)督評價管理制度的建設,讓博物館基層工作人員主動提出問題,并引導其主動地進行相關對策的思考,再將這些對策科學、合理地運用到博物館管理工作中,從而改善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中文物保護工作的現(xiàn)狀。
基層工作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對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這不僅在于基層工作人員是文物保護工作的主體,更是因為基層工作人員是各種文物保護措施的實施者。只有先提升博物館基層工作人員的職業(yè)素養(yǎng),才能切實地讓各種文物保護措施,有效地發(fā)揮出應有的價值。為此博物館領導層在日常工作開展的過程中,應當從以下幾個層面入手。第一,在人才招聘方面,降低對人才的學歷要求,借助科學、統(tǒng)一的招聘辦法或者招聘模式進行人才選拔,要充分地考慮到文物保護工作中各種文物保護措施實施的需求,以專業(yè)人才的職業(yè)素養(yǎng)為基準,讓更加專業(yè)的人從事專業(yè)的工作[8]。第二,在人才培訓方面,博物館領導層不僅要為基層工作人員提供提升自身職業(yè)素養(yǎng)的路徑,還要以基層工作人員自主學習意識為切入點,通過精神和物質兩個方面的獎勵機制,激勵基層工作人員自主學習,逐漸提升自身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如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博物館領導層可以按照基層工作人員的工作研究進行工作獎勵,對取得重大工作研究成果的人員,適當?shù)亟o予物質和精神上的獎勵。必要時還要加強對該部分工作人員的宣傳,通過對該部分工作人員的宣傳,進一步激發(fā)各層級工作人員的工作熱情和工作動力,使其能夠積極有效的參與到博物館文物保護的各項工作中。
文物保護工作中本身具有多種不同的保護措施,這些保護措施的目的就是在盡可能發(fā)揮文物實際價值的情況下,避免或降低文物所受到的損傷。就像兵馬俑,在剛出土時,色彩靚麗,人物栩栩如生,但因為缺乏有效的文物保護措施,讓兵馬俑在短時間之內變得暗淡無光,本身的魅力也隨之降低,雖然人們目前依然能夠看到兵馬俑,但這卻不是兵馬俑原本的樣子。而兵馬俑變成如今這副模樣,是文物保護工作者的重大失職。現(xiàn)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為文物保護措施的更新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在博物館文物管理中,文化保護措施的改革和更新上,工作人員應當適當?shù)靥嵘龑ΜF(xiàn)代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應用的重視[9]。以3D 打印技術為例,對于部分需要修復的文物,博物館工作人員可以先對該文物進行掃描,然后建立需要修復部分的三維模型,再利用新型的材料進行打印,再將其運用到文物修復工作中。這樣不僅在較大程度上降低了文物修復工作的困難性,更實現(xiàn)了文物修復工作品質的提升。此外,在3D 打印技術的支持下,工作人員也可以嘗試將各種文物進行縮小打印,再以紀念品的方式推送給社會群眾,這樣不僅可以為博物館創(chuàng)造新的收入,也能從一定程度上滿足不同社會群眾的心理需求,讓先進技術的運用表現(xiàn)出較高的價值。
工作模式的改革可以為各種先進技術、方法以及設備的引入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工作質量和效果,加強對工作模式的業(yè)績和改革是必要的。為此,在博物館工作模式的改革工作中,博物館領導層應當嘗試從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工作模式角度入手,進行思考,充分地發(fā)揮出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科學技術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優(yōu)勢。以科學技術的運用為例,為了實現(xiàn)文物保護工作和文物價值挖掘工作的綜合與平衡,工作人員可以借助三維投影技術,將博物館中的重要文物進行投影,讓人們通過重要文物的投影去了解文物。在這種工作模式下,工作人員不僅可以盡可能地提升人們在博物館中的體驗,還可以降低各種人為因素對文物的損害。同時借助這種工作模式,不同層級博物館之間的文物也可以實現(xiàn)交互和共享,最大限度地體現(xiàn)出文物本身所具備的文化價值,審美價值以及教育價值,助力我國文化自信建設的目標。
群眾是文物保護工作中不可控的因素,沒有人能夠完全預料到社會群眾會在文物欣賞的過程中做出何等的行為,尤其是在小孩子較多的情況下,工作人員所要面對的突發(fā)情況更具復雜性,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水平,博物館工作人員應當將群眾教育重視起來,借助群眾文物保護意識的提升,構建文物保護工作的工作基礎。為此,博物館工作人員應當從以下角度進行思考。第一,強調相關法律的宣傳,讓社會群眾意識到破壞文物帶來的影響,要求其在文物欣賞的過程中,能夠做到文明欣賞,保持距離。第二,強調文物保護工作氛圍的建設,博物館工作人員應當將文物保護工作融入博物館的環(huán)境建設和文化建設工作中,通過博物館的環(huán)境建設和文化建設讓社會群眾意識到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如在實際工作開展的過程中,工作成員可以將文物保護的宣傳標語貼在博物館中較為醒目的位置,讓人們在欣賞文物的過程中能夠看到,并實現(xiàn)自身行為的約束。
文物保護工作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具有較高的價值,不僅能夠讓國內更多的人通過文物了解我國的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更能夠讓更多國外的人通過文物認可并尊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因此,在文化自信建設的視域下,博物館工作人員應當加強對文物保護工作的研究,借助更多現(xiàn)代化的技術和手段,突破傳統(tǒng)工作模式的限制,并嘗試從制度建設、職業(yè)素養(yǎng)、保護措施、工作模式、群眾教育等多個層面入手,構建起全方面、多層次、多角度的立體化工作模式,全面提升文物保護工作的水平和品質,以滿足博物館文物管理工作中文物保護工作的實際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