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仲秀
陳橋驛先生(1923—2015), 原名陳慶均,浙江紹興人。著名歷史地理學家,浙江大學地球科學系終身教授,以對《水經(jīng)注》的研究而成為當代“酈學”泰斗。他在歷史地理學、酈學、歷史地圖學、地方志和地名學研究、城市研究、古都研究以及翻譯等方面均造詣精深,成就卓著,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學術聲望。連續(xù)三屆出任中國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yè)委員會主任,國際地理學會歷史地理專業(yè)委員會咨詢委員。1993年被國務院授予“為發(fā)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作出突出貢獻的學者”稱號。1999年被人事部授予“終身教授”榮譽。曾赴日本、美國、加拿大、巴西等國多所大學訪問講學,并被聘為日本關西大學、國立大阪大學、國立廣島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先后出版了《水經(jīng)注研究》(一、二、三、四集),《酈道元評傳》《水經(jīng)注校釋》等學術專著近30種。同時,作為現(xiàn)代城市地理學開創(chuàng)者之一的陳先生,與中國歷史地理學界的侯仁之、史念海、譚其驤三位老前輩,實為科學的古都研究的創(chuàng)始人。由陳先生主編的《中國六大古都》《中國歷史名城》《中國七大古都》《中國都城辭典》等是大陸有關古都研究方面最早的專門著述。
陳老先生五次到山西,生前他曾說:“在國內,除了山西省以外,再也沒有另外一省,讓我五進五出。我是因崇敬三晉文明、研究三晉文化而頻頻入境的。山西省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發(fā)祥地,也是我們民族繁衍生息的搖籃。不僅是文化大省,而且位居首要?!辈贿^,老先生卻沒有到過大同。他與大同間的一段佳話還要從《古都大同》一書說起。
2014年2月,《古都大同》的責任編輯孟桂芳將由安大鈞任主編、力高才任副主編的這本書送給其恩師陳橋驛先生審閱。陳老先生利用春節(jié)整個假期通讀了《古都大同》,寫下《讀覽古都大同? 回望古都研究》的書評,書評開場白這樣寫道:“此書是一部歷史城市地理的著作,也是一篇這個領域中的杰作。中國古代已有這類著作,如《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之類,雖然都有價值,但都是舊時代的著作,不具現(xiàn)代城市地理學的內涵,而《古都大同》這書雖綜論此一的歷史城市地理,卻也使用了現(xiàn)代歷史城市地理學的原理,是一部歷史城市地理的現(xiàn)代科學杰作?!痹谂Z中,陳老先生還提到由他主編的《中國歷史名城》(1986年出版)一書,他寫道:“此書中包括都城50處,其中大同列為50城中的第5位。該篇編者田世英系為人民教育出版社地理編輯室主任。他情況熟悉,文字功底也好,于是寫了《中國歷史名城》之“大同”部分。但畢竟只是全書中的一篇,當然不能與《古都大同》相提并論?!豆哦即笸反_是一部佳作。《古都大同》著作的出現(xiàn),填補了記錄古都大同不足的空白?!?/p>
隨后,陳老先生在看到《試論“中國大古都”的構成要件與生成環(huán)境》(葉萬松、安大鈞、韋娜)一文后,于論文尾頁上寫出了如下批語:
三位作者所寫的這篇關于古都大同,把古都大同作為中國大古都,立論扎實,說理明確,是一篇關于古都研究中別開生面的杰作,我很贊賞此文。認為這是我國古都研究中一項別出心裁而成就非凡的研究方向。希望幾位作者再接再厲,在這個方向上繼續(xù)從事深實,也希望在我國的古都研究中得到響應和推廣。
陳先生在為論文寫下上述批語之后,又專門寫了《一點感想與建議》。他用浙江大學信箋密密麻麻寫了九頁半,長達六千多字。陳先生對古都學研究的關切、對晚輩后學的關愛、對歷史地理學研究事業(yè)的忠心都讓后輩晚生肅然起敬。
陳老先生對大同古都研究取得的成果給予高度評價,讓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大同古都歷史文化研究的大同本地專家學者倍感鼓舞。為此,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還編輯出版了《酈學泰斗陳橋驛與大同古都大同》一書。2014年11月4日,大同古城保護和修復研究會會長安大鈞在孟桂芳的陪同下,來到位于浙大校區(qū)內的陳橋驛寓所,專程登門拜訪這位92歲高齡的學術大家,當面向他表達謝意,感謝他充分肯定大同大古都地位,感謝他對大同古都歷史文化研究的大力支持。來杭之前,安會長與時任鳳凰衛(wèi)視中文臺臺長的王紀言先生取得聯(lián)系,《我的中國心》欄目攝制組也一并抵達杭州,人物專題片《半在清溪半在山——陳橋驛》開拍。三個月后的2015年2月11日,享年93歲的陳老先生就匆匆離去。
北魏酈道元撰著的《水經(jīng)注》,是一部對歷史地理學者充滿誘惑的典籍。陳橋驛先生的《水經(jīng)注校釋》,被學界譽為弘揚酈學進程中的一座里程碑?;蛟S,1500多年前在平城做官的酈道元,就是陳橋驛先生與大同之間的媒介,一個從沒有到過大同的人,在他生命中最后一年間,卻與大同頻頻隔空對話,像是扔在續(xù)寫前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