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新見李東陽撰宦官墓志銘考述

      2021-03-16 07:41:40李花蕾
      蘭臺世界 2021年1期
      關鍵詞:內(nèi)府李東陽宦官

      李花蕾

      新見《明故御用監(jiān)太監(jiān)掌浣衣局事傅公墓志銘》《明故司設監(jiān)太監(jiān)韋公墓志銘》,碑系燕郊出土,2018 年12 月見于私人收藏家,二碑志文由明代“茶陵詩派”核心人物、正德初年內(nèi)閣首輔李東陽撰。墓主傅慶、韋記二人是活躍于明成化、弘治之際的內(nèi)府重要宦官:傅慶少年得志,22 歲任司設監(jiān)太監(jiān),培育了大量徒弟,如弘治、正德之際著名的司禮太監(jiān)賴義就出自其門下;韋記大器晚成,60 歲始任太監(jiān),后因學行出眾,受孝肅周皇后及憲宗倚重。

      《傅公墓志》31 行,808 字,楷書,碑額今不見?!俄f公墓志》正文35 行,約720 字,楷書,墓蓋3 行,12 字,篆書。茲錄二志全文如下:

      明故御用監(jiān)太監(jiān)掌浣衣局事傅公墓志銘

      光祿大夫、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知制誥、同知經(jīng)筵事、國史總裁長沙李東陽撰。

      資善大夫、禮部尚書、前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學士、侍經(jīng)筵廣陽劉機書。

      奉敕提督十二營、總管三千營總兵官、掌左軍都督府事、前節(jié)制陜西等處地方、柱國、惠安伯永城張偉篆。

      御用監(jiān)太監(jiān)傅公之卒也,上聞訃震悼,賻寶鏹三千緡,復遣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賴公義以諭祭,且命董葬事。賴公抱翰林院編修滕霄狀,衰绖詣予,泣曰:“吾不幸,吾主公大故,襄事有日,敢祈先生言勒諸墓之石?!卑礌?,公諱慶,姓傅氏,為柳州之上林人,以俊異選進內(nèi)庭。成化戊子,為長隨,授奉御。己未,拜惜薪司右司副。丙申,轉左。丁酉,升司設監(jiān)太監(jiān),兼前職。戊戌,憲宗純皇帝嘉其勞,賜蟒衣、玉帶、內(nèi)府乘馬。弘治間,累左遷,直乾清宮,僉織染局事。逮今皇上御極之初,簡中臣耆舊而拔之,時賴公倚重,為國柄用,乃以公薦,上可其奏,命掌浣衣局,升御用監(jiān)太監(jiān),皆特恩也。公幼穎敏有大志,材識不凡。甫長,委質庭掖,輸忠盡瘁,績效日以益盛,蹇蹇之心至終未嘗倦。雖處中貴,自治崇簡,滫瀡之奉不侈于日用,而裳衣帷事沖澹,其檢身也如此。在惜薪時,公為之區(qū)畫,出納之際,會計甚得其當,而胥吏之弊用是以革??椚救丝鄼C杼征役之繁,公為建白之,以故中外多得惠。其掌浣衣局也,煩撋之勞,必躬視之,毫發(fā)不茍。歷官四十余年,膺累朝之眷重,祗慎匪懈。禮服之在躬者,雖祈寒盛暑不輒去。執(zhí)禁直,雖夜分不寑。其寵賚之厚,職業(yè)之勤,在官者蓋如此。遇賢士有禮,待家眾有恩,馭下略無惡厲聲色,人皆德之。凡在公教育中者,悉居要路。若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呂安,監(jiān)丞王通,司苑局奉御高成,御馬監(jiān)少監(jiān)張敏,監(jiān)丞王智,太監(jiān)王釗,乾清宮奉御客仲舉,惜薪局右司副李勣,奉御王宣、劉榮,鞍轡局奉御楊璽,大善殿奉御錢進,神宮監(jiān)長隨高義,乾清宮長隨王用、董成,顯用于時者,皆出自門下。而賴公以博洽之才敻出儕輩,尤鐘愛于公也。其得人之盛又如此。公醇篤莊重□激忠義,而年弗究于用。惜哉!從子一,琮。其生景泰丙子九月十五日,其卒正德己巳□月四日,壽五十有四。其葬都城東六里屯之原。寔卒之月二十八日也,是宜銘,銘曰:

      篤棐宮闈為既久,蟒衣驂乘寵則厚,得于天者匪弗壽,人之望之用弗究,藹藹門墻多士秀,貽厥后者功厥懋,嗚呼!公全而歸夫何疚。

      明故司設監(jiān)太監(jiān)韋公墓志銘

      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少師兼太子太師、吏部尚書、華蓋殿大學士、知制誥、同知經(jīng)筵事、國史總裁長沙李東陽撰。

      賜進士第、資政大夫、太子少保、禮部尚書、掌太常寺事、侍經(jīng)筵同郡田景賢書。

      特進光祿大夫、左柱國、太師兼太子太師、英國公、奉敕提督五軍并十二團營總兵官、監(jiān)修國史、知經(jīng)筵事、掌后軍都督府事古汴張懋篆。

      公姓韋,諱記,西廣桂林府臨桂縣人也。公生秀美。宣德五年,進入禁庭,選擇受學于內(nèi)館。公聰敏勤勵,久而學成。正統(tǒng)己巳,辦籍于寶鈔司,寅畏有為,人咸服其能。景泰壬申,除奉御,日屆近侍。天順癸未,改侍仁壽宮。成化丙戌,蒞事于酒醋面局,僉押管事。戊子,升本局右副使。庚寅,升左副使。壬辰,升大使。癸巳,升司設監(jiān)右少監(jiān),仍署局事。甲午,升左少監(jiān)。丙辰(成化無“丙辰”,應作“丙申”),升太監(jiān)。六十余年,深承寵眷,公益勤慎匪懈。圣慈仁壽太皇太后將用老成臣俾教內(nèi)人,公以學行,遂獲茲榮,循循善誘,斐然可□。憲廟以其練達□識,遂使二南之□,敬長克協(xié)之德意。今皇上嗣歷大寶之初,命掌局印。庚戌,推舉同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甯公瑾掌宮事,少長咸歡。公生蒙累朝寵渥,賜蟒衣玉帶及歲祿,及有內(nèi)府騎馬之寵,人皆謂公積善所致。弘治乙卯夏四月,公因老疾,經(jīng)時弗瘳,上乞散地,以便調(diào)治,荷蒙圣恩,準惜薪司□□養(yǎng)老,兼賜夫役。雖在病中,尚手不釋卷,其好學之篤,雖老而猶不倦。今年六月二十八日,以疾壽終。訃聞,圣慈仁壽太皇太后□慟,賜以白金百兩、彩段四表里,香燭、油等物若干。復蒙皇上欽賜寶鈔萬貫,諭祭一壇,工部營葬。仍命內(nèi)官監(jiān)右少監(jiān)陳公彬董治喪儀,恩至渥也。卒日之距公生于永樂丁酉十一月十四日,享年八十有四。公名下諸公咸執(zhí)喪禮,□其義子福順等卜以八月初八日,奉柩安厝于京西香山鄉(xiāng)翠微山新章村之原,公存日□所預謀之吉兆也。于戲!若公者,福祿壽考,亦人生之不易得也,是宜銘諸幽堂。銘曰:

      西廣之英,宗廟之器,久膺榮爵,克全良貴。耽嗜詩書,敦尚仁智,清勤立身,澹泊明志。政之簡劇,事之巨細,率循理行,不為利計。籍籍聲華,昭于盛世,京西之原,佳城幽閟。華表峨峨,上入云際,體魄安茲,歷年無既。

      一、墓主生平考述

      1.傅慶生平。

      據(jù)志文,傅公名慶,柳州上林(今廣西上林縣)人,其生平及任職情況如下:

      景泰七年(1456),生。

      成化四年(1468),為長隨,授奉御。

      成化十一年(1475),拜惜薪司右司副。

      成化十二年(1476),轉惜薪司左司副。

      成化十三年(1477),升司設監(jiān)太監(jiān),兼惜薪司左司副。

      成化十四年(1478),賜蟒衣、玉帶,準內(nèi)府乘馬。

      弘治初(1488),累左遷,后直乾清宮,僉織染局事。

      武宗即位(1505),因薦掌浣衣局,升御用監(jiān)太監(jiān)。

      正德四年(1509),卒,享年54 歲。

      1468 年,年僅13 歲的傅慶“為長隨,授奉御”,從此踏上升遷之路。《明史·職官志》載洪武初將內(nèi)官分為十二監(jiān),每監(jiān)“長隨、奉御無定員,從六品”[1]1818。洪武二十八年(1395)重定內(nèi)官監(jiān)、司、庫等官職秩,設內(nèi)官監(jiān)十一,每監(jiān)“皆設太監(jiān)一人,正四品。左、右少監(jiān)各一人,從四品。左、右監(jiān)丞各一人,正五品。典簿一人,正六品。又設長隨、奉御,正六品”[1]1825。盡管長隨、奉御在職秩上被定為六品,但實際地位并不高?!抖吩洝贩Q“長隨本中官之次等,受役于大珰者” ;《明史·宦官傳》載,汪直、劉瑾、張永、谷大用等大宦在獲罪之后都被降為奉御。由此可見,長隨、奉御是在當權宦官身邊聽差的小跟班角色,是宦官的“初級職稱”。

      1475 年,傅慶任惜薪司右司副。惜薪司掌管宮內(nèi)所用柴炭等事,“設司正一人,正五品,左、右司副各一人,從五品”[1]1825。明代以左為尊,次年,傅慶即升為惜薪司左司副。1477 年,傅慶升為司設監(jiān)太監(jiān),同時兼惜薪司左司副。司設監(jiān)掌管御用車輦、床被褥、帳幔等事,事關皇帝的起居出行,太監(jiān)為正四品,就內(nèi)官職秩而言已達最高。此時傅慶僅22 歲,升遷速度如此之快,即使在宦官機構龐雜的明代仍屬少見,這固然與其“幼穎敏有大志,材識不凡”有關,但若無人相助,恐非易事。考《明史》,1477 年正月,憲宗建立西廠,由太監(jiān)汪直統(tǒng)領,權傾一時。汪直為潯州府(今廣西桂平市)大藤峽瑤人,約1465 年大藤峽瑤民起義被平定后入宮,曾為昭德宮內(nèi)使,得憲宗寵妃萬貴妃寵信。從里籍來看,傅慶與汪直為同鄉(xiāng),而入宮時間又大致相同,二人不可能不相識,筆者據(jù)此推測,傅慶極有可能得到過汪直的扶持。明代內(nèi)官定制“官無過四品”[3]7765,官至太監(jiān)以后,已經(jīng)升無可升,于是帝王的恩寵便以其他形式加以體現(xiàn),如賜蟒衣、玉帶和加祿米、準內(nèi)府乘馬等,都是升遷的標志。1478 年,傅慶就得到了賜蟒衣、玉帶、準內(nèi)府乘馬的榮耀。

      1487 年,憲宗病逝,孝宗繼位。次年,傅慶便“累左遷”,后于乾清宮當值,又“僉織染局事”。據(jù)史料記載,孝宗繼位初,曾采取一系列措施打擊宦官亂政,如停免蘇杭等處坐守織造者、將梁芳等前朝大太監(jiān)革職下獄等。傅慶之左遷,或與此有關??椚揪重撠熑驹旎蕦m內(nèi)所用的絲織品,《明史》稱織染局舊制設“大使一人,正五品;左、右副使各一人,從五品”,有“掌印太監(jiān)一員,管理、僉書、掌司、監(jiān)工無定員”[1]1820。據(jù)此,則傅慶在織染局任僉書一職,品階不超過從五品。終孝宗一朝,傅慶都不再得勢。

      約1505 年武宗繼位后,傅慶升為御用監(jiān)太監(jiān),掌浣衣局印。御用監(jiān)造辦“御前所用圍屏、床榻諸木器,及紫檀、象牙、烏木、螺甸諸玩器”[1]1819,浣衣局除了漿洗宮內(nèi)皇親國戚的衣物之外,還是老、罷、退、廢官人們的居住地,“凡官人年老及有罪退廢者,發(fā)此局居住,內(nèi)官監(jiān)例有供給米鹽,待其自斃,以防泄漏大內(nèi)之事”[4]。明代宦官機構設立十二監(jiān)、四司、八局共二十四衙門,唯有浣衣局不在皇城內(nèi)。無論如何,傅慶又一次成為正四品太監(jiān),并掌管浣衣局,這一切全靠其門下徒弟賴義的推薦。明代宦官有“拉名下”的傳統(tǒng)[5]30,“中官規(guī)矩:本管者視甲科之大主考,照管老叔者視房考,同官者視同門。本管之于名下,照管之于侄子,猶座師之視門生,亦若父子焉”[4]。即掌權的大珰將初入內(nèi)廷的年幼小閹拉入自己名下,以師徒、父子、叔侄名義撫養(yǎng)、教育,最終培養(yǎng)為親信,在內(nèi)廷中相互扶持。在這方面,傅慶成績斐然,其門下徒弟眾多,僅墓志中所列“居要路”“顯用于時”者就有16 位。據(jù)墓志推測,這些徒弟,應為傅慶在1477 年升為司設監(jiān)太監(jiān)之后至1488 年累左遷之前所培育,賴義是其中的佼佼者。墓志稱賴義為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受武宗倚重,為國柄用。司禮監(jiān)為內(nèi)府八監(jiān)中權力最重者,設提督、掌印太監(jiān)各一名,另有秉筆太監(jiān)、隨堂太監(jiān)及掌司、典簿等無定員,提督掌皇城內(nèi)一應儀禮刑名,掌印掌內(nèi)外章奏及御前勘合,“權如外廷元輔”[1]1821,秉筆、隨堂掌章奏文書,照閣票批硃。武宗時期,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專掌機密,凡進御章奏及降敕批疏,無有不經(jīng)其出納者”[6]768??肌睹魑渥趯嶄洝?,正德元年(1506),傳旨以五千營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劉瑾神機營把總同提督十二營操練,調(diào)神機營中軍二司并練武營司設監(jiān)太監(jiān)馬永成代瑾,以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賴義代永成;正德五年(1510),加司禮監(jiān)太監(jiān)溫祥、賴義、谷清、秦文、范宣、張欽祿米歲各十二石,賞銀一百兩、纻絲四表里。據(jù)此,則賴義本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后轉司設監(jiān),又轉至司禮監(jiān),且與明代“八虎”之一的大宦劉瑾相善,為其黨羽。其時賴義實為權宦,既有令“主公”傅慶東山再起的能力,也有令李東陽在傅慶墓志中特意另提一筆,稱“賴公以博洽之才敻出儕輩”的影響力。

      2.韋記生平。

      韋公名記,桂林府臨桂縣(今桂林市臨桂區(qū))人。其生平及任職情況如下:

      永樂十五年(1417),生。

      宣德五年(1430),入禁庭,受學于內(nèi)館。

      正統(tǒng)十四年(1449),辦籍于寶鈔司。

      景泰三年(1452),除奉御。

      天順七年(1463),改侍仁壽宮。

      成化二年(1466),蒞事于酒醋面局,僉押管事。

      成化四年(1468),升酒醋面局右副使。

      成化六年(1470),升酒醋面局左副使。

      成化八年(1472),升酒醋面局大使。

      成化九年(1473),升司設監(jiān)右少監(jiān),仍署局事。

      成化十年(1474),升司設監(jiān)左少監(jiān)。

      成化十二年(1476),升太監(jiān)。

      弘治元年(1488),掌酒醋面局局印。

      弘治三年(1490),同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甯瑾掌宮事。

      約弘治三年前后,獲賜蟒衣、玉帶、歲祿,準內(nèi)府騎馬。

      弘治八年(1495),惜薪司□□養(yǎng)老。

      弘治十三年(1500)六月,卒,享年84。

      韋記36 歲當上奉御,升太監(jiān)時已年屆花甲,與少年得志的傅慶相比,可謂大器晚成。韋記初入宮禁,即在內(nèi)館受學。內(nèi)館即內(nèi)書堂,是明代內(nèi)府對小內(nèi)使進行文化教育的專門機構。墓志稱韋記一生“耽嗜詩書”,這一習慣當與其曾在內(nèi)館受學息息相關。1449 年,33 歲的韋記辦籍于負責制造草紙的寶鈔司。“辦籍”一詞無可考,似指把經(jīng)過培養(yǎng)、教育的宦官正式分派至某一內(nèi)府衙門。墓志中稱韋記在內(nèi)館“久而學成”,但受學過程絕不可能長達19 年之久,其辦籍之前當有其他經(jīng)歷未被記錄,或曾在大珰身邊充當雜役之類。

      1463 年,韋記改侍仁壽宮。史料記載,成化元年(1465),“文武群臣命婦朝賀皇太后(孝肅周皇后)于仁壽宮”[7];成化十一年(1475),年僅六歲的孝宗朱祐樘被立為皇太子,其母薨逝,周太后將太子接到仁壽宮中撫育;弘治十一年(1498),因清寧宮災,周太后移居仁壽宮。據(jù)此,則韋記當時在仁壽宮服侍的正是周太后,即墓志中所說的圣慈仁壽太皇太后。周太后本為明英宗貴妃,同時也是憲宗的生母,憲宗即位后,尊其為孝肅皇太后。憲宗在位期間,“事太后至孝,五日一朝,燕享必親。太后意所欲,惟恐不歡”[8]3518。成化二十三年(1487),憲宗定周太后徽號為“圣慈仁壽皇太后”。及孝宗即位,因感念撫育,尊為太皇太后。由此可見,在憲宗、孝宗兩朝,周太后都是可以呼風喚雨的角色,在仁壽宮服侍周太后的經(jīng)歷,也為韋記此后的升遷打下了基礎。周太后曾命韋記教授宮女,韋記的學行遂得以展示,并因此獲憲宗賞識。韋記卒后,周太后在哀慟之余“賜以白金百兩、彩段四表里,香燭、油等物若干”,足見其對韋記的寵信程度。1466—1472 年,韋記任職于酒醋面局,該局掌宮內(nèi)食用酒醋、糖醬、面豆等物,職秩與上文織染局同,韋記在該局最終升為大使(正五品)。1473年,韋記升司設監(jiān)右少監(jiān),品階不變,但同時管理酒醋面局事務,職權變大了。

      1476 年,60 歲的韋記終于在司設監(jiān)升任太監(jiān),次年,年僅22 歲的傅慶也升任為司設監(jiān)太監(jiān),二人遂成為同事。1487 年,孝宗即位,此后韋記和傅慶的命運開始翻轉。1488 年,傅慶左遷之時,韋記升為酒醋面局的掌印太監(jiān)。1490 年,韋記同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甯瑾掌管宮事。據(jù)《(光緒)昌平外志·金石記》載《周太后祭墓文》,成化二十三年(1487),周太后曾先后遣御馬監(jiān)太監(jiān)甯瑾昭告高祖考、曾祖考、祖考,則韋記和甯瑾都曾服侍周太后。另據(jù)《孝宗實錄》《武宗實錄》記載,甯瑾是深得兩朝寵幸的權宦,曾蒙賜草場,“以供寺廟香火墳塋之用”[9]。約1490 年前后,韋記獲賜蟒衣、玉帶、歲祿、準內(nèi)府騎馬等榮耀,而此時,傅慶可能正左遷至乾清宮當值。從二人的際遇可以看出,孝宗即位后雖曾對內(nèi)府進行改革,左遷了一部分宦官,卻最終沒有擺脫任人唯親的通病,自己的私人還是照常升賞,宦官亂政的現(xiàn)象并沒有得到有效遏制。

      1495 年,韋記至惜薪司養(yǎng)老。據(jù)《孝宗實錄》記載,這一年八月,內(nèi)官監(jiān)太監(jiān)李廣在受命選附馬時受賄,致使物議沸騰,最終附馬被黜,另行別選。李廣被劾,同時參與選婚的蕭敬、韋記等太監(jiān)亦被詰責,“法當究治,姑貸其罪”[10],但最終以李廣招權納賂等事無指陳實跡而告終。李廣、蕭敬于《明史》有傳,彼時均屬深得孝宗寵任的大宦,韋記能與此二人共同參與選婚,再次證明其在內(nèi)府中的影響力。值得一提的是,蕭敬卒后,為其督理喪儀的也是傅慶的徒弟賴義,為其撰寫墓表的則是名臣楊一清。

      韋記卒后,除周太后的賞賜外,孝宗也賜以寶鈔萬貫,下旨致祭一次,由工部營葬,并命內(nèi)官監(jiān)右少監(jiān)陳彬董治喪儀。9 年后,傅慶卒,武宗“賻寶鏹三千緡”。相較而言,韋記的待遇可謂優(yōu)厚。

      二、李東陽撰宦官墓志考述

      由李東陽撰寫的宦官墓志銘,包括傅慶、韋記在內(nèi),目前可見的共有6 篇,詳見下表(見下頁)。

      這6 篇墓志銘前后跨度約20 年,其中最早的一篇撰于1496 年,當時李東陽任禮部右侍郎,而給韋記作墓志銘時,任禮部尚書,等到給傅慶作銘時,則已經(jīng)身為內(nèi)閣首輔。作為朝廷重臣,李東陽卻頻頻為宦官撰寫墓志,這種看似怪異的現(xiàn)象,實際上在明代很常見,劉健、楊一清、張居正等名臣也都有宦官墓志流傳。

      在明代,士大夫與宦官之間的關系極其微妙。孝宗、武宗兩朝,士大夫階層對宦官當權的現(xiàn)象深惡痛絕,但又無法遏制其愈演愈烈的趨勢,在政治上常常受宦官掣肘。而宦官雖然“權如外廷元輔”,因身份問題往往遭人議論,于是就有意靠近、拉攏士大夫,相應的,請名臣重相撰寫墓志便成為彰顯個人身份地位的一種象征,一時蔚然成風。武宗即位初,以太監(jiān)劉瑾為首的“八虎”(張永、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引誘武宗沉溺于聲色犬馬,借機專擅朝政,士大夫與宦官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時任戶部尚書的李東陽與內(nèi)閣首輔劉健、禮部尚書謝遷等官員反復彈劾勸諫,迫于壓力,武宗不得已答應鏟除“八虎”。因消息走露,“八虎”連夜跪求武宗,最后,他們非但沒有受到處罰,反而得以升遷。這一事件對李東陽等人是一次沉重的打擊,他們紛紛提出辭職,健、遷二人誅瑾時“詞甚厲,惟東陽少緩,故獨留”[14]4822。李東陽再三請辭,均不許,后升為內(nèi)閣首輔,與劉瑾共事?!拌鹊弥荆瑒沾菀挚N紳。而焦芳入閣助之虐,老臣、忠直士放逐殆盡。東陽悒悒不得志,亦委蛇避禍。”[14]4822此后,劉瑾兇暴日甚,對李東陽也只表面禮敬,李東陽勢孤,只能彌縫其間,補救劉瑾所為亂政,“潛移默奪,保全善類,天下陰受其庇”[14]4822。正德五年(1510)秋,劉瑾被誅,李東陽上疏自責,稱劉瑾專權亂政,自己“雖委曲匡持,期于少濟,而因循隱忍,所損亦多”[15]。正德七年(1512),“八虎”之一的高鳳卒,因生前“嘗預屬予為墓表,及諸學士、大夫為碑及傳”,李東陽推辭不過,“乃敘其履歷歲月,而以恤典先焉”[12]172。由此可見,李東陽一直把政治局勢看得很清楚,同時對自身也有較為清醒的認識,他內(nèi)心雖排斥宦官當權,但迫于時局,表面上曾一度與宦官和諧共處。

      為六位墓主書丹及篆額、篆蓋者也均為朝廷重臣。其中為傅錦書丹的是武宗時期另一內(nèi)閣首輔楊一清。楊一清一生可謂“成也太監(jiān),敗也太監(jiān)”,他在都察院擔任右都御史時,因不依附劉瑾而被彈劾,“瑾誣一清冒破邊費,逮下錦衣獄。大學士李東陽、王鏊力救得解。仍致仕歸,先后罰米六百石”[16]5227。正德五年(1510),楊一清利用與劉瑾有矛盾的另一太監(jiān)張永(“八虎”之一),設計除掉了劉瑾,楊一清還朝,后不斷升遷。張永卒后,楊一清為之撰寫墓志銘,至嘉靖時期,被構“受張永弟容金錢,為永志墓”[16]5227,遂落職。為韋記、高鳳篆蓋、篆額的張懋系明代最高世襲公爵英國公,其祖張玉為明成祖朱棣靖難之變的功臣,父張輔戰(zhàn)功顯赫,被追封為定興王。張懋“握兵柄者四十年,尊寵為勛臣冠”[17]4224,曾率眾大臣勸諫武宗勿與群小狎游。其他墓志書、篆者也非泛泛之輩,如劉機、李燧、田景賢都官至尚書。由此可見,明代士大夫階層與宦官的關系錯綜復雜,絕非敵、友二字可以說清。

      在李東陽為之撰寫墓志的六位太監(jiān)中,明確提到有三位曾經(jīng)在內(nèi)書堂接受過文化教育。為防止內(nèi)臣干政,明朝初期曾“敕諸司不得與文移往來”[18]776,但是,皇帝日常處理的奏札成百上千,需要近侍協(xié)助誦讀奏章,同時內(nèi)官監(jiān)要“通掌內(nèi)史名籍”[19]1724,尚寶監(jiān)要“掌御寶圖書”[20]581,所以內(nèi)臣非但不能不識字,甚至相當一部分內(nèi)廷職位還要求通曉文墨方能勝任。于是,至宣宗元年(1426),“開書堂于內(nèi)府,改刑部主事劉翀為翰林修撰,專授小內(nèi)使書,選內(nèi)使年十歲上下者二三百人讀書其中。其后大學士陳山亦專是職,遂定翰林官四人教習以為常。自此內(nèi)官始通文墨”[20]581。內(nèi)書堂后歸司禮監(jiān)管理,一度成為內(nèi)府培養(yǎng)人才的基地,甚至在宦官中形成了“自內(nèi)書堂奉旨派撥者名曰正途,其次或乞恩奏保改升者亞焉”[4]的觀念。內(nèi)書堂的教育措施在《酌中志》內(nèi)有詳細記載,通過學習,一些聰明有志的內(nèi)使不僅能熟讀四書五經(jīng),還能研習典籍??梢姡鞔糠只鹿俜堑ㄎ哪?,而且還曉古今,在文化層面上與科舉出身的士大夫不相上下,這也是他們不斷追求權力和社會地位的根源之一。

      考《李東陽集》,共收錄李東陽為他人所撰墓表、碑銘、墓志等約118 篇,他為宦官撰寫的6 篇墓志均未收錄在內(nèi)?;蛟S在位于士大夫階層頂端的李東陽內(nèi)心深處,始終恥與宦官為伍。無論如何,由李東陽撰寫的《明故御用監(jiān)太監(jiān)掌浣衣局事傅公墓志銘》《明故司設監(jiān)太監(jiān)韋公墓志銘》為研究明代宦官制度提供了新的資料,同時也為研究明代士大夫階層同宦官之間的關系提供了新的實物。

      猜你喜歡
      內(nèi)府李東陽宦官
      明清李東陽肖像與李東陽崇拜
      新美術(2023年2期)2023-05-29 08:06:44
      李東陽&李夢陽:師生恩怨難分明
      百家講壇(2020年8期)2020-09-26 10:38:54
      清朝才稱宦官為太監(jiān)
      中外文摘(2019年20期)2019-11-13 02:57:53
      南京三座明代宦官墓的發(fā)掘現(xiàn)場及出土器物
      東南文化(2019年2期)2019-05-31 09:28:06
      My Favorite Shopping Mall
      三國鼎立之袁紹殺宦官(下)
      清乾隆朝內(nèi)府藏書畫來源考
      神童智對皇帝
      關于乾隆朝內(nèi)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有關乾隆朝內(nèi)府抄本《理藩院則例》
      东丽区| 泾源县| 博湖县| 肥城市| 民县| 沙河市| 丰城市| 太仓市| 宜兰县| 齐河县| 吉木乃县| 洛川县| 永登县| 刚察县| 丹阳市| 喜德县| 平凉市| 三原县| 汽车| 仙居县| 乳山市| 稷山县| 桐柏县| 潞西市| 安化县| 洞口县| 西宁市| 类乌齐县| 花莲市| 抚松县| 桑植县| 秦安县| 赣州市| 固阳县| 瑞昌市| 微博| 定陶县| 睢宁县| 凤台县| 瑞丽市| 宣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