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地質礦產勘查局第三地質礦產勘查院,730050,甘肅蘭州)
通過規(guī)范、合理應用無人機技術,能夠以一種實時的姿態(tài),得到項目所需要的各種地面影像信息,并利用內置的處理軟件,對所得到的圖像信息進行針對性處理,最終便可獲得地面數(shù)字化三維影像。這些圖像不僅分辨率高,而且精度很高,還具備多時相與多光譜特質。無人機的應用大幅改變了農經權測繪原有的工作耗時長、誤差大、耗費人力、耗費資金的特點,使其從之前的靜態(tài)測繪轉化為動態(tài)測繪,省時省力,成果又給人一種直觀的視覺。在此技術的驅動下,整個測繪工作無論是應用范圍還是具體的市場價值,均得到大幅提升。
采用無人機航空攝影獲得原始的相片資料,經內業(yè)像控選點、外業(yè)像控點測量(采用甘肅省衛(wèi)星定位連續(xù)運行基準站網(wǎng)野外采集像控點),內業(yè)空三加密,并利用空三加密成果匹配、微分糾正、勻光、鑲嵌等制作地面分辨率優(yōu)于0.2 m 的測區(qū)1∶2 000 正射影像圖,并打印紙質圖件作為調查工作底圖,圖1 為正射影像的制作流程圖。在這個過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正射影像作為一種視覺影像底圖產品,需要對其進行精度控制和影像質量控制,精度控制主要取決于制作正射影像所需的原始數(shù)據(jù)的精度,如像控點的精度、外方位元素的精度、DEM 的精度等,同時也與數(shù)字影像灰度內插的方法有關。正射影像作為一個視覺影像產品,對其影像輻射質量的控制非常重要。為使此項工作生產出合格的正射影像圖,需從航攝質量、像控測量質量及正射影像制作質量三個方面進行質量控制。
圖1 正射影像的制作流程
以外業(yè)航拍的正射影像處理后打印出來紙質版的地圖為基礎,進行以下外業(yè)調查,標記在底圖上,如圖2 為正射影像圖的部分截圖。
圖2 正射影像圖
(1)深入調查發(fā)包方。采取有效措施,分別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具體名稱、地址、相關負責人的姓名、性別及年齡等進行統(tǒng)計與記錄。
(2)調查承包方。如果是家庭承包,在對相關承包方展開調查時,需要注重對承包方的家庭地址、姓名等內容的采集、統(tǒng)計與整理;如果采取的是其他方式或樣式的承包,那么在實際開展調查時,內容須包含承包方的地址、姓名等。
(3)指界人分析。調查承包地塊,從根本上來講,調查的內容主要有毗鄰地塊的具體情況、承包方指界人等。所謂指界人,從基礎層面來分析,即為權利人或其指定的代理人。如果指界由代理人來完成,那么需要根據(jù)實際需要,向相關部門出示與代理人相關的各種身份信息,另外,還需出示委托書。所謂非承包地塊,或者是典型的相關地物的指界人,從根本上來講,就是相應地塊所對應的擁有者或權利人。
(4)指界。所謂通知指界,從根本上來講,即為界前,相關調查員以一種比較規(guī)范的方式,及時通知所調查地塊的相應指界人,由其至指定現(xiàn)場,以一種共同方式來指界。在設立界址時,針對具體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對其開展針對性的確權調查,需要合理設置界址點,以地塊轉折點位置處最為合理,或是界址線相交處、界址線走向變換點等實地易判定的地方,實地不再設置界標。地塊界址調查、界址確定是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現(xiàn)場調查的一項關鍵性工作,對調查員來講,需要依據(jù)權源證件,將地塊界線加以明確。界址點線成圖示例如圖3 所示。
圖3 界址點線成圖
(5)調查草圖。在實際調查指界時,調查員可以根據(jù)實際需要及相關要求,以無人機航拍的工作底圖為對象,對地塊所對應的各種信息進行上標,比如承包方姓名、界址信息等。
綜合權屬調查建立覆蓋全區(qū)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登記發(fā)證管理系統(tǒng),對土地信息進行準確流轉、變更及管理等。
在已經完成的農經權確權工作中,無人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并且保證了該項工作的精確性。本文簡單闡述了航空攝影與正射影像圖的制作及農經權其他外業(yè)流程與影像的結合使用,作為現(xiàn)代測繪技術中的一小部分,在農經權確權工作中的應用及作用。充分展示了現(xiàn)代測繪技術對于提高測繪工作效率的巨大作用,更進一步證明了現(xiàn)代測繪技術的應用在很大程度上對測繪工作精度的保證。通過已有的應用經驗,在農房補充調查和第三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中,現(xiàn)代測繪技術將會得到更加廣泛的應用。最終,形成各部門全國“一張圖”,各項工作實現(xiàn)信息化管理。