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 鋒 劉 鍵 (通訊作者)
國慶70周年慶典的彩車設計,凝聚了建國70年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每個歷史時期所取得的輝煌成就,深度挖掘了改革開放40年脫貧攻堅和奔小康的偉大實踐的設計素材,描繪了中國夢揚帆遠航的新時代愿景,營造出“自由、生動、歡愉、活潑”的氛圍,以增強廣大人民群眾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國慶彩車設計團隊通過上百余次的反復研究與修改,選取了便于人民群眾理解的形象元素和造型載體,通過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紅色革命文化、當代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現代工藝和科技手段的結合,最終聯通了用戶的正向心理圖式,實現了主題彩車的藝術表達和思想呈現。與以往相比,國慶70周年彩車數量更多、科技含量更高、造型工藝更為精美,但更深層的特點在于思想性地融入,即如何把抽象的思想和理念通過藝術語言來實現其具象化和生動化。本文介紹了北京工業(yè)大學國慶彩車設計團隊如何利用相關知識構建與挖掘心理圖式,并運用到彩車設計中,從而講好中國故事,彰顯中國精神。
心理圖式(PsychologicalSchema)是一種幫助用戶構建認知語境基礎的心理預期,能幫助用戶從記憶中尋找或注入知覺、釋義、引導、決策和評價的解碼信息,可以有效避免用戶因超越其認知范圍而引起的消極心理。皮亞杰①在認知發(fā)展理論中認為心理圖式在認知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不僅僅是用戶對以往生活經驗的簡單建構,更能在新的語境中自發(fā)過濾、篩選、整理外界刺激,使之成為有條理的模塊化知識結構。用戶通過對頭腦中已有知識經驗的調用,可以獲取對客觀物體“應該”具有何種象征意義、“應該”如何理解的情感體驗。在設計實踐中,心理圖式可以幫助設計師為用戶在復雜化、動態(tài)化的體驗中建立起認知協調機制,并對其進行圖式的同化、知識圖譜和釋義模式的順應、認知心理結構的平衡,進而形成經驗和習慣,并逐漸內嵌于心靈深處。
基于國慶彩車的設計實踐,我們將設計心理圖式劃分為“造型圖式”“敘事圖式”“動作圖式”“人物圖式”“情感圖式”共五個基本類別。
造型圖式是用戶識別物體形象特征階段的心理圖式。根據心理圖式理論②,與用戶既有心理圖式相匹配的形象定位更容易獲得用戶的好感。同時,造型圖式同物體的應用情境聯系密切。設計師DaiSato③認為在產品設計初期,設計團隊應盡快塑造用戶能夠普遍接受和認可的產品“造型圖式”,從而提高用戶認知決策中所投入的認知資源數量和決策依據線索,即用戶在短時間內可判別出該產品“是什么”“象征什么”之后,便會自覺提升對該產品的認知和情感認同程度。在人類命運共同體彩車(圖1)設計過程中,團隊應用了基于自然語言處理的情感分析(Sentiment analysis)方法來查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典型圖式,輸入清潔美麗、開放包容、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等詞匯后,結果顯示了地球、和平鴿、橋梁、絲路、友誼勛章等元素,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有較強的映射關系,這為后期設計提供了依據。而后團隊經過上百余次的修改以提煉其象征性,并對意象性的造型符號進行抽象化加工,使其在特定的語境、場景氛圍中展現出廣闊的想象空間。最終,我們以代表五大洲的五彩風帆、象征互聯互通的黃藍兩色橋體為主體形象,底座上的海洋代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沙漠陸地代表絲綢之路經濟帶,寓意著“一帶一路”的倡議得到廣泛響應,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得到更好實踐。
圖1:人類命運共同體彩車的設計方案
敘事圖式也稱腳本圖式,在設計圖式中,誰在表達、怎么表達尤為重要,其中“隱含作者”是置于情境之后的作者的化身,是作者第二自我的潛在替身。隱含作者正是設計表達的真正作者,他從中提煉象征性、意象性的敘事符號,并使之在特定的語境、場景氛圍中可以產生積極的隱喻意義。例如,立德樹人彩車(圖2)的隱含作者是教書育人的教師、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學生及其主流意識形態(tài)。然而教師和學生并不能直接作為彩車的主題形象進行展示,必須將其轉換成“講一個故事給你聽”,這就勢必要通過借物詠志來展現立德樹人。設計師將“打開的書本”(教師)和“知識樹”(學生)作為主題形象,代表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的神圣職責,教師要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仁愛之心和扎實的學識,才能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其次,敘事圖式要有嶄新完整的故事或者獨立情節(jié),含有明確的故事(目的)、演員(彩車上的優(yōu)秀師生代表)和道具(輔助元素)。恰當合理的敘事圖式將助推故事或情節(jié)的流暢性,并使之引人入勝。
圖2:立德樹人彩車的設計方案
為了能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國慶彩車設計要求在創(chuàng)意構思上貼近社會生活,從多角度發(fā)掘接地氣、聚民心的創(chuàng)作題材。如立德樹人彩車,在構思設計方案時注重與其他類型的彩車在形式風格上拉開距離,基于情景圖式,強調了情景化、生活化以及現實造型與象征寓意交相融合的藝術處理方式,以打開的書本和碩果累累的“知識樹”為語義主體形象,象征未來網絡教育的“教育云”聳立樹頂,科技傳輸符號組成樹干,綠色操場和山丘組成車座。同時,配合舞臺場景化的設計,大中小幼學生和全國優(yōu)秀教師代表組成的參演人員情景化的互動教學場景,讓“教書育人”主題獲得了有情感、有溫度、有時代氣息的藝術表現。
動作圖式是用戶對物體“應該”有的變化次序的預置記憶,為用戶的感知、外界信息加工以及內心推理活動提供心理預估的事實依據。這類圖式與敘事圖式記錄劇情發(fā)展的腳本有相近的特點。用戶對于產品變化次序的識別和經驗調用對產品功能的達成度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動作圖式的形成主要源自用戶在過往的生活中,對各類產品既定操作方式和步驟的深層記憶。此外,這類圖式還可由人們在工作中對產品使用流程的印象、文化器物的使用經驗所組成。
首先,是對過往生活中有關產品操作流程的經驗。例如駕駛汽車的步驟經過反復實踐,以流程圖式的形式存儲于用戶頭腦中。當更換新款汽車時,使用者仍能下意識地完成大部分操作,無須借助說明書的提示。需要注意的是這類生活經驗并非靜止不變,它會隨時代和技術進步而不斷更新。例如,首善北京彩車(圖3)最終以雨燕騰飛動勢引領的四條LED彩帶為語義主題(圖3b),用抽象寫意的藝術語言來表現北京的“四個中心”建設。車體前段的“上揚”姿態(tài)與數字“1”形成直觀的圖式映射關系,成為34輛地方彩車的引領。彩車進入天安門核心區(qū)時,四條彩帶LED屏滾動展示“四個中心”以及城市副中心建設、京津冀協同發(fā)展等相關內容,向上凝聚騰飛的動勢展現了北京“高質量發(fā)展”的大好形勢。作為科技元素的人工智能和集成電路造型在基座上延展,展示出現代科技的動感。
圖3:首善北京彩車設計方案
其次,是對社會公共形象的印記。隨著時代的進步,許多公共形象已經深深埋藏于人們的腦海中,經過特定刺激即可激活。重溫熟悉的場景、道具,能夠喚起人們對往日歲月的美好回憶。例如天壇、紅墻、北京城門與“漢唐飛揚”雁棲湖國際會議中心、北京大興機場共同構成一個協調的整體,突出展現了“都”與“城”的協調共進,傳統(tǒng)與現代的交融統(tǒng)一,寓意從歷史經由現在走向未來,彰顯了北京厚重的歷史文化、端莊大氣的首都形象,以及“新北京”的昂揚精神。彩車上運用這些公共形象,完全可以輕松地調動起公眾的心理記憶,達成彩車游行的宣傳目的。
最后,是對文化習俗的記憶。例如首善北京彩車選取了北京雨燕為副主體語義,與老北京人記憶深處的流程圖式產生共鳴,雨燕是北京傳統(tǒng)鳥類,其遷徙路線與“一帶一路”高度吻合,也是2008年北京奧運會吉祥物福娃“妮妮”的原型。雨燕形象在北京彩車上的運用,可以喚起觀眾關于特定文化與習俗的記憶,增強人們心理上的親近感與共鳴。
人物圖式是指人們對于個人或集體的社會階層、經濟條件和文化修養(yǎng)等方面的綜合性釋義。這些判斷和解讀行為并非發(fā)生在現場語境,實際上它們此前就己經貯藏于人們的記憶中。比如“運動員”這個概念通常會在人們頭腦中呈現出勇往直前、淡然沉穩(wěn)、勵志堅毅、斗志昂揚這樣一個典型的角色圖式。例如以冰雪運動元素為語義主體形象的體育強國彩車(圖4)就應用了大量的人物圖式,車身上展示了冰雪運動、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自行車、馬拉松等運動員圖式,以“首鋼滑雪大跳臺”造型為車體,以北京冬奧會“冰絲帶”速滑館造型為底座,展示了中國競技體育的蓬勃發(fā)展,冬奧籌備卓有成效和冰雪運動的快速普及,體現了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國國家戰(zhàn)略的持續(xù)深化。
圖4:體育強國彩車最終方案
情感圖式可以描述為,面對外界輸入信息人們腦海中所自然形成的諸如喜愛、崇敬等情感反饋。情感圖式亦儲存在用戶的記憶中,可供隨時調取。情感圖式由喜悅和喚醒兩個維度組成,喜悅表明情感圖式被情緒刺激激活,喚醒表明情感圖式的激活程度。其次,情感圖式的心理作用又影響著用戶對產品本能層、行為層和反思層的輸出行為。情感圖式在造型、人物、流程心理圖式的基礎上總結而成的心理感受,可引起情感共鳴。例如揚帆遠航彩車(圖5),以“中國號”巨輪、錯落的云帆、海浪的情感圖式作為語義主體形象,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跑好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力賽的堅定信念。寓意中國共產黨掌舵領航,直掛云帆濟滄海,承載著14億中國人民偉大夢想的中華巨輪繼續(xù)劈波斬浪、揚帆遠航,勝利駛向充滿希望的明天?!皳P帆遠航”是國慶70周年群眾游行中最大、最高、最長、最重的彩車,車身全長40米、高13米、寬12米、重65噸。
圖5:揚帆遠航彩車的變化
心理圖式具有綜合性、時態(tài)性、差異性和集體性四個基本屬性。
其一,綜合性,是指不同的心理圖式經常共同發(fā)揮作用,區(qū)別僅僅是出現次序和權重不同。在設計領域,由于各類產品的使用過程大多可認為是一次特殊的語境構成活動,因此該過程同樣以多種心理圖式的共生機制為前提。例如在國慶彩車設計過程中,團隊在每一輛彩車設計中均運用了四個心理圖式,以實現優(yōu)勢互補。
其二,時態(tài)性,是指產品能夠觸發(fā)用戶主體的情緒并使之產生波動。受情緒影響,用戶對心理圖式的調用將呈現明顯差異,這就是心理圖式的時態(tài)性,設計師需要活用心理圖式的時態(tài)性這一特點,從而起到調節(jié)用戶情緒的作用。人是具備思維和情感的生物體,盛怒之下的人與喜慶氛圍中的人對同一產品會做出不同的解讀。穩(wěn)定的情緒狀態(tài)有助于客觀冷靜的邏輯推理,而波動的情緒則會產生低喚醒的負面情緒。為了觸發(fā)用戶的正向情緒,設計團隊經過上百余次的集中學習與討論,主要從藝術造型、主體色調、人車互動上來加以體現,通過寫實造型與象征寓意交相融合的設計構思,營造出“自由、生動、歡愉、活潑”的喜慶氛圍。比如從嚴治黨彩車(圖6)上的場景模擬,在構思設計方案時注重與其他類型的彩車在形式風格上拉開距離,把書架等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圖式應用到設計中,從而把一個嚴肅的主題設計得非常生活化。
圖6:從嚴治黨彩車前期設計方案
其三,差異性,主要表現為設計者與觀眾的心理圖式差異。如果將彩車視為設計師與觀眾交流的媒介,那么交流成功與否將主要取決于雙方心理圖式的異同,此部分可引入一種“協同創(chuàng)新”的設計方法,為設計師和觀眾提供可以相互啟發(fā)、提升設計創(chuàng)造性的友好環(huán)境。彩車作為大型慶典活動中的特殊藝術形態(tài),要能在宏大敘事、史詩結構的創(chuàng)作中,突出重大革命歷史節(jié)點,展現宏大政治主題、文化主題與經濟建設主題,這對于參與彩車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和專家來說,無疑是一次極大的挑戰(zhàn)。這次彩車的創(chuàng)作采取領導、專家和藝術家三結合的方式,合作互動、集思廣益。對于每一個設計元素的選擇、空間結構的處理、造型方式乃至色彩語言的運用,都要求恰當到位、精益求精,最終設計出讓人民群眾滿意的國慶彩車。
其四,集體性,這關涉到用戶彰顯個性的價值取向。作為一種特殊的知識儲備,集體因素通常在觀眾未經察覺的狀態(tài)下滲透進深層記憶。集體因素能夠改變心理圖式中各子系統(tǒng)的顯影次序,從而使得用戶對自身的真實訴求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例如祖國萬歲彩車(圖7)的設計體現了中華美學和諧圓融的審美,采用了花團錦簇等符合當代審美價值和典型圖式特征的藝術視覺形式,寄寓著中國人民對祖國的深深祝福,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國家、集體、個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
圖7:祖國萬歲彩車設計方案
最后,希望我們對心理圖式的挖掘與探究,及其在國慶彩車研發(fā)、設計上的應用與成果,能夠為學界和業(yè)內人士提供一份有益的參考,為中國當代設計與創(chuàng)新注入一股勃勃的生機與力量。
注釋:
①SimontonDK.Creativity:Cognitive,Personal,Developmental,andSocial Aspects,American Psychologist,2018,55:151-158.
② Yilmaz S,SeifertCM.Creativity through Design Heuristics:A Case Study of Expert Product Design.Design Studies,2019,32:387-392.
③ Hsiao SW,HsuCF,LeeTY.An Online Affordance Evaluation Model for Product Design,Design Studies,2017,33(2):126-159.
(特別說明:文中出現的彩車皆為北京工業(yè)大學國慶彩車設計團隊的原創(chuàng)作品,其中首善北京彩車與中央美術學院聯名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