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遠古部落首領(lǐng)。
因為黃帝生長居住在軒轅山,所以就取名為“軒轅”,黃帝所在部落的人們就叫“軒轅氏”。遠古時候,人們常年過著游牧生活,各種笨重的東西都要肩扛手挑。一天刮大風,黃帝戴在頭上的大圈帽被風吹掉,黃帝發(fā)現(xiàn)他的帽子并沒有倒地,而是在地上滾動。黃帝得到啟發(fā),就砍木頭做了個圓形的木板,放在地上向前推,但圓木板沒滾多遠就倒地了。黃帝又做了一個圓形的木板,再用一根粗樹枝把兩個圓木板連在一起,用手拉著往前走,于是兩個圓形木板穩(wěn)穩(wěn)地再也不會倒地,這就是車的輪子。在輪子上面架上木板,就做成了車。為了記住黃帝造車的功績,人們就把車叫做“軒轅”。
黃帝部落的人們有一個特殊的本領(lǐng),他們善于馴化動物,外出時都騎著馬。部落里有各種被馴化的野獸,所以該部落被稱為“有熊氏”,黃帝也有了另外一個名字——“有熊”。
部族的人們一直想給黃帝一個尊稱,但取了很多稱號黃帝都不滿意。黃帝看到土是黃色,土地能生萬物,黃帝希望自己具有大地的德性,照顧所有
的人民,就稱自己為“黃地”。到商朝時,“黃地”演變成了“黃帝”。
炎帝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初祖,在遠古時期是與黃帝齊名的部落首領(lǐng)。傳說這個部落首領(lǐng)懂得取火的方法,所以稱為“炎帝”。
有一次,炎帝看到有鳥銜著種子,而鳥收集種子的地方會長出莊稼。他就想可不可以把種子種在地里呢?于是炎帝帶領(lǐng)族人們開荒種植糧食。炎帝又發(fā)現(xiàn)徒手種地很困難,就發(fā)明了耒耜(原始的犁)用來耕地。從此炎帝開啟了中國的農(nóng)耕文化,被尊為“神農(nóng)”,他的族人們就叫做“神農(nóng)氏”。
炎帝親嘗百草,用草藥為大家治病,被奉為“藥王神”。炎帝在嘗百草時多次中毒,又發(fā)現(xiàn)了茶能解毒,被尊為“茶祖”。
由于人口增加,兩個部落為了爭奪資源和領(lǐng)地發(fā)生了戰(zhàn)爭,黃帝帶著被馴化的兇猛野獸熊、老虎、獅子、大象,和族人們騎著馬參加戰(zhàn)斗。而炎帝的部落以種植為主,沒有馬和野獸的幫忙。于是,黃帝打敗了炎帝,統(tǒng)一了中原部落。
黃帝和炎帝代表中華民族的祖先,所有中國人都是黃帝和炎帝的后代,我們也稱自己是“炎黃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