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文斌
吳稚暉與張靜江、蔡元培、李石曾四人一起被稱為“國民黨四大元老”。吳稚暉學(xué)識淵博,但為人處世卻與眾不同,特立獨行。
1943年,國民政府主席林森病逝于重慶,蔣介石力邀吳稚暉接任新主席,但被其推辭,理由有以下“三不”:
1. 我平常的衣服穿得很隨便簡單,做元首要穿燕尾服、打領(lǐng)帶領(lǐng)結(jié),我覺得不自在。
2. 我臉長得很丑,不像一個大人物。
3. 我這個人愛笑,看到什么會不自主地笑起來,說不定哪天外國使節(jié)來遞國書,會不由得笑起來,不雅。
此后,吳稚暉就根據(jù)這三點,不任任何官職,頂多掛個虛銜,以普通公民的身份參與國事。
吳稚暉的“三不”真真假假、虛虛實實,不過是他看淡高官厚祿,天性無羈的托詞罷了,但話說得高明、巧妙,讓人不得不“落入圈套”。吳稚暉有個著名的信條:官是一定不必做的,國事是一定不可不問的。
吳稚暉教過書、辦過報,畢其一生致力于教育、科學(xué),他還任過國民黨中央監(jiān)察委員、國民政府委員等等,但大多是些只領(lǐng)薪水,不用上班的“閑差”。國民政府高層熙來攘往,唯獨桀驁不馴的吳稚暉一直我行我素,巋然不動,連蔣介石也對其“敬重有加”。
1963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吳稚暉“世界百年文化學(xué)術(shù)偉人”的稱號,吳稚暉是迄今唯一獲此殊榮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