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冠賢 張洪峰
是否記得張藝謀執(zhí)導的電影《歸來》,婉瑜等了焉識一生,而焉識卻只能以陌生人的身份陪她到最后?;蛟S患有阿爾茲海默病的馮婉瑜是幸運的,她逃離了現(xiàn)實的殘酷,活在記憶深處,余生只有昔日的陸焉識。然而,對陸焉識來講又何嘗不是另一種煎熬:你我都在,只是我認識你,你卻不知道我是誰。
現(xiàn)實世界,被稱為“鐵娘子”的英國前首相撒切爾夫人,是近代世界上有名的政治家之一。她的11年執(zhí)政生涯對英國經濟、文化等領域的變革影響深遠。然而就是這樣一位執(zhí)著、堅韌、剛強的女首相,卻因中風和罹患阿爾茲海默病而晚景凄涼。
漫漫人生,終成一默。阿爾茲海默病猶如一塊記憶的橡皮擦,擦去你對這個世界的點滴回憶。英國著名幻想小說家特里·普拉切特這樣描述阿爾茲海默?。骸熬拖袷窃诠珗@散步,只是患上阿爾茲海默病后,我的公園總是在變。”
文學作品、電影藝術讓阿爾茲海默病帶上了浪漫色彩,但在醫(yī)療領域,人類從未放棄與其作斗爭。阿爾茲海默病由德國精神學家與病理學家阿洛伊斯·阿爾茲海默在1906年首次報道,他將此病描述為“保留信息能力嚴重受損”,后來人以他的姓氏來命名這種疾病。
世界衛(wèi)生組織資料顯示,全球約有4750萬阿爾茲海默病患者,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中國阿爾茲海默病患者人數(shù)居世界首位,目前已經超過1000萬。其中,55歲以上人群患病率接近3%,65歲以上是5%,70歲以上是10%,80歲以上是30%,85歲以上則高達40%。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群中,年齡每增加5歲,患病危險度會增加1.85倍。隨著老齡化程度的加快,預計到20世紀中葉,我國的老年人口數(shù)量大約會增長到4億,阿爾茲海默病患者將接近2000萬。如此龐大的患病群體,將給社會、醫(yī)療體系、家庭、倫理等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
阿爾茲海默病,俗稱早老性癡呆、老年癡呆、癡呆癥,是一種發(fā)病進程緩慢、隨著時間不斷惡化的神經退行性疾病,此病癥占了癡呆癥的六到七成。最常見的早期癥狀為短期記憶喪失(難以記住最近發(fā)生的事)。隨著病情的進一步發(fā)展,其他癥狀會陸續(xù)出現(xiàn),包括語言障礙、定向障礙(如容易迷路)、情緒不穩(wěn)、喪失動機、無法自理等。當情況進一步惡化時,患者會和家庭或社會脫節(jié),并逐漸喪失身體機能,最終死亡。雖然疾病進程因人而異,但確診后平均存活為3?9年。
阿爾茲海默病的病因仍沒有公認的定論,目前有幾個不同的假說,其中較為主流的是β淀粉樣蛋白(Aβ)毒性假說和tau蛋白假說。然而,雖然目前靶向Aβ的藥物開發(fā)較多,但與此相關的多種藥物在臨床試驗中不斷折戟沉沙,基于這一假說的相關研究人員的研究熱情也在逐漸衰退。tau蛋白假說則認為,過度磷酸化或錯誤折疊的tau蛋白在神經元中更容易聚集,并形成神經纖維纏結,從而導致神經元損傷或死亡,最終引起認知功能下降。
那么錯誤折疊或過度磷酸化修飾的tau蛋白是如何從局部擴散到整個大腦的?大量研究顯示,tau蛋白具備像朊病毒一樣“傳染”的特性,它通過迫使正常tau蛋白發(fā)生與其相同形式的錯誤折疊,從而在大腦中散播。錯誤折疊的tau蛋白首先出現(xiàn)在大腦的記憶中心——內嗅皮層和海馬區(qū),隨著疾病進一步發(fā)展,相繼出現(xiàn)在其他腦區(qū),最終擴散到整個大腦。
目前存在的tau擴散機制主要有:第一,跨突觸傳播,即神經元內tau蛋白通過突觸前膜釋放病理性tau到突觸間隙,被下游神經元突觸后膜吸收而形成病理性tau,是一種上下級神經元間的傳播。第二,神經元間隧道納米管(nanotube)傳播,即細胞內的tau蛋白可以通過隧道納米管等物理連接在細胞間直接轉移。第三,tau種子病理傳播,即tau蛋白以游離體(ectosome)或外泌體(exosome)形式釋放到細胞外,形成tau種子病理,之后tau種子病理侵染正常神經元而形成病理性tau的擴散。這些病理性tau傳播機制已經在小鼠模型中得到證實,并且通過采用PET、fMRI追蹤技術,在人類大腦中也捕捉到了tau病理擴散進程。
那么病理性tau傳播的機制是什么呢?有趣的是,據(jù)報道神經元激活可促進tau的釋放,而阿爾茲海默病中已知存在過多的神經元激活[1],這可能是阿爾茲海默病腦內tau擴散的機制之一。近期有研究顯示,低密度脂蛋白受體相關蛋白1(LRP1)控制tau蛋白的內吞以及后續(xù)tau的傳播,而下調LRP1可有效阻止神經元間的tau傳播過程。還有研究表明,包含tau種子的外泌體內化到細胞中后,可持續(xù)活化內溶酶體,使其通透性增加,tau蛋白借此“逃逸”到胞漿中,并誘導tau聚集[2]。以上這些研究從不同角度探究了tau傳播的機制,為從不同階段阻斷tau傳播提供了新的思路。當然tau傳播的機制還有待更深入的研究,這無疑為阿爾茲海默病的治療帶來曙光。值得欣慰的是,目前Pinteon Therapeutics公司研發(fā)的靶向cis-pT231-tau(具有神經毒性的tau蛋白構象)的新型抗體PNT001已進入臨床開發(fā)階段。PNT001通過精確靶向和中和攜帶cis-pT231的tau蛋白來阻斷毒性tau蛋白的擴散,進而達到保護大腦正常運作,治療阿爾茲海默病的目的。
由于tau蛋白的病理性傳播在阿爾茲海默病發(fā)病機制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將病理性tau蛋白傳播作為治療靶點的新型藥物也在積極地研發(fā)中,為攻克這一嚴重危害人類生存質量的疾病帶來曙光。希望不久的將來,研究人員能夠在阿爾茲海默病的治療研究領域出現(xiàn)突破性進展,惠及廣大患者及其家庭。
參考文獻
[1] WU J W, HUSSAINI S A, BASTILLE I M, et al. Neuronal activity enhances tau propagation and tau pathology in vivo[J]. Nature Neuroscience,2016,19(8): 1085-1092.
[2] POLANCO J C, HAND G R, BRINER A, et al. Exosomes induce endolysosomal permeabilization as a gateway by which exosomal tau seeds escape into the cytosol [J]. Acta Neuropathologica, 2021,141(2):235-256.
317050033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