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廣良
(方正縣河湖運行保障中心,黑龍江 方正 150800)
混凝土壩常用泄洪方式為壩身孔口泄洪,該方式對結構整體性造成影響,應力集中也給壩體安全運行帶來一定壓力。文章結合實際重力壩工程,建立泄洪底孔底板及側(cè)壁的三維有限元模型,計算不同工況下的結構應力變形結果,分析其分布變化規(guī)律,成果可為同類工程穩(wěn)定性分析提供一定指導意義。
混凝土壩一般利用泄水和擋水建筑物聯(lián)合泄洪,因其顯著結構特點在大壩設計中被廣泛應用。泄水方式主要分為表面溢流式和深式泄流式,前者泄流能力大,超泄能力突出,設計時可優(yōu)先考慮。后者因進水口在水面線下,放水條件與靈活性優(yōu)越,有效增強水庫利用率。壩身開孔通常會帶來大壩應力場變化,應力集中現(xiàn)象顯著,部分區(qū)域產(chǎn)生較高拉應力[1]。因此應著重計算分析孔洞附件壩身的的應力狀態(tài)。
在有限元原理中,相互作用力下的結點力和結點荷載可保持平衡,方程式為:
(1)
式中:Fi為結點力;Ri為結點荷載。
設某n點結點單元受集中荷載P作用,若單元發(fā)生虛位移,各結點虛位移為{δ}e,單元內(nèi)任意一點的虛位移為{f},則由位移模式可得:
{f}=[N]{δ}e
(2)
基于靜力等效原理,虛位移中的原荷載和單元結點荷載值相等,則
({δ}e)T{R}e={r}T{P}
(3)
消去{δ}e可得
{R}e=[N]T{P}
(4)
對面力{P}dxdy積分,且當做集中荷載P,可得:
(5)
經(jīng)過轉(zhuǎn)換后,將平衡方程集合,可得整個結構的平衡方程式:
[K]{δ}={R}
(6)
由平衡方程組式解出位移{δ}后,可得單元應變和應力。
某水電站位于甘肅省境內(nèi),工程規(guī)模為中型Ⅲ等。水庫正常蓄水位1748.00m,可調(diào)節(jié)庫容為0.44億m3,電站總裝機240MW,多年平均發(fā)電量10.2億kWh。建筑物主要包括重力壩、泄洪表孔、排沙底孔、廠房等,最大壩高59.0m[3]。泄洪底孔為8.0m×8.0m有壓,布置在河道右岸。
混凝土強度及彈性模量,見表1。
表1 混凝土強度及彈性模量表
計算模型為泄水底孔壩段,模型選取壩基巖體、上下游各取1倍的壩高。模型采用8節(jié)點六面體SOLID45單元模擬,板用殼SHELL93單元模擬[4],模型共模擬單元數(shù)69724,節(jié)點28710。泄洪孔底混凝土板及側(cè)壁,見圖1。
圖1 泄洪孔底混凝土板及側(cè)壁
邊界條件:壩基為三向約束,壩體上下游及左右邊界為法向鏈桿約束[5]。
計算工況:
工況1:大壩在建:壩體自重。
工況2:正常運行:自重+外水壓力+內(nèi)水壓力+泥沙壓力+浪壓力+弧門推力+門機輪壓。
工況3:檢修狀況:自重+外水壓力+內(nèi)水壓力+泥沙壓力+浪壓力+側(cè)向外水壓力。
泄洪孔底板側(cè)壁應力應變結果,見表2;位移變形結果,見表3。
表2 泄洪孔底板及側(cè)壁應力應變結果
表3 泄洪孔底板及側(cè)壁位移變形結果
從表2-3可得,工況1產(chǎn)生三向最大拉應力,工況2和工況3應力值較小,分析因揚壓力作用,泄洪孔底板和壩體基巖接觸面承受荷載變形,該結構的受力方式發(fā)生變化。為進一步分析泄洪孔應力變形致因荷載,選取泄洪孔底板剖面,泄洪孔底板和側(cè)壁選取剖面,見表4。
表4 泄洪孔底板和側(cè)壁選取剖面
1#剖面X方向正應力sx,見圖2;1#剖面Y方向正應力y,見圖3;1#剖面Z方向正應力z,見圖4;2#剖面X方向正應力sx,見圖5;2#剖面Y方向正應力y,見圖6;4#剖面Z方向正應力z,見圖7。
圖2 1#剖面X方向正應力sx
圖3 1#剖面Y方向正應力y
圖4 1#剖面Z方向正應力z
圖5 2#剖面X方向正應力sx
圖6 2#剖面Y方向正應力y
圖7 4#剖面Z方向正應力z
由上述結果可得出,順河向出現(xiàn)最大正應力1.552MPa(工況1),位置在灌漿廊道底部,分析是因為壩體自重產(chǎn)生較大應力集中。豎向最大拉應力出現(xiàn)在灌漿廊道拱頂,最大值2.058MPa(工況1),壓應力最值基本都在壩體基巖接觸位置,最值均<3.5MPa,滿足規(guī)范設計要求。
文章通過對某重力壩泄洪孔底板的應力變形計算,分析不同工況下的結構應力變形,結合不同剖面典型分析應變分布規(guī)律,結果表明泄洪孔壩體與基巖基巖接觸部位產(chǎn)生較大拉、壓應力,區(qū)域應力集中造成結構變化,對泄洪孔安全穩(wěn)定造成一定影響,在施工開挖應減少擾動,保證施工平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