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濤
以色列國防部長甘茨近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軍方正在更新軍事打擊伊朗核設施的計劃,屆時如果美國不愿意協助,以軍準備獨立行動?;仡櫄v史,以色列突襲他國核設施早有先例。1981年6月7日,以空軍發(fā)起“歌劇院行動”(又稱“巴比倫行動”),對伊拉克一處核設施發(fā)起攻擊,摧毀一座位于巴格達東南17公里處的核設施。
20世紀60年代,伊拉克開始研發(fā)核計劃。到了70年代,伊拉克政府說服法國向巴格達出售一座“奧西里斯級”核研究堆。這次采購還包括一個較小的配套Isis型反應堆、72公斤豐度93%的濃縮鈾以及人員培訓服務。1975年11月,法伊兩國簽署核合作協議。1979年,伊拉克開始在巴格達附近建造一座40兆瓦的輕水反應堆與一座小型試驗性質的反應堆。主要反應堆被法國人稱為“奧斯拉克”,伊拉克政府則將主要反應堆命名為“坦木茲(Tammuz)1號”,將較小的反應堆命名為“坦木茲2號”。
伊拉克核項目引起以色列密切關注。早在以色列前總理拉賓的第一個任期(1974年-1977年),以政府內部就開始討論應該采取何種措施來應對伊拉克核反應堆問題。據稱,以政府在此期間開始進行行動規(guī)劃和人員培訓。1977年貝京成為以總理后,授權建造伊拉克反應堆的全尺寸模型,以供以飛行員轟炸練習之用。此外,貝京通過外交手段解決伊拉克核問題未能奏效,他擔心拖延下去會給國家?guī)碇旅{。1979年春季,貝京得出結論,需要對伊拉克的核設施進行先發(fā)制人的打擊。
以內閣批準空襲行動計劃之后,軍方開始規(guī)劃具體行動。以軍方需要伊拉克核設施布局的攝影資料情報。有報道稱,這些情報是伊朗提供給以色列的。1980年11月30日,伊朗一架偵察機拍攝下奧斯拉克反應堆的照片。據稱,這些航拍照片被放在一個絕密金屬容器里,隨后伊朗軍方把它們送給了以方。拿到這些照片后,以軍開始演練“歌劇院行動”。
當地時間1981年6月7日下午3時55分,以色列空襲行動正式開始,以戰(zhàn)機從西奈半島埃齊翁空軍基地起飛,飛越約旦和沙特領空。為避免被察覺,以飛行員在約旦領空飛行時,告訴約旦航空管制員說這是一支偏離航線的沙特飛行巡邏小隊;在飛越沙特上空時,他們假裝自己是約旦人,使用約旦無線電信號和編隊。在亞喀巴灣度假的約旦國王侯賽因目睹了飛機從他的游艇上方飛過,并且注意到了飛機上的以色列標志??紤]到這些飛機的位置、航向和裝備,侯賽因國王很快推斷伊拉克的核反應堆是最可能的目標,他立即讓約旦政府向伊拉克方面發(fā)出警報。然而由于通信故障,伊方沒有收到這條信息,以飛機進入伊領空時也未被發(fā)現。以色列8架F-16戰(zhàn)斗機和6架F-15戰(zhàn)斗機進入伊領空后分成兩隊,兩架F-15戰(zhàn)斗機為F-16戰(zhàn)斗機中隊近距離護航,剩下的4架F-15戰(zhàn)斗機分散到伊領空作為后備力量。
1981年6月7日下午6時35分,在距離奧斯拉克反應堆設施20公里處,以空軍F-16戰(zhàn)斗機編隊攀升到2100米,然后以每小時1100公里的速度進行35度俯沖,目標是反應堆設施。在距離地面1100米的空中,F-16戰(zhàn)斗機每隔5秒成對投下炸彈。在投下的16枚炸彈中,至少8枚炸彈擊中反應堆的安全殼穹頂。后來有人披露,在以色列戰(zhàn)機飛抵核反應堆半小時前,一群負責防空防御的伊拉克士兵離開崗位去吃飯,還關掉了雷達。不過,以戰(zhàn)機仍然遭到伊防空部隊攔截,但設法避開了反應堆剩余的防空火力。完成空襲任務后,以戰(zhàn)機編隊攀升到高空,然后返回以色列。這次空襲只持續(xù)不到兩分鐘時間。
在這場空襲行動中,10名伊拉克士兵和1名法國工程師喪生。事后,伊拉克宣布將重建這個核設施,法國原則上也同意幫助重建。但由于包括兩伊戰(zhàn)爭、國際壓力和伊拉克付款問題等多種因素,法伊談判于1984年破裂,法國退出了這個項目。奧斯拉克核設施一直處于受損狀態(tài),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海灣戰(zhàn)爭期間被完全摧毀。以色列聲稱,“歌劇院行動”至少把伊拉克核項目推后了10年。
以色列的空襲行動引起國際社會譴責。1981年6月19日,聯合國安理會表決通過第487號決議,強烈譴責以色列的襲擊“明顯違反《聯合國憲章》和國際行為準則”,并呼吁以色列今后不要發(fā)動此類襲擊。美國也投票贊同該決議,還延期向以色列交付4架F-16戰(zhàn)斗機,但美國阻止聯合國對以色列采取懲罰性行動。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于當年6月9日至12日召開會議,譴責以色列的行動。稍后,國際原子能機構又投票決定暫停對以色列的所有技術援助。英國時任首相撒切爾夫人對以色列的行動大發(fā)雷霆。美國時任總統(tǒng)里根也對以色列表示不滿。
值得一提的是,1981年以色列突襲伊拉克核設施其實是對“貝京信條”的運用?!柏惥┬艞l”指的是為阻止?jié)撛跀橙藫碛写笠?guī)模殺傷性武器,特別是核武器,以政府會進行預防性打擊。這一信條的根源至少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初的“達摩克利斯行動”。以情報機構摩薩德通過信件炸彈和綁架,威脅為埃及研發(fā)火箭的德國科學家和技術人員返回歐洲。這個行動被曝光后,以色列國家形象受到嚴重影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