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初九
初秋的陽光柔和無比,慷慨地傾灑人間,仿佛仙女的輕紗拂動我們的臉,是那樣舒服,那樣溫柔。
一天午后,迎著微風,乘著陽光,我丟下了試卷和一團亂糟糟的心情,來到了畫室。
光線穿過窗明幾凈的落地窗,落在了散發(fā)著淡香的檀木架上,整個畫室被光芒籠罩,好似披了一件金絲縫制的薄衣。紙張在輕風的吹拂下微微躍起,為這幅美好靜謐的畫卷增添了一絲靈動。
我輕輕將卷起的宣紙鋪開,研好墨,開始調(diào)配顏色。
“藤黃、硃磦、曙紅、硃砂、赭石……”我輕車熟路地找到了前四種顏料,卻在調(diào)第五種顏色——“赭石”的時候慢了下來。
“684號赭石?!边@是既陌生又熟悉的名字。我想看清這管顏料,卻發(fā)現(xiàn)標簽上的字已經(jīng)被時光沖淡,變得模糊不清,它被遺忘在孤獨的角落里很久了……將“赭石”放入調(diào)色盤中,再用清水調(diào)和,陳舊的色澤重新飽和起來。
赭石介于棕色和褐色之間,既不像棕色那樣張揚明艷,卻也不似褐色那般嚴肅深沉。在近千種顏色中,它像是未被伯樂發(fā)現(xiàn)的千里馬,又像不受皇帝寵愛的冷宮嬪妃。它身邊的伙伴——“676號土黃”和“687號熟褐”常被人賞識,用于繪畫,卻唯獨落下了它,無人問津。然而,赭石未曾有些許的落寞,它依然不卑不亢,很有幾分“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豁達。
筆尖浸入清水,瞬間變得濕潤飽滿。我輕輕蘸取赭石,在宣紙上揮筆舒展開來。顏色洇開的剎那,我被赭石溫暖而堅定的色彩所驚艷。微微滲透紙張的赭石不緊不慢地暈染,那么安定,那么溫和。還未完全擴散的顏料在折射的光線下閃爍著神秘的光芒,透著一絲絲活潑。
我仿佛擁有了這抹色彩給予的魔力,從容淡定地完成了一幅畫作,再不見以往出現(xiàn)的匆忙和失誤。這個午后,我靜靜地待在畫室,沐浴著陽光,看著空白的宣紙上不斷填抹的色彩,看著秋陽慢慢傾斜。直到最后離開畫室時,不知是不是我的錯覺,連夕陽也染上了赭石色。
走在回家的途中,之前亂成一團的思路愈發(fā)變得明朗,回望那個午前彷徨的自己,忽然忍俊不禁。是啊,在未來途中,我們還會面對各種挑戰(zhàn)和挫折,與其懦弱和打退堂鼓,不如像那抹赭石一樣勇敢、溫柔、堅定。
我想,或許我們該在漫漫人生路上,輕染一抹赭石……
‖山西省孝義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