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來森
河蝦,顧名思義,是生長在河水溪流中的蝦(亦泛指淡水蝦)。有河流的地方,就有河蝦。
于是,食河蝦,便也只是一件尋常事。
齊白石先生所畫的那種,有著長長的螯的蝦,就是河蝦。河蝦雖小,但肉質肥豐,軟嫩滑爽,香甜可口,所以,亦可謂河鮮矣。
河蝦,可網(wǎng),可摸,可釣。
網(wǎng),要細密,細密的網(wǎng)中,放入羊骨,河蝦們嗅膻味而來,“群蝦附膻”,不長時間,就能獲得眾多。摸河蝦,就是用手勁直去摸取。河蝦,大多生活于淺岸水草中,赤腳入水,用手在水草中輕輕摸去,定能有所收獲。
然而,最有趣的,還是釣河蝦。釣河蝦,多用熟米粒,用蚯蚓亦可,不過,用蚯蚓難免讓人覺得臟,故爾,多數(shù)情況下,釣河蝦還是用熟的米粒的。
豐子愷在《吃酒》一文中,寫一位釣蝦佐酒的中年男子,其垂釣之法,正是一種通行之法。
“每見一中年男子,蹲在岸邊,向湖邊垂釣。他釣的不是魚,而是蝦。釣鉤上裝一粒飯米,掛在岸石邊。一會兒拉起線來,就有很大的一只蝦。其人把它關在一只瓶子里。于是再裝上飯米,掛下去釣。釣得了三四只大蝦,他就把瓶子藏入藤籃里,起身走了。我問他:‘何不再釣幾只?他笑著回答說:‘下酒夠了。我跟他去,見他走進岳墳旁邊的一家酒店里,揀一座頭坐下了。我就在他旁邊的桌上坐下,叫酒保來一斤酒,一盆花生米。他也叫一斤酒,卻不叫菜,取出瓶子來,用釣絲縛住了這三四只蝦,拿到酒保燙酒的開水里去一浸,不久取出,蝦已經變成紅色了。他向酒保要一小碟醬油,就用蝦下酒?!?/p>
此中年人,真可謂河蝦之“解者”,那河蝦,能得如此飽人口福,也算是“死而無怨”了。此位中年人的吃酒行為,也風雅,有古逸人之風,一派的從容和蕭散。
不過,我更贊賞的,還是此位中年人對河蝦的吃法,可謂之:水浸法——浸河蝦——熱水一浸,最是保留了河蝦的天然風味。
然而,河蝦最常見的吃法,卻是如下兩種:一是熗河蝦,二是油爆河蝦。
蔡瀾,將“熗”寫作“搶”字,只能說是“望義生文”。他說:“河流沒有污染之前,可以生吃,上海人叫‘搶蝦,裝大碗中,用碟當蓋,下玫瑰露,上下?lián)u動數(shù)次,把蓋打開,點南乳醬,就那么活生生地抓起來吃,天下美味也?!?/p>
也只能說,此種吃法,只是“熗河蝦”吃法之一。是屬于非“醉熗法”。
“醉熗”,即是常說的“醉河蝦”,是屬于“熗河蝦”吃法之一種。其基本做法是:將鮮活的河蝦放入碟中,加酒,碗扣之。一段時間后,河蝦處于醉酒狀態(tài),可揭碗而食之。如此,既能吃到河蝦的鮮香,又能品嘗到美酒的洌香。而具體做起來,可能會更細致一些,因人而異,各取所好,可以施加不同的佐料。
油爆河蝦,最是常見,尋常人家,大多就是如此吃法。
核心在于一個“爆”字,油溫要高,加入蔥段、姜絲、花椒等,煸炒出味,迅速倒入鮮活的河蝦,爆炒。時間不能太長,太長難免過老;時間亦不能太短,太短不熟生腥,恰到好處,就是火候?;鸷蚝茫闯龅暮游r,外皮紅黃薄脆,內里蝦肉卻是嫩滑鮮美,一箸入口,只能啊啊呀呀……搖頭晃腦,醉美欲倒。
選自《海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