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建中
16年前,我和老伴從家鄉(xiāng)來到南昌住在撫河南路。我家在一棟樓房的五樓,站在北陽臺向外眺望,北邊是用圍墻圍起來的兩大塊坑坑洼洼、垃圾成堆的空地;東邊是居民樓和房屋破舊、設施簡陋的“構件學?!?,校內(nèi)只有孤零零的3棟陳舊樓房,讓我詫異省城竟有這樣破舊的學校;西邊是川流不息彌漫汽車尾氣的車行道,再過去是有名的“撫河故道”,也是兩岸居民生活廢水和沿線工廠的“排污處”,每到夏天都散發(fā)出陣陣惡臭,行人掩鼻而過;南邊是一排低矮的“前店后廠”房屋,出售輪胎、窨井蓋之類的商品,色彩一律呈灰色。商場、酒店、銀行、茶館、菜市場和文體設施一概沒有,生活很不方便。夜幕降臨,暗淡的燈光下,行人稀少,遇到有事外出,家人都互相提醒要小心些。那時,大家把這一帶叫“鄉(xiāng)下”,去建設路叫“進城”,去中山路、勝利路叫“去南昌”。買瓶醬油要“進城”,去銀行辦事等要“去南昌”。久而久之,人的思維也被搞亂了。我是外地人,是來南昌定居的,而到了南昌還要經(jīng)?!叭ツ喜薄K杂袝r一覺醒來,我都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哪里。
一轉(zhuǎn)眼,16年過去了,這一帶的變化可謂日新月異,翻天覆地。如今,在我家往北看再也不能“眺望”了,高層住宅“昌和峰水鑒”屹立在撫河之濱,再往北至建設路連接處是一座大酒店,有十一層,每天接待著南來北往的客人。樓盤的臨街面,酒店、茶館、商場、銀行等應有盡有。東面是新建的四層農(nóng)貿(mào)大樓,菜市場、水果店、幼兒園、文化教育中心盡在其中。街道旁原來一排低矮灰暗的“前店后廠”建筑已退出歷史舞臺,取而代之的是上林春天花園和玉帶明珠等幾個住宅小區(qū)。這幾個樓盤不但面朝撫河,背靠玉帶河,而且內(nèi)置古曲式、水景式園林,外部則超市、學校、醫(yī)院、風情商業(yè)街等生活配套設施一應俱全,讓綠化美景和熱鬧繁華完美結(jié)合。再往西看,撫河南路綠化風景帶也具有這種完美結(jié)合的功效,三十米寬的綠化帶,草木繁盛,其中栽種著雪松、香樟、水杉、銀杏、桂花、棕櫚等,像一道天然屏障,阻擋和吸收汽車散發(fā)出的尾氣。我們邁步穿過撫河南路進入綠化風景帶,就仿佛從車水馬龍、滾滾紅塵中一頭扎進了世外桃源,享受田園牧歌式的安靜與休閑。河面廣平,心境澄明者在此靜坐垂釣、怡然自樂;臺榭亭閣,休閑娛樂者隨意小憩、任由思緒飛舞;幽靜樹林,駐足流連者可傾聽野鳥啼鳴、欣賞蝴蝶飛舞,從人文景觀中汲取養(yǎng)分,滋潤身心。
撫河南路的滄桑巨變、涅槃重生是青云譜區(qū)乃至南昌市變化的一個縮影。產(chǎn)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最根本的是中國共產(chǎn)黨的堅強領導!在中共江西省委和南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市民的生活越來越好。大家每天與藍天、碧水、森林、花園為伴,都感到作為南昌人十分幸運!
看到這身邊的巨變,我想起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想起了中國共產(chǎn)黨的百年歷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想起了“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的千古詩句。這都是兒女對母愛的回報和呼喚?!俺礁杞o黨聽,我把黨來比母親”是人們心中對中國共產(chǎn)黨頌歌的吟唱。
當前,國際形勢波詭云譎,國內(nèi)發(fā)展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我們共產(chǎn)黨員和人民群眾重任在肩,要腳踏實地做事,扎扎實實地工作,要少一些埋怨、少一些挑剔,保持積極、樂觀、向上的良好心態(tài),歲月可以讓我衰老,時光可以帶走青春,但內(nèi)心的信念決不改變:黨在我心中,永遠跟黨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