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果
時近春節(jié),我和家人一起上街買年貨,看到街邊有一家餐館,牌匾上書兩個大字:透鮮。這兩個字讓我感覺很親切。爸爸已搶先用鹽城話念出。身旁常年居住在北京的小侄女聽得一頭霧水。我忙給她解釋:“‘透鮮就是非常鮮美的意思。剛才你聽到的就是鹽城話?!?/p>
鹽城話,鹽城人張口就來。可我只聽得懂,卻不大會說。為了不變成“假”鹽城人,我決定好好深入了解鹽城話。原來,鹽城話是一種官方方言,屬于江淮官話。鹽城方言并不是具體的某一種方言,其實各縣、區(qū)的方言都各不相同。大年初四,住在建湖的大姨,身在阜寧的舅舅,住在市區(qū)的大姑奶奶,都到外婆家吃飯。他們交談時,我在旁邊聽著,發(fā)現他們的方言雖然大體相似,但還是有些不同的。大家之所以統稱鹽城各個縣、區(qū)的方言為“鹽城話”,是按照現代行政區(qū)域來確定的。
吃完飯,大家圍在一起聊天,有人聊到做生意,于是我聽見一個詞“苦錢”。細細咀嚼,“苦”在這里竟成了動詞。別的地方說賺錢、掙錢,可在鹽城話里,它有了更深刻的內涵:錢都是用自己的辛苦換來的。
晚上散步,忽然想起前些天朋友家養(yǎng)了一只黑色的小泰迪。因為它是黑色的,朋友想為它取名為英文“black”的音譯“布萊克”,這樣顯得高大上!她奶奶卻皺著眉頭連連搖頭。因為用鹽城話念“布萊克”,就變成了“不來客”。哈哈,怎么可以不來客人呢?
和普通話相比,鹽城話有很多不同。媽媽因為說鹽城話時間久了,在說普通話時,總是把“事”說成“四”。
鹽城話中的很多詞語也很有意思。比如人們將“我”讀作“恩”;將“小孩子”說成“細小的”或“小把戲”;將“今天”說成“更個”;將“剛才”說成“將么才”。媽媽還經常對我說“不要噓噓啪啪滴”,意思是不要不沉穩(wěn);每當我獲得點成績而得意忘形時,爸爸就說“你看她,神氣六國滴”;當我和好朋友嬉戲打鬧時,大人們笑著說“兩個人來瘋”......有意思的鹽城話不勝枚舉。
鹽城話是我的家鄉(xiāng)話,不論在哪里,只要我聽到它,都會覺得很親切。
呵!透鮮的鹽城話!
(指導教師:張新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