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導引】日本著名
導演、演員北野武被稱為“日本電影新天皇”,代表作《花火》曾獲威尼斯影展金獅獎及蒙特利爾影展最佳導演獎,世界各地的媒體都將他視為黑澤明的接班人和日本電影復興的旗手。北野武作為著名導演而被世人所知,然而他卻說,拍電影并不是他真正想做的事,但也幸好不想做,才容易上手。他認為,現(xiàn)在的生意人總是用“夢想”欺騙年輕人,事實是,人根本沒有什么沉睡的天分,只分“有天分”和“沒天分”。他建議年輕人:“找工作的時候千萬別考慮自己喜歡做什么,也別煩惱做起來有沒有成就感。如果你覺得現(xiàn)在這份工作沒有成就感,那不是壞事,而是良機,正好可以冷靜地審視自己的工作。無論做什么工作,都像是在固若金湯的社會堡壘上找石縫、把手指插進去一點一點地往上爬。”
【作者簡介】北野武,1947年1月18日出生于日本東京都足立區(qū),導演、演員、藝術(shù)家、電視節(jié)目主持人。他曾與兼子二郎組成相聲搭檔Two Beats,后憑借自導自演的《兇暴的男人》獲得日本電影獎的最佳影片、最佳導演等獎項。代表作還有《那年夏天,寧靜的海》《花火》等,曾獲得法國香檳騎士團頒發(fā)的“名譽侍從”勛章。
【附文】
現(xiàn)在的生意人總用“夢想”欺騙年輕人
[日]北野武
萩本欽一先生(日本知名主持人,天才喜劇人)靠著搞笑名利雙收。在他闖出名頭之前,日本搞笑藝人不可能擔任節(jié)目主持人,因為搞笑藝人原本位于演藝圈的最下層。荻本先生翻轉(zhuǎn)了這種階級關系,不僅提升了他自己的地位,也大大提高了他的收入。于是搞笑藝人不再只是電視節(jié)目的配角,而成了電視上的大明星。我們“漫才風”時代的藝人等于是搭了他的順風車,可以說是趕上了最棒的搞笑年代。
我覺得現(xiàn)在的年輕人很可憐?,F(xiàn)在多少算是有搞笑的風潮,但他們不可能拿到像當年一樣的酬勞。因為這些年輕人還沒有磨煉出什么技藝,只是些普通人,靠著“一發(fā)藝”(曇花一現(xiàn)的橋段)爆紅個一年半載,然后消失無蹤。最近幾年一直都是這個模式,經(jīng)紀公司也喜歡這個模式,反正年輕人只要能上電視就很開心,也不必付他們多少錢。
年輕人就像風箏,前往各家電視臺被人拉著耍,不眠不休地工作,過個一年半載覺得也該拿到像樣的酬勞了,卻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過氣。經(jīng)紀公司則是照樣賺大錢,安排下一批年輕人上場。低酬勞的藝人也可以做大生意,哪有這么好的事情?以前經(jīng)紀公司還會叫年輕人多磨煉技藝,而現(xiàn)在的經(jīng)紀公司應該都暗自希望年輕人別磨煉什么技藝,否則之后難處理。電視臺可以靠低酬勞的年輕人賺收視率,當然不會有意見,難怪愈來愈多的節(jié)目不是在搞笑,而是搞得很可笑。管它好笑還是可笑,有收視率就好了?;蛟S現(xiàn)在就是這樣的年代,可是這看來只對經(jīng)紀公司、電視臺那些操弄藝人的老家伙有利,其中一定有企圖。
最近,有人干脆不給錢,甚至還收錢讓年輕人當藝人。只要年輕人巴望著上電視,這門生意就能做下去,實在很會想??磥?,藝人真的贏不了生意人。其實,這不是演藝圈的風潮,而是社會的趨勢。就好像開個什么班說人人能學畫,讓外行人拿筆學著畫不倒翁或是馬鈴薯,著眼點還真是驚人地一致。這種生意賣的究竟是什么?不是畫畫的技術(shù),而是“當上藝術(shù)家”的感覺。就算畫了一條丑魚,裱個框還真的像藝術(shù)品,但這跟真正的藝術(shù)品可差遠了。
這就好像糟糕的模仿藝人不去模仿本尊,而是模仿其他的模仿藝人,講白了就是在模仿藝術(shù)。當事人根本不會發(fā)現(xiàn),或者說不想發(fā)現(xiàn)自己只是在浪費畫材,所以也不會認真去欣賞真跡,因為一旦認真欣賞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畫得又爛又假,發(fā)現(xiàn)自己根本沒有一點天分可言。于是,這些人決定告訴自己世界上根本沒有藝術(shù),把自己畫的爛畫拿去開美術(shù)展,當自己是個藝術(shù)家,結(jié)果社會上充斥著假貨。
事實是殘酷的,并不是每個人都有天分。如果每個人都有,那還算什么天分?可是,當今社會認為每個人都有天分,還有人會說:“別埋沒了你珍貴的天分,讓我來幫你探索這份珍寶?!边@就是老掉牙的金光黨(詐騙)手法??!
賣夢想的生意不會消失
美國曾經(jīng)有過一股淘金熱。當時,傳說某人在美國西部某處的河里發(fā)現(xiàn)了大量金沙,一夜致富。結(jié)果,全美國的淘金客蜂擁而至,瞬間把貧瘠的荒野變成鬧市,可見熱潮有多強。當然,最后不是所有人都成了大富翁,就算真的有黃金,這么多人去分也分不了多少。其實,當黃金傳說傳到自己鎮(zhèn)上的時候,就該知道為時已晚,因為傳出來的時候代表黃金都被淘光了。我想淘金熱中最賺錢的人,就是看準大批貪心鬼會來追求黃金夢,在當?shù)卮蛟斐擎?zhèn)的人。賣補給品和淘金的工具絕對比淘金更賺錢,肯定還有人賣什么“黃金地圖”。聰明人應該吐槽說:“你知道這里有黃金,怎么不去挖?”但總有大把的傻子會被騙,就像賣賽馬名牌可以賺錢一樣。賣夢想的生意永遠不會消失,因為是賣夢想,不是賣錢,就算賠了錢也不能抱怨。
為什么當時會發(fā)生淘金熱?因為在美國,大家有選擇職業(yè)的自由,所以聽到有金可淘就變賣家產(chǎn)去淘金。
日本一直都有寶藏傳說,不過封建時代之前的日本人被土地與職業(yè)限制住,這些故事也就只是故事。
無論是浦島太郎的龍宮城還是桃太郎的鬼島,都只是老奶奶的老故事。一旦進入可以自由闖蕩的年代,當然有人會想去尋這些寶,而聰明人就想到要賣這種夢想賺錢?,F(xiàn)在這個時代也一樣,雖然金沙這個主題已經(jīng)沒人相信了,但商人想出了更厲害的寶藏,那就是“沉睡的天分”“真正想做的工作”“有成就感的工作”這些東西,最好把它們看成淘金熱一般的幻覺。
美夢沒意義,要教小孩生存的禮數(shù)
上一代的父母經(jīng)歷過窮到?jīng)]飯吃的年代,所以教導自己的孩子不要做白日夢,要努力工作。現(xiàn)在的父母則教小孩要有遠大的夢想,有夢最美,美夢成真。這些父母應該是生活豐饒、不甘平凡,但我覺得他們真是搞錯了時代。
窮到?jīng)]飯吃的年代,才是真正有機會一飛沖天的年代,就好像戰(zhàn)國時代的下克上(推翻諸侯),窮苦人在動蕩的社會里才有機會翻身?,F(xiàn)在的日本物產(chǎn)豐饒,就像德川時代,社會組織固若金湯。
說到徳川時代,或許當時某些父母還記得之前的戰(zhàn)國時代,會叫小孩效仿豐臣秀吉?,F(xiàn)代的父母也差不多感嘆年輕人都沒有遠大的夢想。但實際上不是沒有夢想,是看不到夢想。我年輕的時候總想開保時捷,當時我爸媽那一輩連輛破舊車都很難買到手,所以我不相信自己會有這么一天,卻還是每天做這個夢。
現(xiàn)代的年輕人看到法拉利從旁邊經(jīng)過也不理不睬,只知道去熱門拉面店前排隊,卻打死都不敢說自己哪天會喝最高級的羅曼尼·康帝葡萄酒;只知道去搶什么優(yōu)衣庫,卻對名牌服飾沒什么興趣。
因為他們非常了解社會已經(jīng)僵化,自己根本不可能翻身。這件事情沒有好壞,純粹是現(xiàn)代年輕人故步自封,認為那個世界跟自己無緣,甚至根本不存在。社會分類煩瑣確實會造成這樣的結(jié)果,大家不一定是宅男、宅女,但只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想去看其他人的世界。
這也是一種防衛(wèi)反應,人們欺騙自己沒有那個世界,但現(xiàn)在大家都有很棒的扯后腿的工具,叫做“網(wǎng)絡”。不管大家崇拜哪個藝人或運動員,還是會上網(wǎng)猛留言痛罵,把自己摸不到的另一個世界罵得一文不值,罵到像是不存在。
這種年代要小孩做夢,反而會讓小孩無所適從,只養(yǎng)出一大批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充滿沒來由的自尊心。這個年代反而應該教小孩腳踏實地地工作,教導禮數(shù)比教導做夢更重要。
現(xiàn)代人認為禮數(shù)、階級都是落伍的觀念。像我把徒弟叫做“武軍團”,把他們當成搞笑節(jié)目的臨時演員來操練,就有人批評我是權(quán)威獨裁者、惡劣的地頭蛇。電影里可以殺上百個臨時演員,怎么搞笑圏就不行了?我根本就不知道差別在哪里,我教他們的禮數(shù)可不是幫我拿包包、遞毛巾。有人找我拜師的時候說早有心理準備,但其實師父收徒弟才要做好心理準備。收徒弟就像多了個不是親生的小孩,要知道這家伙出事了得自己負責扛起來。
我教徒弟禮數(shù),是因為禮數(shù)是在社會上討生活的基礎工具。社會是由人類構(gòu)成的,哪一行都受到人際關系的影響。無論做什么工作,都像是在固若金湯的社會堡壘上找石縫,把手指插進去一點一點地往上爬。我沒辦法教導徒弟該爬哪一條路線,但至少要教會他們怎么把手指插進石縫里。真的為了孩子好,就別叫孩子做什么春秋大夢,快教他們在社會上求生的禮數(shù),除非你想把小孩變成一事無成、只會在網(wǎng)絡上發(fā)酸文的失敗者。
沒有成就感才是好機會
人根本沒有什么沉睡的天分,只分“有天分”和“沒天分”。而如果你得去考慮自己究竟想做什么工作,就代表你根本沒有想做的工作。你想找的并不是真正想做的工作,而是錢多、事少、離家近的工作,實際上哪有這種工作?
現(xiàn)代社會就是明明沒有這種工作卻說得活靈活現(xiàn),搞得啃老族(沒工作也沒念書的年輕人)愈來愈多,然后社會便壓榨年輕人當廉價勞工,可見不是只有搞笑藝人被用過即丟。在那個有的人貧苦得連飯都不一定吃得上的年代,如果小孩說自己想做能一展才華的工作,一定會被父母敲著腦袋大罵:“別做白日夢,快念書!”“不要亂講話,快找工作!”以前的父母知道吃苦就是吃補,現(xiàn)在的父母則不想讓孩子吃苦。
不過,有件事情不會變:如果不吃苦,就看不見工作的成就感。一份工作真正的樂趣和成就感,得要苦過好多年才能體會出來。如果一開始就做得很輕松,哪里會有趣?以前做一份工得先拜師當學徒,在打罵中學功夫,受到不平等待遇,也拿不到什么像樣的薪水,但是大家無處可去,只好拼命賴著不走。就因為有這些痛苦與不甘,當工作做得漂亮了才會更開心,這就是工作的成就感。
用錢絕對買不到工作的成就感。說白點,想找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就已經(jīng)是個大誤會,根本沒有什么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果嬰兒在媽媽肚子里就想“我要生在一個適合自己的世界”,那他根本不會想出生。找工作也是一樣,別想著要工作迎合自己,而要自己去迎合工作。
大多數(shù)人都是挑選自己不太喜歡的職業(yè),這樣反而比較好上手,如果想過得幸福美滿,最好把自己喜歡的事情當作興趣。就好像喜歡棒球的人別當職業(yè)棒球選手,打業(yè)余棒球會更開心。電影導演黑澤明就有個出名的傳奇,他原本想當?shù)牟皇菍а?,而是畫家。真正會成功的人大多是這樣,或許有些導演真的從小就立志當導演,但我不覺得他們拍的電影有多好看,可能是因為太喜歡電影,反而沒辦法客觀地看電影。
人對不太喜歡的東西反而會看得透徹,再說無論哪個行業(yè)都有盲點,所以稍微保持距離的旁觀者,會比全心投入的當局者更容易發(fā)現(xiàn)盲點。找工作的時候千萬別考慮自己喜歡做什么,也別煩惱做起來有沒有成就感。如果你覺得現(xiàn)在這份工作沒有成就感,那不是壞事,而是良機,正好可以冷靜地審視自己的工作。無論什么工作,經(jīng)過冷靜的審視都會變得比目前更有趣。
(附文來源:《北野武的深夜物語》,四川文藝出版社2020年3月版,李漢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