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彥民
(1.南開大學歷史學院,300350,天津;2.南開大學中國社會史研究中心,300350,天津)
《周禮·冬官》收錄的《考工記》,詳細輯錄上古時期手工業(yè)的各個行當門類與其專業(yè)工匠技術,以及官家設置的相關管理機構與政府官員,但在其中很難見到普通工匠的身影。我們也難以從中知道關于工匠的歷史和工匠稱“工”的來由?!懊徽齽t言不順”(《論語·子路》),故在此有必要作一篇《考“工”記》,從文字學角度為“工”正名。
其實,傳統(tǒng)文字學中對“工”字內(nèi)蘊有所揭示?!墩f文·工部》曰:“工,巧飾也,象人有規(guī)矩也。與巫同意。,古文工從彡?!毙戾|注曰:“為巧必遵規(guī)矩、法度,然后為工。否則,目巧也。巫事無形,失在于詭,亦當遵規(guī)榘,故曰與巫同意。”段玉裁《說文解字注》曰:“惟孰于規(guī)榘乃能如是,引伸之凡善其事曰工,見小雅毛傳。直中繩,二平中準,是規(guī)榘也?!敝祢E聲《說文通訓定聲》亦云:“按此字于六書為指事。橫即句,豎即股,凡工之事,一規(guī)矩盡之。圓出于方,方出于榘之法,一句股盡之?!?/p>
但現(xiàn)代文字學家認為這是許慎根據(jù)小篆形體做出的解釋,不太確切,需要根據(jù)甲骨文、金文字形重新審視。
其實,對于“工”字的造字本義來說,傳統(tǒng)文字學自許慎以來的解讀,即把“工”字與規(guī)矩尺度聯(lián)系起來的做法,還是有其道理的。一些學者在這方面的繼續(xù)接力,可稱之為有益的探索。
綜合比較以上學者對“工”字的討論,本人贊同“工”字本義就是規(guī)矩的工矩曲尺形?!肮ぁ弊炙蟮那?,在與之相關的“矩”字中也能見到,可為此說提供佐證。
殷商時代,已經(jīng)不是手工業(yè)發(fā)展的最早時代了,所以殷墟甲骨卜辭中的“工”,已不復見其造字本義,即不作工具曲尺義項為用。其義項多種、用法紛紜,比如有用作貢獻、貢納之“貢”,有用作攻伐之“攻”,有用作功績之“功”,有作為地名族名之“工”,有用作“司工”之工官,已有多位學者述及。[14-19]不過,其較多的用法,還是用作表示工匠身份的“多工”、“百工”,比如:
1.乙未酒,多工率條遣?己[丑]卜,貞:勿酒?(《合集》11484正)
2.甲寅[卜],史貞:多工亡尤?(《合集》19433)
3.甲申卜,出貞:多工令眔災方?(《合集》41011)
4.弜食多工?用。(《花東》324)
5.癸未卜,有禍百工?(《屯南》2525)
“多工”與“百工”一樣,都是多部門手工業(yè)工匠的泛稱。但“百工”在殷墟甲骨文中僅一件,而在西周金文中卻數(shù)見,比如:
1.王呼令尹封冊命伊官司康宮王臣妾、百工。(伊簋)
2.虢中(仲)令(命)公臣司朕百工。(公臣簋)
3.王若曰:蔡,……令汝……司百工,出入姜氏令。(蔡簋)
5.明公朝至于成周,出命,舍三事命,眔卿事寮、眔諸尹、眔里君、眔百工、眔諸侯、(諸)侯甸男,舍四方命。(令方彝)
傳世文獻中也多有“百工”,比如《左傳》襄公十四年謂“百工獻藝”,《論語·子張》謂:“百工居肆,以成其事。”《荀子·王制》:“論百工,審時事,辨功苦,尚完剩,便備用,使雕琢文采不敢專造于家,工師之事也?!边@些“百工”應該與甲骨文、金文中“百工”的一樣,都是工匠的泛稱。甲骨文中的“百工”應該是這些后世“百工”一詞的濫觴。
但文獻中“百工”義項已然異化,有的是指管理工商業(yè)的官吏,比如《尚書·堯典》:“允釐百工,庶績咸熙?!眰慰讉鳎骸肮ぃ?。”《周禮·冬官·考工記》曰:“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審曲面執(zhí),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编嵭⒃唬骸鞍俟?,司空事官之屬”。這個意義上的“百工”,其實就是管理工匠的官職“司工”、“司空”。
甲骨文已經(jīng)有了作為工官的“尹工”、“司工”,比如:
5.己酉貞:王其令山司我工,工甾王事?(《合集》32967)
這里的“尹工”,后世不見,可能就是兩周時期的“工尹”?!抖Y記·檀弓下》:“工尹商陽與陳棄疾,追吳師及之。”“工尹”就是管理工匠的工官。《左傳》文公十年:“王使為工尹”。杜預注云:“掌百工之官。”而“司工”則多見于西周金文,比如:
1.王蔑免歷,令史懋賜免淄芾、絅衡,作司工。(免觶)
2.王若曰:“揚作司工,官司量田?!?揚簋)
3.……淮司工虎……司土逆寅、司馬單人、司工君……(散氏盤)
4.王格大室,司工揚父入右晉侯蘇。(晉侯蘇編鐘)
5.王行叁有司,司土、司馬、司工。王令盠曰:贊司六師眾八師。(盠方彝)
“司工”在典籍寫作“司空”,為統(tǒng)領手工業(yè)者最高的職官。西周時期,“司馬”、“司土”(司徒)、“司工”(司空)并列為“三有司”(三有事),其中“司土”(司徒)掌土地人民,“司馬”掌兵馬戎事,“司工”(司空)掌水利土木及營造工程,都是周代中央政府“三公”、“六卿”一類的重要官員。文獻中關于“司空”的記載所見多有,茲不具引。
在先秦文獻中,“工”字義項發(fā)散為多種。首先,由持工矩之人借為工匠義,比如:“凡攻木之工七?!?《考工記·總目》)“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論語·衛(wèi)靈公》)由工匠義再逐漸引申為工作之意,比如“工事競于刻鏤,女事繁于文章,國之貧也。”(《管子·立政》)再引申為巨大工作量之工程義,比如“五曰工事之式?!?《周禮·天官·大宰》)再引申為成績、功勞“功”之意,比如“凡師不工則助牽王車。”(《周禮·春官》)“此言多資之易為工也?!?《韓非子·五蠹》)再引申為工整、精巧之意,比如“此非兵力之精,非計之工也?!?《戰(zhàn)國策·魏策》)“工巧易為材。”(《韓詩外傳》)再引申為擅長、善于之意,比如“工文學者非所用?!?《韓非子·五蠹》)另外,還特指樂工和藥工以及編織刺繡之女工義,比如“使工為之歌《周南》、《召南》?!?《公羊傳》襄公二十九年)“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淬之。”(《戰(zhàn)國策·趙策》)“處女操工事者幾何人?”(《管子·問篇》)等等,皆是由其工匠義衍生而來,而其本義反而掩而不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